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一、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因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病程长短以及个体差异的不同而不同,主要临床表现有:

1、腰部疼痛: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有这一症状。腰痛可在有明确的扭伤或外伤后出现,也可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腰痛的范围较广泛,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时轻时重的钝痛为主,急性期可有撕裂样锐痛,平卧时疼痛可减轻,久站或弯腰活动时疼痛加重。

2、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至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严重者可呈电击样疼痛。放射痛一般多发生于一侧下肢,即髓核突出的一侧。少数中央型突出的患者可有双侧下肢放射痛,一般一侧轻、一侧重。下肢放射痛的直接原因是突出物及其炎性代谢产物对神经根的刺激。

3、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下肢麻木的发作一般在疼痛减轻以后或相伴出现,其机制主要是突出物的机械压迫神经根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麻木或感觉减退的区域与受累的神经根相对应。下肢的感觉异常主要是发凉、患肢温度降低,尤以脚趾末端最为明显。

4、肌力减弱或瘫痪: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产生神经麻痹而致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这多为腰4-5椎间盘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麻痹所致。

5、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时,可随着行走距离的增加而加重腰腿痛的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又可行走,再走相同的距离又出现同样的症状。这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后继发地产生腰椎椎管狭窄,出现神经根炎,使症状加重。

三、治疗

1、非手术治疗:包括卧硬板床休息,腰围制动保护,硬膜外封闭,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药物,脱水、牵引和针灸治疗,活血化瘀的中西药物,腰背肌肉练习,局部热敷理疗等。

2、手术治疗:

(1)有限手术:髓核溶解术和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

(2)开放手术:以后路手术为主,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范围及对神经压迫程度和是否存在椎管狭窄等,可分为后路半板减压、全板减压及开窗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等方法。

对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宜采用手术治疗。

四、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担心手术治疗伤及神经或预后不良,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术前责任护士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讲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机体的恢复,必要时请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法,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接受手术状态。

2、手术体位训练:由于在行腰椎手术时不能随意活动,长时间会使患者感觉不适,甚至难以忍受,所以术前需要进行体位练习。方法是:协助患者俯卧,头偏向一侧,两

腿平放于床上,两手放于头部两侧舒适位置,骨盆处垫一软枕。每日数次,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直到能坚持2-3h,注意呼吸调控,尽量使全身放松,这样可使患者耐受术中体位,肌肉放松,为手术提供有利条件。

3、床上排便训练:手术后患者须卧床休息,为避免患者因不习惯卧床排尿、排便而引起的尿潴留、便秘,故术前3天应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4、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并保持大便通畅。

5、术前准备:灌肠:术前一日需排出肠道淤积大便,以减轻术后腹胀,并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常规皮肤准备,药敏试验,术前12 h禁食、水。术晨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遵医嘱肌注镇静针剂等。取下非固定性义齿,以免术中脱落或咽下。去除身上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或护士长、责任护士清点后代为保管。去手术室前排空膀胱,留置尿管者须妥善固定,以防脱落。

【术后护理】

1、转运:患者手术完毕回病房时,应由3人进行搬运,保持躯干与肢体于平直位,术后取平卧位。

2、生命体征的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并记录。

3、观察脊神经功能:脊柱保护着人体的中枢神经,脊柱的稳定性是靠前纵韧带、椎间盘环状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及小关节突韧带,棘间、棘上韧带维持。手术经历了椎间开窗,部分关节突切除,破坏了腰椎后柱及中柱的结构,易引起腰椎不稳。手术牵拉可能造成脊髓损伤。因此,术后72h内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及时观察肢体运动的恢复,发现感觉和运动障碍,特别是远端足趾伸曲障碍。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伤口的护理:术后病人应防止伤口感染,要保持床单位的清洁,注意正确使用大小便器,避免因大小便时污染伤口,伤口渗血渗液较多时,给与及时更换敷料或加盖棉垫,更换伤口敷料要严格无菌操作,以防逆行感染。

5、管道的护理:术后切口处放置负压引流管以及留置尿管者,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妥善固定,严防脱出、扭曲、受压。注意引流液颜色、性状及液量。

6、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脑脊液漏:注意观察切口渗出情况,若渗出液接近血浆色,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每日大于300ml,色淡,病人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应考虑有脑脊液漏。一旦发现有脑脊液漏,应报告医生,采取头低足高位或俯卧位,关闭或拔除引流管并加压包扎。

(2)切口血肿:切口血肿可压迫神经及神经根引起瘫痪,主要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引流管位置不当、切口缝合过紧,引起引流不畅而形成血肿。其临床表现为术后3~6小时切口胀痛,双下肢及会阴部疼痛、麻木、无力、排尿困难。检查发现引流出的血性液体不多,双下肢肌力下降,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立即报告医生,送手术室行血肿清除术。

(3)椎间隙感染:术后监测体温每日4次,体温超过38.5℃应特别注意切口感染情况,询问患者切口有无疼痛,疼痛是逐渐减轻还是逐渐加重,有无振动疼痛,不敢活动,腰肌痉挛等椎间隙感染特点,及时向医生汇报,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尿潴留:患者术后回病房时护士应进行膀胱叩诊,了解有无尿潴留,督促患者在6小时内排尿;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时,应先采取护理措施,如听流水声、会阴冲洗、局部热敷、穴位按摩、足三里注射等,帮助患者自行排尿。如患者仍不能自行排尿,报告医生,遵医嘱导尿。

(5)便秘:由于长时间卧床、术后伤口疼痛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原因,患者易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