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计答辩终稿

合集下载

化工大类毕设答辩模板

化工大类毕设答辩模板

化工大类毕设答辩模板化工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毕业设计是化工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环节。

在毕设答辩时,如何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评委们对自己的毕设产生兴趣,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按照化工大类的不同方向,为大家提供一些毕设答辩模板,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化学工程1. 毕设题目:基于反应器的某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2. 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反应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性,探究反应器的影响因素,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3. 答辩重点: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结论总结。

二、化学制药1. 毕设题目:某药物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研究2. 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研究某药物的制备工艺,探究不同工艺条件下药物的质量变化规律,为药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3. 答辩重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药品安全性评价、未来发展方向。

三、化学分析1. 毕设题目:某污染物的检测方法研究2. 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对某污染物的检测效果,探究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3. 答辩重点:检测方法的选择、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四、化学生物学1. 毕设题目:某酶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2. 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研究某酶的性质、催化机理及其应用,探究酶在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3. 答辩重点:酶的性质、催化机理、应用前景、未来发展方向。

五、化学材料1. 毕设题目:某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2. 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研究某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及其性能,探究材料的应用前景。

3. 答辩重点:制备工艺、材料性能、应用前景、未来发展方向。

以上是化工大类毕设答辩模板的一些示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答辩时,学生们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清晰、条理性的展示研究成果,同时也需要对评委的问题进行认真回答,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化工中期答辩演讲稿范文

化工中期答辩演讲稿范文

我是来自化工专业的XX,很荣幸能在这里进行中期答辩。

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老师、评委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聆听我的答辩。

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我的中期研究成果,并恳请各位老师、评委给予指导和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化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因此,开展化工领域的绿色技术研究,对于实现我国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化工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实现绿色化工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分析现有化工工艺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找出影响绿色化工的关键因素;(2)针对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如改进工艺流程、选用环保型原料等;(3)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优化措施的有效性;(4)对优化后的化工工艺进行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评估,分析其绿色化程度。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化工领域绿色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数据分析:收集相关化工企业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模拟实验:采用化学工程软件对优化后的化工工艺进行模拟实验;(4)评估分析:对优化后的化工工艺进行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评估,分析其绿色化程度。

三、研究进展及成果1. 研究进展目前,已完成以下工作:(1)对国内外化工领域绿色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掌握了相关技术发展趋势;(2)收集了某化工企业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3)针对关键因素,提出了优化措施,如改进工艺流程、选用环保型原料等;(4)采用化学工程软件对优化后的化工工艺进行了模拟实验。

2. 研究成果(1)优化了某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降低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2)提出了适用于化工领域绿色技术研究的优化方法,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化工设计个人答辩

化工设计个人答辩

四、开停车控制 停车控制:
1.自动调整为手动; 2.停止进料; 3.停止塔釜加热; 4.待塔温度降低至一定温度时,排除塔内液体 5.停止加入冷凝水。
Thank You!
三、过程控制
控制方案:
塔釜温度控制加热介质的流量;
冷凝器出口温度控制冷却水的流量; 塔釜液位控制塔釜采出流量;
回流罐的液位控制塔顶采出量;
回流的流量大小控制回流量。
四、开停车控制 开车控制:
1.打开进料泵,塔釜液位到达70%时,停止进料。开启塔顶 冷凝水和塔釜加热。 2.等待塔内形成气液两相、塔顶回流罐液位上升,同时注意 塔釜液位,注意补充进料。 3.塔顶回流罐有一定液位时,开启回流,回流至全塔稳定 (约1h)。 4.开启连续进料(半负荷),同时开启塔顶塔釜采出,观测 全塔稳定,并慢慢加料至满负荷,改为自动控制。
一、设计概述
设备型式
填料塔
相较于板式塔,填料塔具有以下优点: ①生产能力大 ②分离效率高
③压力降小
④操作弹性大
经济性
一、设计概述
填料选型 选用250Y金属孔板波纹填料
特点: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热别适用于大直径塔和
气液负荷较大的场合。
250Y填料是性价比较高的填料,一般无 特殊要求场合均可使用。
一、设计概述
二、设计计算
(3)封头厚度 标准椭圆形封头 封头名义壁厚为10mm。 (4)裙座设计 壁厚设计 初设裙座厚度→强度和稳定性校核→调整厚度→合格 名义厚度为20mm。
二、设计计算
(5)强度及稳定性校核 ①塔设备由外压引起的轴向应力 ②操作时质量及垂直地震力引起的轴向应力 ③最大弯矩在筒体内引起的轴向应力,包括风弯矩 、地震弯矩 、 偏心弯矩。 ④确定最大组合轴向压应力和最大组合轴向拉应力 ⑤强度与稳定性校核 校核结果:利用SW6软件进行校核。 均满足,设计厚度合理。

