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调速系统复习资料2015

交流调速系统复习资料2015
交流调速系统复习资料2015

《交流调速系统》复习题

一、填空

1、 根据公式60(1s)f n p

=- ,交流异步电动机有三种调速方法:①变频调速;②变转差率调速:包括________调速、________调速、________调速、________调速;③________

调速。

2、 电动机调压调速,调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晶闸管交流调压器三种,晶闸管交流调压器可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调压。

3、 单相调压电路两种控制方法为通断控制和相位控制。其中通断控制主要用于大容量、调

速范围较小的场合,相位控制主要用于中小功率调速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4、 电动机的转差损耗系数定义为max /(1)s M P P s s α=- ,表示转差损耗对调速拖动装置的最大输出机械功率的比值,比值越大,能耗越高。因此调压调速系统适合于风机泵类负

载。

5、 风机泵类负载特性为转矩与转速的二次方成正比的负载。

6、 电磁转差离合器可分为 电枢感应式和单枢爪式。

7、 电磁转差离合器分电枢和磁极两部分,其中 电枢 和异步电动机相连,通过调节励磁电流_来调节输出轴的转速,通过调节异步电机的转向来改变输出轴的转向。

8、 串级调速系统的基本思路是在转子电路串入三相对称的交流附加电动势来调速,并将转差功率损耗回馈到电网或电机本身,提高调速效率。

9、 低于同步转速的串级调速系统按产生直流附加电动势的不同,可分为电气串级调速和机械串级调速系统

10、

高功率因数的串级调速系统,常见的有斩波式串级调速系统和GTO 串级调速系统。 11、 串级调速系统转子串入交流附加电动势与转子感应电动势相位相反、频率相同,电机转速将降低。这种向下的调速的情况为低同步调速。 12、 电气串级调速系统具有恒转矩的调速特性,机械串级调速系统具有恒功率的调速特性。

13、 串级调速在低于同步转速的回馈制动状态电网通过f E 产生装置向转子输入转差

功率。 14、 串级调速在高于同步转速的电动状态电网通过f E 产生装置向转子输入转差功

率。 15、

串级调速系统转子整流器在第一工作状态换相重叠角60γ≤,第二工作状态换相重叠角60γ=,其强迫延迟角30p α≤。 第二工作状态(故障状态)重叠角60γ> ,

其强迫延迟角30p α=。

16、 串级调速系统的调速特性是指n 或s 与电流d I 的关系,串级调速系统的调速特性

是指n 或s 与转矩e T 的关系。

17、

串级调速系统当拖动转矩达到最大拖动转矩的0.716及以上时,串级调速系统进入第二工作状态,当串级调速系统带额定负载工作在第一工作区。

18、 采用串级调速控制方案,绕线异步电动机的过载能力下降了17%左右。

19、

实现超同步串级调速的要点是:转子整流器从直流侧向转子交流侧传输能量,因此超同步串级调速电机转子需要接入可控整流器。 20、 超同步串级调速系统可实现电机的四象限运行。 21、 双闭环串级调速系统一般将电流环校正为典型Ⅰ型系统,而速度环一般校正为典型Ⅱ型系统。 22、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保证定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向上调频,电动机自动进入近似恒功率运行方式。

23、 为了保证严格恒功率调速控制方式,调压倍数与调频倍数的关系是

11/n U U =。

24、

转差频率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转差频率限制在最大角频率范围内,只要保持磁通不变,就能通过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电磁转矩。 25、 交—直—交变频器的特点是效率较低,而调频范围较宽。 26、

在基频以下调速时,电动机调速具有 恒转矩 特性。 27、

常见的PWM 大规模集成电路有HEF4752、SLE4520等 28、

交—直—交变频器称为 间接变频器 ,按调压方式分为脉冲幅度调制和脉冲宽度调制,按输出波形分为方波变频器和正弦波变频器。 29、

交—交变频主要优点是没有中间环节 变换效率高 ,交—交变频主要缺点是连续可调的 频率范围窄 。 30、 电压型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为矩形波。 31、

SPWM 波形常见的开关点算法有自然采样法、规则采样法和指定谐波消除法等。 32、

电力晶体管通用型三相PWM 变频器主要有二极管整流器,滤波电容和PWM 逆变器组成。滤波电容起平波和中间储能的作用,提供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 33、 电流检测所选用的传感器常见的有无感电阻、霍尔电流传感器、电流互感器和零序电流检测器等。 34、

变频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 U / f 控制、 矢量 控制、 直接转矩 控制。 35、

变频调速过程中,为了保持磁通恒定,必须保持 u/f=常数 36、 基频以下调速属于恒转矩调速,基频以 上 调速属于弱磁恒功率调速。 37、

基频以下调速时,变频装置必须在改变输出 频率 的同时改变输出 电压 的幅值。 38、

U/f 控制方式的变频器主要用于 风机 、 水泵 、 运输传动 等无动态指标要求的场合。 39、

交—直—交变频器主电路分整流 、滤波和逆变。 40、 晶闸管变频调速系统中给定积分器又叫软启动器,用来减缓突加阶跃给定信号造成的系统内部电流电压冲击,提高系统稳定性。

41、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由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和运动方程组成。 二、简答题

1、 试述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的方法,分类及其特点。

常见的交流调速方法有:①降电压调速;②转差离合器调速;③转子串电阻调速;④绕

线电机串级调速或双馈电机调速;⑤变极对数调速;⑥变压变频调速等等。

2、在交流异步电动机变压调速系统中,怎样解决调速范围小和机械特性软的问题?

在交流异步电动机变压调速系统中,由于电动机的转矩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因此最大转矩下降很多,械特性曲线软,其调速范围较小,使一般笼型电动机难以应用。为了扩大调速范围,调压调速应采用转子电阻值大的笼型电动机,如专供调压调速用的力矩电动机,或者在绕线式电动机上串联频敏电阻。为了扩大稳定运行范围,当调速在2:1以上的场合应采用反馈控制以达到自动调节转速目的。

3、请简述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的工作原理,并对三种常用的调压方法进行说明。

当改变电动机的定子电压时,可以得到一组不同的机械特性曲线,从而获得不同转速。调压调速的主要装置是一个能提供电压变化的电源。目前常用的调压方式有串联饱和电抗器、自耦变压器以及晶闸管调压等几种。晶闸管调压方式为最佳。调压调速的特点:调压调速线路简单,易实现自动控制。调压过程中转差功率以发热形式消耗在转子电阻中,效率较低。调压调速一般适用于100KW以下的生产机械。

①通过改变自耦变压器变比,来改变电机电压,从而进行调速。

②通过改变直流励磁电流来控制铁心的饱和程度,改变交流电抗值,改变电机电压,

实现降压调速。饱和,交流电抗小,电机定子电压高。

③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来调节电动机的端电压,从而进行调速。

4、用的异步电动机调速有哪些?哪些属于转差功率消耗型?哪些属于转差功率不变型?

哪些属于转差功率回馈型?

