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 对给材料作文题目的再思考(上)兼谈最佳角度和最佳立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给材料作文题目的再思考(上)

——兼谈“最佳角度”和“最佳立意”

遵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高考语文试题,正在全国范围稳步推广。为了落实“课程标准”对作文题目“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考试中心率先垂范,在2020年推出新型给材料作文。六年来,考试中心共拟出了十九个同类型的高考作文题目,这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尝试——它促使我们对作文命题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年来,围绕新型给材料作文,语文界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争论,也始终纠结。

一、作文题目的要求不断调整。

2020年作文题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2020年、2020年作文题目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2020年、2020年作文题目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020年作文题目要求:“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六年三变,主要针对的是立意角度。

二、考试中心的解释也在调整。

就2020年海宁卷的作文题目,考试中心做出了如下解释:

这则生活故事可以看成是由母女三次接触小鸟的三个小故事组成,这三个小故事各自可以成为选择的角度。这样,无论从三个小故事来看,还是从总体故事来看,这则材料是有比较多的立意的选择点。不仅如此,在材料的结尾,还埋藏一个细节,‘放生活动’使‘鸟的需求量大增’,捉鸟要‘起早摸黑’,这几个发人深思的语句使这个生活故事生出了异样的尾巴。正是这个尾巴使这个生活故事材料的复杂性明显地加大了。自然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复杂的。这则生活故事材料复杂一点,会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社会和贴近人生;作文材料复杂一些,这有利于选择角度的增加,有利于高考作文的多样化。

(余闻《近两年高考作文题解析》《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就2020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考试中心做出了取向相反的解释:

材料角度的层级性。材料的丰富性产生含意的多元性,也就必然导致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新材料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本是个优点,但过去有些地方过于强调各种角度的一视同仁,忽略了角度选择有忧有劣的层级性,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为了提升角度选择的层级性功能,2020年高考在作文试题要求上提出“选准角度”,同时在“评分标准”中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评分标准的修改集中在对“基础等级”“题意”项的说明上。在判断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时,增加了“主要看选择角度”,这就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在审题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的层级性。修改后,材料选择的角度粗分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并列为“属于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留给评卷场掌握。

作文试题材料是关于教育的动物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情节曲折起伏、饶有风趣,动物形象鲜明生动、很有代表性。故事的结尾令人深思。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含意深刻。寓言说的虽然是动物成长的故事,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代的教育现象。其中的弥补弱点与发展特长、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热门问题,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深有感触的问题。试题的难度适中,导向很好。学生有话可说,有

感可发。学生可以就上述中心角度立意,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例如兔子、野鸭、青蛙、仙鹤)、一个情节或一种观点作为重要角度来写作。例如,兔子如何弥补弱项和发展强项、评野鸭教练的教育思想、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有矛盾吗?等等。试题在防止套作方面的性能很好。假如有考生撇开教育问题,谈论挫折、弱点、特长,或者撇开教育问题,续写小动物的故事,均可视为沾边角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理科试题分析(2020年版)》)

三、各地阅卷的标准各不相同。

例如,华北J省的高考阅卷《作文评分细则》规定:

凡准确围绕材料的整体含意即乌鸦行为或父子评价的两面性(合理性与盲目性或言之片面性)立意行文的,无论从何种角度引发开去,命题立意均可视为“切合题意”;凡能够围绕材料的整体含意即乌鸦行为或父子评价的两面性立意行文的,视为“符合题意”;凡未能全面把握材料含意,仅就乌鸦行为或父子评价的单方面这一局部立意行文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凡脱离了材料的整体或局部含意,仅仅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立意行文的,视为“偏离题意”。

华北Y省的高考阅卷《作文评分细则》规定:

根据牧羊人的评论这一局部,可从“盲目模仿必败”、“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我”、“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想和现实”等方面立意或将两人的评论结合起来,立足于材料的整体含意可从“既要勇于尝试,又要讲究实际”等方面立意,都属于“切合题意”;根据孩子的评论这一局部,从“勇于尝试”、“勇于挑战自我”、“勇于拼搏”、“正视失败”等方面立意和其他立意均“不符合题意”。

阅卷中又调整《细则》,肯定孩子的评论也可以认为“符合题意”。

西南G省的高考阅卷《作文评分细则》规定:

写作时只要符合题意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不论是局部信息还是整体信息都算“切合题意”——从乌鸦的角度来写,可以立意为“模仿与创新”、“自我认知”、“认识自己与他人”、“聪明的代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如果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来写,可以立意为“给乌鸦练习本领的机会”、“善待弱者”、“向强者学习,应该鼓励”、“向乌鸦致敬”等;从小男孩和牧羊人的角度来写,可以立意为“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多用欣赏、宽容的眼光看人”等。

作文题目一再调整,所谓“最佳立意”“中心角度”的人为圈定,完全与“课程标准”的精神背道而驰,把作文题目变成了阅读题目,不但不鼓励学生表达的自由、个性和创意,反而加以禁锢;不但不尽可能减

少对写作的束缚,反而横加束缚;不但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反而压缩思维与写作的空间。而且完全走到了新型给材料作文初衷的反面。

再退一步讲,就算真有所谓的“最佳立意”“中心角度”,会是考试中心和某些地方阅卷规定的“最佳立意”“中心角度”吗?

回顾一下2000年考试中心命制的一则高考作文题目:

[2000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图形符号略),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