化工毕业设计答辩

化工毕业设计答辩
1硫铵工艺生产硫铵2无水氨工艺高纯无水氨3水洗氨蒸氨氨分解工艺焦炉煤气中粗苯回收工艺焦炉煤气最终冷却焦炉煤气脱苯粗苯蒸馏间接式煤气终冷直接式煤气终冷填料塔单塔生产粗苯工艺单塔生产轻苯工艺双塔生产轻苯工艺焦炉煤气的冷却工艺方案焦炉煤气首先用循环氨水喷洒冷却然后选择橫管初冷器来进一步冷却
武汉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出口管的直径为D=1.58m,内径为6.6m,内环直径为 D=2.01m。 • 焦炉煤气终冷:选用F=5000m2的横管式终冷器1台, 另外备用1台,共计2台F=5000m2的横管式终冷器。 • 焦炉煤气洗苯塔:选用1台直径为5.5m的洗苯塔(一开 一备),采用SM-125Y型金属波纹板填料,每台洗苯 塔内填充5段填料,每段填料高3.75m,洗苯塔总高约 为38m。
• 焦油氨水分离:选择2台300m3的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另 外备用一台,共计3台300m3的机械化氨水澄清槽,三用 一备;
• 焦炉煤气输送设备:选用Q=800m3的离心鼓风机两台。另 外备用1台。共计3台离心鼓风机Q=800m3。
5 焦炉煤气净化主要设备计算和选择结果
• 焦炉煤气脱硫:真空碳酸钾脱硫塔。 • 焦炉煤气脱氨设备选择:选用1台饱和器,其中央煤气
谢大家!
答辩人:*** 班级:***
指导老师:***
设计题目:
年产130万吨焦炭焦化厂 COG净化工艺及设备初步设计
讲解内容
1.绪论
2.煤气净化工艺介绍
3.焦炉煤气净化方案选择 4.焦炉煤气净化主要设备计算与选择 5.致谢
1.绪论:
焦炉煤气未经过利用而直接放空,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 对环境将造成巨大污染。炼焦用煤在复杂的地质状况下含有上百 种成分,这样煤在焦炉成焦的同时,其中多种成分将随煤气一起 进入煤气净化工序,煤气净化回收的炼焦化学产品在国民经济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煤在炼焦时,来自焦炉的荒煤气,经冷却和用 各种吸收剂处理后,可以提取焦油、氨、萘、硫化氢、氰化氢以 及粗苯等化学产品,并得到净焦炉煤气。煤气的净化对煤气输送 过程及回收化学产品的设备正常运行都是十分必要的。焦油和萘 存留在煤气中的最大危害就是堵塞设备和管路;氨和硫化氢等酸 性气体的最大危害就是腐蚀设备和管路;氨和硫化氢在煤气燃烧 时转变为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严重污染环境。焦炉煤气用 作燃料时,H2S 及其燃烧产物 SO2 均有毒,会严重污染环境,因 此这些有危害的物质必须从煤气净化系统中出去,同时转化为有 用的化工原料,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为保护环境提供了有效措 施,所以煤气净化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金奖作品-答辩-总决赛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金奖作品-答辩-总决赛

