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设计技术的方案

强夯设计技术的方案
强夯设计技术的方案

强夯设计技术方案

一强夯法设计的原则

1.夯击能严格按填土厚度进行能量控制,以保证加固影响深度和加固效果,尽可能避免因夯击能过大而造成土体原始结构的破坏。

2.尽可能少的变换施工工艺,保证夯后场地地层结构强度的均一性。

3.在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施工程序。

二强夯前土方施工合理化建议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海岸砂堤,地势高差较大,拟在原地面标高8.92m—16.00m,地形上再筑填约4米。

采用强夯法加固处理填土地基,对土方施工有如下建议及要求。

1.填料

强夯法加固处理填土地基,对填料有一定的要求:应选用级配良好,粗细混杂,含水量在15-20%之间,粘粒含量不超过30%的砂性土较为合适,避免用高饱和度的粘性土,杜绝用淤泥、淤泥质土及含有机质较多的生活垃圾等填料,据当地的土源调查情况,可选择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较为理想。为了整合资源,场地就近的中粗砂层亦可考虑作为填料充填至填土面2米以下。

2.清表除杂场地表层植被覆盖的区域,土方回填前,应用推土机或挖掘机将杂草,灌木及根系等清除,清除厚度为0.4~0.5m,以免填埋土中后,长期腐化变质,产生滑移面及过大变形,影响工后建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

3.填土高程

强夯的过程实质上是土层的密实及压缩沉降变形过程。沉降量包含两部分:其一是填土层的自身压缩,其二是在强夯应力影响深度内填土层的下卧层的变形。按施工经验,对本场地的填土条件:其总变形量约为填土厚度的6-8%。

由于强夯的加固机理为体波(纵波及横波)和面波的共同作用,强夯交工面50cm左右深度范围内,受面波的松驰作用影响,不易密实,仍呈松散状态,当采用加固后的复合地基作浅基础如条形基础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一般规定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cm。鉴此,土方回填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

量使夯后的硬壳层置于基础的基底标高位置,因此,虚填高程应高出建筑基础底面0.8-1.0米。

4.土方施工

4.1土方回填从4月18日开始施工,5月17日完工,工期30天,施工时从别墅区开始回填依次顺着圆弧至回填完成,从中不改变回填路线。分层厚度可按1.5米分层填,机械作业时可在分层面上采用自然简易的机械压实即可。即利用重型装载车、推土机、铲车等自然预压实,避免一次性虚填过厚,导致强夯施工效果不佳及大型强夯机械作业时行进困难及沉陷。

4.2土方填土范围,强夯填土范围为建筑物基础外扩3米,边坡防护范围为强夯边线外扩4米。

三强夯设计

1.施工技术要求

1.1在原地面上回填约4米厚填土,加固深度控制在5-6米,(加固①层及填

土层,①层厚1.5米-2.0米,填土层约4米),使其fak≥160kpa。

1.2强夯范围按规范超出建筑物外轴线3米。

1.3对周边敏感区域应采取隔振或减振措施保护。

2.试夯设计

2.1强夯设计参数

2.1.1加固深度:据地勘资料及设计填方标高图,强夯加固深度为5-6米。

2.1.2单击能是表征每击能量大小的参数,锤重乘以落距,其主要受填料、

加固深度及设计技术要求控制。确定的方法有两种,其一:《建筑地基处

理技术规范》中的建议值取值,其二:按梅那公式计算,即H=k10

Qh,

/为锤重,H为落距,K为修正系数,H为加固深度。

点夯单击夯击能建议值(试夯确定)

2.1.3夯击遍次

夯击遍次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及加固深度确定,对于低饱和度的粘土及加固深度较大的可多遍少击,对砂性土及加固深度不大的少遍多击,按施工经验,本工程按填料(风化残积土)及加固深度约6米,考虑可按点夯1800-2000KN·m,5×5m梅花形布置,二遍点夯,一遍800-1000KN·m满夯。

2.1.4夯点布置

夯点布置一般参考夯击能的大小而定,夯击能量越大,第一遍的点夯距应大,一般为夯锤直径的2.0倍,第二遍的点夯可采用第一遍,亦可相应缩小。一般为夯锤的1.5—2.0倍,夯击能小,点夯距可适当小些。按施工经验,点夯采用5×5m梅花形布置,满夯均按1/4锤搭夯。

2.1.5夯击间隔

夯击间隔时间为相邻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其主要取决于夯击后土体中的超静孔隙比压力的消散时间,对于砂性土,一般1—2天即可消散80%以上。因此采用砂性土回填时,可按2天的间隔时间夯击。

2.1.6加固处理范围

强夯的加固处理范围是指实际夯实的地基平面尺寸,应大于建筑物的基础外缘,一般外扩至加固深度的1/2—2/3且不少于3米。本工程按外扩3米考虑。

2.1.7收锤标准

强夯施工采用的是动态监测,即每夯击一点须监测其夯沉量,收锤采用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超过5cm,同时若夯坑过深而不能达到上述标准时,应停止夯击,回填夯坑后方继续夯击,以免因夯坑过深而不能起锤,夯击时,若因侧位移过大而导致夯坑周边隆起超过20cm,亦应停止夯击,以查明原因另行处理。

