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总论
组成心血管系统: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
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功能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一)心(heart):主要由心肌构成,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
(二)动脉(artery):输送血液离开心脏的管道。
(三)毛细血管(capillary):连于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
(四)静脉(vein):运送血液流回心脏的管道。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一)体循环(大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二)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三、血管吻合:
(一)动脉间吻合:
1、两动脉干间借交通支吻合,如Willis环。
2、常活动或易受压部:多条动脉吻合成动脉网(关节网)
3、常改变形态器官:动脉末端吻合成动脉弓(掌深弓、掌浅弓,胃小弯
动脉弓)
功能:缩短循环时间,调节血流量。
(二)静脉间吻合:
1、形成静脉网:手背静脉网
2、脏器周围或壁内形成静脉丛
(三)动脉-静脉直接连接:在肢体尖端存在,调节局部血流量和温度
四、侧副支、侧副吻合和侧副循环:
(一)侧副管:主干发出与之平行的血管
(二)侧副吻合:相邻的侧副管吻合在一起
(三)侧副循环:在主干受阻时通过侧副吻合建立的循环
第二节心
一、位置:中纵隔内,2/3居正中线左侧、1/3居正中线右侧。
前方:胸骨体,2-6肋软骨
后方:5-8胸椎
毗邻:前面:大部被肺、胸膜覆盖。
心包裸区:心脏前方下部一个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
侧第4~5肋软骨相邻,此区称~。
心包腔穿刺:左侧第四肋间隙靠胸骨左缘进针。
后面:胸主动脉、食管、迷走神经
两侧:借纵隔胸膜与肺和胸膜腔相邻
上面:出入心脏的大血管
下面:膈
二、形态:倒置的锥体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三沟
(一)心尖:指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
体表投形:左锁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点内侧1-2cm (二)心底:右后上方,主要由左心房,其次为右心房构成。
心轴:心底与心尖间的连线,与正中线成45°角。
(三)两面胸肋面(前面):大部分右心室、右心房,小部分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
膈面(下面):大部分右心室,小部分左心室构成。
右缘:垂直向下,右心房构成
(四)三缘左缘:钝圆,斜向左下,由左心室构成
下缘:水平,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可见到心尖切迹。
冠状沟:房室界线
(五)三沟前室间沟左右心室界线
后室间沟
三、心腔:
(一)右心房:以界沟(外面)和界嵴(内面)为界分两部分
1、固有心房:内面不光滑,形成梳状肌,前壁向前内呈锥形突出,形成右心耳。
2、腔静脉窦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
出口:右房室口
卵圆窝:房间隔右房侧下部,卵圆孔闭锁而成,房间隔缺损多发生于此。
(二)右心室:以室上嵴(右房室口与肺动脉口之间的肌性隆起)为界分为窦部和漏斗部。
1、窦部(流入道):入口为右房室口,周围有三尖瓣环,其上附有三尖瓣。
三尖瓣:前瓣、后瓣、隔侧瓣,尖端借腱索连于乳头肌,一个乳
头肌连接两个瓣膜的相邻缘。
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乳头肌共同构成,防
止血液由右心室向右心房逆流。
室壁可见肉柱
隔缘肉柱(节制索):室间隔连至前乳头肌基底部
2、漏斗部(流出道):出口为肺动脉口,周围有肺动脉瓣环,其上附有3片
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心室舒张时关闭,阻止血
液逆流入心室。
(三)左心房:分前后两部分。
1、前部:左心耳:内面有梳状肌,心外常用手术入路。
2、后部入口:左肺上、下静脉口,右肺上、下静脉口
出口:左房室口
(四)左心室:以二尖瓣并为界分为窦部和主动脉前庭。
1、窦部(流入道):入口为左房室口,周围有二尖瓣环,其上附有二尖瓣。
二尖瓣:前瓣、后瓣,尖端借腱索连于乳头肌
二尖瓣复合体: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乳头肌,防止血液由
左心室向左心房逆流。
2、主动脉前庭(流出道):出口为主动脉口,周围有主动脉瓣环,其上附有
3片半月形瓣膜,称主动脉瓣。
主动脉窦:分为左、右窦(有左、右冠状动脉发出)和后窦。
四、心脏构造:
心内膜:折叠形成瓣膜
(一)心壁心肌:心房肌、心室肌,不连续,分别收缩。
心外膜:浆膜心包脏层。
(二)房间隔:结缔组织和少量心肌构成,卵圆窝处最薄。
室间隔:分肌部和膜部,膜部为室间隔缺损的部位。
五、心的传导系统
(一)组成:
1、窦房结:60-100次/m,心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口附近右心房壁的心外膜下。
2、房室结: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下,冠状窦口的前上方
3、房室束(His束):
1)左束支2)右束支3)Purkinje纤维网(二)传导途径:
1、窦房结心房收缩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Purkinje 纤维网心室收缩
2、窦房结前中后结间束
六、心的血管
