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855b3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8.png)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经口入路、无张力、填充疝囊内腹腔材料、建立腹
壁屏障、提升阴囊肌筋膜并缝合疝门的微创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
该方法简便快捷,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步骤如下:在疝囊中定位疝门位置,用微创手术工具在
皮肤上穿刺一小孔,将一个特殊的环状填充物置入腹壁下导入疝囊内。
然后,将腹壁筋膜
及疝囊缝合,确保修补的牢固性。
将环状填充物通过腹壁孔收回,并将皮肤切口缝合。
该方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该手术是经口入路的微创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该术式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疼
痛程度。
通过填充疝囊内腹腔材料,可以有效阻止腹内脏器再度膨出至疝囊内,减少复发
的可能性。
由于该手术不需要张力修补,可以减少对腹肌的损伤,避免术后腹壁张力过大
而导致的术后疼痛和不适。
该手术没有使用任何人工网片,避免了与人工网片相关的感染、异物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该手术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和临
床应用价值。
该手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术中操作技术要求高、适应症有限等。
在选
择手术方法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综合考虑,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方法分析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9cf7ebe2bd960591c67732.png)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方法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方法。
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94例腹股沟疝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47例。
常规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治疗,而治疗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且对患者创伤较小,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治疗效果;分析普外科中尤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便是腹股沟疝,好发者以男性居多。
腹股沟疝是正常的组织器官通过腹股沟间隙或薄弱部位,从而离开了原来的部位,多种原因均有可能使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常见的因素为喷嚏、咳嗽以及用力过度等[1]。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
但传统的手术方式对患者伤害较大,且复发率高,依从性差。
此次研究将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2]。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94例腹股沟疝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47例。
常规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治疗,而治疗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治疗组中32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37-73岁,平均(56.3±10.1)岁,根据Rutkow分型,包括6例I型、15例II型、13例III型、13例IV 型;常规组中34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39-76岁,平均(58.3±11.5)岁,根据Rutkow分型,包括9例I型、17例II型、15例III型、6例IV型。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3b21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7.png)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腹股沟疝是指腹内脏器(如肠管或腹膜)穿过腹股沟区域,突出到腹股沟外侧或内侧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尤其在男性中更为常见。
腹股沟疝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和危险,因此需要进行治疗。
而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将探讨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作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简称为疝环充填术,是一种外科手术修补腹股沟疝的方法。
该手术相对其他方法来说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
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医生会在腹股沟区域进行切口,然后将一条无张力的人工疝修补网植入到疝囊内,将疝囊内的脏器推回腹腔内,在疝囊口固定人工疝修补网,最终实现疝囊内的腹股沟环闭合。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防止腹腔内脏器再次突出到腹股沟区域,从而达到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1. 有效修复疝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有效修复疝囊,将突出的腹腔内脏器重新推回到腹腔内,并通过植入人工疝修补网来固定疝囊口,确保腹腔内的脏器不再突出。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治疗腹股沟疝,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2. 减少术后并发症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对其他传统手术方法来说,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患者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减少了患者术后的痛苦和不便,提高了治疗效果。
3. 保留解剖结构完整性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无张力的修补方法,它通过植入人工疝修补网来修补腹股沟疝,不需要拉紧周围组织,保留了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这样一来,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组织拉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作用。
它能够有效修复疝囊,减少术后并发症,保留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快的康复。
我们有理由相信,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将成为未来治疗腹股沟疝的重要手术方法之一。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967fb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b.png)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一、老年人腹股沟疝的特点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肌肉组织的松弛和脆弱,以及常年的体力活动减少等原因,更容易患上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膨出,常常伴随着轻度疼痛和不适感。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佳和患疝病的患者比较多,对于手术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都有一定的挑战。
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特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疝修补方法,其特点是在修补腹股沟疝时避免了对组织的张力,减少了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该方法还采用了生物材料或合成材料的疝膜进行修补,从而降低了再发疝的风险。
这种修补方法可以更好地适用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和术后的不适。
由于不需要对组织进行牵拉,术后并发症和疼痛也相对减少,恢复时间更短。
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的特点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来治疗老年腹股沟疝。
由于老年人的组织松弛、免疫力下降等特点,传统的修补方法存在术后疼痛大、术后恢复慢等问题,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还可以避免腹股沟区域的神经和血管受损,术后的并发症和疼痛明显减少。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身体状况的恶化。
而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减少这些风险,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虽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很多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疝的类型和大小等,以确定是否适合采用这种修补方法。
手术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减少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这种修补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将会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915045fe4733687e21aa9c.png)
耐受传 统手术或麻醉及复发病者 , 此术式可作为首选术式。
参 考 文 献
[ ]帅建 , 1 戴丽萍, 余小舫 , 不钉合补片 的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 等.