①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有:降电压调速、绕线式异步电机转子串电阻调速、串级调速、变极调速、变频调速等。

②降电压调速、绕线式异步电机转子串电阻调速属于转差功率消耗型

③串级调速属于转差功率回馈型

④变极调速、变频调速属于转差功率不变型。

5、请简述转差离合器调压调速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其优缺点。

电磁转差离合器由电枢、磁极和励磁绕组三部分组成。

①电枢和后者没有机械联系,都能自由转动。

②电枢与电动机转子同轴联接称主动部分,由电动机带动;

③磁极用联轴节与负载轴对接称从动部分

当电枢与磁极均为静止时,如励磁绕组通以直流,则沿气隙圆周表面将形成若干对N、S极性交替的磁极,其磁通经过电枢。当电枢随拖动电动机旋转时,由于电枢与磁极间相对运动,因而使电枢感应产生涡流,此涡流与磁通相互作用产生转矩,带动有磁极的转子按同一方向旋转,但其转速恒低于电枢的转速N1,这是一种转差调速方式,变动转差离合器的直流励磁电流,便可改变离合器的输出转矩和转速。

电磁转差调速电动机的调速特点:装置结构及控制线路简单、运行可靠、维修方便;调速平滑、无级调速;对电网无谐影响;速度失大、效率低。本方法适用于中、小功率,要求平滑动、短时低速运行的生产机械。

6、什么叫转差损耗系数?它和哪些因素有关?

转差损耗系数为转差损耗对调速拖动装置的最大输出机械功率的比值,比值越大功耗越大,与转差率有关系,也和负载特性有关系。

7、晶闸管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1.三相正负触发脉冲间隔120度,每一相正负触发脉冲间隔180度

2.采用双脉冲或宽脉冲触发

3.为了保证输出的三相电压对称可调,应保持触发脉冲与电源电压同步。

8、晶闸管交流调压中通断控制和相位控制方法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通断控制特点:

1采用零触发,几乎没有谐波,

2.电压变化大,导致转矩脉动大,转速脉动大。

3.用于大容量、调速范围小的场合

相位控制特点:

1.输出电压精确、调速精度高、快速性好,低速转速脉动小

2.谐波多,对电网造成谐波污染

3.用于中小功率、调速精度及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9、试分析串级调速的四种运行状态及其功率传递关系

10、串级调速系统功率因数低的原因?改善功率因数的方法有哪些?

1)由于逆变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均为电感性,工作时都要从电网吸收无功功率,所以其无功功率是相加的,使功率因数表达式中的分母增大,因此系统总功率因数降低。

2)由于转子整流器的接入造成了转子电流的换流重叠和波形畸变,使得绕线电动机自身的功率因数变低,从而也造成系统总功率因数降低。

方法一:接入电力电容器进行功率补偿。

方法二:采用高功率因数的串级调速系统。

11、试画出低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的闭环结构图并分析工作原理。

12、串级调速系统转子整流器与一般整流变压器及整流元件组成的整流器有什么不

同?

13、采用串级调速方案,所需电动机比自然接线电动机容量大主要考虑的因数有哪

些?

1)串级调速系统的负载能力比自然接线损失17%。

(2)串级调速后电动机的功率因数降低。

(3)低速运行时,转子的高频谐波电流造成转子铜损耗增加。

14、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能不能只改变频率?为什么?

15、请叙述交流异步电动机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

各控制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1)恒压频比(U s /ω1 = Constant )控制最容易实现,它的变频机械特性基本上是平行下移,硬度也较好,能够满足一般的调速要求,但低速带载能力有些差强人意,须对定子压降实行补偿(2)恒E g/ω1控制是通常对恒压频比控制实行电压补偿的标准,可以在稳态时达到Φrm = Constant,从而改善了低速性能。但机械特性还是非线性的,产生转矩的能力仍受到限制。

16、变频器所需负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负载类型的机械特性及功率特性是怎样

的?

答:变频器所带负载的主要类型有:

恒转矩类负载:其机械特性为转矩恒定,其功率特性为功率正比于转速n。

恒功率类负载:其机械特性为功率恒定,其转矩特性为转矩反比于转速n。

风机泵类负载:其机械特性为转矩TL正比于转速n的平方,其功率特性为功率正比于转速n的三次方,

17、交交变频电路优缺点?

和交直交变频电路比较,优点:只用一次变流,效率较高。可方便地实现四象限工作。低频输出波形接近正弦波。

缺点:接线复杂,如采用三相桥式电路的三相交交变频器至少要用36只晶闸管。受电网频率和变流电路脉波数的限制,输出频率较低;输入功率因数较低。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大,频谱复杂。

18、晶闸管交直交变频器存在的问题:

1)可控整流器与逆变器两套晶闸管变流装置,都需要设计触发控制线路,晶闸管为半控器件,控制电路复杂,装置庞大。

2)晶闸管整流装置接电网,功率因数太低。

3)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是阶梯波,谐波分量大,输出电流、转矩脉动率大,电动机

低速工作不稳定。

4)由于储能电容的充放电时间长,电压幅度调节慢,变频器的动态反应慢。

19、PWM 变频器的主要特点:

1)现代脉宽调制型变频器使用了现代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接电网侧采用了二极管整

流器,功率因数很高。

2)运行中只需要控制逆变器同时完成变频变压,减小了受控器件的数量,控制电路简化,

变频器体积大大缩小。

3)逆变器输出电压是正弦型脉宽调制(SPWM )波,谐波分量小,获得理想的拖动性能。

4)因为不再调幅所以动态反应很快。

现代变频器克服了晶闸管变频器的缺点,获得广泛应用。

20/转速闭环的转差频率控制的两个基本规律:

1)在s sm ωω≤ 的范围内,转矩e T 基本上与s ω成正比,条件是气隙磁通不变。

2)在不同的定子电流值时,按照

1()s s U f I ω=函数关系控制定子电压和频率,就能保持气隙磁通

m φ恒定。

21、变频调速系统中电动机对变频器的要求:

(1)在额定频率以内,对电动机进恒转矩调速。要求在变频调速的过程中,变频系统提

供的U1、f1实现协调控制,即在U1/f1=常数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低频段电压补偿,保证

E1/f1=常数。

(2)在基频以上,对电动机进行近似恒功率调速。即保持额定供电电压,只调节供电频

率。

22、转速开环的电流型变频调速系统中电压控制通道和频率控制通道加瞬态矫正环节的原

因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当电动机端电压发生波动时,使得逆变桥的输出频率也产生相应波动,由于该

电路为电流型变频器,负载干扰会引起电动机端电压的波动,瞬态校正环节对电压偏差信号

作瞬态微分运算,将电压通路的波动及时反映至频率通道,以保证在过渡过程中电动机端电

压与频率的比值保持基本不变,改善电流型变频调速系统的稳定性。

23、交流电机数学模型的性质及特点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

(1)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时需要进行电压(或电流)和频率的协调控制,有电压(或

电流)和频率两种独立的输入变量。在输出变量中,除转速外,磁通也是一个输出变量。

(2)异步电动机无法单独对磁通进行控制,电流乘磁通产生转矩,转速乘磁通产生感应电

动势,在数学模型中含有两个变量的乘积项。

(3)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相绕组存在交叉耦合,每个绕组都有各自的电磁惯性,再考虑运动

系统的机电惯性,转速与转角的积分关系等,动态模型是一个高阶系统。

24、 标量转差频率控制动态特性为什么不及直流电动机调速特性好?

