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用心专者怨必深_氓_的另一种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考察《氓》的解读阐释史,可以发现一个饶有趣 味的现象,即历代诗评家对诗中女子形象的理解经 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从“淫妇”转变成“弃妇”。 现存 最 早 的 对《氓》的 解 读 当 属《毛 诗 序》。 《序》曰: 《氓》,刺时 也。宣 公 之 时,礼 义 消 亡,淫 风 大 行。男 女 无 别,遂 相 奔 诱。 华 落 色 衰,复 相 弃 背。……故序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佚也。 依此说,《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那时礼 义消亡,淫风大炽,男女之间互相引诱,然常有女子 年老色衰后又被男子抛弃。是以这首诗讥讽了当 时浇薄淫乱的社会风气。最早的解读往往被视为 最权威的 理 解,《毛 诗 序 》有 关《氓 》的 论 说 对 后 世 影响很大,很多诗经研究者皆持类似之见解,此中
对爱情的细腻描绘是其他弃妇诗绝无而《氓》 独有的,也是读完《氓》后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 首弃妇诗,干嘛要花这么多篇幅描绘那已经久远了 的爱情往事? 事实上,不惟一二两章对往日爱情有 浓墨重彩的描摹,在诗的最后一章,女子已经下定 决心要和男子一刀两断彻底决裂时,那当初恩恩爱 爱山盟海誓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中———“总 角 之 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流露出对那 份爱情难以割舍的爱恋。为什么这首弃妇诗中反 复出现描绘爱情的笔墨? 在这个惨遭抛弃的女子 心中,为什么已经久远的爱情记忆依旧是那么的甜 美温馨?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痛苦以及对男 子的怨恨? 这个女子难道不恨那负心郎吗? 是的, 她恨,所以 她 说“亦 已 焉 哉 ”,要 与 男 子 一 刀 两 断。 但为什么恨呢? 还是因为爱。我们难道会恨一个 跟我们无缘无故毫无瓜葛的人吗?
汉代学者郑玄在笺注《氓》中的“泣涕涟涟”一 句时,说“用心专者怨必深”。这七个字可谓惊心动 魄,一字千金,给我们理解《氓》中的复杂情感带来 了启迪之光。一个不曾爱过的人,哪里会有恨? 爱 之深,才会恨之切。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是复杂多变 的,爱与恨 有 时 难 分 难 解。 深 深 地 恨Leabharlann Baidu不 正 说 明 曾 经爱得浓烈吗? 人们常说“痴情女子负心汉”,只有 痴情深爱过,才有负心一说,如果不曾痴情,不曾深 爱,哪里在意他负心与否? 有论者说《氓》“以一个 弃妇的口吻,诉说着她的爱、她的悔和她的恨”,是
二 正如前文所述,诗 经 中 有 很 多 描 绘 爱 情 的 诗 篇,在传统 礼 教 观 念 浓 厚 的 诗 评 家 眼 里 则 被 视 为
“淫章”“淫词”。那翻转过来看,古之谓“淫”者,不 正是现代人眼中的爱情言行吗? 而且,淫词秽语越 是直露可能越反映出爱的浓烈。换言之,称《氓》中 女子为“淫妇”正说明这个女子大胆地追求了爱情。 这种特别强调“淫妇”一面的见解其实揭示了《氓》 的某种特殊面相,即这是一首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情 经历的弃妇诗。而这也是《氓》与其他弃妇诗最大 的不同。
教师版
“用心专者怨必深”
———《氓》的另一种解读
