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入学后,便以学习作为主导活动了。在系统的教学活动影响下,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技能,而且智力水平逐渐提高。集体和不断扩大的社会活动领域,使他们逐渐发现自己和他人和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增强集体感、责任心、义务感,道德意识和自我意识都有所发展。但总的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均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小学生的生理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骨骼、肌肉逐年生长发育,但骨化过程还尚未完成,骨骼易弯曲,骨骼、肌肉的力量也不强。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确比幼儿有了很大进展,加上他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小学生十分活泼,喜爱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如爬山、游泳、打球、跑、跳等等,如果较长时间限制其活动,他们就会感到身体不适。小学生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机能不甚完善,随意运动发展水平不够高,他们对自己活动能力的估计也不足,加之自我控制力差,在活动过程中常常不会进行很好的自我调节,以致活动量过大,时间过久,造成疲劳,也有时会由此而产生违反纪律要求的行为。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应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活动的余地,但同时注意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各种活动的时间,使他们不要过于疲劳;在教育、教学中提出适当的动、静要求,帮助他们锻炼意志力;提醒他们注意活动时保持身体的各种正确姿势,以免使骨骼、肌肉和韧带受损伤。

小学生脑重量七岁时约1280克,九岁时达1350克,12岁时便接近成人约1400克左右。小学生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高级神经活动从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逐渐向以第二信号系统占优势过渡。因而小学生学习能力与幼儿相比增强了并逐年提高。在认识活动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新奇感很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表现出喜欢参与或从事某项学习活动的意向,但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对学习活动形式本身的兴趣大于学习内容,因而认识活动较为笼统、表面,深刻性较差。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抽象水平,对于抽象程度较大的教材理解有困难,因此在小学的各科教学中,直观手段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小学生的心理具有易变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动机还不十分明确,容易受到成人和外界环境中各因素的影响;兴趣还不分化,并且经常变换;他们的注意力不够稳定,中、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能集中注意20~30分钟;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可见,小学生心理的可塑性极大,这一时期施之以良好的教育、教学,对奠定其良好的心理发展的基础确有重大意义。

小学生的独立自觉性尚差,幼稚性和依赖性明显,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方面,都需要成人监护和具体指导。在小学,特别是中、低年级,教师的威信往往高于家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对于教师的要求、教师讲的道理、教师的评价等均有信服的意向,比较容易接受教育。所以,教师应珍惜孩子的这种心理状态,尽职、尽责、尽心地培育学生。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特别是初中学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十分明显,可塑性大而不稳定,需要教师特别加以关注。到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各方面趋于成熟、稳定,逐渐跨入成人行列。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可概括为“四性”、“四高峰”:

社会性。中学生心理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影响。中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问题,对人生的意义、升学、就业等问题越来越感兴趣;社会政治因素更多地反映到他们身上,影响和改变其心理特征。中学生对父母、老师不再依赖、依恋。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独立思索,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意向。

闭锁性。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单纯、幼稚,一切外露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也开始有了一定曲折和文饰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动荡性。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所以容易出现冲动行为。

敏感性。中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

生理变化高峰。中学生属青少年时期,生理发展处于由儿童向成年男女过渡的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并逐渐成熟,女孩子的青春发育约起于十一二岁,男孩子约始于十三四岁,此时,学生的生殖器官发育长大,同时,性腺机能开始显现,表现为第一、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日渐明显。随着性腺机能的逐渐发展、完善,学生骨骼、肌肉系统迅速生长,在一二年内身高迅猛增长,体重也猛增,体态接近成人。中学生的心脏机能、肺活量等也都有显著发展,接近成人。由于性机能的发展,会使学生萌发性意识,同时身体各方面的突变又使他们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特殊的心理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采取良好的方式及时向学生讲述生理卫生知识并进行性教育和道德、法制知识的教育,避免发生问题。

中学生的神经系统发育趋于成熟,大脑内部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增多,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也增多,神经细胞内部结构和机能复杂化,大脑皮层基本发育成熟。中学生大脑神经活动机能的主要特点是兴趣性较高,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要强些,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转换较快。总的来说中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够稳定,因而对运动系统的协调作用有所下降,学生会出现动作上暂时的笨拙,渐渐地,随着兴奋和抑制趋于平衡,上述现象即逝。中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从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很快转到第二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为他们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系统地学习科学理论及世界观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智力发展高峰。与生理发展,特别是与神经系统发展的成熟相适应,中学生逐渐达到智力发展的高峰。据研究,若以100作为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初中生的知觉能力即可达到100;初中到高中,记忆能力从95逐渐达到100;比较、判断能力,初中时为80左右,到高中时达100;动作及反应速度也从初中时的90左右发展到高中的100。