答:原因基于以下几点:

(1)函数发生器关系是在静态下导出的,按此关系调整定子电流,并不能很好的维持磁通恒

定。

(2)电磁转矩与转差频率成正比的结论是在磁通恒定且忽略转子漏抗的假设条件下的出的。

(3)系统的控制作用是根据转差频率给出的.在同步转速附近,转差频率很小,转速检测不准

确,将会使系统偏离理想情况。

(4)转差频率控制仅对定子电流的幅值进行调整,而它的相位并未进行控制。

25、

矢量控制基本思想?

26、 请分析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1)转矩和磁链的控制采用双位式砰-砰控制器,并在 PWM 逆变器中直接用这两

个控制信号产生电压的SVPWM 波形,从而避开了将定子电流分解成转矩和磁链分量,省去

了旋转变换和电流控制,简化了控制器的结构。2)选择定子磁链作为被控量,而不象VC

系统中那样选择转子磁链,这样一来,计算磁链的模型可以不受转子参数变化的影响,提高

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如果从数学模型推导按定子磁链控制的规律,显然要比按转子磁链定

向时复杂,但是,由于采用了砰-砰控制,这种复杂性对控制器并没有影响。 3)由于采用

了直接转矩控制,在加减速或负载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可以获得快速的转矩响应。

缺点:1)由于采用砰-砰控制,实际转矩必然在上下限内脉动,而不是完全恒定的。

2)由于磁链计算采用了带积分环节的电压模型,积分初值、累积误差和定子电阻的变

化都会影响磁链计算的准确度。

这两个问题的影响在低速时都比较显著,因而使DTC 系统的调速范围受到限制。

27、 什么是SPWM 逆变器的同步调制和异步调制?为什么要采用分段同步调制?

同步调制——N 等于常数,并在变频时使载波和信号波保持同步。

异步调制——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不同步的调制方式。

由于同步调制时f r 很低时,f c 也很低,由调制带来的谐波不易滤除;f r 很高时,f c

'2111111''1221''121'211(),,,()M T M M M M T T R T M T e T I i i i i L L i i L i i i const i T i ψ??==-=∝以转子磁链定向建立以同步转速旋转的直角坐标系,把定子电流分解成和,其中,是产生的磁化电流称为磁化电流分量与成正比称为转矩分量。这样维持,则可维持转子磁通恒定,调节可线性调节电磁转矩

。这就是著名的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

会过高,使开关器件难以承受,而异步调制时当f r 增高时,N 减小,一周期内的脉冲数减少,PWM 脉冲不对称的影响就变大,为克服上述缺点,把f r 范围划分成若干个频段,每个频段内保持N恒定,不同频段N不同,即分段同步调制,这样在f r 高的频段采用较低的N,使载波频率不致过高;在f r 低的频段采用较高的N,使载波频率不致过低。

三、判断题

1、()串级调速系统属于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系统,因而效率较高。

2、()调压调速方式适合于风机泵类负载;对恒转矩负载不易长期运行。

3、()1800导通型逆变器是同一桥臂上下两管之间互相换相,用于电流型变频器。

4、()分段同步式调制方式对不同的频段取不同的载波比,频率低时载波比的值取小些,一般按等比级数安排。

5、()SPWM即正弦脉宽调制波形,是指与正弦波等效的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列。

6、()超同步串级调速系统,是在转子回路中串入频率可变的交流附加电动势。

7、()电气串级调速系统中,逆变角β越小,电动机转速越高。

8、()转差损耗系数值越大,表明能耗越大,运行越不经济。

9、()PWM型变频器中的逆变器件采用高频、大功率的半控器件。

10、()矢量变换控制的实质是利用数学变换把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定子电流分解成两个分量,一个是用来产生旋转磁动势的励磁电流分量,一个是用来产生电磁转矩的转矩分量。

四、分析计算题

1、下图为转速开环的电压型变频器调速系统结构框图:

1)在图中正确位置填写给定积分器、函数发生器、脉冲输出级、环行分配器、逻辑开关、压频转换器、触发器

2)说明变频器基频以下、基频以上电压与频率采用何种控制方式

4)叙述给定积分器、函数发生器、压频转换器、环行分配器、脉冲输出级、逻辑开关的作用。

5)改正图中的三处错误。

6)适合于那种类型的传动系统?

2、试分析下图的主要作用?

3、下图为电力晶体管驱动电路,分析其工作原理

4、分析下图 电力晶体管通用型PWM 变频器的主电路

1.图中采取何种形式的整流电路?

答:三相桥式不控整流电路。

2.S L 、R L 的作用?

答:R L 的作用是避免变频器启动时滤波电容的充电电流电流过大。

S L 的作用是变频器启动完成后短路R L 。

3.R B 、V B 的作用?

答:R B 、V B :泵升电压限制电路。

二极管整流器使能量不能向电网回馈,当电动机突然停车时,电动机轴上的机械能将转化为电能,通过续流二极管的整流向电容C d 充电,储存在滤波电容中,造成直流电压U d 的升高,该电压称为泵升电压。

泵升电压的危害:转速越高,泵升电压越高,会瞬间击穿全控器件。

制动电阻R B :消耗再生到直流电路的能量,使直流电压U d 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制动单元V B :控制流经制动电阻R B 放电电流。当泵升电压高于U d 的最高电压时,V B 导通,R B 消耗滤波电容上的储能,使直流电压U d 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4.VD 1~VD 6的作用?

答:VD 1~VD 6提供续流回路

(1)电动机是感性负载,其电流具有无功能量,靠续流二极管为无功电流返回直流电源提供通道。

(2)当频率下降、电动机处于再生制动时,再生电流通过续流二极管返回直流电路。

(3)逆变电路进行逆变过程时:同一桥壁的两个逆变管,处于不停的交替导通和截止的状态。在交替导通和截止的换相过程中,需要续流二极管提供通道。

5.说明C 01~C 06、VD 01~VD 06 、R 01~R 06的作用?