■ 方超群(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卫风·氓》作为《诗经》中的名篇,声誉极高, 凡有《诗经 》之 选 本,必 选 之。 现 在 一 般 把《氓 》看 作是一首 弃 妇 诗。 诗 经 中 的“弃 妇 诗 ”有 不 少,如 《邶风·谷风》《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蓷》等 等。与之相较,何以《氓》的名声最大,甚至被人誉 为“《诗经》中弃妇诗最优秀的篇章”? 换个问法, 《氓》与其 他 弃 妇 诗 之 间 有 何 不 同,为 什 么《氓 》被 后人如此广泛地接受? 这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 也是一个一针见血的问题,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 才可以说真正读出这首千古名篇的精妙处。在解 答这 个 问 题 之 前,不 妨 看 看 前 贤 是 怎 么 解 读 《氓》的。
又以宋代朱熹最可代表,且说得更为显豁直接。朱 熹在《诗集传》中说道: “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 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淫妇”二字可谓醒目刺 眼,一下子把《氓》中女子的身份给定格了。在朱熹 眼中,《氓》中女子乃一淫妇耳,她不守礼法,私许于 人,终被抛弃,实为咎由自取。但女子经此惨遇,有 了悔恨之意,遂 发 为 诗,以 为 后 来 者 之 警 示。 淫 妇 纵一时之欲而悔恨终身,可不戒哉? 在朱子看来, 这也是《氓》的价值所在,有正人心、清风俗的效用。
的,她爱,她悔,她 也 恨,但 这 里 的 爱、悔、恨 不 可 以 截然分开,它 们 缠 绕 在 一 起,你 中 有 我,我 中 有 你, 构成一个人复杂的内心情感。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心中有恨并不意味着那份爱就不在了,爱与恨是可 以共存的。
三 至此,如果对爱与恨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一种 深层的体认,那么就可以深入体会本诗的妙处了。 其一,从诗歌内容上看,《氓》中爱与恨的情感 纠葛写出了人性的真实与人情的真切。《氓》中女 子之所以被称作“淫妇”,是因为爱情; 《氓》作为一 首弃妇诗的独特之处,也是因为爱情。歌德说“哪 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爱情蕴含着普遍 人性。《氓》之所以伟大,之所以独特,之所以被人 喜爱,正在于有爱情的描绘。而且这份爱情在诗人 的描绘下是如此地美好动人———“不见复关,泣涕 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令人沉醉令人渴念。 因为男女之间曾经有过真切迷人的爱情,所以当氓 背弃了那份爱情,女子才会痛心疾首,才会悲伤不 已。没有爱做 底 子 的 恨 和 悲,终 究 来 得 不 深 切、不 动人。因爱生 恨,因 爱 生 悲,正 是 人 性 人 情 的 自 然 呈现。郑玄说“用心专者怨必深”,即此之谓也。 其二,从诗歌美学特质来看,《氓》中对女子爱 情及其破灭的刻画具有一种深沉的悲剧美。本诗 一二章把男女之间的爱情写得那么美好,而这美好 的爱情最后竟然破灭了,把美的东西撕碎是一种令 人哀痛的悲剧。悲剧发人伤悲,但也使人有无尽回 味。因此,《氓》读起来比其他弃妇诗更有味道,更 耐读。没有爱情的细腻刻画,这首 诗 就 会 黯 淡 无 光,嚼之无味,泯 然 众 矣。 爱 之 深,所 以 恨 之 深,也 悲之深; 悲之深,实因对曾经的爱充满着眷念与不 舍。虽然这份爱情破碎了,但不意味着曾经的爱就 是错误的、无价值的。提升到哲学层面来看,《氓》 中女子爱情的破灭恰恰逼视出一个人类永恒的困 惑: 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容易消逝? 这是 《氓》留给我们思考的一个常想常新的问题。 其三,从诗歌主旨来看,《氓》表达了对一种健 康健全的普遍人性的召唤。在《氓》中,弃妇发出这 样一句幽怨的话: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 兮,不可说也。”意为: 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解脱, 女子沉溺爱情无法解脱。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诗是