术3 4例 临 床 应 用 体 会 .中 国 实 用 外 科 杂 志 ,0 7,7( : 20 2 2)
l 2—1 3 5 5 .
杂 志 ,0 12 ( :5 20 ,12)6 .
( 稿 日期 :0 9—0 0 ) 收 20 9— 8
( 文编 辑 : 旭然 ) 本 程
・
3 4・
医学创新
2 1 2月 第 7卷第 6 00年 期
Meia Invtno C i ,e ra .00  ̄ 17N . dcl noa o f hn Fbu r 2 1 , o o6 i a y .
・
临 床 研 究
・
充填 式无 张力 疝 修补 术 的临床应 用
魏忠 方 有 利
美 国 巴德 公 司 生产 的锥 形 充 填 物 及 成 型补 片 , 用 材 料 所 为 聚丙 烯 单 丝 编 织 的 网 孔 材 料 , 有 良好 的组 织 相 容 性 , 具 无 排 异反 应 , 有 一 定 的 抗感 染力 J 具 。通 过 网 孑 组 织 与 网 片 在 L 数分 钟 内粘 合 固定 , 促 成 大 量 成 纤 维 细 胞 进 入 网 片 内 , 并 从
手术时间因单 、 双侧 、 单纯疝或复发疝 而定 , 平均4 i, 5mn 术后伤 口常规 沙袋压迫 6h 抬高阴囊 部 , h即可下床活动。 , 6 伤 口疼痛轻 、 手术安 全 、 发症发生 率低 。有 2例 出现 术后 并
尿 潴 留 , 囊积 液 1 , 1例 感 染 , 访 3~1 月 无 1例 阴 例 无 随 2个 复发。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ce9b1b6c175f0e7cd13748.png)
1资料 与方 法
沟管 后壁 形成 一个 自然 一 体 的微 隆界 面 , 网片充 分 紧贴 腹 使 股 沟 管后 壁 。再将成 型 补片 置 于精 索后 方 , 与周 围组 织 固 并 定。 术野 止血 彻底 。
2 结 果
11一般 资料 . 本组 5 1例患 者
,
,
其 中, 男性 4 6例 , 女性 5例 . 年龄 1 8
3 讨 论
9 0岁 , 均年龄 为 5 平 4岁 , 大于 6 0岁的 患者 3 (8 %1 0例 5 . 。斜 8
疝 3 例 , 疝 嵌顿 3例 , 疝 5 , 6 斜 直 例 股疝 4例 , 发 性斜 疝 2 复 例, 滑动 性 疝 1例 , 伴有 老 年 慢性 支气 管 炎或 哮喘 或 心脑 血 管 疾病 、 列腺 增生 、 秘者 1 。疝 环 大小 为 3 4 n平 前 便 9例 ~0o , l 均为( + 0 c 疝 环直径 >5c 0例 。 2 1) m, 0 1 m 1
12修 补 材 料 .
