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修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t—啮合角; αFen—载荷作用角; r1,r2—小、大齿轮的节圆半径 ; ra1,ra2—小、大齿轮的齿顶圆半径 ; rb1,rb2—小、大齿轮的基圆半径 ; pbt—基齿距;P—节点; B—小齿轮单对齿啮合区下界点; D—小齿轮单对齿啮合区上界点。
图4 齿轮的单、双齿啮合区
同样,在距啮合的终止点E往前一个基圆齿距的B点,小轮前一个齿 开始退出啮合,AB段为双齿啮合区,BD段为单齿啮合区,该B点称为小 齿轮单齿啮合的下(内)界点。因为小齿轮的点蚀大多发生在齿根处 (即AC之间),在齿面接触强度计算时,以B点的赫兹压应力作为起决 定作用的力的判据点。
渐开线齿轮的修形
李钊刚
1,齿廓修整
1.1基本原理
基于以下原因,渐开线齿轮在实际运行中达不到理想渐开线齿轮那样 的平稳,而产生啮合冲击,产生动载荷,并影响承载能力。 •制造误差; •受力元件(齿轮、箱体、轴、轴承等)的变形; •运转产生的温度变形; •轮齿啮合过程中的载荷突变。 以上因素均会引起齿轮的齿距改变(偏离理想齿距值)。当主动轮的 齿距小于从动轮的齿距时,就会产生啮入干涉冲击;当主动轮的齿距 大于从动轮的齿距时,就会产生啮出干涉冲击(图1)。
齿廓修整的结果是避免了载荷突变所造成的啮入啮出干涉冲 击,提高了运行的平稳性;有利于补偿轮齿齿顶及齿根处的偏载, 提高承载能力;有利于润滑油膜的形成,可改善齿面间的润滑状 态,提高抗胶合能力。
1.2常用修整方法
自从Walker于1938年最早发表的渐开线齿轮轮齿修整的论述开始, 数十年来,人们对齿廓修整得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已见公开发表的 公式已有数十种,更多的是许多公司作为内部资料未曾公开。
图1 轮齿受载变形 a) 受载前 b) 受载后
下面分析一下轮齿啮合过程中的载荷突变现象。 图2为一对齿轮的啮合过程。
啮合线、重合度、轮齿单齿啮合的上界点和下界点
正常情况下2个齿轮的啮合线长度取决于两个齿轮的齿顶圆直径。如图4所 示,当小齿轮主动时,大轮齿顶的齿廓与小轮齿根的齿廓在A点相遇,A是啮合 的起始点,到小轮齿顶的齿廓和大轮齿根的齿廓在E点退出啮合,E点为啮合的 终止点。AE为啮合线长度。
上2式中:δD1、δD2—小、大齿轮在单齿啮合上界点D点的变形量; δB1、δB2—小、大齿轮在单齿啮合下界点B点的变形量。
但是,由于制造误差的存在,以上变形量,还要加上加工误差Δm 即 Δ =δ+Δm
轮齿变形量的估算:
轮齿受载的弹性变形δ0包括轮齿接触变形、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 齿根变形等,用传统方法很难准确确定,通常用轮齿的啮合刚度Cγ来确 定。
齿廓修整是设想将相啮合齿上发生干涉的齿面部分适当削 去一些,即靠近齿顶的一部分进行修整。修整后,使载荷呈 EBDA的规律分布,使进入啮合的E点载荷为零,然后逐渐增 加到B点达到100%,从D点开始逐渐降低到推退出啮合的A点 载荷又降到零。
对于斜齿轮,一个齿从一端面的齿顶(根)进入啮合,而由另 一端面的1齿根(顶)退出啮合,故修整应在轮齿的两端进行。 斜齿轮因为有轴相重合度,在任意横截面内轮齿的啮合过程有4 次载荷突变,其载荷突变量比直齿轮低,变形比直齿轮小,因此 斜齿轮的冲击、振动、噪声都比直齿轮小。
啮合线EBDA为轮齿参加啮合的一个周期。其中,EB段和DA段为双齿 啮合区,BD段为单齿啮合区。因此,轮齿啮合过程中的载荷分布明显不 均匀(图3)。
a)轮端面重合度 εα=1.2,
b) εα=1.8
图3 具有不同大小的单对齿啮合与双对齿啮合区时的名义载荷
图4
图4为理论载荷分布图,但是由于啮合点上齿面的接触变 形、齿的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单齿啮合 区的载荷分布有所缓和。整个啮合过程中轮齿承担载荷的幅度 大致为:E点40%,B点从60%急剧跳到100%,BD段为 100%,,D点从100%急剧跳到60%,A点40%。由此可见, 轮齿啮合过程中有明显的载荷突变现象,相应也会引起轮齿弹 性变形的明显变化,引起主从动齿轮的齿距变化,使啮入初始 点发生干涉现象。
由于轮齿啮出冲击小于啮入冲击,常常又使啮入的修形长度大于啮出 的修形长度。
渐开线齿廓的长修形和短修形
1.2.2最大修形量
根据Walker的理论,因为单齿啮合区内B点和D点的载荷最大,其相 应的变形也最大,造成啮合的始末点E和A处产生干涉现象。
这样,主动齿轮齿顶部的最大修整量 δA=δB1+δB2 同理,从动齿轮齿顶部的最大修整量 δE=δD1+δD2
端面重合度 εα = AE / pb
式中: pb — 基圆齿距。 当1<εα<2时,存在双齿啮合区。在距啮合的起始点A一个基圆齿距的D点,
大轮第二个齿开始进入啮合,DE段为双齿啮合区,该D点称为小齿轮单齿啮合的 上(外)界点。当力作用在D点时齿根应力最大,D点是计算齿根弯曲应力起决 定作用的力的作用点。
一般来说,对于通用或标准产品,各公司都是根据经验,按经验公 式,制定规范进行齿廓修整。对于重要产品,则源自文库具体分析,详细计算 变形量,并对修形结果进行验证。
齿廓修整一般同时修大、小齿轮的齿顶。过去受大型磨齿机的限制, 大齿轮多不磨齿,常用方法是只修小齿轮的齿顶和齿根,不修大轮。
齿廓修整的设计计算包括3个方面: •修形区长度(修形起始点位置)的确定 •最大修形量; •修形段曲线。
都修整齿顶时,主动齿轮修到DA段(单齿啮合区的上界点到齿顶) 的中点,即二分之一的DA长度;被动齿轮也只修EB段(齿顶到单齿啮 合区的下界点)二分之一的的长度。这样,不修形部分仍等于或大于一 个基齿距。短修形区法适用于直齿轮或小螺旋角的斜齿轮。
对于短修形区 修形区长度 a=c=(EA-pb)/2 A和c的长度也有按~20%的EA长度来控制的。
1.2.1修形区长度(修形起始点位置)的确定;
大体上分2种方法。
1)长修形区法 都修整齿顶时,主动齿轮修DA段(单齿啮合区的上界点到齿顶),
被动齿轮修EB段(齿顶到单齿啮合区的下界点),保留单齿啮合段BD 不修。这样,不修形部分小于一个基齿距。长修形区法适用于大螺旋角、 大轴向重合度的宽斜齿轮。 2)短修整区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