但“淫妇”二字从何说起呢? 古人以婚姻为大 事,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不遵此道,则有 悖伦理,沦 为“淫 道”。 《氓 》中 女 子 与 男 人 私 下 相 识,私 定 婚 期,私 自 许 人,与 传 统 礼 教 观 念 大 相 违 背。这种女人在传统礼教观念下当然是一淫妇了。 可是细读《诗经》,尤其是《国风》里的篇章,其中有 很多描绘爱情的诗歌。这些情诗大胆真切地描绘 了男女之间两情相悦、山盟海誓、浓情蜜意的情景。 如《邶风·静女》《郑风·溱洧》《郑风·狡童》《召 南·野有死麕》等,无不是火辣辣的恋人之歌。反 过来看《毛诗序》、朱熹《诗集传》,对诗经中这些描 绘情爱的诗 歌,多 斥 之 为“淫 词”“淫 章 ”,显 然,在 这些传统卫道士的眼中,凡是涉及情爱的言辞,都 是淫秽卑劣的。可是这样简单粗暴地以礼教观念 来论断《诗经》中描绘爱情的诗歌可能多有偏颇,这 些批评家们实际上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礼法未有深 察。春秋战国 时 期,战 乱 频 繁,社 会 动 荡,礼 教 未 严,男女交往尚易,自由恋爱较少禁忌。《周礼·媒
随着时代的 发 展,社 会 观 念 也 日 益 变 化,尤 其 是到了近现代,在欧风美雨的吹拂下,男女平等的 思想传遍中国大地,那种男女大防的传统观念迅速 地土崩瓦解。这时的诗评家以一种更加平实的态 度来理解《氓》。著名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说: “这 是弃妇的诗,诉说着她的错误的爱情,不幸的婚姻, 她的恨 和 她 的 决 绝。”没 有 了 对“淫 妇”的 道 德 指 责,只有对“弃妇”深切的同情。其实,先前有很多 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女子被弃的不幸遭遇,如朱熹说 “此淫妇为人所弃”,但他们囿于传统礼教观念,认 为正因女子的淫行才有了后来的惨遇,这都是咎由 自取,所以对女子的不幸往往视而不见。在现代诗 评家们眼里,追求爱情不再是一种罪恶,而是人性 最本真的显露。《氓》中女子为爱情付出这么多却 又惨遭男子抛弃,这该是怎样的苦痛和伤心啊! 诗 评家们更多关注于女子的悲惨经历,从“弃妇”的角 度理解分析女子的爱与恨、悲与痛。
一般弃妇诗对男女之间的情爱往往忽略不计 或避而不谈,着重叙说女子的贤德,诸如为家庭的 操劳、对婚后贫穷生活的坚守等,但最终遭到丈夫 的抛弃,表达了对女子的同情及对男子的谴责。如 《邶风·谷风》,《谷风》中的女子大概是经过“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而许配给男子的。诗中详述了女 子苦苦持家、备尝艰辛的婚后生活,可等日子好过 一点,这个男人开始嫌弃女子容颜衰老,另有新欢, 休弃了原配。这个女子无任何失德之处,只因年老 色衰,就遭抛弃,成了弃妇。弃妇虽感委屈,最后还 是说“不念昔者,伊余来塈”,仍期待丈夫念及往日 的甘苦,盼望着他回心转意。毫无疑问,《谷风》中 的女子获得了所有人的同情,连朱熹也说: “妇人从 一而 终,今 虽 见 弃,犹 有 望 夫 之 情,厚 之 至 也。”不 过,读完《谷风》,我们总觉得此诗讲述了一个再平 常不过的现象———男子负义女子可怜,认识到了一 个再正确 不 过 的 事 理———不 能 喜 新 厌 旧 抛 弃 糟 糠 之妻。我们深深同情弃妇,当然我们也强烈谴责那 个薄情寡义的男人,但总感觉此诗少了一种鲜明的 爱与恨,少了爱与恨的纠缠,因此心灵深处也没有 留下多少触动和感喟。
乘彼垝 垣,以 望 复 关。不 见 复 关,泣 涕 涟 涟。 既见复关,载 笑 载 言。 尔 卜 尔 筮,体 无 咎 言。 以 尔 车来,以我贿迁。
2014 年第 1 期 39
教师版
氓来女子家 求 婚,但 因 没 有 好 的 媒 人,婚 事 没 有谈成。氓负气离开。女子跟上前去送行,送了很 久很远,过 了 淇 水,到 了 顿 丘。 女 子 见 心 上 人 依 然 生气,答应无论如何秋天一定和他成婚。临近约定 的婚期,女子每日走到城郊,登上破败的城墙,眺望 着氓归来的 方 向。 一 日 又 一 日,不 见 氓 的 身 影,泪 水哗哗地流淌下来; 终于看见了氓,又是唱又是跳, 喜笑颜开。这一哭一笑,把一个守望爱情的女子心 理显露得淋 漓 尽 致。 氓 来 了,卜 了 卦,要 看 哪 天 是 出嫁的黄道 吉 日。 管 它 呢,只 要 跟 氓 走,哪 一 天 都 是好日子。跳上氓的马车,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丰 厚嫁妆,憧憬着婚后的美满生活,女子脸上的笑容 是那么的甜蜜柔情。看啊,这个卫道士眼中的“淫 妇”不 正 是 一 个 对 爱 情 无 比 真 诚 无 比 痴 情 的 女 子吗?