答:C 01~C 06:V 1~V 6每次由导通状态切换成截止状态的瞬间,其集电极、发射极间的电压极为迅速地由近似0V 升到直流电压U d ,过高的电压增长率将导致V 1~V 6的损坏。C 01~C 06作用是减小V 1~V 6每次关断瞬间的电压增长率。

R 01~R 06: V 1~V 6每次由截止切换成导通的瞬间,C 01~C 06上所充电压(等于U d )将向V 1~V 6放电,此放电电流的初始值很大,且叠加到负载电流上,导致V 1~V 6损坏。R 01~R 06作用是限制V 1~V 6每次接通瞬间C 01~C 06上的放电电流。

VD 01~VD 06:R 01~R 06的接入会影响C 01~C 06在V 1~V 6关断时减小电压增长率的效果。

VD 01~VD 06:在V 1~V 6关断过程中,R 01~R 06不起作用;在其接通过程中,迫使 C 01~C 06 的放电电流流经R 01~R 06。

5、 一台笼型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7.5N P kW = ,额定电压380N U V =,定子星形联结,额定频率150f Hz =,额定转速960/min N n r = ,当电机额定运行时cos 10.824?= ,1474Cu p W = ,231Fe p W = ,82.5m s p p W += ,试求:(1)额定转差率N s ;(2)转子电流频率2f ;(3)总机械功率m P ;(4)转子铜损耗2Cu p ;(5)输入功率1P ;(6)额定效率η ;(7)输出转矩2N T ;(8)电磁转矩T 。

6、参照书上P18。

以上习题仅供参考, 望大家好好复习!

编译原理复习题(经典)

编译原理复习题 一、是非题 1.计算机高级语言翻译成低级语言只有解释一种方式。(×) 3.每个文法都能改写为 LL(1) 文法。 (×) 4.算符优先关系表不一定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 (√) 5.LR分析方法是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 (×) 6.“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都必须通过编译,产生目标代码后才能投入运行”这种说法。(× ) 7.一个句型的句柄一定是文法某产生式的右部。 (√) 8.仅考虑一个基本块,不能确定一个赋值是否真是无用的。 (√ ) 9.在中间代码优化中循环上的优化主要有不变表达式外提和削减运算强度。 (× ) 10.对于数据空间的存贮分配,FORTRAN采用动态贮存分配策略。(×) 11.甲机上的某编译程序在乙机上能直接使用的必要条件是甲机和乙机的操作系统功能完全相同。(× ) 12.递归下降分析法是自顶向下分析方法。(√ ) 13.产生式是用于定义词法成分的一种书写规则。 (×) 14.在 SLR(1)分析法的名称中,S的含义是简单的。(√) 15.综合属性是用于“自上而下”传递信息。(× ) 16.符号表中的信息栏中登记了每个名字的属性和特征等有关信息,如类型、种属、所占单元大小、地址等等。(×) 17.程序语言的语言处理程序是一种应用软件。 (×) 18.解释程序适用于 COBOL 和 FORTRAN 语言。 (×) 19.一个 LL(l)文法一定是无二义的。 (√) 20.正规文法产生的语言都可以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来描述。 (√) 21.一张转换图只包含有限个状态,其中有一个被认为是初态,最多只有一个终态。 (×) 22.目标代码生成时,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寄存器的问题。 (√) 22.逆波兰法表示的表达式亦称后缀式。 (√ ) 23.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文法是二义的。 (√ ) 24.数组元素的地址计算与数组的存储方式有关。(√) 25.算符优先关系表不一定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 (×) 26.编译程序是对高级语言程序的解释执行。(× ) 27.一个有限状态自动机中,有且仅有一个唯一的终态。(×) 28.一个算符优先文法可能不存在算符优先函数与之对应。 (√ ) 29.语法分析时必须先消除文法中的左递归。 (×) 30.LR分析法在自左至右扫描输入串时就能发现错误,但不能准确地指出出错地点。 (√) 31.逆波兰表示法表示表达式时无须使用括号。 (√ ) 32.静态数组的存储空间可以在编译时确定。 (√) 33.进行代码优化时应着重考虑循环的代码优化,这对提高目标代码的效率将起更大作用。 (√) 34.两个正规集相等的必要条件是他们对应的正规式等价。 (√) 35.一个语义子程序描述了一个文法所对应的翻译工作。 (×) 36.设r和s分别是正规式,则有L(r|s)=L(r)L(s)。(×) 37.确定的自动机以及不确定的自动机都能正确地识别正规集。(√) 38.词法分析作为单独的一遍来处理较好。 (× ) 39.构造LR分析器的任务就是产生LR分析表。 (√) 40.规范归约和规范推导是互逆的两个过程。 (√) 41.同心集的合并有可能产生新的“移进”/“归约”冲突。 (× ) 42.LR分析技术无法适用二义文法。 (× )

人工智能考试必备知识点

第三章约束推理 约束的定义:一个约束通常是指一个包含若干变量的关系表达式,用以表示这些变量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贪心算法:贪心法把构造可行解的工作分阶段来完成。在各个阶段,选择那些在某些意义下是局部最优的方案,期望各阶段的局部最优的选择带来整体最优。 回溯算法:有些问题需要彻底的搜索才能解决问题,然而,彻底的搜索要以大量的运算时间为代价,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回溯法来去掉一 些分支,从而大大减少搜索的次数 第四章定性推理 定性推理的定义是从物理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描述出发,导出行为描述, 以便预测系统的行为并给出原因解释。定性推理采用系统部件间的局部结构规则来解释系统行为, 即部件状态的变化行为只与直接相邻的部件有关 第六章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网络的定义: 贝叶斯网络是表示变量间概率依赖关系的有向无环图,这里每个节点表示领域变量,每条边表示变量间的概率依赖关系,同时对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个条件概率分布表(CPT) ,指明了该变量与父节点之间概率依赖的数量关系。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我们把事件B已经出现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做为P(A|B)。并称之为在B出现的条件下A出现的条件概率,而称P(A)为无条件概率。 贝叶斯概率:先验概率、后验概率、联合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先验概率: 先验概率是指根据历史的资料或主观判断所确定的各事件发生的概率,该类概率没能经过实验证实,属于检验前的概率,所以称之为先验概率 后验概率: 后验概率一般是指利用贝叶斯公式,结合调查等方式获取了新的附加信息,对先验概率进行修正后得到的更符合实际的概率 联合概率: 联合概率也叫乘法公式,是指两个任意事件的乘积的概率,或称之为交事件的概率。 贝叶斯问题的求解步骤 定义随机变量、确定先验分布密度、利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后验分布密度、利用计算得到的厚颜分布密度对所求问题作出推断 贝叶斯网络的构建 为了建立贝叶斯网络,第一步,必须确定为建立模型有关的变量及其解释。为此,需要:(1)确定模型的目标,即确定问题相关的解释;(2)确定与问题有关的许多可能的观测值,并确定其中值得建立模型的子集;(3)将这些观测值组织成互不相容的而且穷尽所有状态的变量。这样做的结果不是唯一的。第二步,建立一个表示条件独立断言的有向无环图第三步指派局部概率分布 p(xi|Pai)。在离散的情形,需要为每一个变量 Xi 的各个父节 点的状态指派一个分布。 第七章归纳学习 归纳学习是符号学习中研究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给定关于某个概念的一系列已知的 正例和反例,其任务是从中归纳出一个一般的概念描述。 归纳学习能够获得新的概念,创立新的规则,发现新的理论。它的一般的操作是泛化和特化泛化用来扩展一假设的语义信息,以使其能够包含更多的正例,

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最全试题

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最全试题 1、2012年7月,为挖掘大数据的价值,阿里巴巴集团在管理层设立()一职,负责全面推进“数据分享平台”战略,并推出大型的数据分享平台。 A首席数据官 B.首席科学家 C.首席执行官 D.首席架构师 2、整个 MapReduce的过程大致分为Map、 Shuffle、 Combine、()? A. Reduce B.Hash C. Clean D. Loading 3、在Spak的软件栈中,用于交互式查询的是 A. SparkSQL B.Mllib C.GraphX D. Spark Streaming 4、在数据量一定的情况下, MapReduce是一个线性可扩展模型,请问服务器数量与处( )理时间是什么关系? A数量越多处理时间越长 B.数量越多处理时间越短 C.数量越小处理时间越短 D.没什么关系 5、下列选项中,不是 kafka适合的应用场景是?

