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衣饰穿戴中的民间美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民间佩饰
佩饰的起源很早,最初的原型,古代人们为了图方便,将许多的物品 随身携带而系于腰带上;
春秋战国时期,佩饰样式多是珠玉、荣刀、巾;汉代的佩 饰,贵族之间,男子多随身佩戴蔽膝、印章、刀剑等都系 挂在腰部的革带上;隋唐时期的贵族男子多以腰间系束二 带为时髦;宋代皇室沿用隋唐“佩鱼”之制,在当时, “穿紫佩鱼”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总的看来,妇女穿上衣下裳服饰较多, 而男子则以上下连属的袍服为主。两种形制或交 替使用,或并行不悖,熙来攘往渡过了几千年的 岁月。
上衣种类较多,包括襦、半臂、半衣、背子、抹胸、
腹围、比甲、对襟衣、衫子、长袄、短袄、云肩、霞 披、兜肚、口围、马甲、坎肩、短袍、围腰等等。
至今在民间使用的仍有对襟衣、斜襟衣、袄、坎 肩、兜肚、口围等数种。
三 民间绳结
在中国民间传统佩饰中,有一种绳结佩饰,起寓意深刻, 源远流长,绚丽多彩。新石器时代陶器上丰富的绳纹装饰, “披帛[bó]结绶”的盛唐女装,宋时“千褶”群,元朝的长 袍,明代女群,清代结饰都在中国服装史上留下了辉煌的 一页。
第三节 民间织绣与印染工艺
一 民间织绣
在中国的历史上,由于封建礼教和“三从四德”等道德标 准的影响,是广大妇女在人格和身心方面都受到极大伤害, 然而她们对没的追求和对幸福的憧憬却从未泯灭。从她们 的日常生活和辛勤劳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令人惊叹不 已的创造。其中内涵最为丰富,应用最为普遍,基础最为 深厚,技艺尽领风骚的莫过于被称为“女红”的手工艺了。 女红主要是指过去妇女们所做的纺织、刺绣和缝纫等,旧 时亦称“女功“或“女工”。
2. 中原、燕赵、齐鲁等地区的刺绣和陕西、山西 的比起来,取材、纺工皆相去不远。妇女绣花 衣、儿童绣花背心。
3.江、浙、皖南一带水乡的服装,一扫北地的粗犷 厚重,自有一种“清水芙蓉”的韵致。 湘绣、蜀绣、四川麻柳、达县的刺绣、挑花服, 湖北黄梅的挑花衣早已名扬天下。
从色彩上看,阴阳五行学说一直支配着汉族服饰 的色彩观念,青、红、皂、白、黄五色被视为 “正色”。黄最为尊贵,象征中央,青色象征东 方,红色象征南方,白色象征西方,黑色象征北 方。 汉族民间服饰的装饰工艺极为发达,有织花、印 染、刺绣、画花四大类。
傣族服饰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 宏傣族影颇自治州,以及耿马、景东、景谷、澜 沧、普耳、元江等县,约一百万人口。傣族服饰 之美与傣锦是分不开的,傣锦做工精细,色彩明 快,是中国少数民族名锦之一。
第二节 民间首饰与佩饰
一 民间首饰
中国古代的首饰,多以金银为材料,佩戴首饰是地位和财 富的象征,也是为了驱崇辟邪。一般说来,富贵官人多佩 金饰,平民则以戴银饰为主。
虎头帽 巾帻 儿童头服 笼冠 五毒帽等 男子头服 卷荷帽 纶巾
鱼形帽
帷帽
妇女头服
白高帽等
盖头
花冠等
巾帻 冠类,汉以来,盛行以幅巾 裹发,称巾帻。隋大业二年 制定舆服,武官平巾帻、袴 kù褶。唐昭宗时,十六宅诸 王以华侈相尚,巾帻各自为 制度。 五毒帽
端午时节制作的童帽。陕西西安 用布贴绣制,在帽圈的前方,将 “五毒”题材的香包缀于上面,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 螈、壁虎五种毒虫。
华夏衣冠体系中深衣的一种。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可分为直裾和曲裾[jū] 。
[qū]
直 裾 深 衣
圆 领 袍 衫
武 则 天
李 世 民
长衫
旗袍在现代服装的领地中可算得上一枝 独秀、血脉仅存了。它上下连属的曲线, 衬托出了妇女们的秀美身姿,加上经济 便利,制作简单,几乎代代成为时尚。
汉族民间头服、发饰、头饰
二 民间印染工艺
1. 蜡染
2. 扎染
3.蓝印花布
4.彩印花布
下裳有裤以及各种裙饰。有些裙子名重一时,如月
华裙、凤尾裙、石榴红裙、百鸟毛裙、马面裙、绣花 裙等。其中石榴红裙源起于唐,行止于近代,即使今 日民间的婚俗中,业能寻其踪迹,生命力很强。
襦 裙
唐 高腰襦裙
石榴红裙 半臂
月华裙
凤尾裙
衣裳连属制的种类亦不少,大致有长衣、曲裙深衣、
禅衣、长衫、宽衫、长袍、斗篷、旗袍等。 民国年间,长袍仍然是男子的主要服装,并有礼服性 质,相比起来,旗袍在现代服装中也是一种独秀、血 脉仅存了。
卷荷帽
也叫“莲叶帽”, 为古代士庶[shù]之 冠,其制为圆顶,
中竖一缨[yīng] , 帽檐翻卷,形似荷 叶,故名“卷荷”。
盖头 古时候婚礼时,新娘头 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 大红绸缎,被称为红盖 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 时由新郎揭开。
汉族民间服饰在礼仪方面的功能是相当完善的, 不仅在四大礼俗(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 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年龄、性别、职业、 权势等方面的角色功能。不同的服饰,往往意味 着不同“角色”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承诺。
