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探幽 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岩古镇探幽散文
作者:顺延
顶着菲菲小雨,我们一行来到了着名的历史文化古镇——青岩,这是一个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它距离省会贵阳市仅仅30公里路程,位于贵阳市南郊花溪区,与黔东南的镇远、赤水的丙安、锦屏的隆里一起,并称为贵州四大古镇。
青岩古镇形成于
明洪武年间,历明清两代,迄今6百余年。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
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
人们都说贵州这个地方的天气很独特,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说,果不其然,刚一出贵阳城,天上就下起了蒙蒙细雨,虽然说雨不太大,但对外出旅游的人来说,总感到不爽,因为它影响我们的行程和不利于我们游览及观赏。
在旅游车上大家都感到异常沉闷,大家的兴致似乎都不太高,一直到了青岩古镇,当我们跨入了满是历史沧桑的古城门,见到城内的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后,才豁然开朗,大家的心绪才逐渐好转,话语也多了起来。
青岩古镇建筑依
山就势,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
我们则是从南门——“定广门”入城的。
远远望去,城门上大书
“定广门”三个字。
城门左右两边有逶迤城墙,上筑敌楼、垛口、炮台。
全部用方块巨石筑就,一派青灰苍黑。
我们了解到,南门定广门是四大城门中最为气势恢宏的一座,历史上,这里曾是扼守贵阳南大门的第一座门户。
巨石砌成的城门楼和城墙高大威武,加上城外蜿蜒的石板路和两侧的农田,构成一副壮美的画图。
我们到了城门下纷纷拍照留念,因为这具有历史沧桑感的老城门在国内并不多见。
贵阳境内喀斯特
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层层岩石堆垒,异军突起处,即为山。
山多石就多,石又厚厚薄薄,逐一分层,使用极为方便。
因此,许多民居多以石片当瓦、石块垒墙。
大石屋连着小石屋,青苍苍
一片,是当地山乡非常特别的一道风景。
青岩古镇的民居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石砌的围墙、路面、柜台、庭院及石滩、石磨、石碾、石缸随处可见,石砌的院墙据说是以糯米熬浆黏合而成,极富地方风貌,所以,将青岩古镇比喻为青岩石头城是恰如其分的。
青岩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全用石头建造成也就顺理成章了,古镇的盎然古意首先来自苍然青石。
凭心而论,青岩的民居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是创造性的,重檐悬山式民居是青岩人完全是人体仿生学与商业经营两者之间的巧妙结合。
青岩古镇的民居表面看起来和其他明清建筑并无明显不同之处,青瓦石墙、
古朴沧桑,但仔细观察,却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地域色彩。
贵州素来有“天无三日晴”之说,下雨是常事,总不能够耽误了生意。
于是,精明的生意人们经过反复地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青岩镇的典型民居就这样应运而生。
门面作为商铺的民居,一般会显得高大一些,光有第一重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更何况还有带着风的偏山雨,但总不能把门关上了不做生意吧,就再加上一重檐,很好的保护了柜台,这样再大的雨也不怕了。
如果我们再仔细
观察,就会发现那双重檐就像人的眉毛和睫毛,保护眼睛的是睫毛,而不是眉毛,眉毛起到是一种装饰作用,这种仿生学的商铺式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古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善于创新的精神。
这种运用人体仿生学,独具特色的多功能民居建筑即便放在全国范围看也实属罕见。
古镇的建筑依山
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一条条纵横四方的
青石板路和弯曲
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当您信步沿着蜿蜒曲折、幽深安谧的街巷,来到被叫做“背街”的小巷时,立即就会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
身临其境的你,一定会感到自己仿佛是穿越了时空。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充满历史的沧桑及悠悠古韵,令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把青岩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并不过分。
整个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在青岩,除了寺庙、教堂之外,镇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东西可能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牌坊是青岩古镇的标志。
古镇原建有八座石牌坊,现仅存三座。
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定门外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岁坊”,均是南北向,高9.5米、宽9米,呈四柱三间四阿顶式。
四立柱南北两面有石鼓护柱或狮护柱。
节孝坊的正中横梁上刻有空雕“二龙抢宝”、“五龙图”,雕刻十分精美,中间还嵌圣旨立匾。
在青岩古镇,除了闻名遐迩的“背街”“石牌坊”之外,很有名
气的旅游景点繁多,如:万寿宫、寿福寺、龙泉寺、天主教堂、石牌坊、状元府、文昌阁、慈云寺、万寿宫、迎祥寺等等,不胜枚举。
在这里,让外人让人感到诧异不解的是,小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教堂和一座天主教堂。
也就是说,小镇中既有佛教