38
教学天地 阅读与鉴赏
氏》曰: “仲 春 之 月,令 会 男 女,于 是 时 也,奔 者 不 禁。”正因礼法不禁,在田野乡间,在河畔溪边,那热 切的情感、大胆的表白在男女之间弥漫升腾,化作 永恒而深情的爱情诗篇。现存的诗三百篇,很多学 者认为是经孔子编删而定的。那么,孔 子 在 编 删 《诗经》时依旧保存了这类爱情诗,从某种角度看正 是对当时社会风尚的一种接受和理解。这样看来, 以“淫妇”指 摘《氓 》中 女 子,很 可 能 是 礼 教 观 念 愈 发严苛后的产物。
《谷风》中 女 子 的 贤 妇 形 象,与《氓 》中 敢 爱 敢 恨的女子适成鲜明对比。而《氓》中女子之所以有 “淫妇”之说,实因诗中对女子沉醉爱河有极精美的 描绘。在笔者看来,《氓》中的爱情诗句算得上是中 国文学史上对爱恋中的女子最细腻生动的刻画之 一。且看一、二章节:
氓之蚩 蚩,抱 布 贸 丝。匪 来 贸 丝,来 即 我 谋。 送子涉淇,至 于 顿 丘。 匪 我 愆 期,子 无 良 媒。 将 子 无怒,秋以为期。
显然,历代阐释者对《氓》的种种解读无不深受 自身时代观念的影响,从“淫妇”的道德批判到“弃 妇”的同情理解,更加体贴文本,也显现出回归文本 细读文本的批评路向。现代学者论及《氓》,皆从弃 妇的角度来分析把握作品,再没有给诗中女子扣上 “淫妇”的帽子。但这种“淫妇”的解读难道只是一 种时代的偏见,毫无价值,可以弃之如敝履吗? 对 待前人的理解,切忌站在今人立场肆意批判否定, 而应将之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中加以深入考察,力求 追问这种解读的合理性及启迪性。朱熹一类的批 评家绝不是毫无审美眼光的门外汉,这种“淫妇”之 见或许透显出对《氓》的某种“洞察”。
对爱情的细腻描绘是其他弃妇诗绝无而《氓》 独有的,也是读完《氓》后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 首弃妇诗,干嘛要花这么多篇幅描绘那已经久远了 的爱情往事? 事实上,不惟一二两章对往日爱情有 浓墨重彩的描摹,在诗的最后一章,女子已经下定 决心要和男子一刀两断彻底决裂时,那当初恩恩爱 爱山盟海誓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中———“总 角 之 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流露出对那 份爱情难以割舍的爱恋。为什么这首弃妇诗中反 复出现描绘爱情的笔墨? 在这个惨遭抛弃的女子 心中,为什么已经久远的爱情记忆依旧是那么的甜 美温馨?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痛苦以及对男 子的怨恨? 这个女子难道不恨那负心郎吗? 是的, 她恨,所以 她 说“亦 已 焉 哉 ”,要 与 男 子 一 刀 两 断。 但为什么恨呢? 还是因为爱。我们难道会恨一个 跟我们无缘无故毫无瓜葛的人吗?