(一)动脉:
1、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走行于左心耳与肺动脉之间走向左前,随即分支。
1)前室间支(前降支):沿前室间沟走行,分布于左、右心室前壁,室间隔前2/3
2)旋支:分布于左心房和左心室壁。
2、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窦,走行于右心耳与肺动脉之间入冠状沟,
在房室交点处分支。
1)后室间支(后降支):分布于膈面的左、右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
2)左室后支:左心室膈面心壁
(二)静脉:
1、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后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长约5cm,收集心大
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通过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
2、心前静脉
3、心最小静脉
八、心包:包绕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浆膜囊。
(一)分部纤维性心包
浆膜性心包脏层(心外膜)
心包腔
壁层
(二)心包窦: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心包前下窦
第三节动脉
包括肺循环的动脉和体循环的动脉
一、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系一粗短的动脉干,起自右心室,在升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
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有一结缔组织索连于主动脉弓的下缘,称动脉韧带,是胚胎时动脉导管闭锁形成的遗迹.
二、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
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起始段为升主动脉,向右前上方斜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再弯向左后方,达第4胸椎体下缘处移行为胸主动脉,沿脊柱左侧下行逐渐转至其前方,达第12胸椎高度穿肠的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在腹腔内沿脊柱左前方下降,至第4腰椎体下缘处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髂总动脉沿腰大肌内侧下行,至骶髂关节处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一)升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向右前上方斜行,至右侧第二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
分支有左右冠状动脉。
(二)主动脉弓:接续升主动脉,呈弓形弯向左后方,于第四胸椎体下缘的左侧移行为降主动脉。
主动脉小球:主动脉弓下方,靠近动脉韧带处有2~3个粟粒样小体,称主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
主动脉弓的凸侧发出三条较大的分支,自右向左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短而粗,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1、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左侧发自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与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压变化.
颈动脉小球: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为一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刺激。
1)颈内动脉垂直上升至颅底,经颈动脉管入颅腔,分布于视器和脑。
2)颈外动脉:起始后先在颈内动脉的前内侧,后经前方转至外侧,至下颌颈高度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
主要分支有:
①甲状腺上动脉:分支至甲状腺和喉
②舌动脉:分支营养舌、口底结构和腭扁桃体等。
③面动脉:约平下颌角起始,向前经下颌下腺深面,于咬肌前缘绕过下颌骨下缘至面部,沿口角及鼻翼外侧,可以迂曲上行到内眦,易名内毗动脉。
面动脉分支分布于下颌下腺、面部和腭扁桃体等。
④颞浅动脉:分支分布于腮腺和额、颞、顶部软组织。
⑤上颌动脉:分布于外耳道、鼓室、牙及牙龈、鼻腔、腭、咀嚼肌和硬脑膜等处。
脑膜中动脉:起自上颌动脉,穿棘孔入颅,分布于颅骨和硬脑膜。
2、锁骨下动脉:左侧发自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至第一肋外缘延续为腋动脉,主要分支有:
1)椎动脉:在前斜角肌内侧起始,向上穿6~1颈椎的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分布于脑和脊髓。
2)胸廓内动脉:发出后向下入胸腔,沿第1~6肋软骨后面下降,约在第6肋
软骨下缘附近分为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脉二终支。
分支分布于胸
前壁、心包、膈和腹前外侧壁等。
3)甲状颈干:为一短干,在椎动脉外侧,前斜角肌内侧缘附近起始,迅即分为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等数支,分布于甲状腺、咽和食管、喉和气管以及肩部肌、脊髓及其被膜等处。