2.2试夯设计

2.2.1试夯区

拟在施工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400m2作为试夯区(见图纸),据下列设计参数进行试夯,经检测以确定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若满足设计要求,可按此参数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若不满足,应调整参数再试,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试夯参数一览表

四 强夯施工流程

1.强夯(试夯及大面积强夯)施工按如下流程框图控制:

2.准备阶段

2.1 施工准备包括如下主要内容:①场地土质概况、强夯处理范围、强夯能级、夯击遍次、点次、每遍间隔时间等;②设计要求的夯后地基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③强夯机具的选定,进场路线选择;④施工组织及计划安排;⑤保证强夯质量及安全施工的措施;⑥其它应准备的事项等。

2.2 平整场地

强夯施工前,建设方应清除场地内的堆积物、障碍物、树根、杂草等,并将场地整平,还应查明场地施工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3.施工阶段

强夯施工按如下步骤进行:

3.1 以准备好的控制桩为基准,测量工作面的高程,测量放点,用小木桩或白灰标出夯点位置;

3.2 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待夯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夯击时,夯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准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而造成歪斜时,应及时用砂土将坑底整平,再进行下一次夯击,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作业,移位至下一夯点,重复以上步骤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3.3 完成第一遍夯击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间隔规定的天数,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第二遍夯击。

3.4 按设计要求,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每夯击一遍后,均须填平夯坑,并测量场地平均夯沉量。

3.5 最后一遍为满夯,调整夯锤落距或更换夯锤,降低夯击能,加固地基表层,满夯后的地基下沉量,应满足预估设计要求。

3.6 满夯后停置时间1~2周,进行夯后检测,检测强夯加固效果。

4.强夯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若在强夯施工15m范围内存在敏感的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管网、管线(含军用光缆)等,能迁移的应当迁移,不能迁移的一般采取防震措施如挖隔震沟防

护,隔震沟底一般宽50cm,挖深应大于被保护的物件基础底面标高。

5.施工监测及检验

5.1 施工监测

施工监测的目的是动态观测及调整施工参数,指导施工,测试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观测地基土体在夯击的过程中竖立向及水平侧向变形情况。夯坑沉降及周围地面的隆起值是直接判断夯击能量是否为最佳夯击能,夯点间距布置是否合理,在点夯施工的每一击后,用水准仪观测夯坑沉降量及地面隆起值,作好记录。

5.2 检验

强夯施工完工后1-2周(视地基土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而定),我方进行施工自检,自检采用的方法为轻型动探试验,经自检合格后,向总包及监理提交自检报告,申请验收,总包可委托第三方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采用的方法用平板载荷试验或标贯试验、动探试验。(注:平板载荷试验每300平方做一个点,共计78个点)

6.收整阶段

6.1 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强夯机具退场。

6.2 强夯处理完工后,进行强夯验收,验收时应具有如下技术资料:

①强夯施工竣工图;②强夯施工记录;③第三方强夯测试试验报告。

6.3 向业主提交竣工报告。

五计划工期

本工程计划2010年4月20日开工,工程预计工作量约23367m2,工程有效计划工期为45天(不可抗拒的素干扰除外)。具体如下:

1.1 第一遍点夯段,工程计划在15天完成;

1.2 第二遍点夯,工程计划在15天完成;

1.3第三遍满夯,工程计划15天完成。

注:1、由于检测及填土的日期无法确定,无法绘制横道图。

2、夯点布置图待平面位置确定后布置。

强夯设计技术方案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海南分院

二0一0年四月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演示教学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 计-完整版

市 政 道 路 工 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2001-12-18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4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5 第三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7 第四章施工顺序---------------------------------------------------------- 33 第五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计划---------------------------------------------- 36 235KW ---------------------------------------------------------------------- 39 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工期的措施------------------------------------------ 40 第七章雨季施工的工作安排------------------------------------------------ 44 第八章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46 第九章附图1: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52 第十章附图2:质量保证体系图表------------------------------------------ 63

强夯工程施工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强夯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冀衡路全长10.080km, 全线建筑红线宽50m,路面宽度30.5m,两侧各设3.5m人行道,6.25m绿化带,设计速度60km/h。 路基标准横断面采用双向八车道断面(含非机动车道),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宽度为30.8m,路面宽30.5m。中央分隔带0.5m,两侧行车道宽度各3*3.75m,非机动车道2*3.75m;两侧各3.5m人行道(含0.15m路缘石)。 二、强夯主要工程量及工期安排 (1)主要工程量 K3+044~K3+150,;K7+550~K7+765。 (2)工期计划安排 路基自2010年6月15日至2010年9月15日。 三、强夯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⑴、清除表层土30cm后,平整场地,进行表层松散土碾压,修筑施工便道。 ⑵、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及管线的位置,确保安全距离及高程,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破坏。 ⑶、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施工场地边线,并在不受强

