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核的分布与功能

1.分布

(1)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原核细胞无细胞核。

2.将下列探究实验名称与结论连线

①美西螈核移植a.细胞核控制细胞形态结构

②蝾螈受精卵横溢b.皮肤的颜色由细胞核控制

③变形虫切成两半c.细胞分裂和分化由细胞核控制

④伞藻嫁接与核移植d.应激性由细胞核控制

提示:①-b②-c③-d④-a

3.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与模型构建

1.结构

2.染色质的组成及特点 (1)组成???

DNA

蛋白质

(2)特点: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3.模型构建

(1)概念: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概括性的描述。

(2)类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3)举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所有DNA 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三、细胞在生命系统中的地位 1.结构特点 (1)结构复杂而精巧。

(2)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 2.地位

(1)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某些细胞无细胞核,说明细胞核不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 )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 3.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DNA 自由进出。 ( ) 4.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较多。

( ) 5.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两种不同物质。

( )

提示:1.× 极少数细胞由于特殊的功能无细胞核,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

2.√

3.×核孔具有选择性,DNA不能进出,蛋白质的进入是有选择的。

4.√

5.×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状态。

1.伞藻核移植的实验,是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补充,请分析该实验排除了伞藻嫁接实验中什么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提示:排除了假根中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细胞核的功能。

2.将草履虫的细胞核取出,经过一段时间适宜培养后,细胞核死亡,而去核草履虫仍能存活一段时间,请分析原因。

提示: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和能量,离开细胞质,细胞核不能单独存在。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没有细胞核,细胞质内已合成的蛋白质能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

3.精子几乎无细胞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它们的存活时间都很短,为什么?

提示:因为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

4.生物的性状都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吗?

提示:生物的性状并不是都由细胞核控制,细胞质中也有遗传物质,也控制生物的部分性状。

[归纳总结]

1.实验过程

(1)实验②③④均遵循了对照原则。

(2)伞藻核移植实验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的影响,是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补充,进一步验证细胞核的功能。

(3)由实验②③还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3

.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

1.如图为某同学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据此推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

B.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

C.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进行移植,则B组实验细胞质中可能无15N的RNA D.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D[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由图可知,在细胞核中首先发现被15N标记的RNA,然后在重组细胞的细胞质中发现被15N标记的RNA,说明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细胞核可以通过控制RNA的合成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细胞的代谢;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可能由于细胞核缺乏物质和能量供应而死亡,这样B组重组细胞质中无15N标记的RN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若DNA进行复制,可在细胞核中发现被15N标记的DNA,但DNA不进入细胞质,所以在细胞质中没有被15N标记的DNA,若DNA不复制,则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无15N标记的DNA。]

2.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C.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D.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

A[由题中实验可知,a细胞的细胞核放入经人工处理后去核的b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形成的c细胞表现出a细胞的性状。将b细胞经人工处理后得到的细胞培养一段时间,表现出b细胞的性状,显然细胞核决定性状,即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与细胞质无关。本实验中的观察目标是细胞,并不

能代表生物体的一切性状。]

1.核孔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孔?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RNA)也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是否说明核孔不具有选择性?举例说明。

提示:核孔不是一个真实的孔,而是一个蛋白质复合体。核孔具有选择性,例如,细胞核内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也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能通过核孔。

2.代谢越旺盛的细胞,蛋白质合成和核质之间物质交换越频繁。请总结核孔数量、核仁大小与细胞代谢程度的关系?

