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变电站智能化的技术方案2.doc

一种模块化变电站智能化的技术方案2.doc
一种模块化变电站智能化的技术方案2.doc

模块化变电站智能化方案研究

舒彬1,苏宁1,林一凡1

(1.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市西城区100055)

Research onTechnology Solutionof Intelligent Modular

Substation

Shu Bin1, SuNing2, LinYi Fan1

(1. Beijing Power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100055,China;)

ABSTRACT: Relative to traditional substation, the modular substation can be assembled and constructed quickly。 However, theintelligent solutions are not considere

d in the existing modular substations。Th

e paper designs a technology scheme which achievesgoals o

f measurement,pro tection,state monitorin

g of primary equipments,and other functions suc

h as viedo andsecurity, inthe shape ofoutdoorintegrated intelligent components cabinets, multi-functional d evices andauxiliary system. With

the proposed intelligentmodular substat ion programin the paper, the substation cangive full play to thetechnologyadvantages of theprefabricated modularsubstationand the intelligent hi gh—voltage devices,what makes up thedeficiency of the both, riching the

design patterns ofsmart substations.

KEY WORD:modular substation, intelligent,integrated intelligent components

摘要:相对于传统变电站而言,模块化变电站建设、安装快速方便,但现有的模块化变电站建设中未考虑智能化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模块化变电站智能化的技术方案,以户外智能组件柜及多功能装置、辅助系统形式,实现一次设备的测控、保护、状态监测等功能及变电站的视频、安防等辅助功能。通过采用本文提出的模块化变电站智能化方案,能够充分发挥预制模块型变电站和高压设备智能化的技术优势,弥补两者的不足,丰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设计模式.

关键词:模块化变电站智能化智能组件

1引言

上世纪90年代变电站开始采用模块化技术,集成设计变电站设备,模块化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应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它根据功能集成设计在工厂内进行模块化生产,将各个功能模块集成至密封的箱体内,安装时仅将各功能模块进行简便地电气安装和联调,即可投入使用。因此,模块化站安装方便、建设快速,且占地少,全绝缘,整洁美观[1-2]。同时,整个变电站均密封于箱体之中,防尘好,减少盐碱等工业污染影响,安全稳定,维护量少,可靠性高[3]。现有的模块化变电站设计制造过程中,将变电站分割成进线模块、变压器模块、出线模块、综合自动化模块和中压配套模块等各个部分,根据功能进行集成,但未考虑变电站的智能化问题,对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及技术升级带来不便[4-5]。本文基于DL/T 860标准研究了各模块对应的智能化模块功能及其设计方式,以智能组件及多功能装置、辅助系统形式,实现一次

设备的测控、保护、状态监测等功能及变电站的视频、安防等辅助功能,实现模块化变电站的智能化。

2。智能预制模块

2.1智能化线路进站模块设计

进线模块的进出线一般由插拔式电缆插接头连接气体绝缘封闭式组合电器(GIS).GIS内集成了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众多一次设备,进出线模块智能化可以认为是GIS的智能化,所以进线模块智能化采用“智能组件+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进线模块”的形式来实现[6-8]。智能组件包括局部放电IED及监测主IED,完成GIS开关状态监测的功能,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完成互感器采样数据的数字化及断路器的控制、开关量采集、模拟量采集(变送器形式)、GOOSE 报文接收及发送功能。以上各智能化装置采用户外柜形式就地安装于进线模块旁,形成进线智能化模块,图1是线路进站模块智能化示意图。

图1 线路进站模块智能化示意图

Fig 1Schematic version of the intelligent incoming modular

相较于普通的进线模块,进线智能化模块除实现常规的进线模块功能外,还实现了以下功能:

1)合并单元接收互感器的电流量,将处理完的电流量送至本间隔的保护测控装置,同时预留数据输出接口供跨间隔的保护、自动化设备及计量装置使用。

2)智能终端接收断路器、隔离开关等机构发出的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信号、设备的状态信号,并能够向其发出跳闸指令,支持联锁功能等;支持保护的分相跳闸、三相跳闸、重合闸等GOOSE命令;支持遥控分、合等GOOSE命令.

3)断路器控制回路一体化设计,简化智能终端回路。智能终端与过程层网络的GOOSE信息的多播机制减少断路器、刀闸辅助接点、辅助继电器、本体端子排数量,利用站控层GOOSE横向联闭锁功能取消就地横向电气联闭锁接线。断路器控制二次回路和断路器操作箱两者一体化设计,取消防跳、三相不一致、压力低闭锁等冗余二次接线,简化断路器控制回路.

4)各式传感器内置或外置于GIS本体,一次厂家按设计单位提出的要求,在一

次设备设计制造时统一考虑在线监测传感器选型、安装,使开关本体和传感器寿命匹配,布线合理,与高压设备内部绝缘介质相通的外置传感器密封性能、机械性能、杂质含量等符合或高于一次设备的相应要求。

对于110kV模块化变电站,可监测高压组合电器的SF6气体密度和局部放电。预埋在设备内部的传感器,其设计寿命不少于被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SF6气体密度传感器以气室为单位进行配置,GIS /HGIS局部放电以断路器单位进行配置,在保证传感器监测灵敏度与覆盖面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传感器配置数量。

2。2智能化线路出站模块

低压侧10kV出线模块包括10kV开关、10kV线路保护装置、站用变压器、母线PT装置、计量装置、中压配套模块等组成,满足10kV各种接线要求,并提供10kV出线及电容器保护、测控、计量功能。采用测控、保护、计量多合一装置,按间隔单元单套配置,采用就地下放方式直接安装在开关柜上.电压、电流通过对常规互感器直接采样的方式完成,断路器、刀闸位置等开关量通过硬接点直接采集,并通过DL/T860 MMS服务上送至站控层.同时,装置接收站控层的控制指令,断路器的跳合闸直接通过电缆硬节点控制完成。跨间隔开关量信息交换采用站控层GOOSE网络传输方式。

中压配套模块主要由10kV并联成套补偿装置和消弧线圈组成,通过一次电缆与10kV出线模块相连接,其中的10kV并联成套补偿装置投切由监控主机通过10kV电容器保护测控计量一体化装置进行控制,采用一定的优化算法完善电网无功补偿功能。