夯影响的地点,设置水准基点。 (2)试验段夯点间距、夯击遍数、夯击能等参数的确定 依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段施工,对夯前、夯后的地基土采用压实度检测、静力触探、湿陷性系数检测等方法进行检测,验证设计夯击能、夯点间距、夯击遍数是否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有效加固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处理提供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方法。 (3)施工步骤 ⑴、清表并平整施工现场,当现场地基土软弱时,预先铺设砂砾石垫层50cm。 ⑵、夯锤进场后必须标定夯锤重量,根据以下公式来确定落距: 锤重(KN)×落距(m)=600KN?m 锤重(KN)×落距(m)=1000KN?m ⑶、根据设计图纸用白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夯点按正方形布置,间距为4m,在夯区2m外布置护桩,确保第二遍夯点放样准确,并测量夯前原地表高程。 ⑷、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⑸、测量夯前锤顶高程,按由外向内、间隔跳打的原则进行夯击。 ⑹、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倾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重新进行夯击。 ⑺、重复⑹步骤,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第一遍12击、第二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2)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2) 四、施工准备 (3) (一)设备准备 (3) (二)劳动力准备 (4) (三)技术准备 (4) 五、施工方案 (4) (一)工艺流程 (4) (二)施工参数确定 (5) (三)施工方法 (5) (四)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6) (五)质量控制流程 (6) (六)注意事项 (8) (七)质量验收标准 (10) 六、施工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0) (一)施工质量控制 (10) (二)质量保证措施 (10) 七、安全保证措施 (12) 八、文明施工 (13)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范围: 新建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站前工程施工I标段第一项目部施工范围为新建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白云站(含)DI2K0+000~马夫田隧道出口DIK7+029,起讫里程为:DI2K0+000~DIK7+029,正线长度7.024km。主要工程量有:东北环线路基总长为1.65Km,站场路基1.6km,成贵左右线及联络线路基5.055km;其中路基挖方328.3万方,填方63.8万方。 (二)主要技术标准: 本工程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2)、正线数目:单线。 3)、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公里/小时。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4000米,困难2200米。 5)、限制坡度:25‰,困难30‰。 6)、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 7)、机车类型:动车组。 8)、牵引种类:电力。 9)、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三)强夯工程数量:

二、编制依据 1、《新建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铁路工程站前I标段路基设计图》 2、《高速铁路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97) 6、《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 2、强夯应分层进行。首先清除表土,第一层宜选用弱风化砂岩(如开山石)进行回填,回填6m后进行第一层强夯;之后每回填6m进行一次强夯,至基床顶为止。 3、强夯区域的一次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均确定为6m,每一次得单击夯击能为3000KN.m,夯击间距5m35m梅花型布置,共夯三遍,每一遍每一夯点夯十次。第十次检验贯入度是否与第九次贯入度之差小于5cm,且土体隆起高度≤10cm,若差别较大需加夯次数,直到二者贯入度及隆起高度满足要求。检验质量以压实度控制,5米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2%。对所有强夯区域,第一遍夯完后,用新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连续夯击得能量500KN.m,采用满夯,锤印彼此搭接。 4、单点夯击时,夯锤直径2.0m,圆形异形锤,夯击次数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超过5cm控制;满夯夯击时,夯锤直径2.5m,圆形异形锤,夯点间距1.8m,每点夯两击,两夯点之间搭接70cm。夯锤设置300mm直径的排气孔4个。 5、强夯最佳含水量须根据试验报告取值。 6、每遍强夯的时间间隔不小于一周至两周的时间。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谷风文书)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1、目的 明确强夯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强夯施工作业。 2、质量标准 1、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TJ8标招标招标文件; 2、施工执行的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法规、标准、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J 076-95 3、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标准化实施细则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TJ8合同段高填路基、U、V型沟等特殊路基需强夯补压的路段。 4、强夯首件工程概况 经项目部研究决定强夯施工首件工程施工确定在K199+000段U、V型沟填筑区段,目前已具备施工工作面,首件工程施工面积为500m2,U、V型沟填筑施工为路基五队负责,填筑材料为碎石,填高25m,强夯施工为强夯施工一队进行施工。 5、施工准备 5.1技术准备 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操作、安全二级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 U、V型沟填筑至强夯作业面后测量队,对其平面位置进行量测,确定强夯面积,及夯前高程。 强夯机具进行调试,出场合格证显示夯锤重量为19.56吨,(195.6KN),按点夯夯击能不小于2000KN*m和满夯夯击能不小于1000KN*m的标准,换算落距