提示: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

3.染色质与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提示: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归纳总结]

1.核膜的结构和功能

2.核仁

(1)结构:光学显微镜下为折光性较强的致密小体。

(2)功能:①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②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

3.染色质与染色体

1.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B .②是产生核糖体、RNA 和蛋白质的场所

C .蛋白质、DNA 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D .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D [图中①是染色质,是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的丝状结构,选项A 错误;②是核仁,与某种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选项B 错误;③是核孔,蛋白质和RNA 可通过核孔,但DNA 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选项C 错误;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选项D 正确。]

(1)物质进出细胞核都必须通过③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一般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

(2)原核细胞具有图中的①②结构吗? 提示: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质和核仁。

2.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这有力支

持下列哪一科学结论()

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由核仁合成的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蛋白质的合成与核仁无关

B[题干中信息说明核仁可能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B项正确。细胞中的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故A项错误;无核仁的细胞,如原核细胞也能合成蛋白质,故C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与核仁有关,D项错误。]

[课堂小结]

1.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A.进行能量转换

B.合成蛋白质

C.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D.贮存能源物质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C项正确。] 2.(2019·全国卷Ⅱ)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A[在真核细胞中,内质网可参与脂质的合成,在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选项正确。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B、D 选项错误;DNA可在细胞核中合成,而RNA不可在内质网中合成,C选项错误。]

3.如图表示再生能力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将它切成①②③三截(图中a:纤毛;b:细胞核;c:根部)。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A.①B.②

C.③D.①②③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一同学将下图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形帽去掉,并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中,则存活下来的伞藻的外形是()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因此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到去核的乙伞藻中,长出的伞部与甲相同,故B正确。] 5.下面为典型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只有在________细胞中,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________高度螺旋化,成为________。

(3)由图中可见[1]________和[]________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4)图中[2]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核糖体的合成与图中[]________有关。

[解析](1)细胞核的有无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只有在真核细胞中才能观察到细胞核。(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3)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是物质运动通道,使细胞质与核内物质联系更密切。(4)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1)真核(2)3染色质染色体

(3)内质网5核膜

(4)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NA蛋白质4核仁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3节 细胞核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三、课时安排 1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提示〗1.细胞核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控制作用,如细胞核内贮存的遗传物质携带着遗传信息,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所以细胞核可以比喻为部队的司令部等。 2.一般不能。 3.不能。 4.不能。细胞生长需要蛋白质等多种物质作基础,细胞分裂需要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如果没有细胞核,这些生命活动都不能进行。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本节。 〖板书〗一、细胞核的功能 〖学生活动〗“资料分析”及讨论。(通过资料分析及讨论来学习细胞核的功能) 〖提示〗1.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因为细胞核中有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有许多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 2.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 3.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5.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板书〗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板书〗二、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mRNA→外 结构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蛋白质→内细胞核染色质(体):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功能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 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 〖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高中生物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精选教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生理功能(D:应用)。 2.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和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C:理解)。 教学重点 1.细胞核核膜的结构、化学成分,核膜上核孔的生理作用。 2.细胞核内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概念。 3.原核细胞的核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 教学难点 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 2.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教学用具 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投影片、细胞核结构模式图的投影片、染色体结构示意图投录片。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讲述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变形虫是原生动物门的一种单细胞动物。生物学家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使其形成只含细胞质和只含细胞核的独立两部分,然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单独培养。结果发现:只含组胞质的部分在培养一段时间之后死去了,而只含细胞核的部分基本上不能单独培养。这个实验证明:细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每部分都有它的生理功能。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现在我们来学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出示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投影片,指出细胞核的位置和一般形态、大小、数量)讲述:从图中可以看出,真核细胞中央有一个或几个球形或卵形的细胞核,高等动物和植物的细胞核直径一般在5-20 um左右。 这种细胞核有什么样的结构?在生命活动中,它有哪些重要的生理功能?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的投影片。) 在细胞核的最外边是核膜。核膜将细胞质与核内物质分隔开,仔细观察核膜,它是由两层与细胞膜结构相同的膜组成。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细胞膜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细胞膜有什么样的结构?它有哪些重要的生理功能? (回答:略。) 讲述:核膜和细胞膜一样,也是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的,膜的中间是磷脂分子的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附着、嵌插或整个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核膜也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那么像蛋白质、核酸这样的大分子物质是怎样通过核膜的呢?原来在核膜上还有许多小孔,(教师指示图中核孔位置。)这些小孔叫核孔,这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教师边指示图中核仁部分边讲述。) 在细胞核里迈可以看到一个或几个球形小体,这些球形小体的折光性较强,所以很容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 年龄组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 型增长” a 、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 、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 “S 型增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 、曲线中注意点: (1)K 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 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 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比较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时间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功能(D:应用)。 2.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C:理解)。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真核细胞的核膜和染色质。 (2)原核细胞中核区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 关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质,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教学过程 【板书】 细胞核的结构核仁 细胞核 的结构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和功能细胞大小 细胞壁和细胞膜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 核区 【注解】 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一)结构 1.核膜:双层膜,上有核孔(是m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通道),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可以通透核膜。 2.核仁:核仁在细胞分裂时会周期性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染色质: (1)成分:DNA和蛋白质为主,还有少量RNA。 (2)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例析】 .真核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哪些?(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二)功能:储存遗传物质、DNA复制、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控制中心。

