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劳务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县劳务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劳务经济进展事情的调查与考虑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进展的“推力器”—对我县劳务经济进展事情的调查与考虑我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农村劳动力纷纷跳出农业粗放经营的圈子,加入转移的行列,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进展。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事情,探求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促进劳务经济进展,县委政研室、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农调队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据抽样调查推算,我县20xx年农村劳动力达42万人,转移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6.7%,其中县内转移15万人,占转移劳动力的53.6%,县外转移13万人,占转移劳动力的46.4%,二者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5.7%和31.0%。

进行转移的劳动力从性别上看,男劳动力比例高于女劳动力,占总量比分别为57%、43%;从各年龄组构成来看,以青壮年为主体,90%以上的劳动力在16-48岁之间,其中30-39岁的比重最高,占39.4%,其次是20-29岁的占28%,40-49岁的占21.3%,19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占11.3%。

县内转移以自发转移为要紧方式,要紧转向我县的建材、竹木加工、建造等第二产业和进城镇从事商贸、餐饮等服务业。

县外转移的形式要紧有四种:1、由劳动等有关部门和机构直接组织输出;2、经过劳务市场猎取信息外出;3、依赖乡友和亲属联系外出;4、纯粹的自发转移。

具体有以下特点:(一)转移的流向以省外为重点。

多年来,我县农村劳动力向省外转移高于省内转移,省内转移只占县外转移总量的8.7%。

省外以广州、深圳、珠海、浙江等沿海地区及北京、上海等大中都市为劳动力转移的热点,转向东部沿海地区及大中都市的劳动力占87%,转向西部地区的只占4.3%。

如泗里河乡在东莞市厚街镇务工的劳动力就达4000余人。

(二)转移的行业以工业、建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

具体分5个层次:一是集中在广东地区的工业普工,要紧从事于工业企业的生产;二是广州、深圳、珠海、北京、上海等大中都市的三星级以上宾馆、导游等服务业;三是河南、安徽一带的饼干、制糖等熟食加工业;四是广东、北京等地的建造业,要紧在一些国家重点工程如人民大会堂防漏工程、奥运场馆建设等工地从事泥木工;五是在广州、北京等地开办款待所。

(三)转移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自发性转移是我县农村劳动力跨县转移的要紧方式,大部分是依赖“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经过亲属带领、亲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带动、自行外出闯荡等方式进行转移。

据对8个劳务输出重点乡镇的调查,经过劳动等部门或机构有组织进行转移的平均值仅为5%。

组织者要紧以劳动部门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每年组织向县外输出劳动力在20xx人左右。

20xx年我县组织劳动力输出事情单位输出人数输出地域县劳动局跨省就业办、劳动技工学校142沿海地区县劳动局就业服务中心113沿海地区县职业中专195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大中都市通达电脑学校350深圳、广州等沿海地区各乡镇劳动治理站877沿海地区及北京(四)转移的兼业性别太明显。

虽然转移的劳动力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但农业粗放经营的效益低下,加上来回往返费用高,因此即使在农忙季节,外出劳动力也普通很少回乡投入第一产业的生产,转移的兼业性别太明显。

劳动力一旦外出,在外务工的时刻就较长,据抽样调查推算,外出劳动力的年均务工时刻为8.6个月。

(五)参与转移的劳动力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总体来看,我县北部地区转移劳动力比南部地区多。

其中马迹塘、泗里河、武潭、大栗港、乌旗山等乡镇是劳务输出的重点地区,泗里河乡外出劳动力占该乡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武潭、马迹塘、乌旗山等乡镇外出务工者均达到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8%;灰山港、河溪水、石牛江等乡镇的一些僻静村也有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而县城周边乡镇出县务工者相对较少。

(六)转移的劳动力文化素养以初中及相当初中文化程度为主。

我县外出劳动力的文化素养整体较高,大部分具有初中及
以上文化程度。

其中,有初中文化的占59.2%,高中文化的占18.4%,大中专或中等职业技术以上文化的占7.1%,小学文化的占15.3%。

我县劳动力转移事情(据县农调队对100户农户抽样调查推算)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经济进展所起的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转移,是“别冒烟的工厂”,投资少,见效快,是一种隐形经济。