2。3变压器模块智能化设计

对变压器模块的智能化主要采用户外柜的方式将主变各侧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就地安装置在变压器旁,实现对变压器信息的数字化采样及智能控制。主变本体智能终端同时具备非电量保护信息和变压器本体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便于冷却系统智能控制、变压器状态分析等高级应用的实现。

由于单独存在综合自动化模块,为优化资源配置,变压器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就地下放,保护及测控装置置于综合自动化模块中。变压器户外智能柜具体实现以下功能:

(1)数据采集功能:主变各侧分别配置合并单元,实时采集主变各侧的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等交流量信息并上送至保护、测控装置,中性点电流互感器接入高压侧合并单元;主变各侧配置智能终端,完成对各侧开关的开关量采集及控制功能,并支持GOOSE命令的接收与传送;

(2)主变本体信息的采集及非电量保护:本体智能终端采集主油箱及分接开关的油温遥测信息,分接开关位置、气体继电器节点信息、压力释放器状态等开关量信息,并根据本体重瓦斯、有载重瓦斯、压力释放、超温等非电量开入信号启动判断逻辑通过电缆直接跳闸出口;能根据顶层油温、环境温度以及出线侧负荷等参数形成控制策略自动控制冷却器的投退,并将冷却器的运行状态返回给后台系统;本体智能终端可接受后台调压命令或者在当地通过手动调压命令实现有载调压操作。

主变各类信息的测量、控制等内容均按照DL/T860体系要求建模并完成与间隔层、站控层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3.辅助系统模块

模块化变电站是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系统将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系统模块集成了视频监控系统、安防消防系统和交直流一体化电源,承担维护变电站日常安全、可靠运维的责任。

视频监控系统与监控主机相连,将视频信息传送至监控主机,并接受监控主机的控制。监控主机根据遥信变位,遥测越限、安防消防报警信息,联动切换视频或调整摄像头,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判断刀闸的位置状态,向站控层反馈结果,辅助主站的倒闸操作和设备检修。

安防系统将各传感器检测到的温湿度信息、入侵信息、水浸信息、烟雾信息、损坏信息等报警信息通过智能接口机送入监控主机,并联动报警装置,必要时联动启动照明和辅助调节设备。

消防系统也通过智能接口机将火警信号送到监控主机,联动报警,启动自动灭火装置或火灾隔离措施,监控主机可根据报警信息切换视频画面。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含交流系统、直流系统、逆变电源系统、通信电源系统、U PS五项分系统组成,各子系统相互联系,互不干扰.其运行工况和信息数据能够上传至监控主机及远方控制中心,能够实现就地、远方控制功能及站用电源设备的系统联动。

4。自动化模块

自动化模块包括对时模块、110kV进线及主变保护装置、测控装置、计量装置、网络交换设备、远动网关机、监控主机、微机五防设备等,将上述各模块组柜安装在母模块箱体内,并通过光纤以太网与过程层设备及出线模块连接。

站控层设备配置监控主机及远动网关机。为节省空间,监控主机采用机架式安装,单独组柜,其主要功能是为变电站内提供运行、管理、工程配置的界面,记录相关信息,并提供顺序控制、故障分析及智能告警等高级应用功能。远动网关机按照一定的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心,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的有关命令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同时提供远程浏览、图模传输等功能,支持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间隔层设备配置110kV进线及主变保护、测控装置及备自投装置等安稳设备,完成保护、测控及自动控制功能,并接入站控层网络,通过MMS报文上送相关信息。过程层的SV及GOOSE采用共网方式,过程层网络交换机配置在自动化模块中组柜安装,就地下放安装的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通过光纤以太网接入过程层交换机;保护装置采用直采直跳方式,通过光纤直接连接对应的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全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

图2 全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图

Fig 2 Network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whole-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

5.结语

本文研究了一种智能化模块化变电站的方法,采用户外智能组件柜+GIS和户外智能组件柜+变压器的形式,实现线路进站模块和变压器模块的测控、非电量保护和状态监测等功能.线路出站模块采用数字化的保测一体化装置,辅助系统则集成视频、安防等功能,以支持模块化变电站无人值班模式的推行。各模块与其他模块、上层网络的信息交换均遵循DL/T 860标准,统一模型,统一通信规约,模块化变电站的各模块实现智能预制。通过采用本文提出的模块化变电站智能化方案,能够充分发挥预制模块型变电站和高压设备智能化的技术优势,弥补两者的不足,丰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柳国良,张新育,胡兆明.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研究综

述[J]。电网技术,2008,32(14):36-38.[2]王少晖,李绍星,柳国良。模块化变电站的建设模式

及其经济性能比较[J].电气技术,2012,2:77-

81.

[3]叶建峰.110 kV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建设实践

[J].供用电,2010,27(2):42-45.

[4]吴罡,李琳,李翔。110 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初探

[J].江苏电机工程,2011,30(2):31-35.

[5]

[6]王勇,梅生伟,何光宇.变电站一次设备数字化特征

和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3):9

4—98。

[7]张斌,倪益民,马晓军,等.变电站综合智能组件探讨

[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21):91-

94。

[8]王德文,朱永利,王艳.基于IEC 61850的输变电

设备状态监测集成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

010,34(13):43-46.

[9]周晓龙.智能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J]。电力自

动化设备,2010, 30(8):128-132.

[10]李孟超,王允平,李献伟,等.智能变电站及技术特

点分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8):

59—62.

[11]龚世敏,刘朝辉,唐斌,等。智能变电站高压测控装置

的应用解决方案,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12),

92-95。

[12]DL/T 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北京,国家电

网公司:2004.

