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鞍华的电影平民化叙事手法中探视香港的文化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许鞍华电影的平民化叙事手法中探视香港的文化沉淀
15届录音系:王善莹上世纪以90年代至本世纪初这段时期为主,香港涌现出一大批以江湖仇杀为主题的黑帮色彩影片,内容充斥着强烈的血腥味与焦燥感,无可否认,这种血腥暴力色彩的影片或多或少地给时下处于叛逆期的一些青少年在性格上产生一定的效仿与冲动。目前,在香港鼓吹“港独”的个别激进份子在民主与自由幌子的掩盖下,在黑帮古惑仔讲义气重情仇的电影文化熏陶淫浸中,香港一些青少年也暴露出隐藏着的江湖宿怨与急燥性质,加上个别青年本身懵懂幼稚无知被鼓动、怂恿误导而造就了港独氛围的产生。
在多以警匪与黑帮江湖文化为背景的香港电影中,却有一位叫许鞍华的女导演一反主流方向,其作品多是从平民化视角的现实主义风格来探究香港市民的真实文化生活,在对平常市民的柴米油盐中捕捉让人观影后感动的细节,把现实生活中人世真情与淡薄处理得细致入微,以纪实手法对普通人的喜怒哀愁做恰当的表达,其表现出香港电影文化自然回归平民现实,也体现出香港市民文化逐渐走向良性沉淀的趋向。
许鞍华导演的平民化电影尤其以《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女人四十》为突出且饱受赞誉,让许鞍华导演在电影界中获得多种奖项,确立了她在电影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香港经济在多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市民的就业、收入与生活现状受到一定的冲击,香港的人性与人心的浮燥焦虑表现得尤其突出(如大陆人到香港买奶粉等事件引出的系列冲突)。在对电影平民化的叙事手法中,许鞍华导演站在一个电影文化者的高度上审视出香港人的狂乱心理,以关心平民,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去关注香港市民的现实生活,以其电影作品充当香港市民的精神抚慰与思想导师,以人性关怀的手法,让香港市民在电影中看到真实的自我。
例如:在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中,丧夫后贵姐,靠在超市辛苦打工供养儿子的成长,他们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也没有拖累或求助亲戚朋友,母子俩而是保持着平静甚至积极的心态在过着平淡恬静的生活。邻居梁阿婆,一个孤寡老人,也仍保持着到超市工作的积极生活态度,尽管自身经济困难,但还是挤出有限的钱来买金链留外孙来尽长辈心意,这些人物的生活就是应该是香港平常
百姓的真实生活(而非渲染出血雨腥风的江湖仇杀或警匪搏斗),她们生活中的细节最原生态地反映了香港的现生活与人情冷暖状态。
在影片《桃姐》中,讲述生于大家庭的罗杰与照顾自己长大的佣人桃姐之间所发生的触人心弦的主仆情感。桃姐没有子女,把罗家人当成亲人。在年老不能再为罗家奉献时,她只能住进老人院,老人院的人间百态无非就是香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影片把罗家对家佣桃姐的情义平淡而真实地展现给观众,在给观众酸楚与难言的不舍中,罗家人给予桃姐的关爱终让观众得到多少的安慰。而在香港,关注照顾孤寡老人也是社会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许鞍华稍前的电影《女人,四十》中( 1995),主人公阿娥是个奔波于家庭与事业的普通女性,在婆婆意外过世后,面对着老年痴呆的公公、唯诺无能的丈夫及情窦初开的儿子,阿娥每天为操劳着家里的粗茶淡饭而耗付心血。影片极力表现出一种平淡宁静的现实情景,犹如你我身边真实的生活,让人回味感叹。
在运用平民化的叙事手法中,许鞍华在这些电影里多体现出较突出的现实主义意识(或以真实事件为蓝本个案,如《天水围的夜与雾》;或借用过去的影像来重现真实生活,如《黄金时代》等),这些电影作品无一不是反映普通香港市民在日常生活上的喜怒哀乐。从真实角度上刻画出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让观众既在影片中看到别人,也在无形中看到了自己,从而引起观众对生活的真实感悟。这些取材于香港市民现实生活的影片,既反映出香港普通市民的生存状态和细微的情感世界,也是导演对香港社会出现敏锐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同时,通过影片对香港市民做出精神抚慰与表达出对香港文化回归的希望。
对反映香港普通人日常的起居、情感困惑等这样触目可及平凡生活的作品,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男人四十》等,在上映后总能意外地赢得各界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种电影探索手法从思想角度上看,更是体现出导演对香港市民精神文化的沉淀和探索。所以,相信香港电影能从以往的警匪追杀、古惑仔的江湖恩怨情仇这些虚构的电影文化中解脱出来,不再鼓吹什么黑色暴力体现出所谓的美学文化,而要多拍摄反映普通市民平凡现实生活的纪实作品,淡化香港市民的焦虑急躁心理。从许鞍华的电影作品中,我们希翼探视到香港人精神与文化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