成人 腹股沟 疝 是需 外科 治疗 的常 见病 . 类 患者 都存 在 此 程度 不 同的腹 股 沟管前 壁或 后 壁薄 弱或 缺 损 , 纯疝 囊高 位 单 结 扎 不足 以预 防腹 股 沟疝 的复发 , 只有 同时在 薄弱 或 缺损 的 腹股 沟管 前壁 或后 壁得 到加 强 或修 补之 后 , 有可 能得 到 彻 才 底 的治疗 。 去 , 人腹 股沟疝 多 采用传 统 的方法 . B sii 过 成 如 as n 法 、 V y法 、 as d法 等 , 些 方 法 是 将 自身 不 同 解 剖 层 Mc a H le t 这 次 的肌 性 组织 和 韧带 强 行缝 合 , 以加 强腹 股 沟 薄 弱处 , 为 称 有 张力疝 修补 术翻 虽 然 它们取 得 了很好 的效 果 , 。 但传 统 的疝 修补 术 主 要缺 点 是将 不 同组织 和层 次 强行 机 械 地 缝合 在 一 起, 张力 大 , 撕裂 , 部分胶 原代谢 异 常患者 , 股沟 区肌 肉 易 且 腹 及肌 腱组织 和结构本 身存 在着继续 退变而 变得更 加薄弱[ 故 3 1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d546c84680203d8ce2f24c4.png)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随着对腹股沟局部解剖的认识和修补材料的兴起,而兴起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解决了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存在的缝合张力和在不同层次上缝合的缺点,逐步为广大外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我院自2003年7月起至2009年5月,对13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0例,男性89例,女性41例,年龄25~75岁,双侧疝10例,斜疝90例,直疝19例,复发性疝11例。
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20例,心脑血管疾病15例,糖尿病4例,前列腺增生症25例。
1.2 材料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为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mesh-plug定型产品。
1.3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按传统方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腱膜上下无须广泛分离,钝性分离提睾肌找到疝囊,游离精索,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下,小疝囊不作切开,直接将疝囊经内环口翻入腹腔。
疝囊较大时则行疝囊横断,远端不做处理,近端分离后结扎,但不要高位结扎,使大疝囊变成小疝囊,然后再将“小疝囊”推入内环口送入腹腔,将锥形充填物充填入疝环内,充填物外瓣边缘与腹横筋膜平行,周边缝合固定。
提起精索,于精索后平铺网状补片,覆盖整个腹股沟管后壁,四周固定,其外方确保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下方与趾骨区腱膜组织缝合。
最后缝合外层组织至皮肤。
1.4 术后处理术后伤口常规压沙袋6h后可下床活动,常规应用抗生素5天,术后7~8天拆线。
2 结果全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40~60min,所有患者术后第二天均能起床活动,切口疼痛时间1~2天。
4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和患侧腹股沟区持续疼痛,经理疗后,3例2周后疼痛消失,1例合并伤口脂肪液化,换药20天愈合,疼痛逐渐减轻,随访3月消失。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a8c51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d.png)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常见的腹股沟疝治疗方法,也被广泛用于其他类型的腹股沟疝病变。
该术式通过将医用网状材料填塞于腹股沟疝孔内,修补疝口并阻断腹股沟腔的连接,从而达到修复和强化疝囊支持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无需使用张力,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且术后恢复较快。
1. 用局部麻醉方法麻醉患者,清洗手术区域并做好无菌准备。
2. 在腹股沟区域做一个小切口,用特殊工具将疝环送入疝囊内。
疝环通常由柔软且弹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如医用聚丙烯网片。
3. 将疝环送入疝囊内,并将其一侧的小开口置于腹腔内,以保证疝环能够在腹内和腹外两侧形成完整的环状支架。
4. 在疝环外侧的腹股沟游离组织中做一条隧道,将疝环的另一侧通过隧道送入腹腔。
5. 将疝环拉至适当张力,并固定在腹腔内。
这一步骤是整个手术的关键,需要根据病变的位置和大小,调整疝环张力的大小。
6. 检查疝囊是否完全关闭,防止再度脱出。
7. 温和缝合创口,并进行压迫止血处理。
8. 做好术后的伤口护理,术后3-5天拔除引流管。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是术中对疝囊进行修补的能够充分阻断腹股沟腔与腹腔的通道连接,减少了疝囊再次脱出的机会。
由于不需要使用拉力器或缝线来修补疝囊,所以避免了张力对组织的损伤,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风险。
由于术后切口小、伤口愈合快,对患者的恢复期也有明显的优势。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疝环的放置是在疝囊内进行的,可能会造成疝囊因压力导致破裂,可能增加术后的并发症。
由于操作需要精细的技巧,手术难度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小的腹股沟疝,对于较大、复杂的疝囊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腹股沟疝治疗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7cf4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f.png)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1.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原理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撕裂膜复合物检修及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手术首先通过撕裂膜复合物检修,对患者腹股沟区域进行检查,并在必要的位置进行撕裂膜复合物修补。
接着,利用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为患者提供细致的修补,以实现疝囊的无张力闭合,最终恢复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
2.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势与传统手术和其他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如下优势:(1) 术中可实时观察: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利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和设备,医生可以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实时观察疝囊和修补效果,从而更加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