[13]魏勇,罗思需,施迪,等。基于IEC 61850-9-2

及GOOSE共网传输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应用与分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24):146-

152。

作者简介:

舒彬(1964—),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网运行、设计、咨询工作。

苏宁(1986-),男,工程师,长期从事电网运行、设计、咨询工作。

林一凡(1985-),男,工程师,长期从事电网运行、设计、咨询工作。

智能化技术方案

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 技 术 方 案

第一章总体概述 智能小区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兴起反映了国际社 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在住宅领域的完美应用,是21世纪的新概念住宅。作为一种新型住宅,智能小区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 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智能小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 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同时,它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小区 物业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和环保化。它是人类社会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目 前小区的智能化也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卖点。 1、智能小区作用 智能化系统作为小区很重要的配套,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智能化”,在于它所采取的诸如多元信息处理、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一系列高新 技术,实现服务、信息和系统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和可 持续发展的最终经济目标。除具备前面所述的特征外还将为业主提供以下各种环境: 安全环境:实现防火、防盗、防煤气泄漏、防抢等安全要求;住宅既不应

该像鸟笼,家家窗户安装防盗栅栏,也不应该像兵营,保安整日到处巡视。智 能小区应采用高科技手段,保障居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使居民在住宅里有充 分的安全感。 舒适环境:一方面,小区应拥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地,实现良好绿化与人工 景观和住宅设计的和谐统一,为社区文化提供天然绿色环境;另一方面,利用 高科技手段,节约能源,实现系统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建成舒适、高效的智能 住宅。如通过在小区内设置背景音乐系统,住户听着轻盈祥和的音乐,在小区 内漫步,不仅可以减轻一天工作、学习的压力,还可以给业主愉悦的心情。 开放环境: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住户提供图像、视频、语音、 文本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选择,实现与外界方便、通畅的交流,足不出户地享受 各种社会服务(包括购物、教育、医疗和娱乐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家 庭办公和社交活动),形成一种新的社区文化环境。 服务环境: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物业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程式化、公 开化。“自动化”主要实现设备的自动检测及报警、各种费用的自动收取、各 种信息的自动发布以及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等;“科学化”则反映在运行体制 和方法的正确性,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细化管理过程;“程式化”则规范小区 物业运行行为,保证科学性的实现;“公开化”是指增加小区物业管理的透明 度,实现住户的透明消费,保证物业良好动作。不难看出,物业管理的“自动 化、科学化、程式化、公开化”突出了服务的思想,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智能小 区建设宗旨,突出了业主就是上帝的服务精神。 2、需求分析 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防范方面的设计,要考虑设计周界防越报警系统,还应 设计电视监控系统,来加强管理和取证。设计可视对讲系统,保证业主的出入安全,并有效管理来访人员。设计背景音乐系统,为业主提供优雅的环境。设计电 子巡更系统,有效的监督保安人员的值勤情况,确保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设计依据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

跨既有线路安全施工方案

洪溪特大桥跨既有线施工专项安全方案一工程概况 洪溪特大桥位于邵阳市洪溪镇,沿线水塘、沟渠及通行道路较多,属低山丘陵区,中心里程:DK173+202.57,全桥长1433.2m。孔跨布置为:9-24m 双线简支箱梁+24-32m 双线简支箱梁+1-(32+48+32)m 双线连续箱梁+1-(40+56+40)m 双线连续箱梁+1-(40+64+40)m 双线连续箱梁。其中:①DK172+982.9处,规划207国道,采用(40+56+40)m连续梁跨越;②DK173+133.90处,既有207国道,既有路面宽5米,采用32m简支梁跨越;③DK173+515.42处,水泥路,既有路面宽6.5 m,采用(32+48+32)m 连续梁跨越;④DK173+779.4处,部队铁路专用线,采用(40+64+40)m连续梁跨越。 二跨铁路及公路桥的安全措施 由于洪溪特大桥跨越部队专用铁路、207国道和乡村水泥路面,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交通疏导方案并与交管部门进行充分的交流,采取的施工防护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 ⑴首先认真熟悉工程图纸,依设计要求为原则,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及工程顺利进行。 ⑵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提前做好各种资源到位的准备,合理调度,安排安全所需设施、施工机具和劳动力分步、分批进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⑶在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对所有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运转状况良好。平时做好维修和保养工作。 ⑷在跨路连续梁施工处处设置值班岗亭,安排专人指挥交通及负责安全监督。若出现意外事故,立即联系相关部门,按照已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⑸跨越部队专用铁路、207国道和乡村水泥路面防护形式采用棚架防护。 防护棚架设计:采用Ф100mm的钢管做立柱,埋设两排,钢管上用槽钢焊接骨架,满铺竹胶板,,防止桥梁杂物掉落。做好防火措施,备好灭火器。跨路三处棚架防护见图1.2-1、图1.2-2和图1.2-3。

模块化机房建设方案

吉林省某电子认证服务有限公司机房建设方案 2017年10月

正文目录 1 概述 (3) 2 总体设计 (4) 2.1总体设计概况 (4) 2.2总体设计规划 (4) 2.3机房平面布局图 (5) 2.3.1 机房平面图 (5) 3 建设内容 (5) 3.1供配电系统 (5) 3.1.1 供电电源 (5) 3.1.2 电源分类 (6) 3.1.3 插座 (7) 3.1.4 电缆(电线) (7) 3.1.5 UPS (7) 3.1.6 UPS后备电池 (7) 3.2空调制冷系统 (8) 3.2.1 送风方式的选择 (8) 3.2.2 空调负荷计算方法 (8) 3.2.3 制冷方式的选择 (10) 3.2.4 自热冷节能技术 (11) 3.2.5 空调机组的安装 (13) 3.3新风系统 (15) 3.3.1 新风量计算 (15) 3.3.2 新风系统设计 (15) 3.3.3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23) 3.4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28) 3.5辅助照明系统 (28) 3.5.1 辅助照明需求 (28) 3.5.2 辅助照明方案 (28)

1概述 吉林省某电子认证服务有限公司机房建设工程的机房建设位置位于大楼第16层,机房面积约123平方米,根据功能区别将机房划分为3个区域:监控区,用于人员监控机房及负责人员出入检查。模块化机房区:部署网络、服务器等设备机柜及配电、UPS供电区域。屏蔽机房区:CA核心设备区域。 我们针对某电子认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机房建设的需求,全面、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充分展现了先进、完善、可靠的保障技术,完全能够满足机房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机房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度、电磁场强度、电源质量、噪音、照明、振动、防火、防盗、防雷和接地等要求。确保计算机系统充分发挥其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电子计算机等网络设备能够安全、可靠运行;满足工作人员操作过程的灵活、安全和方便等性能特点。 机房建设遵循较为先进、实用高效、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不仅要达到国家《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和《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规定的机房要求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同时满足国家相关消防要求。可以满足某公司当前及未来发展对机房实体环境的需求。 总体设计方案保证安全可靠,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计算机机房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延长机房内各系统的使用寿命。通过采用优质产品和先进工艺,为网络信息、计算机设备、以及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工作场地。