3、腋动脉axillary artery 行于腋窝深部,至大圆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
其主要分支有:
1)胸肩峰动脉:在胸小肌上缘处起于腋动脉,穿出锁胸筋膜,迅即分为数支分布于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和肩关节。
2)胸外侧动脉:沿胸小肌下缘走行,分布到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和乳房。
3)肩胛下动脉:在肩胛下肌下缘附近发出,向后下行,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
前者至背阔肌和前锯肌;后者穿三边孔至冈下窝,营
养附近诸肌,并与肩胛上动脉吻合。
4)旋肱后动脉:伴腋神经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的后外侧至三角肌和肩关节等处。
腋动脉还发出胸上动脉至第1、2肋间隙;旋肱前动脉至肩关节及邻近肌。
4、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肱动脉最主要分支是肱深动脉,肱深动脉斜向后外方,伴桡神经绕桡神经沟下行,分支营养肱三头肌和肱骨,其终支参与肘关节网。
肱动脉还发出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肱骨滋养动脉和肌支,营养臂肌和肱骨。
3.桡动脉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在肱桡肌位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绕桡骨茎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到手掌,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
挠动脉下段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是临床触摸脉搏的部位。
桡动脉在行程中除发分支参与肘关节网和营养前臂肌外,主要分支是:
1)掌浅支:在桡腕关节处发出,穿鱼际肌或沿其表面至手掌,与尺动脉末端吻合成掌浅弓。
2)拇主要动脉:在桡动脉出现于手掌深部处发出,分为3支,分布于拇指掌面两侧缘和示指挠侧缘。
4.尺动脉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下行,经豌豆骨桡侧至手掌,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成掌浅弓。
尺动脉在行程中除发分支至前臂尺侧诸肌和肘关节网外,主要分支有:
1)骨间总动脉:在肘窝处起自尺动脉,行于指深屈肌与拇长屈肌之间,到前臂骨间膜近侧端分为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分别沿前臂骨间膜前、后面下降,沿途分支至前臂肌和尺、烧骨。
2)掌深支:在豌豆骨远侧起自尺动脉,穿小鱼际至掌深部,与桡动脉末端吻合形成掌深弓。
5.掌深弓和掌浅弓
1)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位于掌腱膜深面,弓的凸缘约平掌骨中部。
从掌浅弓发出3支指掌侧总动脉和1支小指尺掌侧动脉。
指掌侧总动脉行至掌指关节附近,每支再分为2支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别分布到第2~5指相对缘;小指尺掌侧动脉分布于小指掌面尺侧缘。
2)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位于屈指肌腱深面,弓的凸缘在掌浅弓近侧,约平腕掌关节高度。
由弓发出3支掌心动脉,行至掌指关节附近,分别注入相应的指掌侧总动脉。
(三)胸主动脉
胸主动脉是胸部的动脉主干,其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两种。
壁支有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膈上动脉,分布于胸壁、腹壁上部、背部和脊髓等处。
脏支包括支气管支、食管支和心包支,为一些分布于气管、支气管、食管和心包的一些细小分支。
(四)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是腹部的动脉主干,其分支亦有壁支和脏支之分,但脏支远较壁支粗大。
1.壁支主要有腰动脉、膈下动脉、骶正中动脉等,分布于腹后壁、脊髓、膈下面和盆腔后壁等处,其中膈下动脉还发出细小的肾上腺上动脉
至肾上腺。
2.脏支分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两种。
成对脏支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男性)或卵巢动脉(女性);不成对脏支有腹腔干、肠
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1)肾上腺中动脉:约平第1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分布到肾上腺。
2)肾动脉:约平第l~2腰椎椎间盘高度起于腹主动脉,横行向外,到肾门附近分为前、后两干,经肾门入肾,在肾内再分为肾段动脉,营养各
肾段组织。
肾动脉在入肾门之前发出肾上腺下动脉至肾上腺,在腺内与
肾上腺上、中动脉吻合。
肾除经肾门入肾的肾动脉供血外,还可由肾动
脉、腹主动脉和膈下动脉等发出的肾副动脉(出现率约41.8%)供血。
它不经过肾门而从肾的上端或下端入肾。
3)睾丸动脉:细而长,在肾动脉起始处稍下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沿腰大肌前面斜向外下方走行,穿入腹股沟管,参与精索组成,分布至睾
丸和附睾,故又称精索内动脉。
在女性则为卵巢动脉ovarian artery,
经卵巢悬韧带下行入盆腔,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壶腹部。