(2) 术后恢复快速:由于手术操作更加细致和精准,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术后恢复更加快速,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 术后并发症低: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了特殊材料进行疝囊修补,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表现出较低的发生率,患者可以更加放心地接受手术治疗。
3.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应用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临床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实际治疗中,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有效修复腹股沟区域的膜组织和疝囊,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减轻疼痛感,防止疝囊再次突出。
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操作,如对膜组织的撕裂膜复合物进行适当修补,选择适当的观察疝环进行填充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疗效观察及临床应用效果为了进一步验证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效果,我们对5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结果显示,手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恢复快速,而且术后6个月内无明显复发症状。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https://img.taocdn.com/s3/m/a47841ee580216fc710afdcb.png)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目的探讨目前腹股沟疝基层外科治疗方法,适应基层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通过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疝的发病机制及各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注重解剖结构的基础上,现代无张力疝修补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术后复发要优于传统张力修补。
结论随着新材料研制及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大力推广,可使术后疼痛减轻,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使疝修补作为农村基层卫生院手术成为现实。
标签: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补片充填在腹股沟疝中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是近十几年来疝外科的一项革命,其以符合生理,手术简捷,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对传统的疝修补术提出挑战,已有取而代之之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于2009年4月~2013年6月,共完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46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例;年龄55~75岁,平均65岁,腹股沟斜疝41例、腹股沟直疝3例,双侧腹股沟斜疝1例、复发疝1例。
1.2手术主要步骤切口自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 cm至耻骨结节,长约6~8 cm;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作分离,游离精索,寻找疝囊,确认后沿疝囊壁用电刀分离至环口,见腹膜外脂肪后,将疝囊自底部经内环口完全推入腹腔内,置入疝环充填物(PLUG),嘱患者咳嗽,PLUG不突出则表示放置位置正确,将PLUG 与腹横筋膜固定4~6针内环口视大小,给予适当缩窄,8字缝合2针,在精索后方平整置入补片,固定缝合后,依次缝合腹壁各层。
2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除感轻度疼痛外,无牵拉等不适感觉;未见排异反应,无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当日下床活动,平均随访1~18月无复发。
3讨论3.1应用情况无张力修补在我国1999年应用于临床,修补材料是由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Bard Mesh PerFiX@Plug(巴德疝环充填补片)产品,它有一个呈花瓣状的疝环填充物(PLUG)和一个长条型网状补片组成,本组于2006年4月开展此项手术,至2013年6月共完成46例。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嵌顿中的应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嵌顿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10b865b84ae45c3b358c14.png)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嵌顿中的应用周建刚,杨 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江苏常州,213100) 关键词: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嵌顿 中图分类号:R 6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Ο2353(2008)06Ο0054Ο02 腹股沟斜疝嵌顿是常见的外科急诊之一,常需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由于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长时间不适,且由于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组织存在张力,导致愈合不佳,而致复发率高。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创伤小,修补无张力,术后可早期活动,被认为是疝修补技术中的里程碑。
并在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本院2002年6月~2006年7月共对3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病例Ⅰ期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6例,均为男性,年龄37~82岁,平均(63±11.5)岁。
6例为既往斜疝修补手术后复发,其中2次手术后复发1例。
其中16例合并有其他各种类型的其他脏器并发症:中风5例,严重的心血管疾病4例,糖尿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前列腺增生9例。
嵌顿时间3~48h 。
临床症状除腹股沟不可回纳性肿块伴疼痛外,部分患者有腹痛,呕吐等症状,但无弥漫性腹膜炎症状。
1.2 手术方式与材料材料采用美国Bard 公司生产的Msch Per fi x Plug 定形产品,一套锥型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包括一个网状伞形填充物(网塞)和一张网状平片补片。
它是一种聚丙烯单纤维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和组织相容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粘和固定[8]。