家庭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家庭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1概述 (2) 2系统设计指导思想 (3) 3设计依据 (4) 4数码家庭智能化系统设计 (5) 4.1总体系统简介 (5) 4.2系统的主要功能 (5) 4.3业主家中配置 (7) 4.4icHome系统管理中心 (8) 4.5小区住户手机短信控制模块(SMS)功能 (10) 4.6家庭智能信息终端icHome-2000主要技术指标 (11) 4.7选配件介绍 (11) 4.8系统中心机房的基本要求 (15) 4.9系统供电源设计 (17) 5设备配置 (21)

1概述 智能化小区建设要使住户不仅仅体验到传统意义上的住宅功能,更能享受到快速上网、便捷通讯、安全保障、丰富娱乐生活、优质物业管理等智能化小区特有的生活方式,使生活的物质水平和文化内涵都产生质的飞跃。 在小区智能化的建设中,家庭智能化系统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家庭安全防范系统是家庭智能化系统的子集。目前较成熟的实施方法就是采用:“以数码家庭为基本单位,智能物业管理中心为中心节点,局域网为数据传输媒介”的模式,局域网以其优秀的拓扑结构(星型)、快速的传输速度和低廉的成本越来越成为传输媒介的首选。 基于以上观点,建议采用以局域网为传输媒介的家庭智能化系统。 要建设智能小区和实现家庭智能化,除了应该有很好的规划和设计,满足用户在功能方面的要求,同时最重要的是需要优秀的系统产品来支撑,来实现和完成上述家庭智能化在功能上的需求。铭源公司推出了一个建立在宽带网基础上的家庭智能终端——**ICHOME-2000,其具有若干个以太网接口,可以在任何宽带网络环境中组成小区智能化系统,通过本产品自带的HUB功能还可方便的组成家庭内部局域网,实现防盗报警、求助报警、煤气泄露报警、火灾报警、水电煤气等多种表具的自动抄收、远程家电控制、个人信息服务。甚至于在数千里之外遥控家里的空调设备进行温度调节和家庭电器的控制,照明的调整,当家庭中发生安全报警(包括:盗警、火警、煤气泄漏以及疾病紧急呼救等),在外的家庭成员可以在接到报警信息以后,通过网络线路查询和确认家庭中的安全状况。让你真正体验到IT技术发展给您带来的方便愉快的居家生活。 根据智能化小区的实际情况,建议每户安装一套家庭智能信息终端ICHOME-2000,家庭内各类防盗报警探头、家电控制点全部通过普通RVV线连接到家庭智能信息终端,在小区内部另外建立一套局域网负责家庭到物业中心的信息传输,中心机房含有数据库服务器及监控电脑,监控电脑的电子地图上可快速察看每户的报警类型及报警位置。中心端电脑还可以给每户人家发送各类信息,代替传统的电子公告牌。

变电所视频监控方案

变电所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二○一八年七月

设计人员名单

目录 1 总论 (2) 1.1 概述 (2) 1.2 现状及改造必要性 (2) 1.3 设计原则 (3) 2 改造内容及改造方案 (4) 2.1 改造内容 (4) 2.2 改造方案 (4) 2.3主要设备或备件、材料清单 (8) 3 改造效果 (11) 4 验收标准 (11) 5 能源介质供应 (11) 6 安全 (12) 7 环保 (12) 8 消防 (12) 9 投资估算 (13) 10 进度安排 (13) 10.1 进度说明 (13) 10.2 进度计划表 (13) 11 需说明的问题 (14)

1 总论 1.1 概述 1.1.1 项目发生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发生单位: 1.1.2 设计依据 (1)此设计方案根据电气室无人监控优化改进的具体需求,软件开发人员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以及用户提供的相关资料为设计依据; 1.2 现状及改造必要性 宝钢股份厂区受钢铁产能过剩和宏观经济影响,近些年,宝钢生产协力承包范围逐年扩大,而协力费用每年大幅度缩减,随着人工成本逐年攀升,给水电工程项目部成本造成了较大压力。为了响应公司降本增效号召,降低业务运营成本,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水电工程项目部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水电工程项目部承揽的《能环部大临供电供水生产协力项目》业务,目前,有5座变电站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每个变电站8人,采取四班三运转值班模式。近几年,随着部分人员流失,水电工程项目部已不再另行招聘人员,通过内部调级消化保状态。目前,该项目通过遥信、遥测、遥控智能化改造,从有人值班到无人值班管理模式转换,达到减员增效的目标。

机房及网络系统建设与方案

中心机房及网络系统建设方案专业资料

专业资料

目录 第一章机房及网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二章项目内容 (5) 2.1、XXX人民政府信息办中心机房建设 (5) 2.1.1、总述 (5) 2.1.2、内容及要求 (6) 2.1.3、机房装修 (6) 2.2、网络系统建设 (12) 2.2.1、总述 (12) 第三章投资概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工程招标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资料

第一章机房及网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机房是信息化、语音系统承载和运行的最基本环境,承担着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以及各种系统连通、汇专业资料

聚、贯穿的重要责任;网络设备是各网络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机房及网络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行政中心的建成,网络接入单位和人员将成倍增加,对网络安全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机房已无法满足行政中心网络系统运行的需要。本着既整合资源、节约成本,又考虑网络系统和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先进性、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 专业资料

第二章项目内容 行政中心不仅是党政办公中心,而且还将成为第一个信息化综合数据中心,因此,合理的信息化设计和建设是信息化办承接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实现高效、稳定、可靠的信息化应用平台,中心机房建设和网络系统建设是信息化办的工作重点。 2.1、信息办中心机房建设 2.1.1、总述 行政中心机房是行政中心的信息化、语音系统承载和运行的最基本的环境,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实现信专业资料