社会需求高峰。中学生处于富于理想、充满追求的时期。对知识的求索、对人生的思索、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和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都急剧上升。

创造高峰。青少年,特别是青年是创造性充分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一生中最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他们最少保守思想,最勇于探索和实践,智力又处于发展的高峰。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有成就的人,都无不从青少年时期起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珍惜中学时代,从身心各方面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引导,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青年期的发展课题

我国学者(张日异)1993年以多年研究成果为依据,并参考已有的发展课题,提出如下十项青年发展课题:

第一,对身体的发育及其变化予以理解和适应。

第二,从精神上脱离家庭或成人而自立。

第三,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

第四,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对异性关系的适应。

第五,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

第六,学习如何认识社会和对待社会。

第七,学习并确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八,学习并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第九,做选择职业和工作的准备。

第十,做结婚和过家庭生活的准备。

在设定各个时期的发展课题时,要以生理发育、社会要求和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在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来。青年期的发展课题代表着青年人格发展的成熟目标和社会对青年的综合要求,也反映着青年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青年在解决和实现所面临的各种发展课题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他们也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理解自我,理解成人并步人成人社会,从而结束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极为重要的发展任务,同时也就又进入了另一个新发展里程。

中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中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中间阶段,一般指35---60岁年龄区间。中年期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的稳定期,又是从青年期向老年期转化的过渡时期。“中年实际并无显著的生理界限,且各人之身心状态不同,个别差异颇大”,“本期之成人,多已成家立业,生活较为安定,且能脚踏实地;虽其体力与精力已不如壮年期之充沛,但身心相当健康而稳定,刃岁以后,始略有衰弱之感”(吕俊甫,1982)。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既能体现出乎稳性,又表现出过渡期的变化性。中年期是长达25年之久的漫长的人生路程,其前期,多以成熟和旺盛为主,同时伴有新

的变化特征,后期往往以变化为主,同时还维持某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平稳的特征。一、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中年期的生理发展介于青年期和老年期之间,青年期是生理发展达到成熟的时期,是生理功能旺盛的时期,老年期是生理组织和器官的老化期和生理功能的退行期,中年期则是生理成熟的延续阶段,又是生理功能从旺盛逐渐走向退化的转变期。

. (1)身体变化

中年期的身体变化表现在体重增加,身体发胖,头发逐渐变白并变得稀疏,面部、颈部、手臂等处的皮肤也渐粗糙。各种感觉器官及其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脑和内脏器官也逐步走向退化。各种感觉器官及其功能都在发生变化。

(2)更年期

在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有女性更年期和男性更年期,女性更年期的年龄早于男性。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可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①女性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是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也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期间,一般延续8—12年(程学超,1991)。

女性更年期的特征是:女性的第二性特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往往表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其症状多种多样。这些症状是由生理内分泌改变因素引起,又受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更年期是中年期妇女生理变化的自然现象,经过生理和心理的调适,衡,便可顺利渡过这一必经的转折期。

②男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是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重新达到身心平男性更年期的主要表现特征:性功能降低;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也常表

现出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

更年期给中年人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一些障碍和适应上的困难,只要正确认识、重视预防、主动地进行科学调节、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以达到身心和谐平衡,就能轻松地迎接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期”。

二、中年期的心理变化

①感知觉变化

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感知觉出现最早,也最先开始衰退。中年前期人的感觉比较灵敏和稳定,中年后期各种感觉能力都开始减退。人过40岁以后视敏度和视觉感受性逐渐下降,听觉阈限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

②智力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期的智力不可避免地会逐渐发生变化。对此,不同智力发展理论的观点也不一致。按两类智力——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发展模式,中年人的智力变化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趋向。中年期流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这种智力水平的下降与组织信息能力以及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的能力密切相关。这些能力下降的物质基础是中年期的神经生理的变化。中年期的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继续上升。中年期的经验日益丰富和知识不断提高是晶体智力继续呈上升趋势的基础。