分别为10.3m与5.2m;夯击前预先在夯机上做好标记。 5.2机具准备 5.2.1强夯机、推土机; 5.2.2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5.3施工准备 5.3.1对原地面凹凸不平、相对高差小于500mm的地段应进行整平。 5.3.2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 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及夯点(夯点间间距4m呈梅花状布置)。 5.4试夯 强夯施工前,在施工现场场地上选取一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选择试夯的路段为500㎡。根据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夯击次数,并满足下列条件: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 ②夯坑周围不应产生过大的隆起;③不能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夯击 完毕后采用推土机进行整平,按规定要求进行最后一遍满夯,夯后测量场地高程。 5.4.1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梅花状布置,间距4m。 5.4.2通过试夯确定单点击能、夯击遍数及次数,并做好详细记录,。 5.4.3试夯人员安排 为了加强对实验路段施工指导,本项目成立实验路段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魏玉山 副组长:苏庭涛 试验负责人:蒋俊 测量负责人:王朋 质检负责人:曾祥旭 机务负责人:张海峰 路基负责人:陈松 安全负责人:牛勇硕 机械工:3人修理工:2 人普工:10 人

强夯设计技术方案

强夯设计技术方案 一强夯法设计的原则 1.夯击能严格按填土厚度进行能量控制,以保证加固影响深度和加固效果,尽可能避免因夯击能过大而造成土体原始结构的破坏。 2.尽可能少的变换施工工艺,保证夯后场地地层结构强度的均一性。 3.在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施工程序。 二强夯前土方施工合理化建议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海岸砂堤,地势高差较大,拟在原地面标高8.92m—16.00m,地形上再筑填约4米。 采用强夯法加固处理填土地基,对土方施工有如下建议及要求。 1.填料 强夯法加固处理填土地基,对填料有一定的要求:应选用级配良好,粗细混杂,含水量在15-20%之间,粘粒含量不超过30%的砂性土较为合适,避免用高饱和度的粘性土,杜绝用淤泥、淤泥质土及含有机质较多的生活垃圾等填料,据当地的土源调查情况,可选择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较为理想。为了整合资源,场地就近的中粗砂层亦可考虑作为填料充填至填土面2米以下。 2.清表除杂场地表层植被覆盖的区域,土方回填前,应用推土机或挖掘机将杂草,灌木及根系等清除,清除厚度为0.4~0.5m,以免填埋土中后,长期腐化变质,产生滑移面及过大变形,影响工后建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 3.填土高程 强夯的过程实质上是土层的密实及压缩沉降变形过程。沉降量包含两部分:其一是填土层的自身压缩,其二是在强夯应力影响深度内填土层的下卧层的变形。按施工经验,对本场地的填土条件:其总变形量约为填土厚度的6-8%。 由于强夯的加固机理为体波(纵波及横波)和面波的共同作用,强夯交工面50cm左右深度范围内,受面波的松驰作用影响,不易密实,仍呈松散状态,当采用加固后的复合地基作浅基础如条形基础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一般规定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cm。鉴此,土方回填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瑞安市塘下中心区F-3-4地块总建筑面积约80116.11平方米。本工程位于西侧紧邻瑞安大道,新中路以北。 工程名称:瑞安市塘下中心区F-3-4地块建设项目 建设单 位: 瑞安市中梁瑞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 位: 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质监单 位: 瑞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安监单 位: 瑞安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施工单 位: 浙江立鹏建设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浙江省工程物捍勘察院 监理单 位: 浙江华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节、场地地质条件 本工程拟建场地土层划分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混碎石、全风化砂岩、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全风化凝灰岩、强风化凝灰岩、中风

化凝灰岩等;各土层空间分布特征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场地属剥蚀低 山前缘地貌。场地山体原始地貌呈北高南低走向,地面起伏相对较 大,山体坡度20?40度,自然地面高程约523.440?528.910m,高 差5.0 m。局部回填,开挖至强夯高程。 第三节、编制依据 1、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出据的地质勘察报告; 2、塘下中心区F-3-4地块地基处理(强夯)工程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会议 记录; 3、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20;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施工准备 一、临时设施的搭设 现场的临时设施主要包括工人宿舍、生活宿舍、办公设施等。根据 现场情况,具体布置按总包单位要求执行。实际情况可根据现场以下原则择地布置。 1、避免不同施工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 2、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施工控制点建立 场地测量控制基准点:设置在场地内和周边,为施工期间半永久性测量固定基准点,做为施工放点、放线和监测之用。施工测量控制基准点,

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降水、地基及桩基工 程专业分包招标文件》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曹妃甸综合保 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项目经理部/2016.5.15; 2)《强夯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 3)《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地基处理说明》; 4)《曹妃甸综合保税区项目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2016-SZ16;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9)《建筑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河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3(J)/T 145-2012;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2编制原则 1)满足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 境保护等要求的原则; 2)服从业主、服从设计、服从监理,团结协作,一切为工程服务; 3)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做到连续均衡生产; 4)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们公司在地基处理工程方面多年的施工 经验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提高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降低工程成本。 1.3编制指导思想 本企业立足于: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信誉求发展的战略目标。恪守顾客至上,维护和保证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最理想的需求为目标和期望。 精心组织:我公司将组织最强最精干的人员、设备投入本工程的施工,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确保环境符合业主要求。 科学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序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强夯设计方案