镇海炼化年产45万吨乙二醇项目
市场 分析
工艺 选择
生产 规模
项目简介
镇海炼化年产45万吨乙二醇项目
项目简介 Project Introduction
市场分析 工艺选择 生产规模
世界乙二醇 产量情况
我国乙二醇 产量情况
我国乙二醇 进口情况
wt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00-12我40年1国4我部年国乙分世中部二拟界国分醇建乙聚厂进乙二酯家口二醇产乙数醇产量二量装量增醇置长产趋量势图 EthPyloelnye sgtelyPrcaporrEltosptdhrouoycEfdlttetuihohncneyteilogeegnrtnolhyoewyfclgtophellanytrrpectesrongomldldyiacumcnhcoupatlfrioatourcinntntuiqiCrtnueihsantirhnnCieatniht,wC2yi0noh1airn0lda-2in0124014
反应精馏 技术
超重力 技术
镇海炼化年产45万吨乙二醇项目
工艺设计 Process Design
工艺过程
模拟分析 项目特色
原料乙烯循环
三大循环 EO吸收剂循环 碳酸钾溶液循环
塔塔


吸收塔力旋转床
解 吸 塔
CO2

乙二醇 精 制 塔 二乙二醇
镇海炼化年产45万吨乙二醇项目
项目简介 Project Introduction
市场分析 工艺选择 生产规模
市场 分析
工艺 选择
镇海炼化百万
吨级炼油装置
原料 供给




厂址

化工答辩总结范文

化工答辩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化工答辩已经圆满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准备、答辩和反思的过程,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次化工答辩的总结。

一、准备阶段1. 确定研究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确定了化工领域的研究方向,明确了研究目标。

2. 查阅文献:为了更好地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为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完成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为答辩提供了有力支撑。

4. 撰写论文:在实验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我撰写了论文,对研究过程、结果和结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二、答辩阶段1. 报告准备:在答辩前,我反复练习报告,确保表达清晰、流畅,同时注意时间控制。

2. 面试答辩:在答辩现场,我按照既定流程,向评委展示了我的研究成果,并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3. 反馈与交流:答辩结束后,我认真听取了评委的反馈意见,并与评委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反思阶段1. 优点:(1)研究目标明确: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目标,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方向。

(2)实验操作熟练:通过实验,我掌握了化工实验技能,为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3)论文质量较高:论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为答辩提供了有力支撑。

2. 不足:(1)时间控制不够严谨:在答辩过程中,我有时未能准确把握时间,导致部分内容未能充分展示。

(2)回答问题时不够自信:在回答评委问题时,我有时表现出不够自信,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对评委反馈意见的消化不够:在答辩结束后,我未能对评委的反馈意见进行深入消化,对自身不足的认识不够全面。

四、改进措施1. 提高时间控制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加强时间管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出最好的自己。

2. 增强自信心: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自信心,更好地应对各类挑战。

3. 深入消化评委反馈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对待评委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提高研究质量。

化工设计大赛答辩

化工设计大赛答辩

化工设计大赛答辩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大学化工专业的学生,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各位老师们进行化工设计大赛的答辩。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我参赛的项目,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我选择的课题是“某某化工厂废水处理方案设计”。

废水处理是当今社会中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减少废水对生态系统的污染,我团队在这个课题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在该项目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对该化工厂废水成分的分析和测试。

通过仔细的实验和数据收集,我们确定了废水中主要含有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为了高效处理这些废水成分,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处理方案。

我们采用了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了微生物的适宜生长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

同时,我们还引入了曝气池和沉淀池,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这一方案在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重金属离子的处理,我们采用了化学沉淀技术。

通过添加适量的沉淀剂,将重金属离子与沉淀剂发生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从而实现其去除。

我们在实验中优化了沉淀剂的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参数,确保了高效的去除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我们还引入了活性炭吸附技术。

