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土地分区利用土地经济学华中农业大学,梅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Y(P-C)
R-单位土地面积上可能获得的纯收益; Y-单位面积产量; P-单位农产品在其产地的收购价格; C-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二.农业土地综合分区利用 农业土地综合分区利用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区
的优势,在合理进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利用土地,达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 (一)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规律
伯、廖什等人的区位理论综合起来.空间结构理论 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 的综合区位论.
(六)区位理论的新发展
主要表现在: (1)区位理论从单个经济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 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2)从抽象的纯理论的模型推导,转为力求接近实际的 区域分析和建立在实践中应用的模型,为实际决策提供依据. (3)区位决策的客体又加进了范围更加广泛的第三产 业. (4)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对传 统的区位论提出挑战. (5)数学模型的广泛建立、计算机技术的大量使用、遥 感技术的应用,为区位理论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力及集聚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 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1.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原材料系数公式: 原材料系数=稀有性原材料性质/制成品总量 韦伯就此公式阐明了三个基本原则:
(1)凡原材料系数<1的工业,工厂应设在产品 的中心消费区.
(2)凡原材料系数>1的工业,工厂应设在稀有 性原材料产区.
1.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根本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别,其中最 突出的是水分条件的差异. 2.南北之间的差异 东部农业区南北差异更为明显.东部农业区南 北界限主要是秦岭-淮河线,西部农业区南北界限 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3.高中山地区的垂直差异
(二)土地分区利用
根据土地利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布 局,国土资源部将全国划分为8个区域.
二、城乡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一)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选择 屠能指出,在相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影响农业土
地利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 的距离.在这种距离因素的影响下,农业生产的空间差 异不仅表现在产品方向上,而且表现在经营种类经营 方式和强度上.
(二)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城市土地利用
的分化过程.
城市各业用地区位过程特点: 1.商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商业用地应适应方便生活的要求,聚集于市中心、 交通路口、繁华街道两侧,大型公共设施周围. 2.工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1)不断向市区周围边缘迁移. (2)自动集结成团的倾向. (3)寻求交通方便的低平地带. 3.居住用地的区位特点 应于交通方便、环境条件相对优越的外围地带
第十一章 土地分区利用
土地分区利用,也可称为土地区位利用,是根
据土地的区位特点,对土地在空间上进行科学布局 并合理利用的过程.
第一节 土地分区利用原理 一.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
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它产生于19 世纪20-30年代,其标志是1826年德国农 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屠能发表的著作《孤立国农 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计算农业区位地租的公式:
L=Y(m-c)-Ytd L-区位地租;Y-单位面积产量;m-产品的市场 价格,假定它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c-单位产 品的生产成本;t-单位产品单位距离的运费;d- 作物产地与市场的距离
(二)农业生产专业化区理论 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论以单位土地面积上可能获
得的纯收益作为分析手段确定农业地区专业化方 向.
建成独立的居住区.
三.土地合理配置原则
土地的配置即是根据土地区位利用原理,在土地 空间上布局城乡居民点及各业生产用地.
(一)地域分异原则 (二)区位利用原则 (三)生态系统平衡原则 (四)系统综合原则
第二节 农业土地分区利用
一、农业土地分区利用原理
农业布局理论的核心是以区位地租作为分析手段
探求农业生产合理布局问题.区位地租指经营不同区 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差额.农业布局合理与否就取 决于能否把每一块土地都用于发展能提供最大区位 地租的作物.
(三)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
基本内容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市职能、 大小及空间结构的学说,既城市的“等级-规模” 学说,被克里斯塔形象的概括为区域内城市等级与 规模关系的六边形模型.
(四)市场区位论
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的特点是把生产区位和市场
结合起来分析.
(五)空间结构理论
德国学者E.V.博芬特尔,力图将屠能、韦
从宏观上确定农业地区专业化方向,依据的是比 较利益原则.
第三节 城市土地分区利用
一、城市土地利用及其意义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
1.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特殊重要性 2.利用途径的多样性 3.面积对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 4.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更为显著 5.很难改变其用途
(二)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一)农业区位论-屠能的《孤立国》
中心内容: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
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 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 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 距离.
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 区位的级差地租.
(二)工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是,通过运输、劳动
1.东南沿海区 2.环渤海区 3.东北区 4.中部五省区 5.西南区 6.黄土高原区 7.西北区 8.青藏高原区
三、农业地区专业化
农业地区专业化的产生说明了农业生产开始从 分散的相对独立的小农业生产转向现代化的大农业 生产.
从微观上确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专业化方向, 可以采用R=Y(P-C)来判定.
(3)凡原材料系数=1的工业,工厂可选择在原 材料产地与产品消费区任何一点.
(二)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劳动系数公式:
劳动系数=劳动成本指数/地域重量 劳动成本指数:指制造一单位产品所支付的平均 劳动工资.
地域重量: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运输的重 量.
根据此式分析,劳动系数大的企业,其厂址 的选择,应离开运输成本最低点,偏向于劳动成 本较低点,使产品成本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