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

发表时间:2017-06-21T16:36:19.253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8期作者:迟鹏飞[导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建设任务的实施与日常生活的开展使得地下水的开采量只增不减。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8队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建设任务的实施与日常生活的开展使得地下水的开采量只增不减,长此以往,过度的开采使得地面产生沉降等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给社会发展与人民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基于此,本文就地下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防治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性,盼为读者学习。【关键词】地下水;地质灾害;关系分析;防治策略【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task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aily life makes the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s only increasing, over time, excessive mining makes the ground subsidence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disasters,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 Security poses a serious threa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on the impact of groundwater on the mechanism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depth analysis, and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put forward,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reference, hope for the reader to learn. 【Keywords】Groundwater; Geological hazard; Relationship analysis; Control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8-0246-02 1.我国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但是我国东西南北跨度大,地下水源分布不均匀,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比西部多,因此,各地开采地下水的程度也不一样,其中以北方的开采利用率最高。事实上,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地下水开发利用阶段。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后,经济快速增长,用水量剧增,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年地下水年开采量达到了1091亿立方米,占全年供水量的19.7%。至今,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依然是有增无减。众所周知,地下水主要是靠地表水或降水的补给,靠水分蒸发或地下径流等排除,而在某些地区,由于主管人员一味盲目开采,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破坏了地下水原来的补、排平衡,严重的话会引起地面下沉、塌陷等问题。此外,地下水源还可能会受到外界人为的污染,这样一来,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现如今,针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急需寻求科学合理的方法及管理,尽最大可能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2.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2.1 剥蚀作用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又称为潜蚀作用。按作用的方式分为机械潜蚀作用与化学溶蚀作用。工程地质学中的潜蚀概念不包括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机械潜蚀作用是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土、石的冲刷破坏作用。地下水在土、石中渗透,水体分散,流速缓慢,动能很小,机械冲刷力量微弱,只能将松散堆积物中颗粒细小的粉沙、泥土物质冲走,使其结构变松,孔隙扩大。但经过长时间的冲刷作用,也可以形成地下空洞,甚至引起地面陷落,出现落水洞和洼地。

2.2 搬运作用

地下水将其剥蚀产物沿垂直或水平运动方向进行搬运。由于流速缓慢,地下水的机械搬运力较小,一般只能携带粉沙、细沙前进。只有流动在较大洞穴中的地下河,才具有较大的机械动力,能搬运数量较多、粒径较大的砂和砾石,并在搬运过程中稍具分选作用和磨圆作用,这些特征类似于地表河流。

2.3 沉积作用?

包括机械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以化学沉积作用为主。地下河流到平缓、开阔的洞穴中,水动力减小,在这些洞穴中形成砾石、砂和粉砂等堆积。由于水动力较小,地下河机械沉积物具有粒细、量少、分选性与磨圆性差的特征,沉积物中可能混杂有溶蚀崩落作用产生的呈角砾状的崩积物。

3.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地质造成的影响 3.1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以及裂缝,对城市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因其引起垂直移动以及向沉降中心的水平移动,使建筑物基础、桥墩错动,铁路和管道扭曲拉断等现象不断发生,给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市政道路、上下水管道、煤气热力管道、电力通讯管线等都带来极大危害;不得不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这也只是国内仅有的问题,国外沿海软土地区也存在这种现象,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3.2 山体滑坡、建筑倾斜

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在河谷阶地、岸坡或斜坡地带,岩土被水浸泡软化而降低抗剪强度,直接影响岩土层的稳定,当地下水位下降时,水沿斜坡岩土层渗入,能产生潜蚀或溶蚀作用,破坏岩土的结构,从而形成岩土的不稳定条件,这些条件继续发展,河谷阶地、岸坡或斜坡的岩土就会滑动,形成滑坡现象。建构筑物场地若选在上述滑坡地带,建构筑物会遭受破坏,这种事故在山区和河岸地区曾多次出现。通常我们要采取妥善措施,例如加设挡土墙及护坡,特别注意要有良好的排水措施。因此,在河谷阶地、岸坡或斜坡地带,应事先了解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3.3 生态环境恶化

因工农业发展的需求所过度开采的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直接威胁到了地表植物的生存,绿洲面积不断缩小。除此之外,人们在河流的上游修建的大中小水库,使得下游的地表径流减少。这些人为的对自然的干涉、攫取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因素。河流下游河道断流,造成河谷以及溢出带湿地减少。因河流最后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使得湖水面积在不断地萎缩,其周边的湿地也相应地减少。除此之外,由于农业发展需要则大量引用地下水作为农用灌溉水,加剧了下游地下水浅埋带土壤次生盐渍化,且其程度在不断的加重,一部分农耕地因此无法再被利用。

4.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1 科学布局,合理开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