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某些重金属离子。

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了活性炭的投加量和吸附时间等参数,以达到最佳吸附效果。

我们还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了进一步的处理,以确保出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我们采用了深度过滤和紫外光照射技术,去除废水中的微小颗粒和微生物,确保出水的清洁安全。

为了验证我们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

通过对处理前后废水成分和性质的对比,我们证实了我们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使废水的处理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我们的设计方案包括了生物处理技术、化学沉淀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以及深度过滤和紫外光照射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的有机组合,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废水的高效处理和净化。

化工毕业答辩总结范文

化工毕业答辩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这最后的毕业答辩环节,我有幸向各位老师展示了我四年来在化工专业领域的所学所得。

以下是我对本次毕业答辩的总结。

一、答辩准备在答辩前,我深知这是一次检验自己专业素养和学术成果的机会。

因此,我认真对待了答辩准备工作。

首先,我对自己的毕业论文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和完善,确保内容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其次,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我准备了答辩PPT,将论文的核心内容、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答辩过程在答辩过程中,我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简要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

在介绍过程中,我着重突出了研究的创新点和实用价值。

2. 详细阐述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通过阐述,使评委老师们对研究课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3. 介绍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在这一环节,我详细讲解了实验方案、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所采用的实验设备等。

4. 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

我将实验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5. 针对评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认真思考,尽力给出满意的答案。

在回答问题时,我尽量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三、答辩收获通过本次毕业答辩,我收获颇丰:1. 提升了自己的学术素养。

在准备答辩的过程中,我不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

2. 增强了自信心。

在答辩过程中,我克服了紧张情绪,以从容的态度面对评委老师的提问。

3. 拓宽了视野。

在答辩过程中,我了解了化工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学会了沟通与表达。

在回答评委老师提问时,我学会了如何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总之,本次毕业答辩是我大学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经历。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化工设计答辩

化工设计答辩

工艺特点
工艺过程模拟
过程模拟最为重要的任务有三点: (1)对各候选工艺进行判断是否可行; (2)选择最为合适的工艺方案; (3)对所选工艺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优工艺 条件。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 Aspen Plus 对整个工 艺流程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计算,Aspen Plus 有强大的 物性数据库,但是具体物性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自己 的实际流程选取。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由于反应 流程中用到了强极性的物质,所以我lus 对全流程进行模 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物料衡算、能量衡算,Aspen plus 模拟流程。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依附于河南煤化集团设计一座年产30万 吨乙二醇的分厂。厂区建设地点在鹤壁煤化工宝山循 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鹤壁本地区的煤作为主要原料, 辅助原料为工业甲醇、一氧化氮、氧气,主要产品为 乙二醇。 以煤制合成气为原料,合成气间接法生产乙二醇 的主要反应包括一氧化碳与亚硝酸甲酯生成草酸二甲 酯的羰化反应,草酸二甲酯加氢生成乙二醇的反应, 一氧化氮、氧气和甲醇生成亚硝酸甲酯的酯化再生反 应。
其他主要设计
能量集成与节能 车间布置与配管 分析与检验 公用工程 供电等工程进行设计等
工艺特点




与传统的乙二醇生产工艺相比,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工艺具 有以下工艺特点: (1)采用工业级原料:煤制乙二醇工艺技术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工 业级原料,这更适合我国国情,有较好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 (2)能生产多种重要化工原料:可以连续大量生产多种重要化工 原料。 (3)节能:本工艺是能源节约型产业,本工艺过程能耗低,设备 投资省,可自动化连续生产,是真正意义的“能源节约型产业”。 (4)循环经济产业:在本工艺过程中,所有反应原料包括CO、 H2和醇类都回收循环利用;反应尾气中的NO气体也经再生成亚硝 酸酯回收循环使用,并且可直接利用各种回收的CO、NO资源, 是真正意义的循环经济产业。 (5)环保:本工艺过程符合绿色环保工程标准,做到清洁无污染, 符合本次大赛的要求。