③中年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不仅与人格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人格发展水平也密切相关。中年期的人格结构保持着相对稳定性。中年期的自我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变化的倾向性。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人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看,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过程要求个体适应外界社会环境,从而也要求他们的心理活动多指向外部,指向他人,所以他们的意识倾向也更多地表现为外倾性。中年后期需要寻找自我意识的平衡,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变得老练持重,遭遇挫折时能够反思,对待成绩能够依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适当的评价,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期望适宜地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到中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逐渐转为朝向内部。

三、中年期的发展任务

中年期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最多要求的时期,因此中年期的发展任务来自于社会的要求;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中年期是人生发展历程的第七个阶段,其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也称繁衍),避免停滞感,这种发展任务主要来源个体内在的发展变化。

哈威格斯特(RobertHavighurst,1972)把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归纳为如下七条:

(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2)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3)承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

(4)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5)帮助未成年的子女完成他们的发展任务,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

(6)与老年父母保持密切的适应关系;

(7)开展成年人的业余、休闲活动。

中年人(40岁--59岁)心理特点:

1、能独立地进行观察和思维,组织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2、情绪趋于稳定,有能力延缓对刺激的反应,能根据自己所处的客观情境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恶化情感;

3、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能进行逻辑思维和作出理智的判断,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人际交往方面逐渐完善,能把握和适应环境,并按正确的批评意见和社会规范来

调整自己的行为; 5、自我意识明确,能根据自己的才能和地位,来决定自己的言行;

6、有坚韧的意志力,一经确定目标,可坚定不移地创造条件为达到目标而奋斗。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5篇)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5篇)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 第1篇: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国学生联盟网讯: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不仅仅生理上发生着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与一般青年的相似性,又有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独特性。 1.认知功能成熟,思维表现出更多的逻辑和理性色彩 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想法或观点,表现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过程,包含对刺激物的解释、评价、预期等心理资料。认知功能成熟能够使个体正确认识自我,恰当评价他人,客观考察周围环境,进取适应社会生活。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大学生已经进入形式思维阶段,甚至已不再满足于形式逻辑思维的水平,而是继续向更高一层──辩证思维水平发展。第一,大学生认知结构日益复杂,形式思维本事大大提高,这使得他们能够主要经过概念同化来获得概念,从而大大提高了概念获得的精确性和速度,为很多扩充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不限于寻求原因与结果的逻辑关系,而是把由经验决定的合理性确定也引入思考过程,并把它当做重要的标准。第三,部分大学生已到达辩证逻辑思维水平。辩证逻辑思维本事的发展取决于自我调节本事和目的感的发展。自我调节本事是指个体把现有的心理结构更系统地运用于新知识体系

和新的环境,而目的感是指把生活价值、奋斗目标和职业选择方向有机联系起来。这就是说,大学生的思维已开始转向对现实计划的思考,并使具有创见的洞察力与内心控制力和分析性评价结合起来。 2.自我意识开始成熟,意志力增强 大学时期个体自我意识逐步成熟,主要表此刻以下几方面。第一,独立意识增强。大学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社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期望能够摆脱对成人的依靠,向周围人表现自我的主张和本事,不喜欢旁人的过多干预。第二,自我认识和评价更加全面和准确。进入大学后,随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和交际的空间,参照系和社会比较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他们开始了更深入和丰富的自我探索与发现,在大学这样一个特殊环境里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第三,自我体验丰富,自我控制水平提高。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对他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涉及“我”和与“我”相关的很多事情,都会在大学生的内心引起轩然大波,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取的情绪体验使他们蓬勃向上,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他们低沉、抑郁。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调控的自觉性、主动性、社会性和持久性也在不断增强,能有意识地对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实施控制。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等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情绪丰富多彩,交往需求强烈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当然,与一般个体心理现象一样,大学生的心理现象也可划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性以及心理构成物等形态。这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大学生仍然是少数,是令同龄人羡慕的对象,家庭的骄傲,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其生活环境、活动的主要目标和特点、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不同,在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心理发展等方面亦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中国心理学家网]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表现如下: 一、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位新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上大学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我终于步入了这神圣的殿堂,一个多星期的所见所闻,令我感慨万千。清晨,桂花树下、林阴道上的读书声,仿佛是呼唤太阳的晨曲;广告栏上色彩鲜艳的各种学术讲座海报,莫非就是大学的神秘面纱;图书馆里络绎不绝的借书人好像在寻找最心爱的朋友;灯火通明的教室里,沙沙的翻书声衬托出夜晚的宁静……这一切太美了!我一定要珍惜这四年的学习机会,成为一个真正拥有知识财富的巨人。”这篇日记以浪漫的笔调描绘了大学校园的书香氛围,烘托出当代大学生热爱学习,置身于知识海洋的情景。这位新生坦率地表达了要努力获得知识财富的愿望和决心,这无疑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心声。 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反映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就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因为,大学生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无论是追求个人未来高质量的生活,还是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理想,都需要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 二、强烈的参与意识 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二是指大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 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希望工程”的捐款里有他们的真挚爱心;在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活动中有他们刚毅的面容;他们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热情讴歌;他们为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为社区服务感到自豪……积极的参与意识来自当代大学生日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都标志着大学生心理的社会性的发展和成熟。 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多地表现在参加校园内的各项学习、社会工作、文化体育活动中,如果说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所驱使,那么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则多是成长动机和表现欲所驱使。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都希望能够担任一些社会工作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从事一些社会工作、参加社团活动,能学到更多的专业之外的东西,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扩大知识面,使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参与各项活动来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他人的赞许,以满足个人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要。 三、强烈的情感和交友需要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社会的联系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人际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一般人都会有和他人交往和建立某种关系的倾向。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精选)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策略》心得