4)腹腔干:为一粗短的动脉干,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迅即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
①胃左动脉:向左上方行至胃贲门附近,沿胃小弯向右行于小网膜两层之
间,沿途分支至食管腹段、贲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
②肝总动脉:向右行至十二指肠上部的上缘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a.肝固有动脉: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肝门静脉前方、胆总管左侧
上行至肝门,分为左、右支,分别进入肝左、右叶。
右支在入肝门之前
发出一支胆囊动脉,分支分布于胆囊。
肝固有动脉尚分出胃右动脉,在
小网膜内行至幽门上缘,再沿胃小弯向左,与胃左动脉吻合,沿途分支
至十二指肠上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
b.胃十二指肠动脉:经胃幽门下缘分为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动
脉。
前者沿胃大弯向左,沿途分出胃支和网膜支至胃和大网膜,其终末支
与胃网膜左动脉吻合;后者有前、后两支,在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的
前、后面下行,分布到胰头和十二指肠。
③脾动脉:沿胰上缘蜿蜒左行至脾门,分为数条脾支入脾。
脾动脉在胰上
缘走行中,发出多支较细小的胰支至胰体和胰尾;发出l~2支胃后动脉
(出现率约60%~80%),在网膜囊后壁腹膜后面,经胃肠韧带上行,
分布于胃体后壁上部。
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发出3~5支胃短动脉,经胃
脾韧带至胃底;发出胃网膜左动脉沿胃大弯右行,发出胃支和网膜支营
养胃和大网膜,其终末支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成动脉弓。
5)肠系膜上动脉:在腹腔干稍下方,约平第1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前壁,经胰头与胰体交界处后方下行,越过十二指肠水平部前面进入小肠
系膜根,向右骼窝方向走行,其分支如下:
①胰十二脂肠下动脉:行于胰头与十二指肠之间,分前、后支与胰十二指
肠上动脉前、后支吻合,分支营养胰和十二指肠。
②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13~18支,由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壁发出,行于
小肠系膜内,反复分支并吻合形成多级动脉弓,
由最后一级动脉弓发出直行小支进入肠壁,分布
于空肠和回肠。
③回结肠动脉:为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壁发出的最下一条分支,斜向右下至
盲肠附近分数支营养回肠末端、盲肠、阑尾和升结肠。
至阑尾的分支称
阑尾动脉,经回肠末端的后方进入阑尾系膜,分支营养阑尾。
④右结肠动脉:在回肠动脉上方发出,向右行,分升、降支与中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吻合,分支至升结肠。
⑤中结肠动脉:在胰下缘附近起于肠系膜上动脉,向前并稍偏右侧进入横
结肠系膜,分为左、右支,分别与左、右结肠动脉吻合,分支营养横结
肠。
6)肠系膜下动脉:约平第3腰椎高度起于腹主动脉前壁,在腹膜壁后面沿腹后壁向左下走行,分支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
①左结肠动脉:横行向左,至降结肠附近分升、降支,分别与中结肠动脉
和乙状结肠动脉吻合,分支分布于降结肠。
②乙状结肠动脉:2~3支,斜向左下方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各支间相
互吻合成动脉弓,分支营养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动脉与左结肠动脉和直
肠上动脉均有吻合,但一般认为与直肠上动脉之间的吻合不够充分。
③直肠上动脉:为肠系膜下动脉的直接延续,在乙状结肠系膜内下行,至
第3骶椎处分为二支,沿直肠两侧分布于直肠上部,在直肠表面和壁
内与直肠下动脉的分支吻合。
(五)髂内动脉
髂内动脉是盆部的动脉主干,为一短干,沿盆腔侧壁下行,发出壁支和脏支。
1.壁支
1)闭孔动脉:沿骨盆侧壁行向前下,穿闭膜管至大腿内侧,分支至大腿内侧群肌和髋关节。
2)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分别经梨状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营养臀肌和髓关节等。
此外,髂内动脉还发出髂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分市于髂腰肌、盆腔后壁以及骶管内结构。
2.脏支
1)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是胎儿时期的动脉干,出生后其远侧段闭锁形成脐内侧韧带,近侧段管腔未闭,与髂内动脉起始段相连,发出2~
3支膀胱上动脉,分布于膀胱中、上部。
2)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沿盆腔侧壁下行,进入子宫阔韧带底部两层腹
膜之间,在子宫颈外侧约2cm处从输尿管前上方跨过,再沿子宫侧缘
迂曲上升至子宫底。
子宫动脉分支营养子宫、阴道、输卵管和卵巢,
并与卵巢动脉吻合。
3)阴部内动脉internal pudendal artery:在臀下动脉前方下行,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坐骨小孔至坐骨直肠窝,发出肛动脉、会阴动脉、
阴茎(蒂)动脉等支,分布于肛门、会阴部和外生殖器。
此外,还有膀胱下动脉分布于膀胱底、精囊和前列腺。