徒、道教徒,又同样盛行天主教和基督教,无法得知这样的“四教并存”现象是如何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但据镇上人说,每每到了初一、十五、寺庙里的香火是不会断的,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一镇四教并存,各念各的经,相安无事,倒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了实地观察和了解一下,我和同去的伙伴踏入高悬紫红色十字架的教堂内,可发现教堂非常简陋,也许是下雨关系,没有见到教徒在活动,出了大门,只见得略显寒酸的大门两侧竟然书写着这样一副楹联:“两大包罗统属一元开造化,群生普仰并无二帅可钦崇”。
洋文化也本地化了。
站在青岩镇的城
楼上远眺,尖顶的教堂和肃穆巍然的贞女牌坊遥遥相对,你不觉得它们之间的突兀,反倒感觉出一种参差文化的不对称美,就像那镂空花窗、玻璃青瓦和五颜六色的现代商品,流露出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扯不断、理还乱。
青岩人那种淡定以及生俱来的、对外来事物的宽容与大度,使本不属于这方天地的宗教信仰也在此生生不息。
要知道,过去外来的文化也是通过小路悄悄地进入古镇的。
宗教的影响尤为典型,在中国的古镇中已很难再有青岩这样的“四教合一”的风景了。
在青岩,佛教和道教寺庙的香火也很旺。
佛教寺庙虽然谈不上规模宏大,但布局严谨,有不少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
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
出庙门不远是基督教堂,教堂里教徒们聆听着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讲解《圣经》。
还有
道教的宫观,在袅袅的青烟中传出道家的祷文。
镇内还有众多历
史文化遗址和自然风物景观。
现存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作战指挥所。
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避难者”。
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宣点,把许多革命干部家属疏散到这里来,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秦邦宪)的家属都曾经在青岩住过。
在青岩镇北街10号,1939~1941年李克农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属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位于南街75号,邓颖超之母杨振德女
士1939~1941年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另外,位于青岩背街
2号,1939~1941年,周恩来父亲周懋臣老人曾在此居住,现已对外开放。
在青岩游览,我们发现这里的美食和小吃,比比皆是。
古镇的传统特色小吃所用的原料其实并不复杂而特殊,仅仅是一些家常的五谷杂粮、荤腥畜肉而已。
但在镇内巧妇的精妙手艺加工下,一盘盘极有
特色的小吃就摆
上了桌面。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豆腐果、泡豆腐、豆腐皮、腊肉、腊肠、状元蹄、状元膀、鸡辣角等等。
名目繁多,品种多样,且营养丰富、百吃不厌。
与众不同的豆腐
圆子是用豆腐捏成圆球状,再裹上面粉做成的。
在油锅里微微一炸,出锅的时候黄灿灿的。
趁热蘸点贵州特有的沾水,再整个儿放入嘴里,外脆内软,甜中带辣,确是极品的美味。
糕粑稀饭,早餐的首选,藕粉做底,上面放上一个煮熟了的米糕团,看上去煞是可爱诱人,一般吃前先撒上些瓜子、芝麻、花生仁、蜜饯之类的配料,然后用勺子把米糕捣碎,和在藕粉里一勺勺吃,口味甜糯,细滑无比。
很多去青岩的游客都极其推崇“糕粑稀饭”,认为是一种最好吃、最受欢迎的小吃。
青岩还有自身特
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
“玫瑰酥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
很多去青岩旅游的朋友都买了“玫瑰酥糖”,以便带回去自吃和送朋友。
青岩双花醋也十
分着名,尽管已有百岁高龄,至今仍然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
青岩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蜜汁猪肘、酸汤鱼等等,当地还盛产各种山间野菜,处理后摆上饭桌,也是极具特色。
其他像当地出的“苗酒”、“苗烟”也很受游客青睐,我们一行还在导游的带领下,去老乡家的美食加工处参观,寻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行走在青岩的青
石板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里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青岩镇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市场。
众所周知,青岩古镇人文荟萃,文化沉淀深厚,十分着名的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都是青岩人的骄傲。
状元府,就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它坐落在小镇状元街1号,状元街与北街交接,靠南边那一截叫“下院街”,北街干道上有指示路牌比较容易找到。
大院门前是一副简单的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显示了主人一生的志愿。
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均为一正两厢,风格是歇山式,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左右。
现存前殿、正殿、两厢和朝门,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据说这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
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
我们没有过多的
时间去一一去造访青岩的各个景点,因为毕竟时间有限,要按照行程的安排开展游览。
所以,此次游览也是属于走马观花,匆匆而行。
但青岩的那种清静、祥和、古朴、浓郁的古镇风格,还是令人欣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