A.日志收集 B.消息系统 C.业务系统 D.流式处理 6、大数据的多样性使得数据被分为三种数据结构,那么以下不是三种数据结构之一的是 A.结构化数据 B.非结构化数据 C.半结构化数据 D.全结构化数据 7、下列选项中,不是人工智能的算法中的学习方法的是? A.重复学习 B.深度学习 C.迁移学习 D.对抗学习 8、自然语言处理难点目前有四大类,下列选项中不是其中之一的是 A.机器性能 B.语言歧义性 C.知识依赖 D.语境 9、传統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其中监督学习是学习给定标签的数据集。请问标签为离散的类型,称为分类,标签为连续的类型,称为什么? A.给定标签

编译原理复习资料

(1) 简述规范归约的基本思想。(第五章课件第5张) 用一个寄存符号的先进后出栈,把输入符号一个一个地移进到栈里,当栈顶形成某个产生式的候选式时,即把栈顶的这一部分替换成(归约为)该产生式的左部符号。 (2) 阐述编译程序各个组成部分主要完成的工作。(课本P2~P4) 词法分析的任务:输入源程序,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进行扫描和分解,识别出一个个的单词。 语法分析: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把单词符号串分解成各类语法单位。 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对语法分析所识别出的各类语法范畴,分析其含义,并进行初步翻译。 优化:在于对前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加工变换,以期在最后阶段能产生出更为高效的目标代码。 目标代码生成:把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低级语言代码。 (3) 什么是编译器的前端和后端,这样划分有何意义?(课本P7) 编译器粗略分为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类型检查,中间代码生成, 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目标代码优化。 把中间代码生成及之前阶段划分问编译器的前端,那么后端与前端是独立的。后端只需要一种中间代码表示,可以是三地址代码或四元式等,而这些都与前端生成的方式无关。也就是不论你前端是用fortran 还是c/c++,只要生成了中间代码表示就可以了,后端是不管你是用哪种语言生成的。 (4) 乔姆斯基把文法分为哪几种类型?对这几种类型文法作简要说明。(课本P34) 把文法分成四种类型:0,1,2,3型。与上下文无关文法一样,它们都由四部分组成,但对产生式的限制有所不同。 0型(短语文法,图灵机):产生式形如:α→β其中:∈α (VT ? VN)*且至少含有一个非终结符;∈β (VT ? VN)* 1型(上下文有关文法,线性界限自动机):产生式形如:α→β其中:|α| ≤ |β|。仅Sε→例外,但此时S不得出现在任何产生式的右部。 2型(上下文无关文法,非确定下推自动机):产生式形如: A →β其中:A∈ VN;∈β (VT ? VN)*。 3型(正规文法,有限自动机):产生式形如:A → aB 或A → a其中:a∈ VT ? {ε};A,B∈VN产生式形如: A → Ba 或 A → a 其中:a∈ VT ? {ε};A,B∈VN。 (5) 简述编译过程中遍的概念以及遍数的多少对编译器设计的影响。(参考课本P7) 遍的概念:对源程序或源程序的中间结果从头到尾扫描一次,并作有关的加工处理,生成新的中间结果或目标程序。 遍可以和阶段相应,也可无关——遍中通常含有若干个阶段。实际上,根据语言的不同,编译器可以是一遍(onepass)——所有的阶段由一遍完成,其结果是编译得很好,但(通常)代码却不太有效。Pascal 语言和C语言均允许单遍编译。(Modula-2语言的结构则要求编译器至少有两遍)。大多数带有优化的编译器都需要超过一遍:典型的安排是将一遍用于扫描和分析,将另一遍用于语义分析和源代码层优化,第3遍用于代码生成和目标层的优化。更深层的优化则可能需要更多的遍: 5遍、6遍、甚至8遍都是可能的。 备注:由于最后一道没有找到比较好的答案,欢迎大家补充。 1) 什么是句子?什么是语言?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Compiler Principles 周数/学分:1周/1学分 先修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设计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练习题要复杂,也更接近实际。编译原理这门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旨在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表示问题,然后编制算法和程序完成设计要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应认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机器的操作系统和语言的集成环境,独立完成算法编制和程序代码的编写。 设计时间: 开发工具: (1) DOS环境下使用Turbo C; (2) 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 C++ 。 (3) 其它熟悉语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设计题一:算术表达式的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算术表达式的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 法检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 算术表达式的文法: 〈无符号整数〉∷= 〈数字〉{〈数字〉} 〈标志符〉∷= 〈字母〉{〈字母〉|〈数字〉} 〈表达式〉∷= [+|-]〈项〉{〈加法运算符〉〈项〉} 〈项〉∷= 〈因子〉{〈乘法运算符〉〈因子〉} 〈因子〉∷= 〈标志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 〈加法运算符〉∷= +|- 〈乘法运算符〉∷= *|/ (1) 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 先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用逆波兰式。 (2) 分别选择LL(1)、LR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 用四元式。 (3) 写出算术表达式的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 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4) 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 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二:简单计算器的设计 1.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简单计算器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 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法检 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 算术表达式的文法:

人工智能重点

人工智能重点 绪论 ●人工智能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其他概念稍微了解 1.什么是人工智能?试从能力和学科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学科:人工智能(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其近期的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并开发相关理论和技术。 能力:人工智能(能力)是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智能行为,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知识表示方法 2.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有哪些? 答:自然语言处理、自动定理证明、智能数据检索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视觉系统、问题求解、人工智能方法和程序语言以及自动程序设计等。 3、简述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人工智能的现状和发展呈现如下特点:多种途径齐头并进,多种方法写作互补;新思想、新技术不断涌现,新领域、新方向不断开括;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应用研究更加广泛;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以上特点展现了人工智能学科的繁荣景象和光明前景。它表明,虽然在通向其最终目标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但前进和发展毕竟是大势所趋。 4.简述知识发现过程和知识发现的方法。 答:过程:①数据选择;②数据预处理;③数据变换;④数据挖掘;⑤知识评价方法:①统计方法;②机器学习方法;③神经计算方法;④可视化方法 ● 2.1状态空间法(重点)看例题 状态空间法的三要素:状态、算符、状态空间方法(是一个表示该问题全部可能状态及其关系的图,它包含三种说明的集合,即三元状态(S,F,G)。S:所有可能的问题初始状态集合;F:操作符集合;G:目标状态集合。) 状态图示法:状态空间的图示形式称为状态空间图 各种问题都可用状态空间加以表示,并用状态空间搜索法来求解。下面简单介绍一种产生式系统描述的搜索算法 产生式系统由三部分:一个总数据库、一套规则、一个控制策略(程序) ● 2.2问题规约法(重点) 另外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的问题描述与求解方法;实质:从目标出发逆向推理,建立子问题以及子问题的子问题,直到最后把初始问题归约为一个本原问题集合。 组成部分:初始问题描述、问题变换为子问题的操作符、一套本原问题描述 与或图;与或图的搜索:目的在于表明起始节点是有解的 问题规约法举例:汉诺塔问题

