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专题1 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
命题点一:十八届四中全会
热点命题解读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概述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
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
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
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提法和新举措
新提法: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新举措:
※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材料三:法治中国的世界回响据国外相关媒体报道,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提升中国的国家治理,将对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诸多第一次,让国际舆论不仅仅只加
上“首次”这个词,还纷纷用“历史性”“新开端”“里程碑”等词汇评价这次会议及其成果。

在世界的注视下,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新的路线图已经展开。

国际社会相信,中国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也将为世界带来谋发展、促繁荣新的信心与希望。

考点链接
①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成要性。

(1)重要性: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2)必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法治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2)存在的问题: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
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5.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
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
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6.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
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我们应该如何做?
(1)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3)勇于同破坏法治中国或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言行作斗争。

9.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

(4)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6)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保证等。

10.为什么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3)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4)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11.如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
(1)首先要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2)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3)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个部门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

(4)坚决依法治党、从严治党,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等。

12.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何意义?
(1)有利于宣传我国的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有利于维护宪
法的权威。

(3)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实施依宪治国。

(4)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
主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5)有利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等。

13.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②
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14.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1)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2)是新形势下发展人民民
主的根本保障。

(3)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

(4)是深化市
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需要。

(5)是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6)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7)是反腐治权的治本之道。

15.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1)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关依法治国的精神,增强法治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2)积极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容,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等。

命题点二:依法治国科学立法
热点聚焦
材料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
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材料二:民意、民智、民主——科学立法的地方实践刚刚走过的9月,中国人大制度历经60载,一个甲子的沧桑,成效斐然,特别是在
立法方面。

为了立“良法”,行“善治”,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积极探索,突破“闭门造车”樊篱,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

材料三:科学立法,为改革保驾护航改革要依法而行,改革成果更要用法律制度加以巩固。

如今,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社会救助法……一件件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立法项目,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审议通过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系列决定、决议的及时通过,保证了重大改革的有序进行。

材料四:科学立法,关乎民生时至今日,我国出台的现行有效法律已有24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其中“立法为民”是立法工作的鲜明特点、永恒主题。

旅游法实施整整一年,游客用“恼人的购物少了”直观评价这部法律的实施效果。

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将“保障公众健康”写入总则第一条,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草案用最严格的法律责任保卫广大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无论是新制定的法律,还是修改后的法律,都明显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考点链接
①人民当家作主②依法治国③公民的政治权利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
(1)有法可依,即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

(4)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

2.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3)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

”这样做,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2)有利于体现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这一本质要求,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切实保障人民
当家作主。

4.各地这一做法保证了公民什么权利?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这一权利?
监督权(批评、建议权)。

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
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以及网络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
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等。

5.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让一系列决定、决议及时通过,保证了重大改革的有序进行,说明了什么?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

(2)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 重要立法项目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对此,你对全国人大有何正
确的认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国家机关,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的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和重大事务决定权等。

7. 对“立法为民”是立法工作的鲜明特点、永恒主题,这句话你是如何认识的?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充分体现,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打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命题点三:依法治国严格执法
热点聚焦
材料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
行政体制,加快
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材料二:让反腐无“法外之地”反腐法治化与国家法治化的路径基本一致。

国家法治化,即国家权力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长期看,要把反腐败纳
入法治轨道,建立制度限制,使党员干部不能腐败,也不愿意去腐败。

“吃空饷”“裸官”“红包”“奢靡”“官赌”……在不久的将来,涉及这些问题的领导干部,或许受到的不仅仅是党内处分,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

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最终走向都是法治反腐。

相关链接: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中共中央决定对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

考点链接
①依法行政②反腐倡廉
1.为什么各级政府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2.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把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有何意义?)
(1)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3)有利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4)有利于督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防止腐败。

3. 应如何让公腐无“法外之地”?
(1)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健全监督机制,鼓励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

(3)加强法制教育,在全社会弘扬正能量。

(4)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5)严惩腐败行为,净化社会环境。

4.法治反腐,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
(1)体现了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违法犯罪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4)表明了党和国家反腐的决心和力度。

(5)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命题点四:依法治国公正司法
热点聚焦
材料一: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公平正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材料二:法治社会难容“特殊公民”以刘汉为代表的“特殊公民”被绳之以法,他们利用金钱、权力、暴力,游走在法律之外,不仅破坏社会秩序、经济秩序,更是对法律尊
严的疯狂践踏,透过刘汉涉黑组织的产生和壮大,警醒我们还必须从法治教育、司法
改革、公权监督等多方着力。

材料三:全国31省份纪委全部开通官网均设举报专区中纪委官网2014年8月21日
消息,自2013年9月2日中纪委官网开通至今,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网站群正式形成,
加强了网站的信息发布、监督举报、政策阐释和互动交流功能,打造了监督执纪网络
平台。

相关链接:中央部门决算迎“史上最大力度”公开;中国政务微信已超五千;中国政府
网开通总理“留言板”开创网络问政新渠道。

考点链接
①法律的特征②监督权③依法治国
1.为什么要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
(1)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司法理念,做到执法为民。

(2)有助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审判工作机制,提升办案质量。

(3)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4)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2.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1)有利于人民有效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中国等。

3.以刘汉为代表的“特殊公民”被绳之以法,说明了什么?
(1)说明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厉打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

(2)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法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从以刘汉为代表的“特殊公民”被审,我们青少年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保护人民利益和打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2)法不可违,要认真学法,依法自律,做到远离违法与犯罪行为。

(3)要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推进依法治国建设。

5.中纪委开通官网设举报专区,有何意义?
(1)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监督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有利于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6.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

(2)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命题点五:依法治国全民守法
热点聚焦
材料一: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坚定捍卫者。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材料二:宪法60年在中国民众生活中日益“激活”中国宪法历经四部,用60年时间逐
渐融化2 000多年封建制度冰封的“人治”传统观念。

从闻名全省甚至全国的农民宋新
元以民告官,维护家乡环境不受污染,到汶川地震失去家园的罗开华因假笋种走上依
法维权的道路等,宪法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日益“激活”。

材料三:虚拟空间仍需守法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型的互联网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体系涵盖了方方面面,执法部门要依靠法律来办事。

比如“快播”公司案子,本身就达
到了利用案例来宣传法治的效果。

对“快播”公司的查处之所以影响大,是有关部门根
据相关条例去查处:通信管理局吊销了它的许可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计算出对
它的巨额罚款金额。

通过诸如此类的经典案例,会使得法治精神得到传播。

现实生活中,虚拟空间世界,都一样要遵守法律。

考点链接
①弘扬法治精神②监督权③依宪治国
1.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2)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2.当前,我们应该如何自觉树立法治观念?
树立法治观念,学法、懂法、用法;要自觉护法,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
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

3.宪法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日益“激活”,体现了什么道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你认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
体化,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
更为严格。

5.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积极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
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6.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型的互联网的法律体系,这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

(2)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维护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