0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新厂区 强夯地基加固工程设计方案 一、强夯设计依据 1.《0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新厂区工程总平面图》(惠州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2006 02) 2.《0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新厂区工程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东有色金属工程勘察设计院2006.03)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15-31--2003)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 拟建场地周边条体 二、强夯加固要求 1.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填土厚度。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承台外缘的宽度为3m(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2.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地基土承截力特征值不小于fk200kpa。 3.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完全消除新近填土的自重沉降及湿陷性沉降,并对浅层淤泥土具有一定的置换改良作用。

三、强夯技术参数 1、主要施工参数: Ⅰ区 ①夯击能量:夯击能量为2000-2500kN.m,满夯能量为1000kN.m。 ②夯击遍数:分二遍夯击,第一遍为点夯,第二遍为满夯。 ③夯击次数:第一遍点夯,夯击击数暂定为6-8击,且不小于6击,满夯为一击。 ④夯点间距:第一遍夯点为3.5×3.5m正方形布点。第三遍满夯锤印彼此搭接35cm.。 ⑤间隙周期:两遍夯击之间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视填土土质情况确定,一般为7天,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⑥机械设备:点夯采用锤重为150kN铸钢锤,直径为1.6-2.0m,起吊高度为13.4-16.7m;满夯采用锤为重130kN铸钢,直径为2.5m,起吊高 度为7.7m。 Ⅱa、Ⅱb、Ⅱc、Ⅱd区 ①夯击能量:满夯夯击能量为2000kN.m。 ②夯击遍数:分一遍满夯夯击。 ③夯击次数:满夯为二击。 ④夯点间距:满夯锤印彼此搭接35cm.。 ⑤机械设备:满夯采用锤重为130kN铸钢锤,直径为2.5m,起吊高度为15.4m。 2、点夯收锤标准; 满足设计的夯击次数,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碳钢客车造修基地搬迁建设项目搬迁、检修基地强夯第一遍点夯施工方案 2012年7月9日

目录 第一章总体概述-----------------------------------------3 第二章施工依据-----------------------------------------5 第三章强夯技术要求、工程量及强夯施工参数---------------7 第四章施工平面布置------------------------------------9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与保证措施--------------------------10 第六章劳动力计划及其保证措施--------------------------11 第七章强夯施工---------------------------------------13 第八章质量控制体系、质量计划、实现质量目标的保证措施--19 第九章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22 第十章费用概算----------------------------------------26

第一章总体概述 一、总体概述 1.1概述 铁路碳钢客车造修基地搬迁建设项目搬迁、检修基地强夯区域为回填区域,对回填土3-6米区域可采用2000kn.m夯击能进行点夯、1000kn.m夯击能进行满夯处理;设计要求处理后场地设计标高以下1.5m范围土的压实系数大于0.95,土的强度特征值大于120 kpa; 1.5m以下至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给出的第2层土以上土的压实系数大于0.94,土的强度特征值大于100kpa。 由于场地回填土为饱和度较高的软粘土,回填时间为冬季,造成回填土中形成较厚冻层,春天后融化使土体含水量较大,软粘土渗透性差,软粘土中孔隙水无法短期排出,是造成地表填土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使强夯设备无法通行,影响正常施工。 1.2施工管理目标 1、工期目标 施工日期为2012年12月12日-2013年6月30日。 2、质量目标 (1)建立符合GB/T19001-2000— ISO9001:2000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并有效地实施,确保产品符合规程、规范、合同及环境的要求。 3、安全文明目标 (1)杜绝人身伤亡事故; (2)杜绝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 (3)杜绝重大火灾事故;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路基强夯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 四、施工准备 (3) (一)设备准备 (3) (二)劳动力准备 (3) (三)技术准备 (3) 五、施工方案 (4) (一)工艺流程 (4) (二)施工参数确定 (4) (三)施工方法 (5) (四)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5) (五)质量控制流程 (6) (六)注意事项 (8) (七)质量验收标准 (10) 六、施工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0) (一)施工质量控制 (10) (二)质量保证措施 (11) 七、安全保证措施 (12) 八、文明施工 (13)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宁安高速公路路基A1标段全长18.9Km,里程为K0+000至K18+900,,为了保证强夯施工安全及质量,根据宁都至安远高速公路A1标段施工实际图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如下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 2、路基强夯处理施工图;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 2、强夯应分层进行。首先清除表土,第一层宜选用弱风化砂岩(如开山石)进行回填,回填7m后进行第一层强夯;之后每回填7m进行一次强夯,至路床顶为止。 3、强夯区域的一次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均确定为7m,每一次得单击夯击能为3000KN.m,夯击间距5m×5m梅花型布臵,共夯三遍,每一遍每一夯点夯十次。第十次检验贯入度是否与第九次贯入度之差小于5cm,且土体隆起高度≤10cm,若差别较大需加夯次数,直到二者贯入度及隆起高度满足要求。检验质量以压实度控制,5米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4%。对所有强夯区域,第一遍夯完后,用新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连续夯击得能量500KN.m,采用满夯,锤印彼此搭接。 4、单点夯击时,夯锤直径1.0m,圆形异形锤,夯击次数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超过5cm控制;满夯夯击时,夯锤直径2.5m,圆形异形锤,夯点间距1.8m,每点夯两击,两夯点之间搭接70cm。夯锤设臵200~300mm 直径的排气孔4个。