今天认真观看学习了林雅芳博士讲授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策略》课程后有感而发,林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说起孩子相信每个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爱,当然,孩子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做父母的也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学习。下面来和大家谈谈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小小心得。 一·做人----“先做人,后做事”。特别是男孩子,首先要让你的孩子学会做人,让孩子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父母来说,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 要从小在孩子心里播下爱心和孝心的种子,让孩子学会关心人,同情人,懂得感恩和诚 实守信,培养孩子正直的性格和信守承诺的习惯。这些都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做人品质。 二·习惯----好的习惯让孩子拥有好的人生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 的阶段,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会让他受益一生。 三·独立----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主 四·自信----塑造孩子的成功信念

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想你的孩子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父母就要 引导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孩子的优点,进行表演和赞赏,让孩子树立起必胜的信念,让孩子满怀信心地去迎接自己创造的辉煌。 五·家庭和睦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给予孩子多少金钱和资源,而是父亲的陪伴,母亲的好情绪,这两者缺一不可。 六·阅读 世界上有无数的发明,但是只有一种发明是独特的,剩下所有的发明都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只有图书才是真正伟大的发明,因为它重新创造了一个世界。 白岩松说:“阅读就是在你的生命春天里头不断的去播种。然后让你的这棵大树,越长越郁郁葱葱,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一个个体,还是整个家庭,整个民族,都有气质。阅读不仅会让 个人变好,也能让一个国家制止曾经出现的悲剧,变得更好”。 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家庭弥漫书香 陈宝生部长在教师教育工作会上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 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________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 我们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为主题,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同龄人的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步入大学校园,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学习任务、人际交往及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大学生独立地面对和处理,因此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紧张,焦虑,恐惧,孤独,抑郁等,严重的不适应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具体的压力有哪些呢经济学系实践部对我系06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和研究。 二调查方法或工具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方面进行实施。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题分析1您认为您目前所在的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相差很大吗A.特别大B.很大C.差不多D.无差别分析12的同学认为相差的氛围特别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 48的同学认为相差很大,主要实在学习氛围和生活习惯上,大学的学习相对轻松而且老师也不会总是督促学习,大学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离开家开始住在学校,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开始真的很不习惯。 40的同学认为差不多,虽然大学与高中相比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他们表示自己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0的同学认为无差别。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儿童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同幼儿相比,骨骼更加坚固,但由于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质较少,比较容易变形、脱臼。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虽有所发展,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不易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 从体内机能的发育来看,小学生的心脏和血管在不断增长,其容积没有成人的大,但新陈代谢快,所以小学生心跳速度比成人快。从肺的发育来看,六七岁儿童肺的结构就已发育完成,至十二岁时已发育得较为完善,儿童的肺活量在这一阶段也迅速增加,表明肺功能不断发展。 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来看,小学生的脑重量已逐渐接近成人水平。随着大脑皮层的生长发育,儿童脑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渐走