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腔阻滞,对所有病例均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均未留置尿管。
切口选择为内环体表投影点到趾骨结节连线。
术中找到疝囊后,先打开疝囊,观察疝内容物是否坏死。
如有必要可打开内环,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半小时后再提出腹腔观察疝内容物是否有活力。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7995cc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d.png)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常用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其能够有效解决腹股沟疝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原理、操作步骤、术后护理以及优缺点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此种手术。
手术原理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主要手术原理是通过在疝袋内部放置一环状材料进行填充,增加对疝袋的压力,减少其向外膨出。
同时,术后加固筋膜和皮下组织,避免肌肉张力对修补处的影响。
操作步骤
1.用0号线绕一个过程称,松弛皮肤和筋膜,切开腹股沟区域的皮肤和筋膜,并暴露出疝袋。
2.将疝袋切除,彻底清除疝袋内的组织。
3.将塑料疝环穿过腹股沟,放置在疝袋内,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压迫疝袋。
4.将疝环的两端通过缝合固定在腹股沟内侧。
5.将皮肤和筋膜缝合起来,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效果至关重要,患者需要在术后注意以下几点。
1. 患者需要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取。
2.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切口,以确保愈合情况。
3. 患者需要加强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优缺点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主要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且手术成功率高。
同时,此种手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腹股沟疝。
缺点是手术操作需要高超的技术,否则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
结论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常用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其通过疝环在疝袋内部加压,达到有效防止疝囊扩张的效果。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先选择。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3089ee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0.png)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
这种手术方法是
以传统的张力修补手术为基础,结合疝环填充技术所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疝修补手术方法。
与传统的张力修补手术相比,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并发
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主要特点是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钢丝或其他压力缆
索来对疝囊和疝环进行拉伸和固定。
相反,手术医生会将一种生物材料(例如猪肠等)制
成圆环状,将其置于腹股沟区域,然后使用特殊的填充器将圆环内填充空气或生理盐水,
实现对圆环的扩张,从而对疝囊和疝环进行支撑和修补。
与传统的张力修补手术相比,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主要优点在于:一、无需
使用钢丝或其他压力缆索,手术创伤较小,恢复期较短;二、手术过程中不需对组织进行
拉伸和固定,疼痛感减轻,术后并发症较少;三、由于使用生物材料作为支撑和修补材料,患者的免疫反应和组织排异反应较小。
然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由于圆环的填充是实现支撑和
修补的关键,如果填充不足或过度,可能会导致手术失败。
此外,术前对病人的选择也非
常重要,对于肥胖或肌肉薄弱的病人,这种手术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
总体来说,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腹股沟疝治疗手术方法。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病情和手术方案。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仔细注意填充器的使用和术后护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外疝中的应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外疝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6af322bb4cf7ec4bfed045.png)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外疝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外疝修补术中的价值。
方式回忆性分析2002年7月~2004年8月我院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医治腹外疝患者23例。
其中归并高血压、前列腺肥大、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者占%(12/23)。
结果切口均为一期愈合。
术后7天出院。
随访1~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率100%,无一例复发。
结论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符合解剖生理,痛楚小,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优势。
关键词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我院自2002年7月~2004年8月采纳Bard网塞和网片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医治腹外疝23例,25例次,取得近期中意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本组23例,男22例,女1例;年龄52~78岁,平均61岁。
本组中,1例为双侧疝,1例为腹股沟斜疝、直疝并存,共25例次,其中腹股沟斜疝15例次,直疝10例次,原发性疝20例次,复发性疝5例次。
伴归并症12例,占%,其中高血压9例,肺功能不全者5例,前列腺肥大者10例,糖尿病3例。
手术方式 23例均采纳持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切口与传统手术相同,不宜太短,以便充分显露内环及耻骨结节。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作适当游离,以便放置补片。