强夯设计方案

0 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新厂区 强夯地基加固工程设计方案 一、强夯设计依据 1.《0 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新厂区工程总平面图》(惠州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2006 02 ) 2.《0 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新厂区工程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东有色金属工程勘察设计院2006.03 )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02 ) 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15-31--2003 )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02 ) 7. 拟建场地周边条体 二、强夯加固要求 1.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填土厚度。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承台外缘的宽度为3m (设计处理深 度的1/2 至2/3,并不宜小于3m )。 2 .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地基土承截力特征值不小于f k200kpa。 3 .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完全消除新近填土的自重沉降及湿陷性沉降,并对浅层淤泥土具有一定的置换改良作用。

三、强夯技术参数 1、主要施工参数: I区 ①夯击能量:夯击能量为2000-2500kN.m, 满夯能量为lOOOkN.m。 ②夯击遍数:分二遍夯击,第一遍为点夯,第二遍为满夯。 ③夯击次数:第一遍点夯,夯击击数暂定为6-8击,且不小于6击,满夯为一击。 ④夯点间距:第一遍夯点为 3.5 X3.5m正方形布点。第三遍满夯锤印彼此搭接35 cm。 ⑤间隙周期:两遍夯击之间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视填土土质情况确定,一般为7天,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⑥机械设备:点夯采用锤重为150kN铸钢锤,直径为1.6-2.0m,起吊高度为13.4-16.7m ;满夯采用锤为重130kN铸钢,直径为2.5m,起吊 高度为7.7m 。 n a、口b、口c、H d 区 ①夯击能量:满夯夯击能量为2000kN.m。 ②夯击遍数:分一遍满夯夯击。 ③夯击次数:满夯为二击。 ④夯点间距:满夯锤印彼此搭接35 cm。 ⑤机械设备:满夯采用锤重为130kN铸钢锤,直径为2.5m,起吊高度为15.4m。 2 、点夯收锤标准; 满足设计的夯击次数,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

强夯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瑞安市塘下中心区F-3-4地块总建筑面积约80116.11平方米。本工程位于西侧紧邻瑞安大道,新中路以北。 工程名称:瑞安市塘下中心区F-3-4地块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瑞安市中梁瑞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质监单位:瑞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安监单位:瑞安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施工单位:浙江立鹏建设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浙江省工程物捍勘察院 监理单位:浙江华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节、场地地质条件 本工程拟建场地土层划分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混碎石、全风化砂 岩、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全风化凝灰岩、强风化凝灰岩、中风化凝灰岩等;各土层空间分布特征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场地属剥蚀低山前缘地貌。场地山体原始地貌呈北高南低走向,地面起伏相对较大,山体坡度20~40度,自然地面高程约523.440~528.910m,高差5.0 m。局部回填,开挖至强夯高程。 第三节、编制依据 1、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出据的地质勘察报告; 2、塘下中心区F-3-4地块地基处理(强夯)工程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会议记录; 3、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施工准备 一、临时设施的搭设 现场的临时设施主要包括工人宿舍、生活宿舍、办公设施等。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布置按总包单位要求执行。实际情况可根据现场以下原则择地布置。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0 二、编制依据 0 三、施工进度计划 (1) 四、施工参数和技术指标 (1) 五、施工准备 (2) 1、设备准备 (2) 2、劳动力准备 (3) 3、技术准备 (3) 六、施工方案 (4) 1、高速液压夯实施工方法 (4) 2、履带式夯机施工方法 (6) 七、施工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9) 1、施工质量控制 (9) 2、质量保证措施 (9) 八、安全保证措施 (11) 九、安全注意事项 (12) 十、环境保护措施、文明施工措施及雨期施工措施 (14) 1、环境保护措施 (14) 2、文明施工措施 (15) 3、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15)