铁路既有线拨接改造施工方案

XX线XX至XXS2标段XX~XX段 既有线改造施工方案 (DK2137+500~DK2138+700) 一、施工简介及主要工程数量: DK2137+500~DK2138+700段既有线半径为800m,缓和曲线长为120m的曲线,既有线路为P50普通线路。此次改造成半径为1605m、缓和曲线长为190m的曲线。主要工程数量为:提前予铺DK2137+786.7~DK2138+429.35和DK2138+511.96~DK2138+700段线路,予铺线路总长为806 m。拨移线路长度为258m,其中东拨接段拨移线路长度为174.97m,最大拨距为2.73m。西拨接段拨移线路长度为82.6m,最大拨距为2.81m,东西端龙口与既有线路连接无高差。 二、施工及配合单位 施工主体单位:中铁21局XX二线S2标段工程指挥部 分项主体施工单位:S4标中铁电化局 施工配合单位:XX工务段、XX车务段、XX电务段、XX通信段三、施工等级 本工程属于Ⅰ级施工。 四、施工方法及工期安排: 1、既有线改造总体施工方法:本区段既有线改造采取提前予铺DK2137+786.7~DK2138+429.35和DK2138+511.96~DK2138+700段线路,予铺线路采用P60 25m钢轨Ⅲ枕,既有P50线路与予铺线路采用P60~50 12.5m异型轨连接;予铺段整修达到线路静态验收标准后,在封闭点内进行既有线拨接合拢及大机两捣一稳作业。

2、既有线改造工期安排: 2.1、11月24日利用图定天窗时间封闭既有线4小时,1组大机(2捣1稳)从XX站开出,运行至K2137+450处等待,待线路拨通整修后,大机进行改造线路的两捣一稳作业,作业完毕后大机联挂返回XX车站。 3、DK2137+500~DK2138+700段线路改造平面图见后附页。 五、改造施工计划工具、机具: 序号机具名称单位数量序号机具名称单位数量 1 汽车辆 2 11 液压拨道机台10 2 挖掘机台 2 12 高程起道机台 2 3 捣固机组 2 13 大活口扳子把 4 4 撬棍根120 14 钻眼、锯轨机套 4 5 铁锨把100 15 花夹板、短轨套 4 6 洋镐把20 16 50米钢尺把 4 7 死扣轨枕扳手把80 17 5米钢尺把 4 8 压机台8 18 轨距尺把 4 9 垫木根40 19 弦绳米50 10 钢叉把50 六、施工封锁领导小组及人员安排: 6.1、施工领导小组: 施工单位总指挥:XX指挥长(负责全面施工组织、改造方案审批、拨接作业施工全面指挥、协调),电话:XX 副总指挥:XX、XX(负责改造线路的予铺及拨接作业施工、配合指挥长进行施工指挥及协调),电话:XX XX XX 技术主管:XX(负责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及全面技术工作),电话: 安全主管:XX(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拨接改造前线路检查、会同相关部门办理线路开通签认手续等工作),电话:XX

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技术方案书

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 技 术 设 计 方 案 介 绍

设计单位:广州莱安智能化系统开发有限公司欢迎来电索取详细方案或来电洽谈业务,免费提供设计方案,价格实惠 我司开发以及生产大量的机房建设管理系统,欢迎各界人士批发以及代理。 目录 1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简介 (2) 2模块化数据中心技术方案 (3) 2.1项目概况及需求分析 (3) 2.2设计理念 (3) 2.2.1设计原则 (3) 2.2.2设计目标 (4) 2.2.3设计依据 (4) 2.3方案配置 (5) 2.3.1机房内模块设计及布置 (5) 2.3.1.1遵化机房微模块设计及布置 (6) 2.3.2配置清单 (8) 3系统介绍 (8)

3.1服务器机柜 (9) 3.1.1突出特点 (9) 3.1.2服务器机柜配置 (10) 3.2封闭冷池组成及特点 (10) 3.2.1玻璃天窗组件 (10) 3.2.2玻璃隔离门组件 (11) 3.2.3钢制假墙组件 (11) 3.2.4消防联动系统组件 (12) 3.3KTR系列列间机房空调机组技术特点: (12) 3.4配电柜产品介绍 (16) 3.4.1配电柜技术特点: (16) 3.4.2精密列头柜特点: (17) 1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

系统简介 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方案,是当今行业中主流及领先的应用方案,在各行业的大中小型机房中广泛应用,并受到行业专家及用户高度认可。并对其便捷性,可扩容性、低运营成本(节能高效性)、高可管理性、整洁美观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项目考虑到机房布局,机柜数量等特定因素,同时考虑到后续扩容的便利性,支持在线扩容无需掉电及避免二次工程及施工、节能突出节约运营及维护成本、方案整体美观整洁兼容性好、维护时避免因不同厂家设备损坏出现扯皮,故障界面不清晰等问题。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3 第二章项目管理体系3 一、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3 二、项目管理体系3 三、项目组成员职责4 第三章项目施工过程的多方协调体系5 一、参与智能化系统施工过程的各方及其工作界面5 二、施工文档的流转6 三、施工图纸的设计6 四、施工图纸的设计交底与会审6 五、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计划7 六、施工质量的确认7 第四章质量保证体系9 一、质量保证模式9 二、质量目标9 三、组织和责任9 现场质量保证10 现场经理11 五、现场资料管理11 六、现场材料管理11 七、检测和测试控制12 八、检测和调试状况13 九、不合格产品的控制13 十、整改和预防措施13 十一、材料的装卸、储存保护及资料处理13 十二、质量文件和记录的管理14

十三、内部质量检查14 十四、资格评审和培训15 十五、服务16 十六、核算16 第五章安全与文明施工体系17 一、安全准则17 二、安全目标17 三、安全组织及责任落实17 四、安全培训和教育19 五、安全会议20 六、安全检查和稽查21 七、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21 八、应急措施23 九、事故调查和事故报告24 十、专业卫生服务24 十一、环境卫生和健康服务25十二、生活和建筑垃圾25 十三、保卫25 第六章进度控制体系27 一、总则27 二、进度控制措施28 三、进度会议29 四、报告29 五、进度控制方法31 六、进度控制部门31 七、保证进度后备措施31 第七章现场材料控制体系32 一.总则32 二.采购32 三.产品验收和接收33

四.产品鉴定33 五.材料堆放和分配34 六.甲供材料35 第八章售后服务措施36 一.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36二.工程档案制度36 三.售后服务负责人制度36四.用户定期回访制度36 五.快速响应制度36 第九章技术培训措施38 一.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培训38二.安装现场培训38 三.验收培训38