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高原,全国各地也有所分布,约 有四百八十万人口。蒙古族服饰的主体是蒙古袍,其特点 为右衽、斜襟、高领、长袖,下摆基本上不开衩;男袍较 为肥大,女袍则以紧身为特点;袍边、袖口、领口多绣 “盘长”、“云卷”纹样为饰。最有名气的是蒙古族摔跤 服。
满族服饰
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其余散居在吉林、黑龙江、北京、 河北、内蒙等省市自治区,约有九百八十二万人口。男子 以长袍马褂为主,出门时穿出行服,即行袍或行褂。女子 着装也以袍褂为主,但褂的长度与男子不同,是褂与袍齐 长。
在中国民间主要流传的是银饰品,如簪[zān] 、钗、耳坠、手镯、项链、 耳环等佩饰是妇女使用的;项圈、长命锁、帽饰等是儿童使用的;而 佩饰、什器等则是男人们使用的。
民间银饰的纹样题材丰富,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吉祥纹样、 传说故事;其纹样的造型或写实、或变形,多适合于银饰 的外形。 银饰常见的人物题材主要有“八仙”“寿星”“麒麟送子” 和戏曲故事,这些多装饰在帽饰、项链、长命锁上。吉祥 图案有“八吉”“八宝”等和多种形式的吉祥文字,多用 于耳环、耳坠、手镯等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 明养蚕、缫[sāo]丝、纺 织和印染的国家。 中国丝织的渊源可以追 溯到石器时代晚期、新 石器时代、我国牧羊原 始族群的妇女们开始用 纺车加工羊毛或兽毛进 行纺织;商周时期的丝 织物附在青铜器上的印 痕,到两汉时代,其织 造方法已有几十种之多, 其成就为世界人民赞誉。
许多少数民族的织锦,在我国民间纺织工艺中占有重要地 位,家用原料,如壮锦、黎锦、傣[dǎi]锦等。例如“壮 锦”,是广西壮族人民最珍爱的一种手工艺品。壮锦的图 案,多是动物和植物,并使之成为几何形。再如“土家 锦”,又叫“斑布”“织花”,
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于新疆地区,约有七百二十余万人口。 维吾尔族最有特色的服装要数“袷袢” [qiā pàn] ,它是一 种宽袖对襟、无领无扣的长袍;根据季节,“袷袢”分为 棉、夹、单三种。维吾尔族服饰的用料十分复杂而讲究, 纯羊毛、真丝、皮革、棉布并用,模戳多色印花和单花楼 板印花技术是其印染工艺的独创。另外,妇女们织出的 “艾得丽丝绸”享誉海内外。
第六章
衣饰穿戴中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的:
了解古老,深远而博大的中国民间服饰文化,学 习多彩的民族服装造型样式和装饰风格。
Fra Baidu bibliotek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民间服饰装饰造型; 难点:对服饰文化的理解。
第一节 多民族的民间服饰
一、汉族民间服饰
汉族民间服饰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和 衣裳连属。这可谓是整个中华服饰的脊柱。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 斑布代色织布。利用各种色纱经纬相间,织成不同形式的条子或格子的棉布。 古
刺绣俗称绣花。
按照设计的花样,用绣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运针刺,以 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相传始于唐虞之世。 周代天子所穿的冕服上,有日、月、星、辰、山、龙等十 二章纹样。 唐宋之时,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绣技日进,设色丰 富。
汉族民间服饰除了在行制、种类、结构、穿戴方式等方面保 持着大体一致的面貌外,不同居住地的汉人还创造了具有强 烈地域儿子的服饰种类
1. 汉族民间服饰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黄土高源、 山西一带的男子喜羊皮大氅[chǎng] ,头扎白头巾, 粗狂豪放中透出西北人的淳朴。安塞男子打腰 鼓时,全身白色,笼罩于双脚卷起的飞扬的黄 土中,现出雄壮、豪迈之气。
二、少数民族民间服饰举例
藏族服饰
藏族聚居地以西藏地区为主,其余分布在青海、四川、云 南、甘肃等地,藏族约有四百五十余万人口。藏族服饰的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形制为长袍。较为高档 的长袍为褐衫,藏族称“丑拉”。用加翠毛氆氇pǔlu 制作, 衣边上镶缀水獭皮、库锦、金宝等绸缎,五光十色,艳丽 异常。藏服的主要材料是氆氇,它是一种手工生产织成的 毛呢,其历史相传已有两千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