化工硕士答辩总结范文

化工硕士答辩总结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即将画上句号。

今天,我站在这里,进行我的硕士论文答辩,这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此,我衷心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同学们的关心与支持,以下是我对这次答辩的总结。

一、答辩准备在答辩前,我深知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因此,我认真回顾了整个研究过程,对论文的各个部分进行了仔细梳理。

具体来说,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深入理解论文主题:我反复阅读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及结论有了清晰的认识。

2. 完善论文结构:对论文的章节、段落进行了调整,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3. 准备答辩PPT:精心制作了答辩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论文的主要内容。

4. 模拟答辩:邀请同学和老师进行模拟答辩,针对可能的问题进行充分准备。

二、答辩过程在答辩过程中,我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自我介绍:简要介绍自己的姓名、专业、研究方向等基本信息。

2. 论文概述: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及结论。

3. 针对提问进行解答:认真聆听评委的提问,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4. 总结发言:对答辩过程进行总结,表达对评委的感谢。

三、答辩收获通过这次答辩,我收获颇丰:1. 提升了表达能力:在答辩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增强了自信心:面对评委的提问,我能够沉着应对,这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多的信心。

3. 拓宽了学术视野:在准备答辩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更多相关领域的知识,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4. 深化了对研究课题的理解:在答辩过程中,我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未来展望答辩结束后,我将认真总结这次答辩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来说,我将:1. 深入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人脉。

3. 关注行业动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再次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鼓励。

工业设计答辩发言稿范文

工业设计答辩发言稿范文

工业设计答辩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
很高兴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设计作品。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努力设计、改进,最终完成了我们的成果。

我希望通过这次答辩,能够向大家展示我们的努力和成果,同时也接受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建议。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我们设计的产品。

我们团队设计的是一款智能家居设备,它集成了智能语音助手、温度控制、声音控制、灯光控制等多种功能,可以让用户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体验。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用户体验,希望能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产品的美感和便利性。

其次,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我们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和尝试,最终确定了产品的整体形态和材质,力求使其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又能够融入到家居环境中。

在功能设计上,我们克服了技术难题,实现了多种智能设备的集成控制,并且通过用户测试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的功能细节。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团队成员们,他们和我一起努力,一起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个设计项目。

也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设计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也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获得更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完美。

谢谢大家!。

化学化工专业毕业答辩分享

化学化工专业毕业答辩分享

化学化工专业毕业答辩分享一、引言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我有幸选择了化学化工专业作为我的专业方向。

在这四年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验实践和科研项目的参与,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分享我的毕业答辩经历和心得体会。

二、研究背景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是关于某种新型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探索该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及机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首先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包括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确定了其结构和形貌特征。

随后,我进行了一系列有机合成反应,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并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和讨论。

四、研究成果在毕业设计答辩中,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通过与指导老师和评委们的深入交流和讨论,我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研究思路,最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同时,在答辩环节中,我还展示了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和认可。

五、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毕业答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需要耐心、细心和勤奋。

只有踏实地做好每一个实验、认真地分析每一组数据,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同时,在答辩过程中,要善于沟通交流、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展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至关重要。

六、展望未来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探索前沿科学领域,为推动化学化工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

结语总而言之,毕业答辩是我大学生涯中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化工设计大赛答辩

化工设计大赛答辩

化工设计大赛答辩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院化工工程学院的XX同学,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我们参加的化工设计大赛项目。

我们的项目题目是《石化企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艺设计》。

该项目的背景是石化企业的废水由于高度含油,难以直接排放,需要进行处理。

而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往往对资源的回收利用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团队决定设计一套以废水处理为主,同时兼顾资源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

首先,我们对该石化企业废水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取样和实验测试,确定了废水的主要成分为高含油废水,并且含有一定的有机物和无机盐。

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方案。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化技术。

首先,我们选择了以分离膜技术为核心的物理处理过程,通过超滤、反渗透等方法,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去除。

其次,我们采用了化学氧化和生物降解技术,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毒性物质进行了分解和去除。

同时,我们在处理过程中加入了一定的草酸,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铁离子和重金属离子。

