番茄灰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灰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症状:茎、叶、花、果均可危害,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

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导致枯萎病。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

果实染病,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病原:病原是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属于半知菌亚门。

发病规律:番茄灰霉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葡萄孢菌。

病菌主要以菌核(寒冷地区)或菌丝体及分孢梗(温暖地区)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夏或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

分生孢子依靠气流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

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在寡照条件下,空气湿度90%以上时,4 ℃ ~ 31 ℃可发病,但发育适温为20 ℃ ~ 23 ℃,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寡照、适温(20 ℃左右)、相对湿度大(9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

寄主生长衰弱的,易诱发本病。

防治措施:
一、化学用药
1.如果已经开始发病,预防用药:以早期预防为主,掌握好用药的3个关键时期,即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

(1)苗期:定植前选择无病苗移栽。

(2)初花期:第1穗果开花时,进行预防。

(3)果实膨大期:在浇催果水(尤其在浇第一、二穗果催果水)前一天。

2.治疗用药:
(1)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一般7—10不再表现危害症状,7天后外部侵染源及原残留病菌在条件具备时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时采用预防方案用药。

(2)发病中后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温室大棚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技术
二、物理防治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同番茄枯萎病。

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1.种子臭氧灭菌处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种子40-60分钟。

2.大剂量臭氧空棚灭菌:在幼苗移栽前,关闭放风口,用大剂量臭氧气体对空棚进行灭菌处理。

3.采用RTBF-300病害防治机,对密闭的温室空间空气进行自动化定时量化臭氧灭菌。

三、生物防治
发病前用30ml霉止兑水15公斤,发病时用50ml霉止加15ml大蒜油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

或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稀释,每7天用药1次。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入秋天后,白天降低棚内湿度,保持通风,摘除病残体,清理出田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