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病友自我管理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迅速增长,已被称为“21世纪的流行病”。
继印度之后,我国是世界糖尿病人口第二大国,估计现今有3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和相同数量的糖尿病前期人群。
其中90%以上是成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
起病隐匿。
初期常常没有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半数以上并发影响人体多系统的病症(如腹型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等)。
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发展,以及血糖代谢控制好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先期相对较轻的症状,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以及心肌梗塞或脑出血、脑中风等更加严重的病症。
当并发症发展到这一阶段时,轻则导致患者失明、截肢,重则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那么如何很好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呢?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外,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呢?下面简单介绍几点:
1.理解什么是糖尿病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
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
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
2.设立个人糖尿病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水平要在3.9-6.1这个范围是正常的。
而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是在7.8以下,这是正常水平,那么我们控制的目标就是尽量达到或是接近这样的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必须控制在6.5%以下,患者应该每3至6个月到医院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3.适宜的营养管理;
良好的糖尿病饮食管理有四大要求:固定热量;均衡营养;控制血糖;改善血脂。
“固定热量”是使每餐摄取的热量基本保持一致。
“均衡营养”是在等热量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多种类别的食物。
“控制血糖”就是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食物,例如杂粮、粗粮等。
“改善血脂”是选择较好的脂肪来源,例如橄榄油等。
热量和糖类的摄入要限制,少吃甜食和含糖量高的食品,两餐间可以吃些水果。
糖尿病人其实什么都可以吃,但是总量一定要控制。
一天中,米饭类碳水化合物约占摄入总热量的60%,蛋白质占15%,25%为脂肪等。
糖尿病人进行饮食管理原则请记住八少八多:副食少荤多素,肉类少肉多鱼,主食少细多粗,少油炸多蒸煮,口味少盐多醋,饮食习惯少烟酒多茶,饮食少量多餐,生活上少吃多动。
4.把锻炼身体变成生活方式;
适当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很重要,最好每天坚持三四十分钟的有氧运动,但时间不要太长,要避免剧烈运动。
糖尿病人可以选择散步,游泳,骑车等不是非常剧烈的运动,运动时间最好不要短于20分钟,一般30到40分钟最合适。
在从事体育锻炼之前,最好进行一下身体状况评估,包括1)心脏评估,可以看心血管科医生,看看是否有冠心病或心肌缺血的情况,可以用“运动实验”来评估心脏的情况;2)
评估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在运动之前,运动之间和运动之后,检测血糖,这样可以评估一下每个个体对运动的反应,防止在运动中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人也要注意几个问题,1)要随身携带一个卡片,说明自己是糖尿病人,正在用什么药物治疗,亲属的联系电话等能说明自己身份和疾病情况的卡片,这样一旦在运动中出现低血糖昏迷的时候,别人得到足够的信息;2)要携带一些能应付低血糖的食品,例如糖块,葡萄糖片等,一旦感觉到可能有低血糖发生,能自己及时应付;3)运动的时候要喝足够的水,保证身体的体液平衡。
5.积极配合医生予以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6.定期规律检测血糖,根据结果更好地调控血糖;
自我监测血糖为糖尿病人的饮食搭配、运动量调节及治疗方案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能及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但很多人由于血糖仪操作不当,失去了监测的意义。
注意事项:
1、采血方法要正确手指消毒后,一定要等酒精挥发干燥后再采血。
采血部位在手指侧边为宜,这一部位采血疼痛较轻,且血量足。
采血针的深度要适宜,不能用力挤压出血,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应注意采集足够的血液,血量以尽量覆盖全部测试孔为宜。
2、固定监测时段通常,每天测定血糖时间定在早、中、晚三餐前和晚上睡觉前。
有时为能更准确地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在三餐后2小时和凌晨2时到4时之间也应各测血糖一次。
3、监测频率因人而异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在开始调整剂量的前两周,每周连续3天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血糖稳定后,每周1天监测空腹、睡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测定血糖。
如使用中效胰岛素者,应每天测两次血糖,可以交替一天测早餐前和晚餐前血糖,一天测午餐前和睡前血糖。
使用短效胰岛素者,应每天测3—4次血糖,选择餐前或餐后2小时测定。
血糖波动大或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发热时,应增加血糖测定次数;血糖比较稳定时,可酌情减少测定次数;当出现血糖过高或低血糖症状者,应随时测定。
6、监测记录应全面测量时应记录测血糖的日期、时间;是饭前还是饭后;血糖的结果;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时间和种类、剂量;任何影响血糖的因素,如进食的食物种类及数量、运动量、生病情况等都应详细记录。
当血糖高于治疗目标、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糖或高血糖时,应及时找医生。
7.预防、监测和治疗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是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属糖尿病的急症范畴,它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
无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通常1型糖尿病人可以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发生酮症酸中毒,而2型糖尿病人出现发生酮症酸中毒大多存在诱发因素,如降糖药随意减量或停药,饮食失控如进食大量饮料与甜食,感染包括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及皮肤感染等,以及过度劳累、精神刺激。
此外,经历手术、创伤、伴发中风及心机梗死等其他重病时也可诱发该病。
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脑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人应定期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如有出汗头痛、头晕、肢体无力、麻木等异常症状,必须及时就诊,除必要的体格检查外,还需行头颅CT扫描或核磁共振(MRI)检查,以尽快确诊和及时治疗。
8.将心理调节纳入日常生活;
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是糖尿病患者健康生存的关键。
现代医学己经证实,恶劣的情绪可导致血糖的增高,因此为了高效控制血糖,我们必须学会调适心境。
找一段时间,找一个空间,远离世事的纷杂。
让心情彻底放飞。
我们无法逃避挫折、困惑,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积极乐观的心态去
面对它。
现代医学虽然还不能治愈糖尿病,但糖尿病人有效的自我管理配合积极的治疗仍然能够使糖尿病人远离各种并发症,健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