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略使用条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忽略使用条件

有些成语在使用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只有在这个特定的条件下使用才能顺理成章,否则就会似是而非。有的成语使用条件比较明显,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到,只要理解了成语的含义,一般就不会用错。也有的成语使用条件比较隐晦,不能一望而知,需要仔细琢磨、认真体会才能发现,使用这种成语更要格外小心。请看例子。

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语出《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面临关乎仁义的大事,即使是老师也不用同他谦让。后以“当仁不让”四字成文,指遇到应该做的事情,积极主动承担,不推辞不退让。如《后汉书?曹褒传》:“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何辞哉!”叶圣陶《一篇宣言》:“记不清是谁建议道:‘就请王永沂先生把这一串意思写下来吧,他是国文教师,笔下来得。’王先生当仁不让,回来就起草了那篇宣言。”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到,使用这条成语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当仁”,即面对的是合乎正义的事,也就是好的、应该做的事;二是“不让”,即不推辞不退让,积极主动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某种结果。只有

同时做到这两点,才能说“当仁不让”,否则就会造成误用。例如:

1.拍卖土地收入暴增,溢价成交“地王”频现,国企抢地当仁不让。(人民网,2009年12月22日)

2.中国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网络安全最大的受害国。(《环球时报》,2010年3月21日)

3.这两天吉隆坡的几场暴雨,确实把东道主搞得灰头土脸……连(马来西亚体育部)部长说不会出问题的地方都出问题了,记者席上面的天花板当仁不让地漏起水来。(《羊城晚报》,2010年5月13日)

国企抢地纯属不正当行为,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何谈“当仁”?成为世界网络安全的受害国,比赛场馆的天花板漏雨,都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事,更不是谁主动争取的结果,既非“当仁”,更不是“不让”,显然也不能使用“当仁不让”。

耳熟能详

“耳熟能详”语本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这是欧阳修的母亲引述欧阳修先父的一段话之后说的话:他平时教导别人的子弟,也常用这些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尽地复述出来。后遂以“耳熟能详”四字成文,表示听的次数多了,内容很熟悉,以至能详尽地复述出来。例如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

“我幼稚万分,偶用几个典,也无非‘填海补天’等耳熟能详的字句。”

使用这条成语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耳熟”,二是“能详”。不管能不能听,能不能复述,只要熟悉就说“耳熟能详”,是错误的。例如:

1.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延安的形象早已耳熟能详。(人民网,2011年6月30日)

2.囤地与打击囤地,在敏感的高房价时代早就耳熟能详。(《广州日报》,2011年6月27日)

3.每个护林员的管理范围,在图上一一标明……使护林员对自身职责、任务……耳熟能详。(人民网,2011年6月2日)

以“延河水”“宝塔山”为主要特征的“延安形象”,是不能用耳朵听的,只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不能说“耳熟能详”,可以改为“深入人心”。“圈地与打击圈地”的斗争,是人们常常见到的客观现实,而不是听得多了可以复述的传闻,可以说“司空见惯”,不能说“耳熟能详”。至于“在图上一一标明”,无疑是让人看而不是让人听的,当然更不能说“耳熟能详”了,应该改为“一目了然”。

如数家珍

“如数家珍”语出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凌廷堪》:“君读书破万卷……有诘之者,从容应答,如数家珍焉。”意思

是如同数说家里的珍宝那样清楚,形容对所讲述的事物、情况非常熟悉。

使用这条成语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如”。既然是“如”数家珍,那么“数”的必然不是“家珍”,而是别的什么东西。二是“数”。既然是如“数”家珍,那么必然要“数”,仅仅了然于心而不讲述出来,也不能说“如数家珍”。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会造成误用。例如:

1.研究美国自然文学的圣?阿蒙德教授……曾如数家珍

地向程虹介绍自己的私人藏书。(《新京报》,2014年9月30日)

2.他对自己的履历如数家珍:学成之后,进入公职,后选择辞职下海。(《华商报》,2009年7月27日)

3.全俊杰再次将他的四字真诀“看、摸、问、查”如数家珍般逐一应用于“临床诊断”。(《南宁晚报》,2009年11月6日)

“私人藏书”同珠宝、古玩等收藏一样,也是“家珍”,当然不能说“如数家珍”。“履历”同“家珍”一样,也是只有自己最清楚,没有人会忘记自己的履历,显然也不能说“如数家珍”。“四字真诀”是全俊杰的经验,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向人介绍自己的经验尚且不能说“如数家珍”,何况还是“应用于临床诊断”,根本没有“数”,当然更不能说“如数家珍”了。

莫衷一是

“莫衷一是”意思是不能断定哪种说法对哪种说法错,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衷:折中,这里指做出适中的决断;是:正确,这里指正确的论断、肯定的结论)。例如晚清?吴趼人《痛史》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晚清?郑观应《盛世危言?铁路》:“中国版图广大,轮船之利既小试其端矣,独火车铁路屡议无成,聚讼盈庭,莫衷一是,窃未见其可也。”

使用这条成语的前提是众说纷纭,意见分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出现不能断定孰是孰非、不能取得共识的情况。不交代存在的不同说法,或只举出一种说法,都不能说“莫衷一是”;并非观点、意见的分歧,或本无所谓对错,无须取得一致,更不能说“莫衷一是”。例如:

1.对于中国的武器装备制造能力,外界却莫衷一是。(《环球》,2010年第2期)

2.“出售资产能替大股东填补利润缺口,减少大股东所需补齐的利润。”对于这一说法,上市公司方面莫衷一是。(《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3月19日)

3.海参有两千多种,其制作工艺莫衷一是。(《广州日报》,2010年2月5日)

例1没有交代不同的看法,例2只提出一种观点,例3既不存在意见分歧,又无所谓对错,显然都不能使用“莫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