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铁力至科右中旗联络线榆树至松原段起于吉林省榆树市与黑龙江省五常市交界处,经榆树市、扶余市、止于松原市解放村项目全程183.377km。由我公司承建的A02合同段位于榆树市境内,路线起点桩号K36+000,终点桩号K55+400,全长19.4km。 鉴于榆松项目路基施工工期较短,填方路基自然沉降时间不充裕,为确保路基施工质量,杜绝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病害发生,路基报验前采用履带式夯实机对路基填挖交界处进行强夯处理, 构造物台背回填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路基竣工通车后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为确保项目构造物台背回填的施工质量,避免以后出现“桥头跳车”的现象,确保工程质量,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设计文件要求及参考其它项目的成功经验,在原有的路基压实的基础上,采用高速液压夯实机及履带式夯实机进行桥涵台背两侧路基强夯加固处理,对台背及路基填挖交界处增加夯实工序。 二、编制依据 1、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铁力至科右中旗联络线榆树至松原段A合同段招标文件、合同文件。

强夯试夯方案

强夯试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施施工程,本工程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场站占地面积为×××亩,填土面积为×××㎡,填方量约为×××m3,由附近取土场买土填筑。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2-2002); (3) 甲方提供的《镫口首站地基强夯处理图》及相关设计要求; (4)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及标准; 三、试夯目的 1、通过试夯,确定出本工程采用的各种强夯参数。 2、通过试夯来确定相应的夯击遍数,在取得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即作为后续现场施工的依据和经验参数,以指导全面强夯施工并达到设计质量标准。 四、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1、施工组织机构 为优质、高效地在合同规定期内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我公司拟安排素质高,业绩好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本工程的施工任务。计划在公司范围内抽调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管理人员,按项目法组建以项目经理为主的项目部,全面负责本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 2、劳动力部署、任务划分及主要技术力量 2.1、劳动力部署及任务划分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根据本工程特点以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合理

配置劳动力资源,拟分配为3个施工队,在开工后,将迅速组织施工队伍上场,并根据工程需要适时调整。 2.2、主要施工技术力量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我们将选派一批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并且有良好敬业精神的道路施工及土建施工的技术和施工管理人员,分配在项目部和各施工队,充实和加强对本工程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本工程的组织机构如下图: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设计方案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舟山惠生秀山山体爆破地基回填二期工程项目部 2010年4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工程,位于舟山惠生海工基地一期工程的船坞处。一期工程期间,船坞已进行了大开挖,深度达12m以上。目前由于部分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变更,需要对原船坞开挖部位进行石渣填筑强夯地基处理。 根据施工现成实际状况,经实地勘测,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排水85514m3;石渣填筑148239m3;强夯面积27029㎡。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根据本工程工期紧、施工难度较高,结合本工程工作内容,拟在项目部下设立二个施工作业队 ●回填作业队 ●强夯地基加固作业队 2、整个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回填、平整→测量定位放线→第一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三遍满夯施工→资料整理→竣工验收。 四、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在强夯前,根据周围临时道路上的高等控制点用全钻仪在强夯区周围加密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高等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放测出工区角点坐标(用经纬仪),再在工区内按3m×3m(梅花形)夯点间距施放夯坑位置,并用小竹签或红色塑料砂袋标出。各夯点位置(行、列距)误差<20厘米,强夯施工中若点位不清,应重新放点; 控制点坐标,工区角点坐标,夯坑位置经技术人员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强夯施工。 2、工区地基处理强夯施工方案: ⑴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拟采用分层夯实,基坑内回填开山石碴,

施工组织设计会议纪要

施工组织设计会议纪要 时间:2012年 10月 5日 会议地点:项目部会议室 参加人员:宋芊张元明王和平祖成艾和松胡成柱赵吴一张振安 在项目经理宋芊组织下,安庆一水厂异地扩建工程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庆开发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和三江有限公司施工 班组负责人,于2012年10月5日对全厂区方案(报审稿)进行了讨论与评审,论证本方案的经济与合理性,与会人员经过讨论,纪要如下: 首先与会人员对全厂区的整体方案进行了讨论,包括桩基施工队负责的工程建构筑物沉管碎石桩施工、引桥和取水头部钢管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方案,强夯施工队负责的厂区建构筑范围内回填土强夯地基处理的方案,构筑物施工队负责的取水泵房、配水井及预臭氧接触氧池、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排水池、储泥池、吸水井、冲洗泵房下部构筑物、清水池、送水泵房下部构筑物施工、引桥施工的方案,建筑物施工队负责的传达室、门卫、综合楼、侯工楼、送水泵房上部房建、配电中心、加药间、冲洗泵房上部房建、低压配电间、脱水车间、取水泵房和V型滤池上部房建等建筑物施工、道路、围墙工程等施工的方案,沉井施工队负责的取水泵房沉井预制及下沉,顶管工作井、接收井预制下沉方案,水源工程施工队负责的源水管顶管工程施工;源水管沉管部分管道拼焊、沟槽开挖和沉管安装;取水头部预制和安装的方案,顶管施工队负责的引水管顶管施工、输水管道顶管施工的方案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进行了各方意见的交流,交流一致对本套方案的经济性表示满意,对方案的合理性也表示赞同。