在女性则分布
到膀胱和阴道。
直肠下动脉分布于直肠下部、前列腺(男)或阴道(女)
等处。
(六)髂外动脉
髂外动脉沿腰大肌内侧缘下降,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至股前部,移行为股动脉。
髂外动脉在腹股沟韧带稍上方发出腹壁下动脉,进入腹直肌鞘,分布到腹直肌并与腹壁上动脉吻合。
此外,发出1支旋髂深动脉,斜向外上,分支营养髂嵴及邻近肌。
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一一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
1.股动脉femoral artery在股三角内下行,经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
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股动脉位置表浅,活体上可摸到其搏动,当下肢出血时,可在该处将股动脉压向耻骨下支进行压迫止血。
股动脉的主要分支为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5cm处起于股动脉,经股动脉后方向后内下方,发出旋股内侧动脉至大腿内侧群肌;旋股外侧动脉至大腿前群肌;穿动脉(3~4支)至大腿后群肌、内侧群肌和股骨。
此外,由股动脉发出的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分别至腹前壁下部和
髂前上棘附近的皮肤及浅筋膜。
在显微外科中,常以上述动脉为轴心的
分布区作为带血管蒂皮瓣移植的供皮区。
2.腘动脉popliteal artery在腘窝深部下行,至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腘动脉在腘窝内发出数支关节支和肌支,分布于膝关节
及邻近肌,并参与膝关节网。
3.胫后动脉posterior tibial artery 沿小腿后面浅、深屈肌之间下行,经内踝后方转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两终支。
胫后
动脉主要分支为腓动脉。
1)腓动脉peroneal artery:起于胫后动脉上部,沿腓骨内侧下行,分支营养邻近诸肌和胫、腓骨。
2)足底内侧动脉:沿足底内侧前行,分布于足底内侧。
3)足底外侧动脉:在足底,向外侧斜行至第5跖骨底处,转向内侧至第1跖骨间隙,与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吻合,形成足底弓。
由弓发出
4支跖足底总动脉,向前又分为2支趾足底固有动脉,分布于足趾。
4.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 由腘动脉发出后,穿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面,在小腿前群肌之间下行,至踝关节前方移行为足背动脉。
胫前
动脉沿途分支至小腿前群肌,并分支参与膝关节网。
5.足背动脉dorsal artery of foot 是胫前动脉的直接延续,经长伸肌位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前行,至第1跖骨间隙近侧,分为第1跖背动脉和足
底深支两终支。
足背动脉位置表浅,在踝关节前方,内、外踝连线中点、长伸肌腱的外侧可触知其搏动,足部出血时可在该处向深部压迫足背动脉进行止血。
足背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1)足底深支:穿第1跖骨间隙至足底,与足底外侧动脉末端吻合成动脉弓。
2)第1跖背动脉:沿第1跖骨间隙前行,分支至 指背面侧缘和第2趾背内侧缘。
3)弓状动脉:沿跖骨底弓形向外,由弓的凸侧缘发出3支跖背动脉,向
前又各分为2支细小的趾背动脉,分布于第2~5趾相对缘。
此外,足背动脉尚分出数支跗内侧动脉和跗外侧动脉至跗骨和跗骨间关节。
第四节 静脉
一、特点:1、流速慢,压力低。
2、壁薄,管腔比同级动脉大。
3、血容量大。
4、有静脉瓣,开口朝向心脏,防止血液逆流,下肢较多。
5、体循环的静脉分浅,深两群。
1)浅静脉(皮下静脉):皮下浅筋膜内,不与动脉伴行。
2)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6、静脉间有丰富的交通支。
7、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
二、肺循环静脉:左上下肺静脉、右上下肺静脉起自肺门,注入左心房。
三、体循环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含门静脉)、心静脉系。
(一)、上腔静脉系:收集头颈、上肢、胸壁、部分胸腔脏器血液
1、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的后方汇合而成,
升主动脉右侧下行,右侧第3胸肋关节下缘处的后方注入右心房。
上腔静脉 左右头臂静脉
2、头臂静脉:胸锁关节后方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成。
静脉角: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处所成的夹角称为静脉角,
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属支: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
1)头颈部的静脉:
面静脉 面总静脉 颈内静脉 舌静脉、咽静脉 上颌静脉 下颌后 前支 甲状腺上中静脉 颞浅静脉 静 脉 后支 颈外静脉 锁骨下静脉 耳后静脉 枕静脉
①颈内静脉:头颈部静脉回流的主干。
走行:静脉孔处续乙状窦 颈动脉鞘内(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外侧) 头臂静脉
属支 颅内属支:收集脑膜、脑、颅骨、视器和前庭蜗器的静脉血 颈内静脉 头颈部静脉血 锁骨下静脉 上肢的静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