向平衡,觉醒时间逐渐延长,睡眠时间缩短,这使儿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学习活动。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 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后习题答案01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简答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 么?P34 A 能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B情绪协调,心境 良好。C 意志健全,热爱生活,乐于工作。D 人格完整,悦纳自我。E 人际关系和谐,适应力强。F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2、什么是学习动机,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P87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增强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又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二者相互关联。如奥苏伯尔所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3、什么是情绪?情绪与情感有 什么异同?P131 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主要指感情性反应的过程,它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面减弱或消失。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情感的基本内涵是感情性反应方面的“觉知”,它集中表达了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方面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绪与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又要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绪的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 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P282 (1)自卑与退缩是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最主要表现。(2)优越感的消失与自我迷失也是许多大学生常遇到的交往障碍问题。(3)性格发展不完善所致的“自我孤立”是人际交往障碍的另一种表现 。 论述题: 1、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当前大学 生的健全人格应具备哪些特点? P241 健全人格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 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其特点是 : (1)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格 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 ,正确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 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 态度。(2)人际关系和谐。人格 健全者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 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也合 适的态度。(3)独立自尊。人格 分健全者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 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 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 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 。(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人 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自我发展, 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5 )具有健康、崇高的审美情趣。 有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态度、 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正确追求;抵 制低级趣味的各种腐朽思想的侵 蚀。(6)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 2、在大学生自我的完善过程中, 如何促进其“不断的自我成长”? P215 (1)正确的自我认知。“人贵有 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 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 。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 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 人的评价。(2)客观的自我评价 。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 进行正确的、全面的评价,就能 够取长补短,处理好自我与他人 、社会的关系,实现自我完善。 其方法:对镜评价、自省评价、 悦纳自我。(3)积极的自我提升 。这就是所谓的提高自我效能感 ,它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 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其 方法:调整自我期望、积极自我 暗示。(4)不断的自我成长。自 我的完善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 我监控,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 穿始终。要不断整理自己的成长 轨迹,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 行清理,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 也要分享他人成长的硕果,以促 进自己的成长。其方法:以科学 精神设计自我、以社会实践展示 自我、以不断完善超越自我。所 以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在自己的 优点面前固步自封,更不能在自 己的缺点面前陷入泥潭,而要不 断追求新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 填空题: 1、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提供专 业咨询与治疗,这体现了高校心 理健康教育的:补救性功能。 2.危机干预有三种基本模式:平 衡模式、认识模式、心理转变模 式。 3.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 为经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 4.条件反射的两大范型是:经典 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5.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 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 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 通常可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 略、组织策略。 6.在学校教育领域,情绪教育方 式主要分为:发展性情绪教育、 矫正性情绪教育。 7.增强挫折承受力需要做到以下 几点: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调 整认识,改变归因;接受自我, 悦纳自我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 折。 8.人的一切交往活动都是因一定 的交往动机所引起的,并指向一 定的目标。 9.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密切及融洽 程度是以时空为主要参照系统的 。 10.大学生自我意识体现了特殊性 、矛盾性、复杂性和可评估性等 特点。 11.克朗伯兹认为四类因素将影响 到一个人的生涯决定,这就是遗 传和特殊能力、环境条件和事件 、学习经验以及任务取向技能。 简答题: 1、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与塑造 的途径是什么?P245 (1)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及特点 。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其最终目 的是改正缺点、吸收优点、不断 完善自我。(2)学会自我教育。 其内容:学会反省、培养自我调 控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3) 增强挫折承受力。需做到:确定 合适的抱负水平、调整认知、改 变归因、接受自我,悦纳自我、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4)积 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良好习惯 。(5)扩大社会交往,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6)在业余爱好中 培养健全的人格,求助于心理咨 询。 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需 要解决哪些矛盾?P211 (1)前瞻性的时间观与混淆的时 间观(2)自我肯定或自我怀疑( 3)预期职业成就与无所事事。( 4)性别角色认同与两性混淆。( 5)服从与领导的认同。(6)价 值观形成。 3、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大体经历 哪三个阶段?P294 第一阶段是异性疏远期。这一时 期主要发生在青春期早期。主要 表现为对性的差异极为敏感,引 起心理的不安,对异性的冷漠。 第二阶段是异性接近期。第三阶 段是两性恋爱期。 4、如何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开 展教育工作?P392 第一,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 想政治教育,促进其自信意识的 确立。第二,加强大学生特殊群 体自立精神的培养。第三,加强 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自强意识和敬 业精神的陶冶。第四,加强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加强大 学生特殊群体恋爱观及性道德观 教育。 论述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 哪些原则?P39 (1)教育性原则。教育者必须根 据学生的具体体情况,提出积极 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他他 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主体性原则。心理理教育 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教育中要 遵循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 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要以大 学生为出发点,使其主体地位得 到实实在在的体现。(3)全体性 和整体性原则。(4)民主、平等 的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 ,尽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同, 所处的地位不同,但他们在人格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化学与化工学院高红礼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时代,同时知识与信息也在迅猛增长,作为青年一代中思维较活跃的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其心理发展产生了新的特点,这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采取新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当代大学生能健康成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针对不同的特点所进行的教育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 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 当代大学生主要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八九岁至二十二岁,心理发展已基本接近成熟,但如果更全面地仔细分析其心理发展,则可发现他们心理发展某些方面远未成熟。大学生由于他们已达到公民法定年龄,又进入了大学,因此他们便自以为已经***,说话和行事力求带有***味道。但从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方面说,他们只能是"准***"。大学生不象中学时那样,受到老师及家长太多的约束,而是比较自由和开放的,在处于这样的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中,他们往往不易深刻体会社会的准则以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总以为别人对一切都应该和自己设想的一样,因而在思想感情上往往容易与学校及社会的要求不一致。所以从心理发展说,大学生也只是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 2. 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两面性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具有两面性,即积极面和消极面。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点,如情绪强烈但善于控制,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操日益发展;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抽象高度发展,辩证性日益提高,发散性思维有新发展,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自尊心特别强;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富有理想,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等等。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未完全成熟特点,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消极特点。 如滥用充沛的精力与蛮干;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时,易成为情感的奴隶;自我意识强,情绪体验深,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易陶醉于低级情绪;在客观条件未具备时,急于谋求需要的满足,导致失败;在缺乏正确理想指导时,求知欲与敏感性易导致迷信错误的、自以为是的"新知识"或"新思潮"。 3. 大学生的内心矛盾 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易引起各种的冲突与矛盾。主要的内心矛盾有:锁闭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求知欲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愿望、幻想与当前现实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关系之间的矛盾等。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08初教赵潇潇028、李胜男018、安然027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骨骼处于发展期易弯曲。作为教师要格外注意他们的坐姿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常强调: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远,手要离笔尖一寸远。但是不管怎么嘱咐,总有孩子做不到。坚持不到10分钟,很快就又把身子贴到了桌子上。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坐姿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他们小肌肉的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因此,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执笔方法:大拇指的指肚和食指的指肚弯曲地从笔杆的左右两侧捏住笔杆,中指的第一关节的左侧从笔杆的下方抵住笔杆,无名指、小指依次紧贴中指,自然弯曲,拇指指尖朝着正前方,和食指尖应留有间隙。拇指和食指的各骨节自然突起,握笔的高度约离笔尖2~2.5厘米(如果使用铅笔,应在削笔削成斜面的上方),不要握得太紧。笔杆的角度大约是45度,笔杆大约搭在食指根部的左侧。?正确的书写姿势:头部端正,不向左右偏侧,肩膀自然下垂;上身自然挺直,略往前倾;前胸不要挨在桌沿上;双臂对称张开,自然弯曲;臀部稳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双腿自然弯曲(90度);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平放在地上;写字本放正。 (二)心理特点 1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各方面都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从注意的广度来说,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例如,老师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同幼儿相比,骨骼更加坚固,但由于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质较少,比较容易变形、脱臼。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虽有所发展,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不易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儿童入学以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儿童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陈晓蕾单常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宝库,其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从心理发展水平来说,大学生正处于半成熟与成熟之间,再加上现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于是,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就表现出一些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 社会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使人们在心理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大学生的心理又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其身心发展之路必定是坎坷不平、动荡不安的。 一、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 1.形体特点 低年级大学生已经经历了人生最后一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体、体重、胸围、肩宽、头围、骨盆等外部形态已逐渐转入缓慢发展阶段。体格体型等已近似成年人,骨骼已基本骨化并坚固。 2.神经系统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脑细胞建立联系的上升期,经过教学训练,特别是专业学习,皮层细胞活动迅速增加,神经元联系扩大,大脑皮层活动的数量增加,大脑发育逐渐成熟。 3.性机能日趋成熟 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二次比较大的飞跃,个体的形体和神经系统高速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性器官和性机能的逐渐成熟和完善,这时,男、女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性别特征。在这一时期,无论男性、女性都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爱慕、关注和吸引的情感。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还不成熟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末期,他们希望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和关注,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干涉指责,或者继续把他们当未成年人对待,这种表现是大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的反映。由于自身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等的不足,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往往带上幻想的色彩,不能十分切合实际。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在此期间,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已相当成熟,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应该说,中学生已经是“准成人”了,人生的中学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心理学上谓之“心理断乳期”,其年龄范围大体为13至18岁,属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称为青春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和社会体验开始占主导地位;急剧而又呈弥散性的身体和激素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像成人一样对待;自我形象在波动摇晃;心理社会思潮常常像“巨浪”般涌现;身体发展的不一致性,会因为希望自己被同龄伙伴、异性对象和家庭成员认为正常、为人吸引的欲望而变得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在14~16岁之间,中学生的身体会进人生长的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这对于心理准备不充分的少男少女来说,的确影响不小。少女们为避免他人的注目,常常不惜以牺牲自我形象为代价,驼起背,畏缩着身体,穿上臃肿而又有些奇形怪状的衣服来掩饰自己的身躯,使自己的身高和胸部尽可能不为人所注意。对月经的来临,虽然有的少女会产生温暖的满足感,但也有些少女可能会感到肮脏和痛苦。少男们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觉或许不像少女们那么强烈,但有一件事是经常发生的,那就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发育会和同伴们大不一样。