汉代学者郑玄在笺注《氓》中的“泣涕涟涟”一 句时,说“用心专者怨必深”。这七个字可谓惊心动 魄,一字千金,给我们理解《氓》中的复杂情感带来 了启迪之光。一个不曾爱过的人,哪里会有恨? 爱 之深,才会恨之切。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是复杂多变 的,爱与恨 有 时 难 分 难 解。 深 深 地 恨Leabharlann Baidu不 正 说 明 曾 经爱得浓烈吗? 人们常说“痴情女子负心汉”,只有 痴情深爱过,才有负心一说,如果不曾痴情,不曾深 爱,哪里在意他负心与否? 有论者说《氓》“以一个 弃妇的口吻,诉说着她的爱、她的悔和她的恨”,是
二 正如前文所述,诗 经 中 有 很 多 描 绘 爱 情 的 诗 篇,在传统 礼 教 观 念 浓 厚 的 诗 评 家 眼 里 则 被 视 为
“淫章”“淫词”。那翻转过来看,古之谓“淫”者,不 正是现代人眼中的爱情言行吗? 而且,淫词秽语越 是直露可能越反映出爱的浓烈。换言之,称《氓》中 女子为“淫妇”正说明这个女子大胆地追求了爱情。 这种特别强调“淫妇”一面的见解其实揭示了《氓》 的某种特殊面相,即这是一首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情 经历的弃妇诗。而这也是《氓》与其他弃妇诗最大 的不同。
教师版
“用心专者怨必深”
———《氓》的另一种解读
■ 方超群(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卫风·氓》作为《诗经》中的名篇,声誉极高, 凡有《诗经 》之 选 本,必 选 之。 现 在 一 般 把《氓 》看 作是一首 弃 妇 诗。 诗 经 中 的“弃 妇 诗 ”有 不 少,如 《邶风·谷风》《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蓷》等 等。与之相较,何以《氓》的名声最大,甚至被人誉 为“《诗经》中弃妇诗最优秀的篇章”? 换个问法, 《氓》与其 他 弃 妇 诗 之 间 有 何 不 同,为 什 么《氓 》被 后人如此广泛地接受? 这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 也是一个一针见血的问题,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 才可以说真正读出这首千古名篇的精妙处。在解 答这 个 问 题 之 前,不 妨 看 看 前 贤 是 怎 么 解 读 《氓》的。
又以宋代朱熹最可代表,且说得更为显豁直接。朱 熹在《诗集传》中说道: “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 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淫妇”二字可谓醒目刺 眼,一下子把《氓》中女子的身份给定格了。在朱熹 眼中,《氓》中女子乃一淫妇耳,她不守礼法,私许于 人,终被抛弃,实为咎由自取。但女子经此惨遇,有 了悔恨之意,遂 发 为 诗,以 为 后 来 者 之 警 示。 淫 妇 纵一时之欲而悔恨终身,可不戒哉? 在朱子看来, 这也是《氓》的价值所在,有正人心、清风俗的效用。
的,她爱,她悔,她 也 恨,但 这 里 的 爱、悔、恨 不 可 以 截然分开,它 们 缠 绕 在 一 起,你 中 有 我,我 中 有 你, 构成一个人复杂的内心情感。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心中有恨并不意味着那份爱就不在了,爱与恨是可 以共存的。
三 至此,如果对爱与恨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一种 深层的体认,那么就可以深入体会本诗的妙处了。 其一,从诗歌内容上看,《氓》中爱与恨的情感 纠葛写出了人性的真实与人情的真切。《氓》中女 子之所以被称作“淫妇”,是因为爱情; 《氓》作为一 首弃妇诗的独特之处,也是因为爱情。歌德说“哪 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爱情蕴含着普遍 人性。《氓》之所以伟大,之所以独特,之所以被人 喜爱,正在于有爱情的描绘。