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例乙肝两对半监测结果分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0例乙肝两对半监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800例乙肝两对半的监测结果,以便为有效防控hbv感染提供建议。
方法:采集检验者的血液标本,对其进行离心处理,进行elisa检验。
结果:hbv呈阳性的共有105例,占比13.125%,其中男52例,占比49.52%,女53例,占比50.48%;21岁至30岁的阳性率较高,为34.75%。
结论:监测乙肝五项以及接种疫苗是预防hbv感染者不断增加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监测;乙肝两对半;;hbv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56-01
在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bv时,常将乙肝两对半作为标志物,对乙肝两对半进行监测,还能够初步判断病毒复制情况以及复制能力,将小三阳与大三阳区分开来,为hbv感染情况的分析提供必要依据[1]。
本文分析了156例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文的研究资料均来源于要求对乙肝五项进行检测的人群,共选取了800例进行研究;在800例中,有398例为男性,402例为女性;年龄最小者为11岁,最大者为58岁,平均年龄为31.8岁。
1.2方法
先采集检验者的血液标本:采集静脉血,标本容量为3.5ml;采集好全血标本之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15min,转速
为2500r/min,将血清完全分离出来之后,观察是否出现溶血现象,如发生溶血,则不能作为监测标本。
采用标准试剂盒对血清进行elisa检验,检测的项目包括hbv的五项指标,即hbcab(核心抗体)、hbeab(e抗体)、hbeag(e抗原)、表面抗体(hbsab)以及表面抗原(hbsag)。
检测完成之后,对不同性别以及年龄的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监测结果如下:在800例中,hbv呈阳性的共有105例,占比13.125%,其中男52例,占比49.52%,女53例,占比50.48%;从年龄情况来看,21岁至30岁的阳性率较高,为34.75%,31岁至40岁的阳性率次之,为28.53%;55岁以上的人群hbv的阳性率较低。
3 讨论
hbv是引起乙肝的罪魁祸首,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感染hbv 的人群约占总人口数的10%,所以监控hbv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所重点关注的问题[2]。
在本研究中,对800例自然人进行了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发现阳性率为13.125%,与当前权威报告相符。
另外,从年龄层次来看,21岁至40岁之间的人群hbv阳性率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为,此年龄段的人群需要进行频繁的社交活动,但是却不具备较强的保护意识。
从性别因素来看,男性的阳性率比女性略低,这与不同性别之间的不同观念意识、文化程度以及生理差别等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关研究发现,母婴传播是感染hbv
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应重视改善女性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保健知识水平。
本研究中,20岁以下的人群hbv阳性率较低,仅占10.32%,这与近年来我国国民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是分
不开的。
在hbv的感染模式方面,占比较高的为hbcab与hbeag以及hbsag,即大三阳。
以上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能力以及复制能力,容易对健康人群造成威胁,所以应加强监测。
一旦健康人群不慎感染hbv,则将有可能成为无症状乙肝、慢性乙肝或者是急性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同时比较难以将疾病治愈。
如机体曾感染过hbv,则抗 hbc- igg一般会在检测中呈阳性,本研究中阳性率为25.64%,因此要注意监测好隐性感染,以防止hbv不断扩散。
另外,抗 - hbs的ipr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对此,要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以及疫苗的接种率,以便能够使保护抗体的阳性率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也有相关研究发现,即使已经按照相关免疫计划,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但仍有2.3%至14.8%的健康人群无法在机体当中生成保护抗体,这对于 ipr 水平产生了影响,所以为了使ipr 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预防出现ipr 过低的现象,则应强化对于机体特异性的研究[3]。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要有效避免自身感染hbv,则接种疫苗是一种主要的手段。
相关研究显示,虽然我国近十年来,已经加强了疫苗接种的力度,但是还不能有效控制hbv感染,感染hbv的人群数量在总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仍得不到明显的降低[4];对于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防控hbv的意识还处于薄弱状态,人们可能还无法充分认识到对乙肝五
项进行检测的重要性,以及按照免疫计划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对此,为了降低hbv的感染率,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强化宣传乙肝防控方面的知识,并拓宽公众健康教育的广度以及提高卫生教育的力度;尤其需要对农村人口加强教育,并在接种疫苗方面提供部分积极的优惠政策,以便强化其保健意识,提高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的积极性以及疫苗接种率,从根源上防控hbv。
另外,还应对疫苗接种工作加以规范,做到适宜剂量以及计划免疫[5]。
总而言之,要使hbv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健康人群免疫hbv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则应强化监测乙肝两对半以及积极推行乙肝免疫计划。
参考文献:
[1] 周峻,田兴国,吉光辉,高岚,唐光鹏,邓军,吴国刚,高前荣.贵州省玉屏、镇远、岑巩县农村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5(13):853-854
[2] 李慧,高丽,张晓曙,刘建地,吴照.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0,15(31):1096-1097
[3] 周清霞,刘婷,吴泽倩,邬喆斌,柯伟民.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轻度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相
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18):152-153
[4] 亓文婷,孙建东,徐爱强,张丽,马吉祥,郭晓雷,颜丙玉,樊庆莹,杨赫.山东省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4):648-649
[5] 叶珺,郜玉峰,魏艳艳,李芳,夏国美,邹桂舟,李旭.17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与肝组织病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3(42):5084-5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