由身体的迅速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之另一个方面,是中学生的成人感变得特别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从父母营造的温室里走出来,独立自主地开辟新天地。如果父母要过问他们的一些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做,不要你管。要是父母对他们的事干涉得太多,他们对父母可能是以仇相报,或突然离家出走。在社会关系上,他们将从家庭、游戏伙伴转向同辈集体和友谊。通过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他们希望能够从中享受到与成人一样的待遇:自由地结交朋友并分享快乐;毫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并可能得到采纳;自主地拟订计划并加以实施。 然而,中学生的自我形象并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之中。一个中学生早晨起来面对镜子,可能自言自语说:“我应 该追求……”但到了晚上又可能改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我应该追求……”他们卧室的墙上可能贴满自己所崇拜的某个( 些)明星的照片,但也许在某一天突然间会觉得毫无意义,而将墙上的明星照片撕下来扔进垃圾桶里。一个女中学生在根本不知道将来该嫁给什么样的人的情况下,就可能构想着与某个男生的情感生活,甚至莫名其妙地为之哭泣、担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对许多中学生来说,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可能因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当,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但事关前途命运的学业成绩却不得不时时挂在心上。他们对考试心存恐惧,却又必须面对。对付的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作者:张升祥文章来自网络 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可以说,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也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在中学生身上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掌握中学生的过渡性心理 学生在中学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都较差。进入中学阶段后就进入了少年时期,而中学后期则处于青年初期,是个体逐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前一时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一时期,却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刚刚达到成熟时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 2. 掌握中学生的闭锁性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即使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这个时期相应的意志力的发展,他们也往往会控制住而不表现出来。这是闭锁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础。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中学生的年龄越大,这个特点就越为明显,初二、三以后的中学生,自己放东西的抽屉总爱加锁,似乎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或做出研究的结论,那常常是容易发生错误的。 中学生在闭锁性心理的同时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这就为我们老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要生活在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学生尊敬师长,是理所当然的。但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势必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由于跟教师太亲近而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家长感到孩子难管的道理就在于此)。 3. 掌握中学生的自尊心理 中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则教师对其行为严正指明是很有必要的,有时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批评教