机房建设方案(详细版)

机房建设方案(详细版)

第一部分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1.1 概述 XX医院是一家二级乙等综合性的医院,是喜德县最大的县级医疗机构。历届院领导在信息化方面的意识都很强,早在2003年就开始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对医院的各项业务进行管理。现有以财务为中心的事务型医院信息系统已在稳定运行了多年,包括门诊计价收费、门诊药房、入院登记、住院收费、住院发药、药库管理、院长查询系统等,为医院业务发展和医院进行整体综合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和良好环境。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系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事务处理层面上,系统功能不全面;对数据资源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利用,还不能满足医院内部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需求,无法起到辅助院领导管理决策和医护工作人员医疗决策的作用。医院近年业务蓬勃发展,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更高,迫切需要对系统进行更新来适应医院新的发展。

1.2 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90%以上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建立了挂号收费、药品器材、医疗管理等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而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少数县医院使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和运营管理系统(如临床路径、临床检验、医学影像、医疗管理、运营管理等)。总体而言,我国县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低,医院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医院信息化规划和总体设计不足,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不能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总体要求。 作为县内最大的一家综合性医院,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现在基础信息模块无法满足医疗业务的需求。 医院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业务层面的经济核算、医院管理及事务处理、临床业务应用;基础层面的系统数据统一管理、数据高度共享、数据交换和对外数据接口统一管理;管理层面的数据查询及分析等;决策层面的决策支持等。 我院信息化建设始于2003年底,至今已近

模块化机房技术方案书

遵化项目模数据中心机房BM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北京超特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10 月

目录 1BM系统简介 (2) 2模块化数据中心技术方案 (3) 2.1项目概况及需求分析(目前得到的信息有限,待得到更多信息之后要再补充) (3) 2.2设计理念 (3) 2.2.1设计原则 (3) 2.2.2设计目标 (4) 2.2.3设计依据 (4) 2.3方案配置 (5) 2.3.1机房内模块设计及布置 (5) 2.3.1.1北机房微模块设计及布置 (6) 2.3.2配置清单 (9) 3艾特网能BM系统介绍 (10) 3.1服务器机柜 (10) 3.1.1突出特点 (10) 3.1.2服务器机柜配置 (11) 3.2封闭冷池组成及特点 (11) 3.2.1玻璃天窗组件 (12) 3.2.2玻璃隔离门组件 (13) 3.2.3钢制假墙组件 (13) 3.2.4消防联动系统组件 (13) 3.3C OOL R OW系列列间机房空调机组技术特点: (14) 3.4艾特网能配电柜产品介绍 (18) 3.4.1艾特网能配电柜技术特点: (18) 3.4.2精密列头柜特点: (19) 1

M系统简介 模块化数据中心方案,是当今行业中主流及领先的应用方案,在各行业的大中小型机房中广泛应用,并受到行业专家及用户高度认可。包括腾讯、阿里、国家超算中心、各国有银行、各国家及省市政府单位、各托管IDC及云计算中 心都大量应用并对其便捷性,可扩容性、低运营成本(节能高效性)、高可管理性、整洁美观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项目考虑到机房布局,机柜数量等特定因素,同时考虑到后续扩容的便利性,支持在线扩容无需掉电及避免二次工程及施工、节能突出节约运营及维护成本、方案整体美观整洁兼容性好、维护时避免因不同厂家设备损坏出现扯皮,故障界面不清晰等问题,建议使用艾特网能iBIock系列模块化数据中心中的BM模块化数据中心方案。

校园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校园智能化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概述 (5) 1.1项目建设思路 (5) 1.3项目设计原则 (6) 1.3.1 实用性和经济性 (6) 1.3.2 先进性和开放性 (6) 1.3.3 可靠性和稳定性 (7) 1.3.4 安全性和保密性 (7) 1.3.5 可护展性和易维护性 (7) 1.4设计依据 (7) 1.5项目建设目标 (9)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 (10) 2.1建设规模 (10) 2.2综合布线设计原则 (10) 2.3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 .4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14) 2.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14) 2.4.2 工作区产品选型 (15) 2.4.3 信息出口数量的确定 (15) 2.5水平子系统设计 (15) 2.5.1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设计 (16) 2.5.2 水平线缆的选型 (16) 2.5.3 水平线缆的需要量计算 (17) 2.6管理子系统设计 (18) 2.6.1 配线间子系统的设计 (18) 2.6.2 配线间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18) 2.6.3 管理子系统设备需用量 (18) 2.7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 (19) 2.8产品介绍 (19) 2.9系统配置 (25) 第三章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 (26) 3.1需求分析 (26) 3.2网络交换系统设计 (26) 3.2.1 网络拓扑图 (27) 3.2.2 核心层设备选型配置 (27) 3.2.3 接入层设备选型配置 (28) 3.2.4技术选择 (28) 3.2.5 设备简介 (28) 3.2.6 设备清单 (34) 3.3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34)

如何对变电站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变电站升级和自动化改造方案 智能变电站——是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互动的变电站。相比普通变电站,智能站有以下优势: ●节能、环保、结构紧凑。 ●应用电子式互感器解决传统互感器固有问题 ●提高自动化水平、消除大量安全隐患。 ●光缆取代二次电缆。 ●不同设备间可实现无缝连接。 ●设备集成,降低投资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提高运行效率和水平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分布式结构,监控后台布置在监控中心,前置工控机、前置服务器、串口服务器、各种通讯设备等采用集中组屏,布置配电室,前置屏与后台监控系统采用光纤网络连接,便于值班人员进行监控管理,我们将所有保护、仪表及变压器温控等设备(带RS485接口)接入现在有自动化系统,保证整个变电站电力监控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完整。 本系统为多层分布式系统结构,站中前置机系统是通过串口服务器进行通讯端口的转换,并将采集所有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后台系统中,利用服务器系统接收的数据和信息来监视各变电站的运行状况,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存储,参数设置和修改,报表打印和执行遥控、操作票生成等操作命令。系统完成整个变电站的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通过一定的接口和规约可与BA系统或者动态模拟屏通信或原有系统通讯。变电所监控系统与变电所内就地的每个开关柜上分设的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及各种智能仪表等其他设备等一起组成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可快速实行对变电所的连续监视与控制。 对原有开关柜进行改造接线,将所有后台值班所需要的信息量全部接入保护设备或电仪表,这些设备再通过RS485接口用通讯线将信息上传到前置服务器系统。 变电站中所有的数据都通过专线以及安全的VPN通道上送到云中心。