人工智能复习题

人工智能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97年5月,著名的“人机大战”,最终计算机以3.5比2.5的总比分将世界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击败,这台计算机被称为() A)深蓝B)IBM C)深思D)蓝天 2、下列不在人工智能系统的知识包含的4个要素中 A)事实B)规则C)控制和元知识D)关系 3、谓词逻辑下,子句, C1=L∨C1‘, C2= ? L∨若σ是互补文字的(最一般)合一置换,则其归结式C=() A) C1’σ∨C2’σB)C1’∨C2’C)C1’σ∧C2’σD)C1’∧C2’ 4、或图通常称为 A)框架网络B)语义图C)博亦图D)状态图 5、不属于人工智能的学派是 A)符号主义B)机会主义C)行为主义D)连接主义。 6、人工智能的含义最早由一位科学家于1950年提出,并且同时提出一个机器智能的测试模型,请问这个科学家是 A)明斯基B).扎德C)图林D)冯.诺依曼 7、要想让机器具有智能,必须让机器具有知识。因此,在人工智能中有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如何自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完善,这门研究分支学科叫()。 A)专家系统B)机器学习C)神经网络D)模式识别 8、下列哪部分不是专家系统的组成部分() A.)用户B)综合数据库C)推理机D)知识库 9、产生式系统的推理不包括() A)正向推理B)逆向推理C)双向推理D)简单推理 10、C(B|A) 表示在规则A->B中,证据A为真的作用下结论B为真的 A)可信度B)信度C)信任增长度D)概率 11、AI的英文缩写是 A)Automatic Intelligence B)Artifical Intelligence C)Automatice Information D)Artifical Information 12、反演归结(消解)证明定理时,若当前归结式是()时,则定理得证。 A)永真式B)包孕式(subsumed)C)空子句 13、在公式中?y?xp(x,y)),存在量词是在全称量词的辖域内,我们允许所存在的x可能依赖于y值。令这种依赖关系明显地由函数所定义,它把每个y值映射到存在的那个x。这种函数叫做() A. 依赖函数 B. Skolem函数 C. 决定函数 D. 多元函数 14、子句~P∨Q和P经过消解以后,得到() A. P B. Q C. ~P D. P∨Q 15、如果问题存在最优解,则下面几种搜索算法中,()必然可以得到该最优解。 A.广度优先搜索 B.深度优先搜索 C.有界深度优先搜索 D. 启发式搜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019-2020年编译原理复习资料(1).doc

编译原理复习资料 1、某操作系统下合法的文件名为:device:name.extension ,其中第一部分(device:)和第三部分(.extension )可缺省,若device, name 和extension 都是字母串,长度不限,但至少为1,画出识别这种文件名的DFA 。用标记d 表示任意字母。 2、用两个不同最左推导来说明下面的文法是二义的。 S → A S | b A → S A | a 答:句型aSAS 的两个不同最左推导如下: S ? AS ? aS ? aAS ? aSAS S ? AS ? SAS ? ASAS ? aSAS 3、证明下面的文法 S → S A | A A → a 不是LL(1)文法,但是SLR(1)文法,并画出SLR(1)分析表。 答:该文法的第一个产生式表现出直接左递归,因此该文法不是LL(1)。 接受该文法的活前缀的DFA 见下面右边;Follow(S ') = {$},Follow(S ) = {$, a },Follow(A ) = {$, a };SLR(1)分析表见下面左边。该表无冲突,所以该文法d d d 图1 接受文件名的DFA

4、用SLR(1)文 法能定义的语 言集合、用LR(1) 文法能定义的 语言集合和用LALR(1)文法能定义的语言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用SLR(1)文法能定义的语言集合?用LALR(1)文法能定义的语言集合, 用LALR(1)文法能定义的语言集合?用LR(1)文法能定义的语言集合。 5、下面是int i, j, k这样的类型声明的两种不同语法: D → T L D → T L T → int | real T → int | real L → L , id | id L → id , L | id 如果用LL(1)分析方法,应该选择哪个文法?如果用某种LR分析方法,选择哪个文法更好?简要说明理由。 答:对于LL(1)分析方法,两个文法都不合适,左边的文法是左递归的,右边文法有公共左因子。修改右边文法来适应LL(1)分析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因为只要提公共左因子。 对于LR的各种分析方法,两个文法都适用,但是采用左边的文法更好一些。用左边的文法时,分析器一边扫描一边归约,占用分析栈的空间较少。而用右边的文法时,分析器要把所有的标识符都移进栈后才进行归约,因此使用较多的分析栈空间。(结合语法制导的翻译,采用左边的文法还有好处:便于确定T的类型属性在栈中的位置。) 6、在C语言中,3++和( id + id )++这样的表达式被编译时,编译器都会报告如下的错误:invalid lvalue in increment 说明左值不能为数值或表达式。现有如下简化的C语言表达式文法: E → E + E | ( E ) | E ++ | id | num 请写一个语法制导定义或翻译方案,检查++的运算对象是否合法。 答:给非终结符E一个综合属性v,其值可取lvalue或rvalue,分别表示E是左值标识符和右值表达式,那么语法制导定义如下(无输出则表示无错):E'→ E E → E 1 + E 2 E.v := rvalue E → ( E 1 ) E.v := E 1 .v E → E 1 ++ if E 1 .v = rvalue then printf(“invalid lvalue in increment”); E.v := rvalue E → id E.v := lvalue E → num E.v := rvalue 7、 E → E+T | T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个完整的编译器)

编译原理程序设计报告 一个简单文法的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专业班级:计算机1406班 组长姓名:宋世波 组长学号: 20143753 指导教师:肖桐 2016年12月

设计分工 组长学号及姓名:宋世波20143753 分工:文法及数据结构设计 词法分析 语法分析(LL1) 基于DAG的中间代码优化 部分目标代码生成 组员1学号及姓名:黄润华20143740 分工:中间代码生成(LR0) 部分目标代码生成 组员2学号及姓名:孙何奇20143754 分工:符号表组织 部分目标代码生成