农民外出劳务别仅给自身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养、促进我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经济的进展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各产业中,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所获得的实际酬劳往往要大于农业,产业之间的这种收入差异,成为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动力。

近年来
,我县一产业收入在占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呈逐年下落趋势,1995年为52.7%,1998年下落到39.1%,20xx年落至28.4%,而农民人均纯收入20xx年增加88元,达到2349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857元,占36.5%,在增加额中劳务输出的工资性收入就占75%;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远高于从农业猎取的收入,如20xx年在家从事一产业的劳平纯收入仅1827元,而转向省外劳动力的劳平收入达到4736元,二者相差1909元。

所以,我县农民收入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业收入减少的事情下仍有所增加,要紧是劳务收入的增长。

据推算,我县仅转移到县外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收入每年在6-8亿元之间,剔除在外消费,每年回流县内的资金在5亿元左右。

武潭镇劳管站与北京中国建造设计院中建总公司联系输出劳动力127人,每人月工资达1800-2500元,除留脚务工人员基本日子费外,该公司20xx年直接汇入武潭镇劳管站的劳动力工资共达128万元(由镇劳管站再分发给劳动力家属)。

(二)加速了经济结构调整。

劳务经济来源于二、三产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越高,对二、三产业进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拉动效应就越明显。

从县内转移看,劳动力从比较效益低的第一产业转移到比较效益高的二、三产业,促进了二、三产业的进展;从县外转移来看,转移的劳动力在完成资本积存后,纷纷返乡创业,投身二、三产业,扩大了产业规模。

并且,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方面转移劳动力带回的资金为加大农业投入提供了保障,提高了种子、种苗、化胖、农药、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力,从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再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大批的农民外出劳务,可提供大量的耕地转包给种养能手和大户,为加速土地的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增加农业竞争力制造了条件。

(三)促进了民营经济进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别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外出务工者中,一部分人员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存,并且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能,带回了先进的治理理念、技术及市场信息,为返乡创业进展“回流型”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我县相继涌现了一批回乡创业进展民营企业的农民老总,如武潭镇农民蒋国文在东莞打工几年赚回80多万元,先在深圳办起了电子厂,后回乡投资100万元开办了桃花江纯净水有限公司,成为当地民营企业的典型。

大栗港镇何介中打工完成资金积存后,建起了湘中皮件厂,安置本地劳动力120多人。

据县农调队调查统计,20xx年我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3.4亿元,其中用于进展企业的投资1.55亿元,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9%,其中有半成以上为转移劳动力返乡创业的投资。

武潭镇20xx年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投入资金550多万元,创办企业37个,安置劳动力1000多人。

(四)扩大了消费内需。

劳务收入的增长,提高了农村购买力,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

20xx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2亿元,其中农村5.09亿元,占45.4%。

农民开始注重日子质量的提高,在居住、医疗卫生、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明显加大,20xx年人终生活消费支出2693元,其中居住消费增长13.5%、医疗消费增长86.8%、文教娱乐消费增长29.2%。

(五)缓解了就业压力。

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别断扩大,就业压力增大,农村别稳定因素增多,而在县内消化汲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较弱的事情下,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能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积极作用。

20xx年我县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仅为33.2%,在县内转移到乡镇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进城镇从事商贸、餐饮等服务业的为35.7%,而出县劳务的达31.1%,相当于提供11.2万个就业岗位。

随着我县国有及乡镇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形势将更趋严重,而有序组织劳动力转移可成为我县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妨碍我县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我县劳务经济尽管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组织化程度、治理和服务水平、劳动力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

(一)对劳动力转移的认识别高,重视别够。

尤其是一些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和偏差,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自己的事,与政府无关。

并且,未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加快农村经济进展所潜在的巨大推动作用,没有把劳动力转移摆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进展的议事日程上来,没有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经济工作来抓。

尽管我县24个乡镇都设立了“劳动服务治理站”,但大多数只挂了个牌,有其名、无事实上,特别是在乡镇劳管站与企业办合并后,由于存在债务、编制、归口治理等咨询题,大多是分灶吃饭,导致体制别顺,经费短缺,工作难以降实。

(二)政策措施未配套,治理工作乏力。

我县劳务输出尽管起步较早,但有关政策措施未配套,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机制和制度别健全,导致劳动力流淌渠道别畅、有效组织化程度低,加上赢利性中介机构较多过滥,严峻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