【例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仅有细胞膜,少量的细胞质和大量血红蛋白构成。它既不生长,也不分裂,寿命也短。请解释原因。无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控制中心,缺少了细胞核,不能持续产生mRNA,及时更新和补充蛋白质,从而使细胞既不生长,也不分裂,寿命缩短。) (三)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结构 (1)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 (有细胞壁的生物:植物、原核生物、酵母菌) (2)细胞膜:成分和结构与真核生物相似 (3)细胞质: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 【例析】 .蓝藻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叶绿体 B.细胞质基质 C.细胞质中的膜结构 D.A+B (4)核区: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最主要特点) DNA裸露,不与蛋白质结合,因此没有染色体。 【例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1)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叶绿体等复杂细胞器,仅有核糖体。 (2)原核细胞细胞壁成分不是纤维素和果胶,而是糖类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 (3)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也没有核膜、核仁,只有核区;DNA 裸露,没有染色体。 .某种生物若被称为“××菌”,如何判断它是否是原核生物? 细菌:(形状:球、杆、螺旋或弧)菌、乳酸菌、固氮菌等原核生物 菌酵母菌 真菌霉菌真核生物 小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例析】 .细胞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保持完整性)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例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法实践的研究 课题: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分析理想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分析种群“J”长曲线产生的条件和特点,使学生掌握“理增长曲线. 5.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大大自然的情感,能从一草一木开始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关于本节的具体内容标准为“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并提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是本节教学策略的着眼点,而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具有解释、 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在科学研究中,数学 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洞察能力;同时,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通过分析问题T探究数学规律T解决实际问题T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

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1 课时复习: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特征,引入:种群数量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问题探讨"展示:细菌的繁殖过程。学生阅读:细菌数量变化的规律。 假设该细菌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每20min 分裂繁殖一代。请你仔细观察细菌分裂繁殖的规律,并补充到180min。 如果用N 表示细菌数量,n 表示细菌繁殖的代数,你能写出计算细菌种群数量的数学表达式吗?细菌的数量不断增长,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N n=2n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此数学表达式:N n=2n的含义 请你将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产生的后代数目,填入课本表格中:课本P 表中并根据表中数据用描点法绘制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的种群数量绘制成曲线。 写出模型的公式形式(标明各参数的意义):旁栏思考题:曲线图与数学表达式比较,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提示:同数学表达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但不够精确;数学表达式能更精确计算出种群数量,但不够直观。 问:这是我们对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推测,自然界中有类似增长的种群吗?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6?P68 课本实例1: 1859 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他带来了 24 只野兔,一个世纪后,这24 只野兔的后代竟达6 亿只以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种群

种群练习 一、单选题(4分/题,共76分)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C.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2.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此所做分析错误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将会影响到④ C. 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 D. 寒假期间某大学城人口数量取决于①、②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 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 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 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4.如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为增长型的是() A. B. C. D. 5.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 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4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A. 23只/hm2 B. 80只/hm2 C. 92只/hm2 D. 160只/hm2 6.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人教版高一生物细胞核说课稿.docx