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发 展状况分析 姓名:张咏梅 学号: 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11级税务一班 电话: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大学生们。在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校园已不再是悠悠的“象牙塔”大学生们在校期间面临着各方面的心理冲突与心理困惑。而现如今,也许是因为中国式教育的影响,也许是学生的心理越来越脆弱,不能承受一定的挫折和太大的压力。大学生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 大学时代的我们,经历了高中阶段激烈的高考竞争,经历了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也许我们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形成心理障碍。 同时,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以至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其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 譬如学习方面,刚刚踏入大学时代,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迷茫:以前读书是为了考大学,现在大学考上了,我又该做什么呢? 于是很多同学开始放松、放任甚至放纵。然而生活还在继续,很多人却发现没有了目标,心是漂的,人是散的;你会听到毕业生这样叹息:大学几年,真不知自己干了些什么,多好的青春竟这样白白浪费!、 从中学到大学,环境的转变导致了心理的转变。大学生不愿再像中学生那样学习,但对大学的学习又十分生疏,极不适应。适合学生胃口的非学习目标占据了大量时间空间,这使大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思学业,出现学习目标的迷失。尤其是大一新生,他们不清楚大学4 年究竟该干什么,每个学期、每个月、每天该干些什么。而经历了大一的目标失落,大学生们普遍焦虑不安,大二时期认真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有些学生能够分析自己的得失与经验教训,经过对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开始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进入大三基本完成了目标重建,主要表现为专业发展方向的明确和专业目标的确立。