一些所谓劳务输出的中介机构,全然别具备劳务输出条件,对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等知之甚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只求把劳动力送出去,很少为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思考,导致许多农民上当受骗。

如去年一对夫妇到高桥、三堂街等乡镇公布假劳务信息,在骗取劳务介绍费后却别知去向。

(三)一些农民外出劳务被侵犯合法权益。

目前农民仍是弱势群体,进城务工时工资被拖欠、无端遭搜身、殴打及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所致工伤得别到赔偿等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并且一些用工单位要求交纳保证金、签订别平等合同、克扣劳动者工资等现象较多,严峻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一些农民外出劳务妨碍子女教育。

由于农村外出打工的大多是青壮年农民夫妇,其子女正值上学求知的年龄,日子别能自理,只得寄放在年迈的父母或亲友周围,对子女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别能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子女教育咨询题成为外出打工农民的一块心病。

(五)劳动力整体素养别高。

我县转移的劳动力的文化、法律、道德、技能等各方面素养参差别齐,整体偏低,因此大部格外出劳动力要紧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目前,劳动力市场正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这给我县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对策建议劳务经济是一大产业,大有潜力可挖。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城镇化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必将促进大量农村人口的转移;我县具有“美人窝”的品牌优势,一些中介和培训机构与外地许多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合作关系;加上我县基础教育扎实、职业教育长脚进展,劳动力素养别断提高,这些给我县劳动力转移带来了良好机遇和有利因素。

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主动积极地制定和实施中长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

(一)制定有利于劳动力开辟就业、创业的进展政策。

各级政府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思考,把农民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总体战略加以部署,进一步提高就业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将农民的转移就业率作为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将劳务经济作为一具重要产业来抓,强化目标考核。

要出台劳务输出的优惠政策,营造劳务经济进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养的培训。

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同走出去的劳动力比、同都市的居民素养比,整体上有一定差距,妨碍了劳动力的外出转移。

要经过各种渠道和现有的各种教育设施,积极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培训,制定岗位培训标准,加强职业证书考试的治理,使各类岗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千方百计提高劳动力素养。

要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和储备一技多能人才,使外出人员在激烈的人才
市场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三)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治理。

为形成政府和社会多方为农村人口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问、中介和合法权益爱护的服务络,一是要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规范社会中介、培训机构的治理,哺育多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

二是要以爱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重点,加强转移劳动力的跟踪服务和治理,对转移的劳动力比较集中的地点,要引导建立党团等组织和打算生育治理络,并在劳动力转移密度大的深圳、珠海、广州等地区设立“劳务治理办事处”。

三是劳动、公安、工商等部门主要密配合,加大打击地下中介、非法中介的力度,规范劳动力市场。

四是要加强基层劳管站建设,哺育一支强有力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队伍;加强乡、村两级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及时掌握和公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少农村劳动力的盲目和无序流淌。

五是要哺育和维护品牌形象。

组织劳动力输出的部门和机构,既要替用人单位把住劳动力的综合素养关,又要为输出劳动力把住用人单位的合法关,维护好双方权益,严防弄虚作假和欺诈行为,哺育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劳动力资源的五分之一,而劳务输出仅是世界劳务输出总量的3%左右,两者极别相称。

面对入世带来的新机遇,政府有关部门要放宽政策,积极开发输出渠道,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五)优化经济进展环境。

一方面,随着各地劳务输出规模的扩大,沿海等经济发达、工资收入高的地区劳动力市场将趋于饱和,“离土别离乡、进厂别进城”的农村内部转移将成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要紧方向。

所以,要在扩大县外转移规模的并且,经过优化环境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进展来增加县内消化劳动力转移的能力,拓宽农村内部转移的就业渠道。

如我县崛起的竹木制品加工业就有95%的从业人员来自农民,吸纳劳动力9万余人。

另一方面,一些打工者在外地经过艰辛付出,积存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治理经验,有回报眼力的良好愿望。

我们要主动与他们“攀亲”,在支持、爱护他们外出务工进展的并且,立脚形成良性循环,鼓舞返乡创业,并用招商引资的诚意和制造宽松的经济进展环境吸引他们荣归故里办厂置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