此外施工队方要求我们技术人员做好现场的测量和技术指导,以免出现返工现象,我们也对施工队的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最后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同意通过本方案。 安庆一水厂异地扩建工程项目部 2012年10月5日

强夯地基专项施工方案

强夯地基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1、《强夯地基技术规程》(YSJ209-92)(YBJ25-92) 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50025-2004) 4、《工程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08-98)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山西中汾酒业1#~4#包装物料库,建设地点位于山西中汾酒业集中发展区内 ,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达9万m2.该工程由山西中方森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设单位未山西中汾酒业投资有限公司。各号地基处理强夯设计要求具体如下: 1#地基:建筑尺寸为96.7米*60米,预定起夯面标高为图纸设计±0.00以下-0.9米,绝对高程为758.80米,处理深度为基础底面下7.6米,单击夯能为4000KN*M,夯点间距为6米,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6.5米. 2#地基:建筑尺寸为96.7米*60米,预定起夯面标高为图纸设计±0.00以下-0.9米,绝对高程为759.10米,处理深度为基础底面下11.4米,单击夯能为8000KN*M,夯点间距为8米,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8.5米. 3#地基:建筑尺寸为96.7米*60米,预定起夯面标高为图纸设计±0.00以下-0.9米,绝对高程为757.60米,处理深度为基础底面下8.2米,单击夯能为6000KN*M,夯点间距为7米,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7米. 4#地基:建筑尺寸为96.7米*60米,预定起夯面标高为图纸设计±0.00以下-0.9米,绝对高程为757.90米,处理深度为基础底面下9.8米,单击夯能为8000KN*M,夯点间距为8米,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7.5米.

(完整版)强夯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根据现场实际查看,该工程全部为风化石,挖高填低而成,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法进行施工,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80Kpa,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本工程地基处理设计说明 3、本工程强夯夯点布置图 4、本工程勘察报告 5、建筑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02)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7、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2001)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统一标准(GB50300-2001)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召集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对有关技术问题在图纸会审时加以确定,从而选定施工方案。 2、根据相邻及相近地区的施工技术资料、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对技术难点进行咨询和研究。 在工程开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坐标及水准点,在场 区建立一个平面坐标测量控制网,并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采取直角坐标法放线。复核前期施工轴线 位置。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施工过程遵循“从整体到局 部,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 本工程测量放线需配备经纬仪(J2)2台, DS3水准仪1 台,100米钢卷尺二把(其中一把为标准尺)。安排测量工程师2 人进行测量工作。 (二)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了解并清理现场地下及地上和空中障碍物,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平面轴线控制 1、根据业主给定的水准控制点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 并定出引标(醒目、坚固),施工轴线控制网应作闭合复测, 测距精度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测角精度不低于20"。 2、±0.000以上平面采用“内控法”控制,将基准面选 在±0.000地面上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经测角、量距、校核 后使用。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组织设计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 组织设计

目录 1.总体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2施工管理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3施工进度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目标 (2) 3.1施工进度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目标 (2) 3.2工期保证措施 (4) 4机械设备、办公设备设备投入 (5) 5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6) 5.1施工方案 (6) 5.2工程主要设计参数 (6) 5.3施工方法 (7) 5.4强夯地基质量验收标准 (8) 5.5关键施工技术 (8) 5.6雨季或特殊天气施工措施 (10) 5.7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10) 6质量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22) 7.1 安全生产 (22)

强夯置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1) 三、施工总体部署 (1) 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置 (1) 2.主要施工机具和材料安排 (2) 3.施工进度计划 (3) 四、强夯参数及试夯区 (4) 1.强夯置换参数设计 (4) 五、强夯施工方法 (6) 1.施工方法 (6) 2.施工顺序及步骤 (7) 六、强夯施工技术要求及保证措施 (8) 1.施工技术要求 (8) 2.减少强夯施工损害的质量措施 (9) 3.强夯竣工质量验收 (9) 4.强夯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9) 七、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 (11) 1.质量保证措施 (11) 2.保证质量的措施 (12) 3.技术质量措施 (13) 4.质量文件管理控制 (14) 5.工期保证措施 (15) 6.雨天施工工作安排及措施 (16) 八、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7) 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7) 2.环境保护措施 (20) 3.环境保护措施 (20) 4.文明施工措施 (21)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樟市至花东段T17合同段设计变更(补 充)通知单(编号:GL-T17-2011-LJ002); 2.《招标文件》;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6.业主、总监办、驻地办相关要求。 7.通行的和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方法。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K137+875-K138+010段土质经地质钻探发现该区域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中风化灰岩组成,其中粉质土层上层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其厚度约5-10m,该层地基层载力极低,需处治后才满足工程需要,因此该段设计采用强夯置换处理。处理合计长度135m,处理面积9342m2。4500KN·m点夯数量为763个。1500KN·m 满夯面积9342m2。 三、施工总体部署 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置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技术负责一名,施工负责各一名,下设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和资料员等。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负全面责任,并确保项目质量体系在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