最后,我们通过新型活性炭吸附床对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废水中残留的有机物和色度污染物。

经过上述处理工艺,我们成功地将高含油废水的COD、色度等污染物质大幅降低,使得废水的排放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

但是,我们团队并没有满足于此,我们还探索了废水中的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在废水处理后,我们获得的产物是一个油水混合物。

我们通过离心分离和压滤的手段,将其中的油分离出来。

然后,通过连续萃取技术,我们还从废水中回收了部分的有机溶剂。

最后,我们运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反应技术,将废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气体产物,作为燃气燃烧使用。

这些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验证,对各项工艺进行了评估和改进。

最终,我们成功地设计出了一套符合石化企业实际情况的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

化工原理。课设 答辩 -回复

化工原理。课设 答辩 -回复

化工原理。

课设答辩 -回复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本次化工原理课设的答辩者。

在本次答辩中,我将详细介绍我设计的化工原理课设,并分享我在该项目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我所采用的解决方案。

让我简要介绍一下我的课设主题。

我的课设主题是基于化工原理,在某化工工厂的生产过程中,研究并优化采用的某种新型反应器。

通过这个课设,我旨在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同时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现场调查与文献研究,以了解工厂的操作流程、反应器类型及现有的反应器性能。

然后,我使用化工原理知识建立了模型,通过计算并对比不同参数和条件下的反应器性能,选取了最理想的操作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是数据收集的问题,由于涉及到工业设备和生产信息,因此我无法直接获取实际的数据进行模拟与验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参考了相关文献中的数据,并与实际工业中的类似反应器进行对比验证。

我还遇到了一些技术上的挑战。

在建立反应器模型时,考虑到反应速率、传热、相变等因素,模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达到更准确的结果,我采用了计算机模拟方法,运用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模型的计算和优化。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成功地完成了化工原理课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模型的计算和优化,我确定了新型反应器的最佳操作条件,并根据设计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提高工厂的反应器性能并达到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

在整个课设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化工原理知识,并锻炼了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次课设不仅让我深入理解了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原理与实践,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感谢您的倾听!我愿意回答你们在我的化工原理课设中所提出的任何问题。

谢谢!。

化工生产实习答辩

化工生产实习答辩

工作流程
1
水气
6
硝铵
2
造气
5
尿素
3
净化
4
合成
1
收油池
水气(生产水、蒸汽)
调节池 ASBR池
(A缺氧,SBR好氧)
缓冲池
净水站
(离子交换or反渗透)

用户生活用水
10%氨水入炉
(去除NOx)
除尘器
脱硫塔
氨水+SO2
NH4HSO3 (NH4)2SO3
曝气
(NH4)2SO4
脱水
产品(NH4)2SO4
2
3
净化
增湿器上段 一变炉上段 增湿器下段
第一变换炉
二变炉上段
热交换器
二变炉下段
一水加热器
热水塔
二水加热器
3
净化
除油器 热交换器 合成塔
(甲醇)
压缩4段
热交换器
水冷器
分离器
去洗涤塔
(洗气体中的甲醇)
压缩5段
4
合成
将高压醇烷化来的合格的 合成氨原料气中的N2和H2, 经冷却降温,分离制得成 品氨。
压缩
尿素系统
汽提塔下部
缓冲槽
氨泵
氨喷
氨基甲酸铵
合成塔
脱水
尿素
汽提塔上部
5
液膜下流 CO2上喷
尿素
液相含量50%
低压
精馏塔
加热提纯
闪蒸槽
抽负
尿素
NH3,CO2,H2O被抽走
6
液氨
硝铵
蒸发器
过热器
提温
过滤器
除去水、油、尘
氨空混合器
氧化炉
降温设备

化工中级职称答辩自述

化工中级职称答辩自述

化工中级职称答辩自述各位教师,上午好!我叫XX,是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高比外表积成型活性炭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论文是在周颖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教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辩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时机聆听教诲的各位教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教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教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成型活性炭以其优良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制备高性能的成型活性炭,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理想,所制备的成型活性炭仍然难以同时具有高吸附性能和较好的机械强度。