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 时逢春季,又是应届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的关键时期,可大学生的种种求职心理和用人单位设定的诸多门槛,使大学生的求职之路徒增几多艰辛。大学生求职就业难难在何处,某些外部条件欠完善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就业难,最大的难点还在于大学生自身。 通过春季的几场人才招聘会和相关的资料,笔者发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如下的几种心理,阻断了与诸多工作结缘的路径。比如: (一)功利心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个性意识的增强,也是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日趋严重,使大学生较多地考虑目前的,现实的利益,过分的注重职业经济效益。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和其他知识分子,他们的它们的求职或择业的动机即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愿望,也有获取高收入,高地位的渴望。许多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涌向沿海的经济特区,涌向外资企业,或是开创民办的科、工、贸一体的公司,往往就是出于这种心理。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功利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清贫社会潮流的影响以及校园经商的启示,诱发了求职大学生追求高经济收入的求富心理。 (二)攀比心理 在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各种招聘会现场,你会看到大学生在寻找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会拿自己身边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同学的就业

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就业择业的标准,觉得在校期间,我学生成绩比你好,获得的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该比你好,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大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非常适合求职者的自己发展的单位,也会因某个方面比自己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存在些许差异而放弃,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里体会孤独与冷清。 (三)盲目求高心理 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只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从工资福利待遇到住房到地理位置到工作发展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略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这种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的定位而产生过高期望的盲目求高心理,使不少大学生择业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诱因,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求职者不了解职业的内在要求或不知道能否胜任某项工作,单纯追求“名望高,荣誉好”的单位,而与许多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四)求稳心理 所谓求稳心理就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全民所有制的单位(国有、国营企业),这种心理在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大学生身上会常常遇到。由于求稳定,大学毕业生在应聘时不仅应聘倾向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大企业,就是具体的工作岗位也较多的关注技术,研发类等比较稳定的岗位;诸如销售这种压力大,稳定性不高的岗位,选择的就较少。稳定的工作相

第三讲大学生身心健康

第三讲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特点,明确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适应环境,调适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 学习重点: 1、什么是健康 2、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3、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4、如何维持心理健康 学习难点:1、如何调适心理矛盾,保持健康状态 2、学会分析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易感人群的原因 一、什么是健康 (一)、传统或人们习惯的健康概念 1、生物学界所认为的健康 医学界过去习惯于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题,认为生物学的指标是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标准。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方法找不到身体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也就是无病即健康。 2、生物学界所认为的疾病: 所谓疾病:就是生物学统计常模(Norm)可观察到的偏离,身体内出现高于正常值的化学物理变化,如体温、血压、血中白细胞数等,就有疾病。 (二)健康新概念:现代社会人们是从全方位角度来理解健康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体质虚弱,而且是个体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如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之初在其宪章中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又调整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体质虚弱,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标准具体化以下几条:(1)精力充沛,对所承担的繁重工作和日常生活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2)乐观、积极、勇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良好;(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等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洁,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等等。既包括了身体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包含了心理和社会适应,甚至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等思想道德方面的因素。 (三)心理健康一般意义而言,心理健康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心理因素在良好态势下运作的综合体现。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心理健康是心理的一种状态。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提出的,两者均从属于“健康”这一上层概念,而健康即是指有机体的一种机能状态。为此,心理健康及其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