人教版高一生物细胞核说课稿 以下是老师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生物细胞核说课稿》, 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 1 第三章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1 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两节: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和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编排的,体现 了细胞结构由表及里的顺序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 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 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 方法和过程。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及必修3《稳态与环境》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 , 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 , 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 和深入 . 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 , 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 , 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 三维图 , 加深 " 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 的观念。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阐明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寻求探究细胞核功能的方法, 让学生形成一个探究实验的初步理念,分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的关系,形成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思 想; ②.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了解生物学的模型的 构建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结构以及功能 与结构之间相适应的关系; ②.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基本思想、能通过实验题目分析实验 的基本设想,实验目的,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的整体 思路,知道实验应注意的内容及方法,最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了解 探究实验是生物学科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最求知识 的科学严谨、锲而不舍的作风,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创新的 意识; ②.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团结 互助,自立自信的健康心理。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全部知识点【最详细】

第一章 走进细胞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不同。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的最小微生物】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衣藻、等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真菌【细胞壁成份为几丁质】(酵母菌、霉菌、粘菌、蘑菇)等。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 以下该图内容不全,只起知识框架形成,便于记忆的作用,详细内容自己填写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比较项目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实例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 体、支原体(支原体细胞最 小,且无细胞壁)立克次氏 酵母菌等真菌、衣藻、 高等植物、动物 体 细胞大小较小(1~10微米)较大(10~100微米) 细胞 结构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 分是肽聚糖;细胞器只有一 种,即核糖体;细胞核没有 核膜(这是最主要的特点)、 没有核仁、没有染色质 (体),但有核物质,叫拟 核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和果胶;有核糖体、线粒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 胞器;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有染色质(体) 主要细胞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 分裂 代 谢 类 型 同化作用多为异养型、少数 为自养型(包括光合作用和 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型),异 化作用多为厌氧型、少数为 需氧型。光合作用的部位不 是叶绿体而是在光合片层 上;有氧呼吸的主要部位不 在线粒体而是在细胞膜 同化作用有的是异养型、有 的为自养型,异化作用有的 为厌氧型、有的为需氧型。 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叶绿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部位是线粒 体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多为分裂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遗传方面遗DNA DNA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 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 (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注:当λ1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λ1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生物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如果要进行生命活动,前提条件是保证细胞的完整性。病 毒无细胞结构,但也要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2.C、H、O、N在生物体内含量达96.3%,其中C是生物体核心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含量过低4.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哺乳动物血液中Ca 2+2+ 会导致抽搐。Mg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5.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元,见下表: 名称元素基本结构单元 糖类C、H、O单糖(葡萄糖、果糖等) 脂质C、H、O无 蛋白质C、H、O、N、(S)氨基酸 核酸C、H、O、N、P 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单体)以及核糖核苷酸(RNA的单体) 6.生物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 a.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b.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TPe.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7.植物细胞特有糖类: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 动物细胞特有糖类:乳糖、糖元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8.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9.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基 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11.氨基:-NH2;羧基:-COOH;肽键:-CO-NH- 12.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3.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总数-18×(m-n) 氨基酸数目名称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 2二肽11 3三肽22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的习题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 .b 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 .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 D .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 =N 0·λt 8.(2014·福建)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案(1)人教版 必修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 教学目的 1.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生理功能(D:应用)。 2.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和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C:理解)。 教学重点 1.细胞核核膜的结构、化学成分,核膜上核孔的生理作用。 2.细胞核内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概念。 3.原核细胞的核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 教学难点 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 2.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教学用具 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投影片、细胞核结构模式图的投影片、染色体结构示意图投录片。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讲述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变形虫是原生动物门的一种单细胞动物。生物学家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使其形成只含细胞质和只含细胞核的独立两部分,然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单独培养。结果发现:

只含组胞质的部分在培养一段时间之后死去了,而只含细胞核的部分基本上不能单独培养。这个实验证明:细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每部分都有它的生理功能。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现在我们来学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出示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投影片,指出细胞核的位置和一般形态、大小、数量) 讲述:从图中可以看出,真核细胞中央有一个或几个球形或卵形的细胞核,高等动物和植物的细胞核直径一般在5-20 um左右。 这种细胞核有什么样的结构?在生命活动中,它有哪些重要的生理功能?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的投影片。) 在细胞核的最外边是核膜。核膜将细胞质与核内物质分隔开,仔细观察核膜,它是由两层与细胞膜结构相同的膜组成。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细胞膜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细胞膜有什么样的结构?它有哪些重要的生理功能? (回答:略。) 讲述:核膜和细胞膜一样,也是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的,膜的中间是磷脂分子的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附着、嵌插或整个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核膜也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那么像蛋白质、核酸这样的大分子物质是怎样通过核膜的呢?原来在核膜上还有许多小孔,(教师指示图中核孔位置。)这些小孔叫核孔,这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教师边指示图中核仁部分边讲述。) 在细胞核里迈可以看到一个或几个球形小体,这些球形小体的折光性较强,所以很容易区分。在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球形小体会周期性地消失和出现。这些球形小体就叫做核仁。

