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与证券市场价格的反应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行为金融与证券市场价格的反应

行为金融与证券市场价格的反应

摘要:金融产品的定价是现代金融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现代金融学理论是建立在一些比较严格的假定条件之上的,虽然在分析金融产品的价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对于金融市场的一些异象,却无从解释。本文借鉴行为金融学用的主流观点,力图以最朴实的理论来解释金融市场证券价格波动现象,以指导人们对证券价格走势形成正确预期,提高投资行为的理性程度,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理性预期,噪音交易者,羊群效应,反射理论。Behavioral Finance and Securities Market Reaction of Price Abstract:The pricing of financial products is one of the core issues in modern finance. Modern finance theory is based on some of the more stringent assumption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nalysising of the value of financial products. But for some phenomenon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it has no way to explain. This parper uses the mainstream point of view of behavioral finance, trys to explain the financial market stock price fluctuation by the most simple theory, guides people to the correct expectations of price movements of securities, improves investers’ rational levels of behavio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Key Words: Behavioral Finance,Rational Expectations,Noise Trader,Herd Behavior,Theory Of Reflexivity.

一、前言

现代金融理论是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两

大基石上的。1952年3月马柯维茨(Markowiz)在《金融杂志》发表了题为《资产组合的选择》的论文,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方法应用于证券投资组合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别的、运动方向各异的证券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并于1959年出版了《证券组合选择》一书,详细论述了证券组合的基本原理,从而为现代西方证

券投资理论奠定了基础。CAPM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提出的。该模型以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为基础,他指出在这个模型中,个人投资者面临着两种风险:系统性风险(Systematic Risk):指市场中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的风险。比如说:利率、经济衰退、战争,这些都属于不可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Unsystematic Risk):也被称做为特殊风险,这是属于个别股票的自有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变更股票投资组合来消除的。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非系统性风险的回报是股票收益的组成部分,但它所带来的风险是不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夏普发现单个股票或者股票组合的预期回报率(Expected Return)的公式如下:

其中,(Risk free rate),是无风险回报率,

是证券的Beta系数,

是市场期望回报率(Expected Market Return),

是股票市场溢价(Equity Market Premium)。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是由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起源于20世纪初,这个假说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的法国数学家,他把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股票收益率的分析,发现其波动的数学期望值总是为零。按照信息的反应效率,市场分为弱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强势有效市场。在有效市场中,所有信息都反映在过票价格上,一切分析都将无济于事。

1964年奥斯本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他认为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化学中的分子“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休止的、无秩序的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变动的路径是不可预期的。1970

年法玛也认为,股票价格收益率序列在统计上不具有"记忆性",所以投资者无法根据历史的价格来预测其未来的走势。

这些经典理论承袭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其模型与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忽视了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的分析。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得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境地。在此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并开始动摇了CAPM 和EMH的权威地位。

二、行为金融及其理论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BF)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以“有限理性”和“有限套利”为支柱,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有限理性是指,短期来看,在某个具体的决策上,投资者可能是理性的、正确的;但从长期来看,投资者不具有统筹的、连续性的最优投资决策,其投资行为是非理性的,甚至是错误的。有限套利理论则认为,市场不完善、投资者非理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使套利者的套利行为受到限制,无法完全甚至不能纠正市场价格的偏离。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

预期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金融市场上,预期是可以自我实现的,投资者对市场未来的预期对金融市场价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投资者的预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在经济学中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例如,如果过去的通货膨胀是高的,那么人们就会预期它在将来仍然会高。在通货膨胀理论中,需求推动的通过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一般认为是短期的冲击。但是,一系列的冲击会引导人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持久性的特征,特别在冲击较大的时候。这样,他们就会给予他们对于将来的高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修正他们的经济行为。譬如,他们会开始寻求更大的对(名义)支出的提升。这本身还可以视为成本推动,导致企业推高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