而且这份爱情在诗人 的描绘下是如此地美好动人———“不见复关,泣涕 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令人沉醉令人渴念。 因为男女之间曾经有过真切迷人的爱情,所以当氓 背弃了那份爱情,女子才会痛心疾首,才会悲伤不 已。没有爱做 底 子 的 恨 和 悲,终 究 来 得 不 深 切、不 动人。因爱生 恨,因 爱 生 悲,正 是 人 性 人 情 的 自 然 呈现。郑玄说“用心专者怨必深”,即此之谓也。 其二,从诗歌美学特质来看,《氓》中对女子爱 情及其破灭的刻画具有一种深沉的悲剧美。本诗 一二章把男女之间的爱情写得那么美好,而这美好 的爱情最后竟然破灭了,把美的东西撕碎是一种令 人哀痛的悲剧。悲剧发人伤悲,但也使人有无尽回 味。因此,《氓》读起来比其他弃妇诗更有味道,更 耐读。没有爱情的细腻刻画,这首 诗 就 会 黯 淡 无 光,嚼之无味,泯 然 众 矣。 爱 之 深,所 以 恨 之 深,也 悲之深; 悲之深,实因对曾经的爱充满着眷念与不 舍。虽然这份爱情破碎了,但不意味着曾经的爱就 是错误的、无价值的。提升到哲学层面来看,《氓》 中女子爱情的破灭恰恰逼视出一个人类永恒的困 惑: 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容易消逝? 这是 《氓》留给我们思考的一个常想常新的问题。 其三,从诗歌主旨来看,《氓》表达了对一种健 康健全的普遍人性的召唤。在《氓》中,弃妇发出这 样一句幽怨的话: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 兮,不可说也。”意为: 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解脱, 女子沉溺爱情无法解脱。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诗是
但“淫妇”二字从何说起呢? 古人以婚姻为大 事,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不遵此道,则有 悖伦理,沦 为“淫 道”。 《氓 》中 女 子 与 男 人 私 下 相 识,私 定 婚 期,私 自 许 人,与 传 统 礼 教 观 念 大 相 违 背。这种女人在传统礼教观念下当然是一淫妇了。 可是细读《诗经》,尤其是《国风》里的篇章,其中有 很多描绘爱情的诗歌。这些情诗大胆真切地描绘 了男女之间两情相悦、山盟海誓、浓情蜜意的情景。 如《邶风·静女》《郑风·溱洧》《郑风·狡童》《召 南·野有死麕》等,无不是火辣辣的恋人之歌。反 过来看《毛诗序》、朱熹《诗集传》,对诗经中这些描 绘情爱的诗 歌,多 斥 之 为“淫 词”“淫 章 ”,显 然,在 这些传统卫道士的眼中,凡是涉及情爱的言辞,都 是淫秽卑劣的。可是这样简单粗暴地以礼教观念 来论断《诗经》中描绘爱情的诗歌可能多有偏颇,这 些批评家们实际上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礼法未有深 察。春秋战国 时 期,战 乱 频 繁,社 会 动 荡,礼 教 未 严,男女交往尚易,自由恋爱较少禁忌。《周礼·媒
随着时代的 发 展,社 会 观 念 也 日 益 变 化,尤 其 是到了近现代,在欧风美雨的吹拂下,男女平等的 思想传遍中国大地,那种男女大防的传统观念迅速 地土崩瓦解。这时的诗评家以一种更加平实的态 度来理解《氓》。著名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说: “这 是弃妇的诗,诉说着她的错误的爱情,不幸的婚姻, 她的恨 和 她 的 决 绝。”没 有 了 对“淫 妇”的 道 德 指 责,只有对“弃妇”深切的同情。其实,先前有很多 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女子被弃的不幸遭遇,如朱熹说 “此淫妇为人所弃”,但他们囿于传统礼教观念,认 为正因女子的淫行才有了后来的惨遇,这都是咎由 自取,所以对女子的不幸往往视而不见。在现代诗 评家们眼里,追求爱情不再是一种罪恶,而是人性 最本真的显露。《氓》中女子为爱情付出这么多却 又惨遭男子抛弃,这该是怎样的苦痛和伤心啊! 诗 评家们更多关注于女子的悲惨经历,从“弃妇”的角 度理解分析女子的爱与恨、悲与痛。