跨既有线路安全施工方案

洪溪特大桥跨既有线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一工程概况 洪溪特大桥位于邵阳市洪溪镇,沿线水塘、沟渠及通行道路较多,属低山丘陵区,中心里程:DK173+202.57,全桥长1433.2m。孔跨布置为:9-24m 双线简支箱梁+24-32m 双线简支箱梁+1-(32+48+32)m 双线连续箱梁+1-(40+56+40)m 双线连续箱梁+1-(40+64+40)m 双线连续箱梁。其中:①DK172+982.9处,规划207国道,采用(40+56+40)m连续梁跨越;②DK173+133.90处,既有207国道,既有路面宽5米,采用32m简支梁跨越;③DK173+515.42处,水泥路,既有路面宽6.5 m,采用(32+48+32)m 连续梁跨越; ④DK173+779.4处,部队铁路专用线,采用(40+64+40)m连续梁跨越。 二跨铁路及公路桥的安全措施 由于洪溪特大桥跨越部队专用铁路、207国道和乡村水泥路面,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交通疏导方案并与交管部门进行充分的交流,采取的施工防护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 ⑴首先认真熟悉工程图纸,依设计要求为原则,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及工程顺利进行。 ⑵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提前做好各种资源到位的准备,合理调度,安排安全所需设施、施工机具和劳动力分步、分批进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⑶在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对所有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运转状况良好。平时做好维修和保养工作。 ⑷在跨路连续梁施工处处设置值班岗亭,安排专人指挥交通及负责安全监督。若出现意外事故,立即联系相关部门,按照已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⑸跨越部队专用铁路、207国道和乡村水泥路面防护形式采用棚架防护。 防护棚架设计:采用Ф100mm的钢管做立柱,埋设两排,钢管上用槽钢焊接骨架,满铺竹胶板,,防止桥梁杂物掉落。做好防火措施,备好灭火器。跨路三处棚架防护见图1.2-1、图1.2-2和图1.2-3。

模块化机房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建议书 2016 年08月

目录 1.概述 (5) 1.1.建设原则 (5) 1.2.编制依据 (6) 2.建设方案 (7) 2.1.平面布局方案 (7) 2.1.1建设原则 (7) 2.1.2平面布局说明 (7) 2.2.模块化机房 (9) 2.2.1概述 (9) 2.2.2模块总成 (10) 2.2.3模块化机房的特点和优势 (10) 2.3.装修建设方案 (11) 2.3.1建设原则 (11) 2.3.2机房区装饰材料的选取 (12) 2.3.3机房区吊顶 (12) 2.3.4机房区地面 (13) 2.3.5机房区墙、柱面 (14) 2.3.6机房区门窗 (15) 2.3.7电磁屏蔽、防静电设计 (15) 2.3.8噪声及振动处理 (16) 2.4.供配电建设方案 (16) 2.4.1建设原则 (16)

2.4.3建设方案 (18) 2.4.4机房防雷接地 (22) 2.4.5主要部署的部件 (24) 2.4.6一体化配电柜方案 (26) 2.5.制冷建设方案 (28) 2.5.1建设原则 (28) 2.5.2机房精密空调系统 (28) 2.5.3空调负荷计算 (30) 2.5.4气流组织形式 (31) 2.6.机柜及密闭冷通道系统 (32) 2.6.1概述 (32) 2.6.2设备机柜 (32) 2.6.3密封冷通道 (34) 2.7.综合布线建设方案 (36) 2.7.1布线系统主要标准 (36) 2.7.2机房布线系统设计 (36) 2.7.3数据中心网络布线拓扑结构 (40) 主干布线系统构成 (41) 2.7.4布线方案说明 (41) 2.8.消防建设方案 (43) 2.9.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根据需求是否选用) (43) 2.9.1概述 (43) 2.9.2系统拓扑结构 (43) 2.9.3设备集中统一管理 (44)

智能化系统施工技术方案

智能化系统施工技术方案 1 弱电机柜及其内部设备安装 1.1、机柜安装要求 1.1.1、机柜安装前必须检查机柜排风设备是否完好,设备托板数量是否齐全以及滑轮、支撑柱是否完好等。 1.1.2、机柜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1.1.3、机柜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水平误差不应大于2mm。几个机柜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两个机柜中间缝隙不得大于3mm。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mm。 1.1.4、机柜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预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1.1.5、机柜安装应牢固,有抗震要求时,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行加固。 1.1.6、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宜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然后铺设活动地板。 1.1.7、安装机柜面板,架前应预留有800mm空间,机柜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600m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1.1.8、壁挂式机柜距地面宜为1800mm。 1.1.9、机柜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柜定位完毕并固定后进行,安装在机柜内的设备应牢固。 1.1.10、机柜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 1.1.11、悬挂式壁挂安装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墙面上,距离地面至少300mm,保持与墙面水平、垂直,垂直偏差应小于3mm。 1.1.12、墙体上开孔应避免破坏墙体内管线,开孔深度不得低于70mm,固定机柜所用膨胀螺丝钉不得少于4个(悬挂式C型机柜为6个)。必要时须在机柜下放置支撑物,以保证机柜的安全稳固。 .1.13、落地式柜体安装,安装基座时要综合考虑机柜的开门方向和操作便利性,优先考虑配线舱的开门方向。设备舱门和配线舱门必须能完全开启。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

