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等教育的招生,一向为世人注目,是当下社会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1999年高等教育招生无论招生总数还是招生增长幅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应当说,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一、扩大招生规模的依据和意义
扩大招生规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刺激了人们的教育消费,为社会资金流向教育开拓更多更宽的渠道,促进教育产业化的发展。
2.扩大招生规模,为更多希望进入大学的青年创造机会,直接缓解了升学压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创造了条件。
3.扩大招生规模,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也将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4.扩大招生规模,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5.扩大招生规模,加速培养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为知识经济的到来,打下更雄厚的人才基础。
6.扩大招生规模,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力结构水平,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使“科教兴国”落到实处。
二、扩大招生规模可能引发的几个问题
扩大招生规模,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它究竟能走多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可能会心中没谱:一是担心这样做是否会出现新的教育“大跃进”;二是担心这样做高等学校的发展失控;三是担心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四是担心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五是担心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就业的困难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我们认为,这些担心不无道理,问题是这些担心的事都是可以避免的。
高等学校的发展是否失控,一看高等学校发展是否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需要;二看政府宏观管理的能力。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很迫切,大学生可谓是供不应求。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无疑会大量增加,高等教育作相应的发展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政府未雨绸缪,提前建立相应的宏观调控机制,通过计划、财政、督导等手段对高等学校进行管理,高等学校发展失控现象是可以克服的。
另外市场经济一条铁的法则是优胜劣汰,即使在一个时期出现了失控现象,也可在市场选
择中得到较快克服。
至于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一问题,不可抽象笼统地说。
第一,政府建立了宏观调控机制,通过教育评估和督导实施质量管理。
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实行评估和监督,是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形势下国家及其政府加强对高等学校质量管理的重大措施之一。
第二,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得有利地位,只有在教育质量上下功夫,才能取胜对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况且高等学校也爱惜自己多年创下的牌子,不肯冒牺牲质量砸自己牌子的风险,第三,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只有一个标准,不能用一把尺来衡量、评价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
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质量应当有不同的指标。
第四,对质量,应当是开放的紧密结合实际的评价系统,而不是封闭的诌我评价系统。
质量,还应当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概念,不应当凝固化。
只要符合相应层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应当说质量是合格的,质量不能抽象化。
更何况在竞争的环境里,质量滑坡就意味着走向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现象只是暂时的。
有了不同的评价标准,衡量尺度更有针对性,反倒更有利于不同主体所有的高等学校提高质量。
第五,高等教育的质总是和一定的量相联系的。
有了数量上的增长,就会涌现出相应的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即使学生的平均质量有所下降,但只要涌现出的高质量人才比控制发展时期的多,就不能认为是质量下降。
发展是硬道理。
即使新增加的大学生质量较低,但受过高等教育总比未受过高等教育要好。
第六,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第七,我国目前的许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都在大力推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这就使学生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学生普遍都吃得好、住得好。
而且由于学生的吃、住等全部要按社会化管理,不再是学校的“包袱”,这样,政府投入的资金和学校收取的培养费、学杂费等等,就能集中用于教学设备的改善、图书资料的添置、教师队伍的建设,办学水平也将更上一层楼。
对于第三个问题,是否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有人认为,扩大招生规模,将会有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钱入学,将增加人民群众的负担,会导致人民群众的不满。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第一,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不能由国家包下来,就学者的家长或本人理应承担一部分教育培养费。
公办(国办)大学由于以国家投资为主,学生缴纳的一点学费,只是国拨经费的补充。
况且,国家的教育经费有限,学校收取学生一定的费用是为了维持学校更好的运转。
第二,相当一部分家长愿意出钱让子女上大学。
对高等教育的消费,家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他们执意储蓄,节制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子女教育。
他们愿意让孩子自费进大学;且能负担这一笔费用。
第三,公办大学在我国占相当大的比重,今后还要扩大招生,经济困难的学生可报考这类大学,并不会影响他们上大学的机会,也不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四,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有较为完善的贷学金、奖学金制度,经济困难的学生完全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对于第四个问题,即高等学校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困难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其实,我国目前还不能说大学生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或是由于渠道不畅,或是由于大学生分布的结构和地域失衡,造成了大学生“多了”的假象,根本原因在于位于城市的大学以上教育的招生是面向全国的,而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
的去向却是非全国性的。
这突出表现在很多大学生来自农村,但他们却很少回农村工作。
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自然想留在城市工作,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也把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当作工作的首选之地,这导致大学生的供给大大地超过城市对他们的需求,而在农村则是恰恰相反。
只要看看我国的农业,多少农民中才有一个大学生出身的农技人员?调查一下我们的工业,大学毕业以上的科技人员在工人中占多少?这样调查之后,就得不出大学生“多了”的结论,相反,对大学生的需求同目前的实际还有很大距离。
为什么我国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国有企业困难重重,产品缺乏竞争力?固然有体制方面的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人才不足,在于人才缺口太大,致使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
就发展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高科技产业已成为未来经济的主流,而这一切,都建立在高智力的人才基础之上。
要参与未来知识经济的竞争,不发展高等教育,不培养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不行的。
我认为,扩大招生规模,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结构的特点是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低重心结构。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教育结构的重心也应适当上移。
扩大招生规模是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本质上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有利于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相反。
扩大招生规模,还有利于创造和扩大新的就业机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靠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双向选择,平等竞争。
接受高等教育者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强,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随着经济所有制的多元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的选择面拓宽,就业观念也逐步转变,他们可能自己创办企业,开公司,不仅发挥自己的才智,而且可以为许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失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教育背景的人都难以完全避免。
从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年鉴》给出的30个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状况数据看,无论在哪个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都有人失业,但其失业的比例比其他群体低得多。
因此,扩大招生规模,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看都是扩大就业的不二法门。
总之,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举措,也不是一个临时性的决定。
应当说,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迈进新阶段的信号,是我国高等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最佳方略。
第一作者系嘉应大学党政办副主任、讲师
(广东梅州51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