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面临问题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柒月刊>>包装世界>>04

13

得尤其的快”。不过其他的国外网站,包括比较知名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其访问速度让我们又回到了10年前的拨号时代。出口带宽小影响的不仅仅是国内网民,国内大量产品出口企业的网站访问也受到影响。根据早前的一个统计,美国网民平均打开一个中国网页需要7秒钟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时间就是金钱”得到了更加生动的演绎。企业网站的响应速度,对于国外生意人来说代表了本土企业的实力和效率。殊不知的是,这并非企业网站服务器的带宽不济,或是网页设计出现了臃肿问题,而是中国的互联网出口实在太窄。面对这种瓶颈,国内的虚拟主机提供商已经想到了“曲线救国”的办法,即在美国租赁主机出租给国内企业,专门存放英文版网站。随着经济全球化将每一个中国人带进“地球村”,国人和外部世界的互联网数据通信在未来几年还将高速增长,我们期待着两大固网加速扩充出口带宽,网上展厅对网络带宽要求太高,受带宽和压缩与传输技术限制使媒体精度不高,用户难于了解博物馆全貌。博物馆采集设备摄像机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价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相比CCD 来说要低一些。绝大多数的消费级别以及高端数码相机都使用CCD 作为感应器;所以感光元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数字采集的精细程度,分辨率合适的图片可以直接上传至网站,通常是匹配屏幕分辨率即可,否则高分辨率图片直接使用也会造成访问困难,高精度的文件作元数据存档。元数据作为描述数字资源本身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起着重要作用。[6]网络带宽的访问速度除了硬件条件外,网站本身的软环境也需要优化和合理设计,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的数字化技术人员的参与才能得以完善。

四、结束语

现代化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要求展陈方有较强的综合实力。许多博物馆遗址因地理位置和自身条件太差,连正常的运转都成问题,而数字化建设需要人力和财力,那么这类条件不够的展馆自然就谈不上数字化建设。另有些博物馆没有充分理解数字化,甚至简单地把购买数码设备等同于数字化建设。理想的效果是观众从浏览数字博物馆到对实体博物馆的参观,再到登陆数字博物馆对文物知识的补充。这是一个优化的参观过程。数字博物馆通过对文物数字展示,使浏览者能带着问题去参观博物馆,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也是数字博物馆存在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英,张浩达.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

[2]彭晓辉.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5

[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4]姚安.博物馆策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5]胡道元.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6]齐越,沈旭昆.博物馆数字资源的管理与展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

作者简介:彭晓辉,江汉大学艺术学院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字艺术和造型艺术。

(上接第11页)中国结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中国电影“呈现千年历史的文化传承,编织中国电影的百年梦想”这一精神内涵。中国电影频道北美宣传片正是通过这些极具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元素,沸腾了生生不息炎黄血脉的民族情感。

三、小 结

意大利设计师艾托·索特萨斯认为:“保持传统并非是单纯的复制传统。”频道包装的主体应该是频道的内容,应该体现出频道品牌的定位、理念和文化内涵,达到频道外在包装和内在文化的和谐统一。有些许的频道包装只是一味地复制传统而不注意它的合理运用,机械将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只会导致设计结果的不伦不类。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

任何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都肩负着推动本民族及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正确地运用传统元素才能促进民族性创作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千年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让中国传统元素流入悠悠中华璀璨的文化发展长河中,并在世界的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于丹.形象、品牌、竞争力[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5

[2]罗军.电视频道品牌营销与整体包装[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11

[3]郭蔓蔓.电视频道品牌包装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7

[4](美)保罗·M.莱斯特.视觉传播[M ].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03:8

[5]段鹏.电视品牌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07:5[6]孟建.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诊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

[7]陈夏洁,郝清霞.传播媒体与介质[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0:11

[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9]张紫晨.民俗调查与研究[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7[10]柳林.民族化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2[11]欧阳雪芬,江新喜.浅析国内电视频道包装[J ],商品与质量,2010:4

[12]潘公凯.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的现代性[J].美术研究.2002;[13]陈汗青,邱国鹏等.民族认同——设计文化民族性再阐释[J].艺术·生活.2007:1

作者简介:胡瑛,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

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