摘要 编译器是将便于人编写,阅读,维护的高级计算机语言翻译为计算机能解读、运行的低阶机器语言的程序。编译是从源代码(通常为高阶语言)到能直接被计算机或虚拟机执行的目标代码(通常为低阶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翻译过程。 一.编译器的概述 1.编译器的概念 编译器是将便于人编写,阅读,维护的高级计算机语言翻译为计算机能解读、运行的低阶机器语言的程序。编译器将原始程序作为输入,翻译产生使用目标语言的等价程序。源代码一般为高阶语言如Pascal、C++、Java 等,而目标语言则是汇编语言或目标机器的目标代码,有时也称作机器代码。 2.编译器的种类 编译器可以生成用来在与编译器本身所在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平台)相同的环境下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本地”编译器。另外,编译器也可以生成用来在其它平台上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交叉编译器。交叉编译器在生成新的硬件平台时非常有用。“源码到源码编译器”是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输出也是高阶语言的编译器。例如: 自动并行化编译器经常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转换其中的代码,并用并行代码注释对它进行注释(如OpenMP)或者用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编译原理复习资料

第3章文法和语言 第1题 文法G=({A,B,S},{a,b,c},P,S)其中P为: S→Ac|aB A→ab B→bc 写出L(G[S])的全部元素。 答案: L(G[S])={abc} 第 11题 令文法 G[E]为: E→T|E+T|E-T T→F|T*F|T/F F→(E)|i 证明 E+T*F是它的一个句型,指出这个句型的所有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答案: 此句型对应语法树如右,故为此文法一个句型。 或者:因为存在推导序列: E=>E+T=>E+T*F,所 以E+T*F句型 此句型相对于E的短语有:E+T*F;相对于 T的短语 有 T*F 直接短语为:T*F 句柄为:T*F 第 13题 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生成句子abbaa的推导树如下: (1)给出串abbaa最左推导、最右推导。 (2)该文法的产生式集合 P可能有哪些元素? (3)找出该句子的所有短语、直接短语、句柄。 A S a S B B B A S a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答案: (1)串abbaa最左推导: S=>ABS=>aBS=>aSBBS=>aBBS=>abBS=>abbS=>abbAa=>abbaa 最右推导: S=>ABS=>ABAa=>ABaa=>ASBBaa=>ASBbaa=>ASbbaa=>Abbaa=>abbaa (2)产生式有:S→ABS |Aa|ε A→a B→SBB|b abbaa aaabbaa ? 可能元素有:ε aa ab (3)该句子的短语有: a是相对 A的短语 ε是相对 S的短语 b是相对 B的短语 εbb是相对 B的短语 aa是相对 S的短语 aεbbaa是相对 S的短语 直接短语有:a ε b 句柄是:a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名称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2013 年06月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将正规式转换为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再将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转换为与之等价的确定的有穷自动机,最后再将确定有穷自动机进行简化。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构造LR(0)项目集规范簇和LR分析表、对给定的符号串进行LR分析的程序,了解构造LR(0)分析表的步骤,对文法的要求,能够从文法G出发生成LR(0)分析表,并对给定的符号串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 正规式——>NFA——>DFA——>MFA 1.正规式转化为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 (1)目的与要求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将正规式转换为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的程序,使学生了解Thompson算法,掌握转换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NFA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表格或图形。 (2)问题描述 任意给定一个正规式r(包括连接、或、闭包运算),根据Thompson算法设计一个程序,生成与该正规式等价的NFA N。 (3)算法描述 对于Σ上的每个正规式R,可以构造一个Σ上的NFA M,使得L(M)=L(R)。 步骤1:首先构造基本符号的有穷自动机。 步骤2:其次构造连接、或和闭包运算的有穷自动机。

(4)基本要求 算法实现的基本要求是: (1) 输入一个正规式r; (2) 输出与正规式r等价的NFA。(5)测试数据 输入正规式:(a|b)*(aa|bb)(a|b)* 得到与之等价的NFA N

(6)输出结果 2.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的确定化 (1)目的与要求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将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转换为与之等价的确定的有穷自动机的程序,使学生了解子集法,掌握转换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DFA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表格或图形。(2)问题描述 任意给定一个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N,根据算法设计一个程序,将该NFA N变换为与之等价的DFA D。 (3)算法描述 用子集法将NFA转换成接受同样语言的DFA。 步骤一:对状态图进行改造 (1) 增加状态X,Y,使之成为新的唯一的初态和终态。从X引ε弧到原初态结点, 从原终态结 点引ε弧到Y结点。 (2) 对状态图进一步进行如下形式的改变

