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杨》歌曲简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白杨》歌曲简谱

《小白杨》是一首以白杨树作喻、赞誉中国边防军人的歌曲。1983年,诗人梁上泉来到巴尔鲁克山无名高地塔斯堤哨所(今名小白杨哨所)采风,得知一位锡伯族士兵母亲送儿子白杨树苗以励志的故事,遂与士心一道谱写了这首歌曲。1984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歌唱家阎维文献唱了此歌,从而广泛流传开来。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拍摄电影《小白杨》,以本歌曲及其背后故事为主题展开。

概述

《小白杨》,梁上泉作词,士心作曲。阎维文1984年春晚首唱,但是是郁钧剑1983年先推出的,龚玥等亿万人传唱。

歌曲歌词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也穿绿军装

同我一起守边防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同我一起守边防

一起守边防

创作背景

小白杨哨所是中哈边界中国境内塔城裕民县塔斯提边防哨所。1983年春,哨所的锡伯族战士程富盛,回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孙扎齐牛录公社探亲。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团坐在一起吃饭时,小程无比自豪地讲述了哨所的光荣历史以及战友们戍边卫国的一些感人事迹,同时也说到了因哨所生活单调、寂寞,以至战友们思乡心切的情况。其中孙龙珍烈士的故事着实让小程的老母亲感佩不已,而儿子所在哨所环

境恶劣,炎炎夏日甚至连一棵遮荫纳凉的树都没有的无情现实又使老母亲难过万分,为此她一连几夜都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最终想

出了一个好主意。小程离家归队那天,她把自家培育的20棵白杨树苗子郑重其事地交到儿子手中,再三叮嘱说:锡伯族有卫国戍边的传统,你要像先辈一样,在好好干。一定要种活这些树苗,让白杨树陪伴你们守卫好祖国的边防见到程富盛背回的树苗,战友们甭提有多高兴了,大家想象着不久即将告别荒芜、即将有绿树陪伴他们站岗放哨,就会情不自禁地露出无限喜悦之情。但是转念一想到哨所周围多为沙砾石子所覆盖,下面的土质碱性很大,且方圆5公里之内没有水源,小树很难成活的残酷现实,战士们又不免心情沉重起来。

面对困难,大家没有气馁,下了岗哨的战士硬是轮流把黑土从10多公里外背上了哨所。植树那天,官兵们抢着挖坑,尔后再培上黑土、背水浇树,20棵小白杨喜盈盈地排列在哨所的房前屋后。自此,为了这20棵小树尽快成长,战士们一改原先每星期到5公里外的布尔干河背一次水为每天背水一趟,无论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从不间断。同时战士们还改变了生活习惯,每日洗脸不擦香皂,洗衣服不用洗衣粉,以便把这些用过的水积下来,再去浇灌小白杨。

即便如此,两个多月后,小白杨因不堪忍受干旱高温、风沙肆虐,有19棵树苗相继枯死,唯有离哨所最近的那棵还在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着。官兵们为此痛心不已,以致训练没劲,吃饭无味,程富盛则不断地来到那唯一的白杨树下偷偷抹眼泪。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这棵小白杨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小哨所在枝繁叶茂的小白杨树的装点映衬下,显得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而官兵们则在不时沙沙作响的小白杨树的陪伴下,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快乐了。

官兵们悉心照料小白杨的故事被哨所的一名战士写进了日记,其中有小白杨陪我一起守边防的句子。当哨所办宣传板报时,这篇日记遂被抄在了黑板报上。

作词经过

1982年,已经转业到四川省作协的梁上泉受战友之邀,到军区体验生

活。多白杨,看到公路边一排排的参天白杨,翠绿威风,笔直挺立,有过多年军旅生涯的梁上泉立刻联想到英姿挺拔的战士们。刚到,恰逢建军节,大检阅,梁上泉在观礼台上看到一个方阵又一个方阵,一条直线又一条直线,绿色的军装,挺拔的战士,这不就是一排排的白杨树么?有了这个形象,梁上泉挥笔写了一首《林带阅兵曲》,这首诗为梁上泉后来创作出唱红军内外的《小白杨》作了感情的铺垫和艺术的积累[1] 。

梁上泉在南疆看到,有些边防战士从帕米尔高原轮休下来,看到一棵白杨树,就抱着树大哭,战士们激动地说:帕米尔高原一片白色,一下山就是绿芽,这是生命的绿色呀!种种感情的沉淀触动了诗人的心灵,于是诗人急迫地想要写一首诗来赞扬这些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但是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后来,梁上泉又应生产建设兵团的邀请,到那里体验生活,时间本来是定的一个月,梁上泉要求再多一个月,后来又要求延长到三个月。同志笑着说:延长一个月可以,但你必须为写一首歌词。但直到他离开,这首歌词还没写出来。离开之际,军区为梁上泉举行欢送仪

式,感谢他为讴歌边防不辞辛劳,万里跋涉,真诚地欢迎他以后再次来。梁上泉表示返回后,一定不负厚望,写出力作。

从返回重庆的次年,梁上泉又参加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访问团,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体验生活。在绵延起伏的中苏边境线上,座座哨所高高耸立,值岗的战士像白杨树一样的挺拔,挺立在边防线上。一天,梁上泉在满洲里附近的一个哨所营区漫步,看到下哨的战士在读书、

写家信,一位战士深情地弹吉它,梁上泉问弹的什么曲子,战士回答是家乡的民歌。之后一个拿军用水壶给树苗浇水的战士,吸引了梁上泉,他走了过去。哨所位于干旱地区,每个战士每天擦脸、饮用、漱口等日常用水,只有一军用水壶。水在边防哨所十分紧缺,战士们都舍不得饮用,只有在极度干渴时才抿上一小口,而这个战士却用水浇树苗!梁上泉问:树苗哪来的?妈妈让我从家乡带来的小白杨。梁上泉望望青春朴实的战士,瞅瞅风中摇曳的小白杨树苗。陡然间,他全身像电流通过一样的颤抖,脑海里映现出在见到的白杨,仿佛所有的参天白杨一起涌现,连排成行,铺天盖地列队而来。储藏在心间想写的那首歌如同瀑布奔涌而出:万里边防线上站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年轻的战士,长着一棵又一棵这样的小白杨。

电光石火,点燃了梁上泉的灵感和激情,的小白杨和北疆的小白杨叠加在一起,生活积累和艺术积累终于厚积薄发,喷涌而出。他一下子找到了切入点,笔尖在记事本上不停地划动、删改,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忘记了时间空间,大概只用半小时,就写出了名扬天下的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