成型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粘结剂的种类和用量、粉末活性炭的孔构造和外表化学性质、添加剂和成型工艺都会影响成型活性炭的构造和性能。

因此,如何通过对制备方法的选择以及成型工艺的优化,制备出高综合性能的成型活性炭,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各种需求,仍然需要进展深化研究。

在现有的文献报道中,研究者更多的关心各种因素对成型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对成型过程粘结剂和粉末活性炭之间的作用机理却少有报道。

然而,压缩成型过程颗粒之间的互相作用,热处理过程粘结剂和粉末活性炭的外表界面作用,都对成型活性炭的构造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详细考察成型过程并提出相应的成型机理对成型活性炭的研究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本文工作是国家重点根底开展规划工程/XXX方案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展方案XXX工程资助课题的部分工作。

在综述了成型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以及对其性能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的根底上,选用适宜的粘结剂和制备方法对高比外表积粉末活性炭成型的可行性和普适性进展了深化研究。

本文的详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商业高比外表积成型活性炭为原料,分别选用Bl和BZ作粘结剂,制备成型活性炭,考察粘结剂和成型过程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在此根底上,选用综合性能较好的成型活性炭,初步考察其在挥发性有机气体苯吸附中的应用;在课题组前人工作的根底上,以煤炭直接液化残渣为原料,制备粉状活性炭,添加BZ作粘结剂,制备煤液化残渣基成型活性炭;对成型过程进展相关表征,讨论粘结剂和粉末活性炭的作用机理。

化工毕业设计答辩发言稿

化工毕业设计答辩发言稿

化工毕业设计答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各位领导和同学们,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毕业设计答辩,在此我代表整个团队向各位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我是XXX,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XXX》,我所在的团队有XXX、XXX、XXX等成员共同参与了这个项目。

在此我将向各位介绍一下我们的设计背景、设计目标、方案流程及具体成果等方面。

希望各位能够耐心听完,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设计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化工原料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由于传统的化工生产方式存在着资源消耗多、污染大等问题,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下的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的毕业设计得到了化工生产方式的改进与升级的机会,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实现对传统化工生产方式的优化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设计目标1.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技术改进和设备升级,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减少资源消耗。

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原料、能源等资源的浪费,实现绿色生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实现环保排放。

通过工艺改进和设备升级,减少产生废水、废气等排放物,实现环保要求。

三、方案流程1. 研究分析。

首先,我们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解了传统生产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 技术改进。

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了改进。

3. 设备升级。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资源消耗,我们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升级和改造,实现了设备智能化、自动化。

4. 环保排放。

为了实现环保要求,我们对废水处理、废气处理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四、具体成果在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和挑战,最终取得了如下成果:1. 生产效率提高。

通过设备升级和工艺改进,我们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化工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

化工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

化工毕业论文辩论自述范文辩论是毕业论文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下面是搜集的化工毕业自述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各位教师,下午好! 我叫洪巧巧,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生命周期评价,论文是在吴学成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教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辩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时机聆听教诲的各位教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教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教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xx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4.1亿吨标煤,其中原煤约占70.6%[1].《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xx》显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家,煤炭消费总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0%以上[2].我国的能源赋予条件、经济程度和科技开展等因素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的消耗量将会持续增加[3].一次能源消费构造决定了我国电力行业以火力发电为主W.xx年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占火电机组的比例迖到92.5%.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本课题以燃煤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S02、NOx和烟尘控制技术的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作为研究目的,以燃煤电厂烟气中S02、NOx和烟尘分别最成熟的控制技术一一石灰石石青湿法脱硫技术、SCR脱硝技术、电除尘技术和布袋除尘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对其进展评价。