找到疝囊后,将疝囊内容物还纳入腹,以组织钳提起疝囊,用电刀游离疝囊,直至内环口,如此能够将阴囊血肿的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
若是疝囊过大太长,那么需切开疝囊,距内环口4~6cm处横断疝囊,持续或中断缝合,关闭近端边缘,并高位游离至内环口。
内环口必然要解剖清楚,以便固定网塞。
精索游离方式与传统相同。
依照缺损部位大小,将网塞内层花瓣做适当裁剪,然后用Bard网塞尖端朝腹腔方向快要端疝囊从内环推入腹腔,基底部与内环口边缘平齐,用4号丝线将网塞的内层花瓣、外叶瓣与内环口周围腹横筋膜缝合6~8针固定,嘱患者咳嗽,以网塞不弹出为度。
然后将网片平坦放置在精索后方,精索自补片成型的圆孔通过,将缺口逢合一针,网片周围与腹内斜肌、腹横肌腱弓、腹股沟韧带缝合数针固定,内侧覆盖耻骨结节。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MHR)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体会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MHR)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4897582d0d233d4b14e692d.png)
疝 3例 。20 04年 1月 ~20 06年 1 进 行 月
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 16 , 10例 , 2例 男 2 女
6例 ; 龄 2 ~7 年 8 6岁 , 均 5 . 。其 中 平 67岁
摘
要
20 0 6年 1月 ~ 0 8年 l 20 2月 采
使疝修 补成 为 完全 无 张力 , 环 充填 物 疝 Pu 置于 内环 , lg 补片 置于 精索后 方 , 聚丙
烯 材 料 本 身 有 一 定 强 度 , 能 刺 激周 围组 并 织 发 生 快 速 的 成纤 维 细胞 反 应 , 复并 加 恢 强 腹 股 沟 管 后 壁 。R to 等 报 道 1 1 u w k 01
例腹股沟疝 , 采用 P R修补 , MH 随访 1 个
月~ 3年 , 均 17年 , 有 2例 复 发 , 平 . 仅 复
经及髂腹股 沟神经 。游 离精 索切开 睾提 肌, 找到疝囊 , 不切开疝囊 , 游离疝囊直至 内环 ; 如疝囊 过大 则离断 疝囊 , 远端 不加
处理 , 近端 缝 合 重 建 疝 囊 后 向上 游 离 。通 过 内 环 将 高 位 游 离 之 疝囊 推人 腹 内 , 疝 将 环 充 填 物 尖 端朝 上从 疝 环 处 置 入 , 可 吸 以 收 缝 线 间 断 缝 合 疝 环 充 填 物 之 花 边 基 部
疝环 充填 式 无 张力疝 修 补术 ( M R) 腹 股 沟疝 中的应 用体 会 PH 在
侧斜疝 9例 ; 复发性斜 疝 1 8例 , 复发性直
霍 勇 军 6 10 4 30四 川 资 阳市 雁 江 区人 民医 院
发症的最 主要 因素是将不 同的解 剖组织 结构有 张力 地缝 合 在一 起。So d e手 hu i c 术存在一定张力 , 不适合腹横筋膜缺损严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5213ed7f18583d0496459d8.png)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25例/组。
对照组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1h、术后24h的疼痛程度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结论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优化手术指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治疗效果腹股沟疝是外科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递增的发展趋势,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外科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式,但不同的手术方式获得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性[1-2]。
其中,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临床上颇为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本研究共选取50例患者为主要对象,旨在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上的临床疗效,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选取50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
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25例/组。
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龄(45.86±2.37)岁;疾病类型:直疝9例,斜疝10例,股疝6例;侧别:左侧10例,右侧12例,双侧3例。
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22~76岁,平均年龄(45.78±2.41)岁;疾病类型:直疝10例,斜疝11例,股疝4例;侧别:左侧10例,右侧10例,双侧5例。
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论文
![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262f6bddccda38376baf15.png)
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腹股沟疝的病例100例,回顾性分析腹股沟疝病人的手术方法和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结果:100例病人手术后未发生难以忍受的疼痛和局部牵扯不适的状况,手术后7-12小时就可以起床活动,跟踪观察3个月,无复发的情况。
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好,病人能很好很快的恢复,操作也比较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回顾分析【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71-01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下腹壁和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就是腹股沟区,根据疝环和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一般分成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引起腹股沟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腹部的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力的增高。
老年人由于肌肉萎缩,腹壁比较薄弱,而腹股沟区就更加薄弱,再由于腹股沟区有很多血管和精索或者子宫韧带的穿过,给疝气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所以老年人更容易患疝气[1]。
此外,老年人一般患有导致腹压升高的疾病,例如咳喘、便秘、排尿困难等疾病,为疝气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疝气困扰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治疗腹股沟疝的病人100例,男性96例,女性4例,年龄25-86岁,平均55.5岁,60岁以上的病人占66%。
其中有79例为腹股沟斜疝,10例直疝,双侧斜疝4例,复发性疝7例。
老年病人中大多数还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的或者内科的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偏瘫等。