人工智能知识点归纳-老王知识点归纳

?人工智能的不同研究流派:符号主 义/逻辑主义学派--符号智能;连接主 义--计算智能;行为主义-低级智能。 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自动推理(二)专家系统(三)机器 学习(四)自然语言理解(五)机器人学和 智能控制(六)模式识别(七)基于模型的 诊断 产生式系统是人工智能系统中常用的一种 程序结构,是一种知识表示系统。 三部分组成:综合数据库:存放问题的状 态描述的数据结构,动态变化的。产生式规 则集、控制系统。 / 产生式规则集/ 控制系统 产生式规则形式: IF<前提条件> THEN<操作> 八数码难题的产生式系统表示 综合数据库:以状态为节点的有向图。 状态描述:3×3矩阵 产生式规则: IF<空格不在最左边>Then<左移空格>; 依次 控制系统: 选择规则:按左、上、右、下的顺序 移动空格。 终止条件:匹配成功。 产生式系统的基本过程: Procedure PROCUCTION 1.DATA←初始状态描述 2.until DATA 满足终止条件,do: 3.begin 4.在规则集合中,选出一条可用于 DATA的规则R(步骤4是不确定的, 只要求选出一条可用的规则R,至于这 条规则如何选取,却没有具体说明。) 5. DATA←把R应用于DATA所得的结果 6.End 产生式系统的特点:1.模块性强,2.产生式 规则相互独立,3.规则的形式与逻辑推理相近,易懂。 产生式系统的控制策略:1.不可撤回的控制 策略:优点是空间复杂度小、速度快;缺点 是多数情况找不到解 2.试探性控制策略: 回溯方式:占用空间小,多数情况下能找到解;缺点是如果深度限制太低就找不到解; 和图搜索方式:优点总能找到解,缺点时间 空间复杂度高。 产生式系统工作方式:正向、反向和双向产 生式系统 可交换产生式系统:1.可应用性,每一条对 D可应用的规则,对于对D应用一条可应用 的规则后,所产生的状态描述仍是可应用的。 2.可满足性,如果D满足目标条件,则对D 应用任何一条可应用的规则所产生的状态描 述也满足目标条件。3.无次序性,对D应用 一个由可应用于D的规则所构成的规则序列 所产生的状态描述不因序列的次序不同而改变。可分解的产生式系统:能够把产生式系统综 合数据库的状态描述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 产生式规则可以分别用在各组成部分上,并 且整个系统的终止条件可以用在各组成部分 的终止条件表示出来的产生式系统,称为可 分解的产生式系统。基本过程: Procedure SPLIT 1.DATA ←初始状态描述 2.{Di} ← DATA的分解结果;每个Di看成 是独立的状态描述 3.until 对所有的Di ∈{Di}, Di都满足终 止条件,do: 4.begin 5. 在{Di}中选择一个不满足终止条件的D* 6. 从{Di}中删除D* 7.从规则集合中选出一个可应用于D*的规则 R 8.D ←把R应用于D*的结果 9.{di} ← D的分解结果 10.把{di}加入{Di}中 11.end 回溯算法BACKTRACK过程:Recursive Procedure BACKTRACK(DATA) 1.if TERM(DATA),return NIL; 2.if DEADEND(DATA),return FAIL; 3.RULES←APPRULES(DATA); 4.LOOP:if NULL(RULES),return FAIL; 5.R←FIRST(RULES); 6.RULES←TAIL(RULES); 7.RDATA←R(DATA); 8.PATH←BACKTRACK(RDATA); 9.if PATH=FAIL,go PATH; 10.return CONS(R,PATH). Procedure GRAPHSEARCH 1.G←{s}, OPEN ←(s). 2.CLOSED ←NIL. 3.LOOP:IF OPEN=NIL,THEN FAIL. 4. n ← FIRST(OPEN),OPEN ← TAIL(OPEN),CONS(n, CLOSED) . 5. IF TERM(n),THEN 成功结束 (解路径可通过追溯G中从n到 s的指针获得)。 6.扩展节点n, 令M={m︱ m是n的子节点,且m不是n的祖先} , G ←G ∪M 7.(设置指针,调整指针)对于m M, (1)若m CLOSED, m OPEN, 建立m 到n的指针,并CONS(m, OPEN). (2)(a)m OPEN, 考虑是否修改m的 指针. (b)m CLOSED,考虑是否修改m 及在G中后裔的指针。 8.重排OPEN表中的节点(按某一 任意确定的方式或者根据探索信息)。 9. GO LOOP 无信息的图搜索过程:深度优先搜索:排列OPEN表中的节点时按它们在搜索树中的深度 递减排序。深度最大的节点放在表的前面,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时间:2012年5 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 - 1 - 二、课堂实验及课程设计的内容 -------------------------------------------------- - 1 - 2.1、课堂实验内容-------------------------------------------------------------- - 1 - 2.2、课程设计内容-------------------------------------------------------------- - 1 - 三、visual studio 2008 简介------------------------------------------------------- - 2 - 四、问题分析及相关原理介绍 ----------------------------------------------------- - 3 - 4.1、实验部分问题分析及相关原理介绍 ---------------------------------- - 3 - 4.1.1、词法分析功能介绍及分析------------------------------------- - 3 - 4.1.2、语法分析功能介绍及分析------------------------------------- - 3 - 4.1.3、语义分析功能介绍及分析------------------------------------- - 4 - 4.2、课程设计部分问题分析及相关原理介绍 ---------------------------- - 5 - 4.2.1、编译程序介绍 ----------------------------------------------------- - 5 - 4.2.2、对所写编译程序的源语言的描述(C语言) -------------- - 6 - 4.2.3、各部分的功能介绍及分析 -------------------------------------- - 7 - 4.3、关键算法:单词的识别-------------------------------------------------- - 8 - 4.3.1、算法思想介绍 ----------------------------------------------------- - 8 - 4.3.2、算法功能及分析 -------------------------------------------------- - 8 - 五、设计思路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 - 10 - 5.1、编译系统------------------------------------------------------------------ - 10 - 5.1.1、设计思路 --------------------------------------------------------- - 10 - 5.2、词法分析器总控算法--------------------------------------------------- - 12 - 5.2.1、设计思路 --------------------------------------------------------- - 12 - 5.2.2、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 13 - 六、结果及测试分析-------------------------------------------------------------- - 14 - 6.1、软件运行环境及限制--------------------------------------------------- - 14 - 6.2、测试数据说明------------------------------------------------------------ - 14 - 6.3、运行结果及功能说明--------------------------------------------------- - 16 - 6.4、测试及分析说明--------------------------------------------------------- - 16 - 七、总结及心得体会 --------------------------------------------------------------- - 17 - 7.1、设计过程------------------------------------------------------------------ - 17 - 7.2、困难与收获 ------------------------------------------------------------- - 17 - 八、参考文献 ------------------------------------------------------------------------ - 18 -

人工智能重点总结

人工智能重点总结 第一章:发展简史(此处为简答题) 1.人工智能的萌芽(1956年以前) 1936年,图灵创立了自动机理论(后人称为图灵机),提出一个理论计算机模型,为电子计算机设计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人工智能,特别是思维机器的研究。 麦克洛克和皮茨于1943年提出“拟脑模型”是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网络模型(MP模型),开创了从结构上研究人类大脑的途径。 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关于动物与机器中的控制与通信的科学》,不但开创了近代控制论,而且为人工智能的控制学派树立了里程碑。 1、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贡献是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 础。形式逻辑是一切推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在他的代表作《工具论》中,就给出了形式逻辑的一些基本规律,如矛盾律、排中律,并且实际上已经提到了同一律和充足理由律。此外亚里士多得还研究了概念、判断问题,以及概念的分类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判断问题的分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最著名的创造就是提出人人熟知的三段论。 2、英国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 Bacon(培根)(1561-1626),他的主要贡献是 系统地给出了归纳法,成为和 Aristotle 的演绎法相辅相成的思维法则。 Bacon 另一个功绩是强调了知识的作用。 Bacon 的著名警句是"知识就是力量"。 3、德国数学家、哲学家 Leibnitz(莱布尼茨)(1646-1716),他提出了关于数 理逻辑的思想,把形式逻辑符号化,从而能对人的思维进行运算和推理。他曾经做出了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 4、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 Boole(布尔)(1815-1864),他初步实现了布莱尼 茨的思维符号化和数学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代数系统--布尔代数。 5、美籍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Godel(哥德尔)(1906-1978),他证明了一阶谓词 的完备性定理;任何包含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如果它是无矛盾的,那么一定是不完备的。此定理的意义在于,人的思维形式化和机械化的某种极限,在理论上证明了有些事是做不到的。

2015年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

2015年信息技术基础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1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象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书刊、电视、网络、广播等)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p2) 信息的发出方(信源)-----信息的接收方(信宿) 对信息认识三种典型观点 ?信息泶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了解和认识。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依附性、传递性、可处理性、真伪性(空城计)(p2) 3、信息技术(简称IT):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p4) 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1)语言的产生与应用(2)文字的创造和使用(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p5) 容量单位换算 1TB= 1024 GB 1GB=1024 MB 1MB=1024KB 1KB=1024 Byte 字节 1B=8bit 位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IP v4由32位4组二进制数组成,如http:// 218.5.5.242 : 9013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8) (1)确定信息需求(2)确定信息来源(3)采集信息(传感器的重要作用) (4)保存信息 2、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82) (1)文本:.doc; .wps ; .txt ; .pdf (2)图形图像:.jpg和.bmp都是静态图片的格式;.gif 文件很小,主要应用于网络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