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债发行的货币经济学意义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国债发行的货币经济学意义分析报告

2017年7月

目录

一、政府债务扩张与信用创造增长 (4)

1、政府债务与信用货币 (4)

2、对政府债务和信用货币关系的现有认识 (5)

3、研究思路和结构 (7)

二、中国货币投放基础的变化和展望 (7)

1、决定中国基础货币的项目 (7)

2、决定中国基础货币投放主项目的变化 (9)

3、中国储备货币增长影响主项目变动原因 (11)

三、货币投放基础变化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15)

1、中国货币形成机制的转变 (15)

2、准备金市场的政策工具 (16)

3、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信用特征 (16)

四、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改进与政府债券发行 (19)

1、储备货币投放来源变动前景 (19)

2、人民币国家信用本质的提升 (22)

3、对政府债务管理的建议 (24)

(1)创新思维加快国债规模增长 (24)

(2)扩张国债优先于地方债发展 (25)

(3)尽快提高短期政府债务工具的品种和规模 (26)

五、结论及未来研究方向 (27)

中国货币投放基础的变化和展望。从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可知,决定中国储备货币(即基础货币)变动项目,2011 年后就相当稳定,外汇储备、公开市场操作和贷款/贴现窗口投放、发行债券和其它负债,四者的变动决定了中国基础货币的变化。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储备货币的创设主渠道,由外汇储备转向了公开市场和贷款、贴现窗口,这一转变正在发生并仍将延续。在准备金市场成为货币政策操作平台和场所的状况下,货币数量(即流动性)和货币成本都成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且货币数量和货币成本在独立性上首次得以实现。

人民币国家信用本质的提升。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国家债务通过充当储备货币创设过程中的抵押物,使主权货币具备了显性国家信用。信用货币体系需要国债维持一定规模,部分国债因此获得永远不需要偿还的地位。中国储备货币的创设来源正处在转变过程中,能体现国家信用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贷款、贴现窗口操作的比重上升,加之储备货币本身正常的增长需要,信用货币体系完善对国债存量规模和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中国要依靠OM 和贷款、贴现窗口的操作,实现储备货币的增长,就需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债务工具的规模,以保持人民币背后的国家信用本质。

主权债务和货币发行的一体化框架。中国目前正处在储备货币体系形成来源转变过程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体现国家信用的国债规模不足、中短期限比重过低。实现信用货币体系下流动性平稳的需要,基于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在全新的“债务-货币”经济学思维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