1.2方法:使用美国bard公司的产品-锥型疝环充填物和成型的补片。
伞形充填物及补片,可根据手术中的具体情况再次成型。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2f812b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4.png)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填充疝囊进行疝修补的微创手术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生物材料(如疝环)植入到腹股沟疝囊内,并利用其自身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增生能力,促进疝囊内组织的愈合和修复,从而达到无张力修补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张力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合于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
在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中,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一方面,老年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选择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正是符合这一需求的技术。
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复发率较高,常规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更好地降低疝囊再发生的风险,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在临床实践中,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和临床效果。
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老年人常常伴有基础疾病,手术创伤大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有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
修补效果可靠,长期稳定。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通过充填疝囊,从内部推动腹股沟区组织的修复,形成内固定,避免了对腹肌和腰窝韧带的张力,能够更好地避免疝囊再次脱出,降低术后复发率。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老年腹股沟疝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影响生活质量,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规范手术操作,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需要加强对老年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为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为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造福广大患者。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补片应用经验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补片应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ebe6289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78.png)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补片应用经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补片应用经验作者:张清泉钱鼎烽胡晓华沈文来【关键词】疝・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于补片的处理方法各有不同,我们对42例采用补片均行个性化修整后缝合固定,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41例,女1例,年龄36~72岁,平均56.2岁。
其中腹股沟斜疝37例,直疝3例,复发疝2例。
伴慢性咳嗽13例,前列腺增生21例。
1.2材料采用Mesh perfixplug定型新产品(美国 Bard公司),包括一个网状锥形疝环充填物和一个网状补片,材料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不可吸收,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和组织相容性,能与组织表面产生“尼龙扣搭”式反应与周围组织亲合。
1.3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切口选择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
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至外环,分离切开两叶,外下叶分离至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充分显露耻骨结节,内上叶不行过多分离,能容下补片即可。
游离精索或圆韧带。
寻找斜疝疝囊,Nyhus ⅢB型疝于疝囊中部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后,距离疝囊颈部约3~5cm 处离断,近端缝合成小疝囊,将成形后疝囊内翻塞入腹腔,远端止血后旷置;直疝疝囊直接还纳腹腔。
接着将Bard定型补片的锥形疝环填充物尖端朝向腹腔方向自内环塞入,可按疝环大小适当修整充填物的瓣叶,其底部与内环口边缘平齐,与周围坚强组织联合肌腱、腹直肌外缘、腹股沟沟韧带、陷窝韧带缝合固定。
嘱病人咳嗽,充填物不突出。
游离精索,并于其下方置入片状补片,补片应根据缺损大小,选择较大补片。
使精索位于圆孔偏外上处时修整,能平整展开至腹股沟韧带底部,内侧超过耻骨结节1~2cm,上方及外侧不多加修整。
首先以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耻骨结节前腱膜,间隔0.8~1cm,向外侧顺序缝合固定于腹股沟韧带底部及髂耻束上。
缝合一针关闭鱼尾状开口,于外上角处牵拉补片使精索位于圆孔中央,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应用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作用。
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16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研究主要观察手术方法、手术指征、术后病人伤口疼痛、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指标。
结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时间平均约32min;患者在术后3~14h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发生时间在2~3d;术后出现排尿困难10例,腹股沟部出现异物感6例。
随访6个月~6年,均未发现腹股沟疝复发病例。
结论: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中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轻、恢复快以及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先进的疝修补法。
