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探测方法试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试验目的

受XXXXXXXXX的委托,XXXXXXXXXXXXX承接沂源县XXXXXXXXXXXXX的地下管线探测任务。为顺利完成此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我院技术人员在工程开工前对测区进行了现场踏勘,在充分了解测区情况的基础上于XXXX年X月XX日—XXXX年X月XX日进行了仪器一致性校验和方法试验,其目的为:一是对生产中所使用的探测方法实施控制,确保该种方法和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及探测精度和有关参数符合规定的要求;二是对使用的地下管线探测仪实施控制,确保仪器精度满足规定要求。

二、参加方法试验的仪器

前期工程投入了XX台套管线探测仪,下面列出各台仪器试验的仪器型号、仪器的发射机及接收机的出厂编号:

三、试验内容

3.1最小收发距试验

仪器的最小收发距试验是在不受任何管线影响的情况下,检查接收机读数在不同收发距情况下受发射机一次场影响情况,用来确定最小收发距。

试验地点选在XXXXXXXX空旷地带。采用感应法,分别对X台仪器使用50%的发射功率,在接收机增益不变的情况下沿发射机走向观测接收机读数。从观测情况看出,接收机接收一次场信号主要受收发距影响,发射功率和接收机增益影响较小。接收机在沿发射机走向时,距离发射机X米以内受一次场影响较大,X到X米影响迅速减弱,XX米以外受一次场影响基本很小(见图1),可忽略不计。

分贝值(db)

100

80

60

40

20

246810收发距(m)

图1 一次场衰减曲线图

3.2一致性对比试验

3.2.1试验内容

(1)单台仪器各工作频率定位和定深误差;

(2)项目所用探测仪定位和定深的一致性。

3.2.2试验方法

(1)在测区内不同地点、不同管线种类、不同深度地段的已知管线上,选择一种信号施加方式(感应、连接、夹钳等)以某一发射频率、最佳发射功率和收发距,用接收机对管线进行平面位置定位和埋深探测。

(2)用钢尺量测仪器探测的平面位置与管线中心实际平面投影位置间的差值,计算仪器探测的深度与管线实际中心深度间的差值。

(3)变换发射频率,重新进行(1)、(2)内容。

(4)变换接收机,重新进行(1)、(2)、(3)条款,直至项目所使用的探测仪器均进行了试验。

3.3 探测方法试验

3.3.1试验内容

(1)通过方法试验来确定物探方法技术和所选仪器的有效性、精度和有关参数。

(2)在使用电磁法探测时各类管线的最佳信号施加方式(感应法,夹钳法,连接法)、最小收发距、最佳收发距、最佳发射频率和功率。

3.3.2试验方法

确定有关参数的具体方法如下:

最小收发距:在地下无管线、无干扰、正常的条件下,固定发射机位置,将发射机置于正常工作状态,接收机沿发射机一定走向观测发射机场源效应的范围、距离,然后改变发射机功率,确定不同发射功率的场源效应范围、距离,当正常探查管线时,为避免接收发射机的直接场源效应,收发距应大于该距离,即最小收发距。

最佳收发距,将发射机放置在无干扰的已知单根管线上,接收机沿管线走向方向上进行观测,对比在走向延长线上的读数,以模拟指针峰值完整,读数明显点为准,确定出最佳收发距,不同的发射功率要选择不同的最佳收发距。

最佳发射频率:固定最佳收发距及发射功率,接收机在最佳收发距的定位点上改变发射机不同频率进行观测视接收机模拟指针偏转读数及灵敏度来确定最佳发射频率。

最佳发射功率:固定最佳收发距及发射频率,接收机在最佳收发距的定位点上改变发射机不同功率视接收机读数满偏度及灵敏度来确定最合适的发射功率。

当探测仪功率达到最大时,电磁感应法最小收发距应大于XX米。

该区内大部分金属管线埋深基本在XX米—XX米之间,深度对探测方法影响较大。

材质为铸铁的金属管线如给水,首选电磁感应法,在效果不好时选用直接充电法,在有出露的地方也可选用夹钳法,该类管道探测时最佳收发距一般为XX-XX米之间,最佳发射频率为XXKHZ,发射功率为50%。

对于电力、通讯等电缆类管线,其出露及明显点较多,宜采用夹钳法探测,最佳收发距一般为X—XX米之间,最佳发射频率为XXKHZ。

X台仪器在XX个点上进行了仪器同点对比一致性试验,平面位置采用△Hx分量极大值定位法,定深方法采用70%定深法,频率主要选取8.19kHz、32.8kHz、65.5kHz。

试验数据详见表1、表2,试验点位置及属性见表3。

同点对比试验误差统计表表1-1

5

同点对比试验误差统计表表1-2

6

同点对比试验误差统计表表1-3

7

8

9

10

试验点位置及属性表表3

根据以上试验数据,依照下面公式计算出:

平面位置中误差:n

s

t M i

n

i ts 221

∑=∆±

=;

埋深中误差:n

th

M n

i i

th 21

2∑=∆±

=。

式中:

△ts i 为平面位置偏差,△th i 为埋深差值,n•为检查点数。

水平位置限差 M qs =∑=1

1

110.0n i i h n 埋深限差 M qh =∑=11

115.0n i i h n 式中:

Mqs —试验点探查平面位置限差(cm ); M qh —试验点探查埋深限差(cm );

n 为总检查点数。

h i 为各检查点管线中心埋深,当 h i <100cm 时,取h i =100cm

通过一致性校验,各仪器平面中误差、埋深中误差计算结果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