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 Microsoft Word 文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提纲:1.股骨颈的解剖

2.股骨颈骨折的病因学因素

3.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4.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社会人口年龄的增长,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年青人中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主要由于高能量创伤所至,常合并有其它骨折。股骨颈骨折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1.骨折不愈合。 2.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因此一直是创伤骨科领域中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

约400年前,法国著名医生Ambrose Pare首先认识到髋部骨折,1823年SirAstley Cooper第一次将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明确区分开来,并提出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是骨折近端缺乏血供。1867年Phillips应用牵引治疗股骨颈骨折。:1883年Senn在狗股骨颈骨折实验中应用内固定,并获得了较高的愈合率。他指出,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是骨折端的不稳定。Senn的论点一直延用至今。1902年, Whitman在X线监测下对股骨颈骨折施行闭合复位,以髋人字石膏固定,获得了30%的愈合率。 1850年Von Langenbeck先应用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随后许多医生对不同的内固定物分别进行了尝试。由于当时的材料强度及生物相容性均较差,所以临床效果不佳。1931年Smith—Peterson发明三翼钉,采用切开复位,三翼钉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932年JohaRsson 将Smith- Petersen三翼钉改进为空心结构,可在术中先插人导针定位,随后闭合打入三冀钉,使该技术得以简化。1945年Virgin发明动力加压螺钉。1936年Knowles等人应用多针固定股骨颈骨折。1958年DeyeHe在 Knowles针基础上加一侧板,使多针可以滑动。1940年Moore发明人工髋关节。随后许多医生应用一期人工关节臵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大为提高。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却未能因外科技术的提高及固定材料的改进而有所改变。

临床解剖

髋关节囊是由非常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包绕股骨头及大部分股骨颈,其前后方起自粗隆间线。股骨颈外侧约一半的部分位于关节囊外。位于关节囊内的股骨颈部分没有骨膜覆盖。因此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如同其它部位的关节内骨折一样,没有外骨痂生成,因而是骨内愈合。

一.股骨头颈血运

许多学者对于股骨头颈部的血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公认的观点是Crock所描述的股骨近端有三组动脉系统提供血运:1.位于股骨颈基底部的关节囊外动脉环。 2.由关节囊外动脉环发出的,走行于股骨颈表面的颈升动脉。3.圆韧带动脉。

关节囊外动脉环后部主要由旋股内侧动脉分支构成,而前部主要由旋股外侧动脉分支构成。臀上动脉及臀下动脉也少量参与该动脉环的构成。颈升动脉起自关节囊外动脉环,在前方自粗隆间线水平穿入髋关节囊。

在后方穿过关节囊环形纤维向近端走行。颈升动脉在滑膜返折处继续向近端走向股骨头颈交界处的关节软骨部分,该段动脉Weitbrecht称之为支持带动脉。

颈升动脉走行于股骨颈表面时随发出许多小分支进入股骨颈。颈升动脉分为四组(前、内、后、外),外侧颈升动脉供应股骨头颈大部分血运,在股骨头颈

交界处关节软骨下方,颈升动脉构成另一个动脉环一滑膜下关节囊内动脉环。该动脉环具有较大的解剖变异,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全的。由滑膜下关节囊内动脉环发出能动脉支进人股骨头。高位股骨颈骨折(头下型)常损伤滑膜下关节囊内动脉环。滑膜下关节囊内动脉环发出的动脉进入股骨头后称为骺动脉。骺动脉在股骨头中有两组: 1.外侧骺动脉。 2.下方干骺动脉。 Crock认为这两组动脉都发自一个动脉环,因此均可以称为骺动脉。

圆韧带动脉来自旋股内侧动脉分支。多数学者认为圆韧带动脉功能有限。部分成年人圆韧带动脉已没有血供,而圆韧带动脉即便有血供也仅供应很少部分的股骨头及滑膜。如果骨折损伤了其它血供系统,圆韧带动脉血供远不足以供应整个股骨头。

股骨头血运主要有三个来源: 1.骨内动脉系统。2.圆韧带动脉系统。3.起自关节囊外动脉的颈升动脉系统。其中颈升动脉系统占主要地位。一旦股骨颈发生骨折,骨内动脉系统必然损伤,股骨头血运便依靠残留的部分颈升动脉系统及尚存在血供的圆韧带动脉系统。Trueta等人曾对各动脉系统之间的吻合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即使存在吻合,其吻合的程度也难以营养全部股骨头。换言之,一旦主要血供系统损伤后,其它血运系统则难以代偿。

二.骨骼解剖

股骨近端骨骼内的解剖结构形态与其所受到的生理应力情况完全适应。骨小梁的分布及走行与股骨近端所受到的不同应力相一致。 1838年,Ward首先研究并描述了股骨近端骨小梁的分布情况,股骨头颈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主要承受压力。一组起自股骨距,向上行至股骨头负重区的骨小梁承受大部分压力,称之为主要压力骨小梁。另一组骨小梁起股骨矩下方,向外上止于大粗隆,称之为次要压力骨小梁。股骨颈上部主要承受张力,有一组骨小梁自圆韧带窝后下方经股骨颈上部行至大粗隆下方及外侧骨皮质,称之为主要张力骨小梁。在大粗隆部位还有一组自上向下的大粗隆骨小梁。主要压力骨小梁、主要张力骨小梁及次要压力骨小梁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区,称之为“ward 三角”。该区域较为薄弱。以上几组骨小梁在股骨颈中的分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抗应力结构。 Singh根据骨小梁系统来判断骨质疏松情况,并提出了Singhlndex,对其分级定量。在临床上,患者的骨质疏松与否对于内固定物臵入后的稳定程度有直接影响。因此常常需要根据Singh lndex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的病因学因素

1.骨骼质量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女性活动相对较男性少,由于生理代谢的原因骨质疏松发生较早,故即便受伤暴力很小,也会发生骨折。Atkin在1984年的研究结果显示,84%的股骨颈骨折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Barth 等人对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在人工关节臵换术时取下的股骨内侧皮质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骨单位明显减少,哈佛氏管变宽。 Frangakis研究了老年女性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认为在65岁女性中,50%的骨骼矿物质含量低于骨折临界值。在85岁女性中,100%的骨骼矿物质含量低于骨折临界值。目前普遍认为,尽管不是唯一的因素,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甚至于有些学者认为可以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看作为病理骨折。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