[关键词] 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应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lug mesh hernia repair)是一种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新方法。
近十年来,也在我国逐步推广。
我院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共施行该项手术116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12例,女4例;年龄26~75岁,平均56.3岁。
单侧104例,双侧12例。
腹股沟斜疝108例,双侧者8例;直疝8例,双侧者4例。
原发性疝86例,复发性疝30例。
易复性疝96例,难复性疝16例,绞窄性疝4例(疝内容物均为坏死的小肠,行小肠部分切除术)。
伴有合并症者42例,占36.2%。
其中有心肺
疾患者22例(3例同时合并糖尿病),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8例,习惯性便秘8例,肝硬变腹水4例。
采用硬膜外麻醉100例,局部麻醉16例。
1.2修补材料全部采用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定型产品(bard mesh & perfix plug),包括一张长方形网片约6cm×4cm大小,一个锥形带花瓣网塞,高3cm,直径3cm。
为聚丙烯单丝编制的不可吸收材料,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相溶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粘连和固定。
1.3手术方法以腹股沟斜疝为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
手术切口、腹外斜肌腱膜的游离、疝囊的显露及精索的游离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同。
如为中、小疝囊,则不切开疝囊,直接游离疝囊至内环并翻入腹腔。
如疝囊过大,需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距内环口3~4cm处横断疝囊,游离疝囊至内环,近断端封闭制成小“疝囊”并翻入腹腔,远侧疝囊彻底止血。
提起精索,经内环置入锥形充填物,其外瓣与周边的腹横筋膜用丝线缝合固定4~6针。
将网片平坦的放置在精索后方,缺口处包绕精索,并缝合固定1针,网片边缘与腹内斜肌、联合腱、耻骨筋膜、腹股沟韧带等缝合固定6~8针。
将精索放回,在精索前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切口。
2结果
本组116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2~70min,平均为32min。
86例于术后6h、12例于术后3h下床活动,其余18例因年老体弱或同时行小肠切除术于术后14h下床活动。
伤口疼痛时间为2~3d。
术
后并发尿潴留10例,经导尿2~3d后恢复自行排尿。
局部饱满、异物感6例,随访3个月后异物感缓解。
刀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全部病人均得到随访,随访6个月~6年,未见复发病例。
3讨论
腹股沟疝仍然是我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传统的疝外科手术在疝外科的建立和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总体疗效尚称满意。
传统的疝术后恢复较慢,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
据报道,复发率为10%~15%[1]。
因此,寻找一种更为合理的疝修补术就成为临床外科亟待解决的课题。
1989年lichtenstein 等[2]经多年的实践首先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的概念,后来,rutkow[3]和robbins(1989年)开展并推广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3.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缺点
与传统疝手术相比,其优点在于:①手术适应证广泛,适用于成人各种腹股沟疝和股疝。
②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组织分离少,手术时间短、打击小。
③术后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
④疼痛轻、并发症少。
⑤复发率低。
rutkow等[4]认为,补片对斜疝来说是预防直疝复发,对直疝来说是预防斜疝复发,从而可同时降低直疝和斜疝的复发率。
3.2手术操作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
除应遵循与传统疝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外,我们体会尚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切开睾提肌可充分显露及游离疝囊,暴露腹股沟管后
壁,是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打开睾提肌时应注意保护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同时,游离精索时不要损伤精索的血管,以免引起睾丸的缺血坏死。
②疝囊的处理:小的疝囊,游离到高位后还纳腹腔即可。
大的疝囊需要横断者,近断端一定要严密缝合,并留有3~4cm的合理长度制成“小疝囊”,以免安放网塞后因张力过大而使疝囊裂开,导致网塞与肠管等腹内脏器接触,造成粘连或损伤。
有报道大的疝囊宜斜行横断[5],这样疝囊远端不会粘连闭合积液。
我们术中注意吸净远段疝囊内的积液,将疝囊壁外翻1cm呈卷袖状,并缝合固定4针,无一例发生阴囊积液。
③补片的安放与固定:锥形补片的安放要到位,位置过低,有可能滑入腹腔,过高则术后除去局部饱满、易产生异物感外,还可能影响修补效果。
文献报道,采用此术式治疗后的复发者中,补片卷曲是一个主要的原因[6]。
另外,补片缺口包绕精索处的缝合不要过紧,以容纳食指尖为宜,以免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引起睾丸炎甚至缺血坏死。
总的来说,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随着外科医师对这项手术认识的提高,技术的掌握及熟练以及修补材料价格的降低或国产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必将有着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松章,李燕青,宋化峰,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60例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2):60
[2]lichtenstein il,shulman ag,amid pk,et al.the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j].am j surg,1989,157:188
[3]rutkow im,robbins aw.mesh plug hernia:a followfree hernioplasty[j].am j surg,1989,157:188
[4]rutkow im,robbins aw.mesh plug hernia:a followup report[j].surgery,1995,117(5):597
[5]rutkow im,robbins aw.the marlex mesh perfix plug groin hernioplasty[j].eur j surg,1998,164(7):549
[6]陈杰,李宁,马颂章,等.普理灵疝装置和疝塞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9):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