一般弃妇诗对男女之间的情爱往往忽略不计 或避而不谈,着重叙说女子的贤德,诸如为家庭的 操劳、对婚后贫穷生活的坚守等,但最终遭到丈夫 的抛弃,表达了对女子的同情及对男子的谴责。如 《邶风·谷风》,《谷风》中的女子大概是经过“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而许配给男子的。诗中详述了女 子苦苦持家、备尝艰辛的婚后生活,可等日子好过 一点,这个男人开始嫌弃女子容颜衰老,另有新欢, 休弃了原配。这个女子无任何失德之处,只因年老 色衰,就遭抛弃,成了弃妇。弃妇虽感委屈,最后还 是说“不念昔者,伊余来塈”,仍期待丈夫念及往日 的甘苦,盼望着他回心转意。毫无疑问,《谷风》中 的女子获得了所有人的同情,连朱熹也说: “妇人从 一而 终,今 虽 见 弃,犹 有 望 夫 之 情,厚 之 至 也。”不 过,读完《谷风》,我们总觉得此诗讲述了一个再平 常不过的现象———男子负义女子可怜,认识到了一 个再正确 不 过 的 事 理———不 能 喜 新 厌 旧 抛 弃 糟 糠 之妻。我们深深同情弃妇,当然我们也强烈谴责那 个薄情寡义的男人,但总感觉此诗少了一种鲜明的 爱与恨,少了爱与恨的纠缠,因此心灵深处也没有 留下多少触动和感喟。
乘彼垝 垣,以 望 复 关。不 见 复 关,泣 涕 涟 涟。 既见复关,载 笑 载 言。 尔 卜 尔 筮,体 无 咎 言。 以 尔 车来,以我贿迁。
2014 年第 1 期 39
教师版
氓来女子家 求 婚,但 因 没 有 好 的 媒 人,婚 事 没 有谈成。氓负气离开。女子跟上前去送行,送了很 久很远,过 了 淇 水,到 了 顿 丘。 女 子 见 心 上 人 依 然 生气,答应无论如何秋天一定和他成婚。临近约定 的婚期,女子每日走到城郊,登上破败的城墙,眺望 着氓归来的 方 向。 一 日 又 一 日,不 见 氓 的 身 影,泪 水哗哗地流淌下来; 终于看见了氓,又是唱又是跳, 喜笑颜开。这一哭一笑,把一个守望爱情的女子心 理显露得淋 漓 尽 致。 氓 来 了,卜 了 卦,要 看 哪 天 是 出嫁的黄道 吉 日。 管 它 呢,只 要 跟 氓 走,哪 一 天 都 是好日子。跳上氓的马车,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丰 厚嫁妆,憧憬着婚后的美满生活,女子脸上的笑容 是那么的甜蜜柔情。看啊,这个卫道士眼中的“淫 妇”不 正 是 一 个 对 爱 情 无 比 真 诚 无 比 痴 情 的 女 子吗?
38
教学天地 阅读与鉴赏
氏》曰: “仲 春 之 月,令 会 男 女,于 是 时 也,奔 者 不 禁。”正因礼法不禁,在田野乡间,在河畔溪边,那热 切的情感、大胆的表白在男女之间弥漫升腾,化作 永恒而深情的爱情诗篇。现存的诗三百篇,很多学 者认为是经孔子编删而定的。那么,孔 子 在 编 删 《诗经》时依旧保存了这类爱情诗,从某种角度看正 是对当时社会风尚的一种接受和理解。这样看来, 以“淫妇”指 摘《氓 》中 女 子,很 可 能 是 礼 教 观 念 愈 发严苛后的产物。
《谷风》中 女 子 的 贤 妇 形 象,与《氓 》中 敢 爱 敢 恨的女子适成鲜明对比。而《氓》中女子之所以有 “淫妇”之说,实因诗中对女子沉醉爱河有极精美的 描绘。在笔者看来,《氓》中的爱情诗句算得上是中 国文学史上对爱恋中的女子最细腻生动的刻画之 一。且看一、二章节:
氓之蚩 蚩,抱 布 贸 丝。匪 来 贸 丝,来 即 我 谋。 送子涉淇,至 于 顿 丘。 匪 我 愆 期,子 无 良 媒。 将 子 无怒,秋以为期。
显然,历代阐释者对《氓》的种种解读无不深受 自身时代观念的影响,从“淫妇”的道德批判到“弃 妇”的同情理解,更加体贴文本,也显现出回归文本 细读文本的批评路向。现代学者论及《氓》,皆从弃 妇的角度来分析把握作品,再没有给诗中女子扣上 “淫妇”的帽子。但这种“淫妇”的解读难道只是一 种时代的偏见,毫无价值,可以弃之如敝履吗? 对 待前人的理解,切忌站在今人立场肆意批判否定, 而应将之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中加以深入考察,力求 追问这种解读的合理性及启迪性。朱熹一类的批 评家绝不是毫无审美眼光的门外汉,这种“淫妇”之 见或许透显出对《氓》的某种“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