郑宏刘砦(新密)煤业有限公司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 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实施原因 煤矿井上、井下生产过程复杂,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严重影响生产和人身安全。煤矿井上、井下重要岗位监控系统的实施,对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科学决策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手段。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各生产岗位及各变电所高效、可靠运转,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特设计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现有变电所缺点:①安全性、可靠性不高。传统的变电所大多采用常规的设备,尤其是二次设备中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远控装置等。②电能质量可控性不高。各工矿企业对保证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频率和电压,目前还应考虑谐波问题。③实时计算和控制性不高。供电系统要做到优质、安全、经济运行,必须及时掌握系统的运行工况,才能采取一系列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手段。现有的变电所不能满足向调度中心及时提供运行参数的要求;一次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由于远控功能不全,一些遥测、遥信无法实时送到调度中心;而且参数采集不齐,不准确,因此没法进行实时控制,不利于供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④维护工作量大。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多为电磁型或晶体管型,接线复杂且其工作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其整定值必须定期停电检验,每年校验保护定值的工作量相当大。 二、实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目的 根据我矿企业生产供电的特点和管理模式精心设计,是以计算机数字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分布式监测、监控系统。实现矿高低压供电系统的远程监测、监控,实现地面监控中心对井下高低压供电设备的遥测、遥调和遥控,并可生成相关的供电生产记录和管理统计报表。可使井下高低压供电管理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矿井供电智能化调度和信息化管理。提高我矿生产自动化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生产信息化: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转化、整理、挖掘,管理系统对供电情况进行综合性动态分析和数据管理。

临近既有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深圳地铁6号线科学馆站 临近既有线施工保护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上海工程局 深圳地铁6号线6111标四工区科学馆站 项目经理部 2016年11月7日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1、编制目的 (1) 2、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保护小组组织机构及职责 (3) 1、组织机构 (3) 2、工作职责 (3) 四、风险因素辨识、分析和评估 (4) 五、既有线保护方案 (4) 六、施工监测 (7) 七、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8) 1、文明施工 (8) 2、环境保护 (8)

临近既有线施工保护方案 一、编制说明 1、编制目的 深圳地铁6号线围护结构在既有深圳地铁1号线附近施工,为了保证深圳地铁1号线的运营安全,特编制本方案。 2、编制依据 (1)市政院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换乘通道基坑围护及地基处理》(2)《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 (3)《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GB 50715-2011) (4)《地铁铁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0号令) (6)《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01号) (7)《深圳市地铁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人民令政府第140号文) (8)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施工管理办法(暂行)》 (9)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内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办事指南二、工程概况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从深圳北站预留高架工程引出,途经龙华、福田、罗湖三区,线路全长约11.8km,全线约90%地下敷设。本标段包含6站6区间,分别是深~梅区间、梅林关站、梅~翰区间、翰林站、翰~银区间、银湖站、银~八区间、八卦岭站、八~通区间、通新岭站、通~科区间、科学馆站及站后折返线、民乐停车场及停车场出入场线、上梅林站远期换乘通道。其中换

国网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应用方案

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应用方案 ——国网版 文件状态:√草稿 ?正式发布?正在修改 作者工程设计部标准化组当前版本V1-GW 完成日期2010-09 审定2010-09 版本历史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目次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改造原则 (3) 4 改造目标 (3) 5 改造方案1: (3) 6 改造方案2: (5) 7 常规互感器就地数字化 (5) 8 互感器分步改造方案 (6) 9 智能终端分步改造方案 (6) 10 其他 (7)

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应用方案——国网版 1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阶段性智能化改造。对于变电站所有设备全部更换的整体智能化改造等同于新建变电站,按相关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Q/GDW Z414-2010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Q/GDW 383-2009 智能变电站导则 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 393-2009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394-2009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Z 410-20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 Q/GDW Z414-2010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3改造原则 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标准先行、因地制宜 4改造目标 通过改造,实现一次主设备状态监测,信息建模标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高级功能和辅助系统智能化。 4.1一次设备智能化改造 1)对变电站关键的一次设备(断路器、变压器)增设状态检测功能单元,完成一次设备状态的综合分析评价,其结果通过DL/T860服务上传,与相关系统实现信息互动。 2)在运的常规互感器不宜进行数字化采样改造。 4.2二次系统智能化改造 1)现阶段保护应采用直采直跳的方式,不进行网络化改造。但是,至少在1个线路间隔或变压器及其相关的开关间隔应用智能组件。智能组件: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组成,承担宿主设备的测量、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还可承担相关计量、保护等功能。可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计量、保护等全部或部分装置。 2)全站实现通信协议标准化,取消协议转换设备。如果站内直流、所用电等辅助系统现阶段标准建模有困难,可暂时采用协议转换器,将来完全可以标准化建模时,取消协议转换。 3)站控层功能,根据需求增加高级应用,可对外提供统一的网络服务接口,支持信息一体化平台应用要求,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和《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的要求。 4)高级应用和辅助设备智能化技术要求相间附录。 5改造方案1: 5.1内容

机房建设方案(详细版)

第一部分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1.1 概述 XX医院是一家二级乙等综合性的医院,是喜德县最大的县级医疗机构。历届院领导在信息化方面的意识都很强,早在2003年就开始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对医院的各项业务进行管理。现有以财务为中心的事务型医院信息系统已在稳定运行了多年,包括门诊计价收费、门诊药房、入院登记、住院收费、住院发药、药库管理、院长查询系统等,为医院业务发展和医院进行整体综合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和良好环境。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系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事务处理层面上,系统功能不全面;对数据资源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利用,还不能满足医院内部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需求,无法起到辅助院领导管理决策和医护工作人员医疗决策的作用。医院近年业务蓬勃发展,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更高,迫切需要对系统进行更新来适应医院新的发展。 1.2 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90%以上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建立了挂号收费、药品器材、医疗管理等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而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少数县医院使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和运营管理系统(如临床路径、临床检验、医学影像、医疗管理、运营管理等)。总体而言,我国县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低,医院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医院信息化规划和总体设计不足,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不能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总体要求。 作为县内最大的一家综合性医院,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现在基础信息模块无法满足医疗业务的需求。 医院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业务层面的经济核算、医院管理及事务处理、临床业务应用;基础层面的系统数据统一管理、数据高度共享、数据交换和对外数据接口统一管理;管理层面的数据查询及分析等;决策层面的决策支持等。 我院信息化建设始于2003年底,至今已近十年,在医院管理和临床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新农合、医保、民政救助几乎涵盖全县人民,老百姓不再是看不起病,医院面临的将是病人越来越多,我院职工工作量越来越大,我们的信息数据处理的软件、服务器及网络、机房也承担巨大的压力,现我院在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