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锡人身边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无锡人身边的传统文化
当听到徐老师布置这个题目时,作为一个无锡人,我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就是无锡人身边的传统文化。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也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这里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被誉为“太湖明珠”。好了,吹嘘了不少,下面就让我来说说具体有哪些文化精髓,是否名副其实呢。
首先要提的当然就是我们的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异常发达的国家“四大菜系”异彩纷呈,竞相演绎着古老东方的独特韵味,处于长江下游的“淮扬菜.口便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它以精致细腻名扬天下,其精细的制作不仅技高一筹、颇有艺术韵味,而且强烈地渗透着吴越地区文化的精神内涵。锡帮菜作为淮扬菜的一个分支素来以“甜”着称。所谓“咸出头,甜收口”,无锡菜既继承了淮扬菜的咸鲜风格又强化了白塘在菜肴制作中的功用,在共性中不失个性。长期以来,“甜味”,是无锡菜的招牌口味。无论是一般的家庭制作还是百年老店的精心调制;无论是普通百姓的家常便饭还是名家名厨的精美之作,白糖总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味佐料。它与油、盐、酱、醋相溶相和既增添了口感又不显突兀,相反,糖在烹调中还有去腥、解腻、提鲜等功效。
事实上,对“甜味”的追求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与生理需求,只是无锡特定的自然环境推助无锡人强化了这种本能并将其渗透到日常餐饮中,所谓“物无定味,适口者珍”。人类对甜味的追逐从我们在娘胎里就已经开始了,当我们还没有形成味觉的概念时,我们就在吞咽甜甜的羊水了,而初出人世的婴儿就已经能明确的表示出对甜味的喜好。可以说,作为五味中惟一能单独存在的味道,“甜味”从人类初生阶段就受到了青睐,而一旦受到环境诱发,“嗜甜”的倾向便会外显而发挥。这其中,无锡排骨无疑就是典型中的典型,它的风味特色是经历了数代无锡人口味挑选后的结晶,通过它可以清晰的反应出无锡地区饮食的口味倾向。至于无锡人常吃的肉酿面筋、老烧鱼、小笼包子也都加有适量糖分.所增甜美特色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马蹄酥、梅贡饼、桂花糖芋头等小吃,其内涵的甜味倾向更是可想而知了。
说了那么多吃的,下面再说点玩的。在无锡,如果来旅游,那么有一个必带的礼品带回家相互赠礼或欣赏,这就是无锡的惠山泥人。它和与之并列为无锡传统四大特产的酱排骨、油面筋、阳山水蜜桃一样,不需要跨过很高的门槛就能接纳。我们几乎可以在无锡任何旅游景点的商品部,看到惠山泥人的身影,当然,是以惠山古镇上的泥人店最为集中。几家店铺相并而立,每家都有几十上百件的泥做的阿福,胖乎乎圆滚滚地坐在展示柜里统一地微笑,手里抱着寿桃、元宝。小则几十元大则上百元,在旅游旺季里,每天成百上千的阿福从无锡被带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除此之外,要去高大的艺术殿堂可以见到惠山泥人,无锡的泥人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都存放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我们所见到的惠山泥人,又似乎更加立体风韵,引人驻足。它似乎拥有着旅游纪念品和艺术品的双重身份,被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审美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毫无二致地接纳。
无锡惠山泥人相传始于明代,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经艺人们世代艺术实践,
形成了无锡泥人的独特风格。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被誉为“无锡三宝”之一。代表作品“大阿福”广为人知名扬四海。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态简练而蜚声中外。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盛于明代,距今已逾千余年。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发展到鼎盛阶段,清代开始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作坊,五里长街、上下河塘开设了数十家泥人店,两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了“泥人一条街”。无锡泥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耍货”,也称“粗货”。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造型单纯,用笔粗放,色彩明快,形神兼备。内容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大阿福、老寿星、渔翁得利等等,深受群众和儿童喜爱。另一类是手捏戏文,也叫“细货”,作品取材京昆戏剧中的精彩场面,人物刻画生动,色彩华丽,耐人寻味。
说了吃和玩,当然少不了住啦。在无锡,保留着大量传统建筑等人文景观,而在这其中,“江南第一豪宅”,清末着名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大型官僚宅第薛福成故居无疑是其中的旗帜。薛福成故居平面布局规整,功能划分严谨,宅第分中、东、西三条轴线,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余平方米,前窄后宽,略成“凸”字形。中轴线上由门厅、轿厅、正厅、后堂、转盘楼、后花园组成,东西轴线上由花厅戏台、薛仓厅、对照厅、枇杷园、西式弹子房、传经楼和西花园组成。中轴线前四进面阔均为9开间,第5进、第6进的转盘楼面阔更是达11开间,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转盘楼,有“中华第一回楼”之称。故居还充分体现出晚清时期江南官宦人家宅园合一建筑的特色,中轴线上每进厅堂之间,庭院点缀,景色各异;宅内独立的后花园、西花园内廊桥、楼阁、乔柯、山石和谐搭配,环境典雅灵秀;东花园的花厅戏台更是自成院落,其水榭式戏台最具特色,国内罕见。此外,远涉重洋的薛福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宅第也呈现出明显的西风东渐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风格上中西合璧。轿厅、正厅的西式移门、转盘楼檐口机刻花板、楼梯、回廊车制罗马柱形栏杆、弹子房水泥预制门、窗框、彩色玻璃等均显示出以中式为主、伴有西式做法的时代特征。薛福成故居将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艺术和当地丰富的乡土历史很好融合,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的空白。此外。从文化价值上来看,它留下的不仅是文物建筑这样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它还保留了历史先贤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好了,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对无锡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呢。但想要进一步了解一座城,必先了解她的历史,亲身体验,才能走进她的故事,才能领悟她真正意义上的美。无锡便是这样一座馥郁风雅的文化小城。
无锡,My Home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