(完整版)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基本元素:C;主要元素;C、O、H、N、S、P;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水无机物无机盐组成细胞蛋白质的化合物脂质有机物糖类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种群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 种群 【学习目标】 1.知道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大小的表现。 2.说出种群的特征。(重点) 3.阐述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的含义。 4.概述影响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难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种群的概念【种群 395764 种群的定义】 (1)生活在一定地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具有地理隔离 (3)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 (4)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要点二、种群特征 1、种群空间特征【种群 395764 种群的特征(空间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型是指种群在一个地区的分布方式,大体分布为3种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如下图所示: (1)随机分布:是指每个个体的位置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这样形成的分布格局就为随机分布。随机分布若要实际存在,则要求种群的生活环境均一、资源全部平均分配,且个体间不会有任何形式的吸引与排斥。所以随机分布是十分罕见的。但现实中还是有一些随机分布的事例,如纽芬兰中部的驼鹿在冬季时就为随机分布。 (2)均匀分布:是指种群内个体间距离比较一致的分布方式。如沙漠中的植物由于对水分的竞争而呈均匀分布,因为这样才能最有效地维护每个个体的利益,使每株植物都尽可能地得到水分,假如有的地方个体密集了,生存能力弱的植株个体就会死掉,剩下的个体仍保持正常的密度,假如有的地方植物相对稀疏,那样会在稀疏处长出一些植物,填补这个稀疏地带。 (3)集群分布: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分布型,它是生物对于其他环境的差异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分布型。通俗地讲,就是生存条件好的地区个体密度大,条件不好的地区个体密度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人口分布,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导致城市的人口密度大,而农村的人口密度小。 2、种群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物种的不同而变化;种群密度 大小是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高中生物复习 细胞核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分析 (一)复习目标: 1.梳理与深化细胞核知识点; 2.深刻认识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3.通过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形成结 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二)复习内容: 1.细胞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细胞核的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 (三)复习重点:掌握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四)复习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五)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承接前面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复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和完整地认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并且能从整体上理解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复杂性、整体性、有序性和重要性,同时也为今后的复习做好铺垫。 (六)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 胞质、细胞核已有初步认识。但是对于细胞核的认识仍然不深刻,并且大多数学生对于细胞核的认识还是一些知识片段,对“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理解不透彻。因此,本次复习课是对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深入。 2.学生的潜在状况分析: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本次课的内容已经学习过,因此在 复习时不能全程投入,对复习失去兴趣。 (七)教学策略:本节复习课主要采用概念获得模式教学和现象分析模式教学。 1.概念获得模式教学的目标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 们的思维能力;该模式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的观点。 2.现象分析模式教学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非常注意学生利用自己的先 前经验对问题进行解释。基本教学程序是:出示现象→解释现象的形成原因→现象的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在教学中,某种现象往往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现的,学生要能通过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质。 二、教学过程 (二)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掌握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②掌握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内部结构和各自的功能 ③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提高设计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通过资料分析,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②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主动地思考和分析资料,不仅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同时掌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②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 3.教学用具 黑板,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导入同学可能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喜羊羊的家族里来了三个新成员,分别是黑羊羊、白羊羊和灰羊羊,黑羊羊、白羊羊非常受他们的欢迎,而灰羊羊常常被冷落。灰羊羊想改变后代的命运,她有一个梦想就是生一只小白羊。但我们知道,龙生龙,凤生凤,通常黑羊生黑羊,白羊生白羊,灰羊生灰羊。 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帮助灰羊羊实现梦想呢?如果大家还记得初中讲过的克隆羊多利,这个问题应该很容易解决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克隆白羊羊,让灰羊羊生下小白羊 教师陈述:是的,白羊羊和黑羊羊可以助白羊羊一臂之力,白羊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黑羊羊的去核卵细胞内,发育成胚胎后再植入灰羊羊的子宫内,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后,灰羊羊诞生了一只可爱的小白羊。那为什么三个羊妈妈中,小白羊和提供给它细胞核的白羊羊长得最像,而不是和提供去核卵细胞的黑羊羊或者生下她的灰羊羊最像呢?上完细胞核这一节课,相信大家就会明白了。 这节课呢,我们主要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来学习细胞核。 2 细胞核的功能 教师提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啊?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例如原核细胞 教师提问:那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吗? 学生回答:也不是,例如成熟红细胞 教师根据学生答案总结:是的,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教师陈述:那么科学史上发现细胞核的功能有四个非常经典的实验,载入了我们的生物教科书,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 我们先看资料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 教师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小美西螈的肤色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学生谈论后回答:黑色,因为细胞核是黑色美西螈提供的教师提问:美西螈的肤色是由什么控制的? 学生回答:细胞核 教师小结:没错,从资料一可知,黑色美西螈提供细胞核,白色美西螈提供细胞质,通过细胞核移植,得到的是黑色美西螈,说明美西螈皮肤的颜色不是由细胞质控制的,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及能力目标: 1、能制作细胞核三维结构模型,会画出细胞核平面结构图,熟练掌握细胞核结构特点; 2、强化对细胞核结构特点的理解; 3、结合细胞核结构特点,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 4、感受细胞核功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科素养: 1、基础知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基本技能(会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会画细胞核的平面结构); 3、基本思想(由细胞核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和资料探究分析,体验构建模型的过程和探究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 4、基本活动经验(经历学习探究过程,归纳、感悟;体验制作细胞核三维结构模型)。 渗透:1、独立思考习惯;2、合作意识培养;3、实践能力培养;4、表达能力培养;5、问题分析能力培养;6、感受生物高科技技术的应用。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细胞的分类有了较好的理解,掌握了真核和原核细胞分类依据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对真核细胞结构有了较好的认识,能辨识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会画细胞结构平面简图。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并绘制细胞核平面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通过启发和互动性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制作细胞核三维结构模型,落实学生对细胞核结构的掌握;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现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上节后登录优教平台,发布预习任务。 课题引入: 通过观看视频提出“细胞核移植婴儿的原理是什么?”,引入新课。然后回忆已学知识,思考细胞的分类依据,并通过提问导出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分布特点。 【功能】 1、通过观看视频感受生物高科技技术的震撼,激发学习欲望,引出课题。 2、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并检测学生预习内容。 【媒体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带着思考进入课题,视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渗透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一(说一说):各小组结合课本根据本组制作的细胞核结构模型认识细胞核结构特点,并上台展示说明。学生展示说明,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区分并掌握染色体与染色质的相关内容 【功能】 1、通过模型介绍,认识并明确细胞核结构的特点 2、通过学生展示内容,了解学生对细胞核结构的认知情况。 【媒体应用】细胞核三维结构模型展示直观的呈现了细胞核结构,教学助手、互动课堂软件运用;体现课堂生成特性,反馈和讲解更具有针对性。 学以致用: 【功能】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对细胞核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 【媒体应用 互动课堂软件应用,更好的反馈学生落实情况,并且使讲解更有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