本课题的开展可为完善燃煤电厂石灰石石青湿法脱硫、SCR脱销、电除尘和布袋除尘技术评估提供可借鉴的理念支撑。

传统的技术评估一般偏向经济性的分析评价,主要考虑技术本身的可行性、先进性及其建立运行过程中的经济合理性。

但是,该方法并不能真正反映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即是从工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对整个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展综合评估,转变了对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的评估观念,克制了传统末端影响评价方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确定
塔板类型
筛板塔
塔板结构图
板上液体的流型
单流型
是否分块 是 分四块 塔板结构(区域、开孔数目)
取边缘区宽度Wc=0.035 m,安定区宽度Ws=0.065 m
1158103 开孔数:n ( )A 4070 孔 2 t
主 体 设 备 装 配 图
A A
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蒸馏分离过 程与精馏塔的设计
团队成员:郭骏、王瑛璞、韩鹏
指导老师:赵海红
设计任务书
1)生产能力:10吨每小时(料液) 2)原料组成:34%的二硫化碳和66%的四氯化碳 (摩尔分率,下同) 3) 产品组成:馏出液 97%的二硫化碳,釜液5% 的二硫化碳 4) 操作压力:塔顶压强为常压 5) 进料温度:58℃ 6) 进料状况:自定 7) 加热方式:间接蒸汽加热 8) 塔板效率: 0.5; 9) 建厂地址:湖南长沙地区; 10) 其他参数(除给出外)可自选。
塔板效率
ET=0.5
实际板数
精馏段:N精=5/ET=5/0.5=10层;提馏段:N提=5/ET=5/0.5=10层
计算表格
xD=0.9700 x1==0.9258 x2=0.8482 x3=0.7296 x4=0.5810 x5=0.4351 x6=0.3225 xf=0.3330 x7=0.2451 x8=0.1666 y7=0.4568 y8=0.3412 y9=0.2241 y1=0.9700 y2=0.9354 y3=0.8478 y4=0.7822 y5=0.6661 y6=0.5522
人员分配
设计方案的选定
原料液经过预热器预热后进入 精馏塔内。操作时连续的从再 沸器中取出部分液体作为塔底 产品(釜残液)。再沸器中原 料液部分汽化,产生上升蒸汽 ,依次通过各层塔板。塔顶蒸 汽进入冷凝器中全部冷凝,然 后进入回流罐,并将冷凝液送 回塔顶作为回流液体,其余部 分经过冷凝器后被送出作为塔 顶产品。为了使精馏塔连续的 稳定的进行,流程中还要考虑 设置原料槽、产品槽和相应的 泵。为了便于了解操作中的情 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的 措施,常在流程中的适当位置 设置必要的仪表,比如流量计 、温度计和压力表等,以测量 物流的各项参数。
目 录 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第一章设计方案简介·· ··· · ··· ··· ··6 ·· · · · · · · · · · ··· ·· ·· · 1.1流程的设计及说明·· · ··· ··· · ··· ·· · · · · · · · · ·· ·· ··· ·6 1.2已知参数··· ··· · ··· ··· ··· · ·7 · ·· ··· ·· ·· ··· ·· ··· ·· ·· ··· 1.3 选塔依据· · ··· · ··· ··· ··· · ·7 ··· ··· ·· ·· ··· ·· ··· ·· ·· ··· 第二章 设计计算·· ··· ··· · ··· ··· ·9 ·· · · · · · · · · · · · ·· ··· ·· ·· 2.1精馏流程的确定··· ··· · ··· ··· ·· · ·· ··· ·· ·· ·· ··· ·· ·· 9 2.2塔的物料衡算·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2.3塔板数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第三章板式塔主要工艺尺寸设计计算· · ··· ··· · · · · 16 3.1塔工艺条件及物性数据计算· · · ··· ·· ···· ·· · · · · · 16 3.2精馏塔气液负荷计算· · · ··· ··· ··· · · · · · · · · 20 ··· ·· ·· · 3.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 · ··· ·· ···· ·· · · · · · 20 3.4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 · ··· ··· ··· · · · · · · · · 25 ··· ·· ·· · 3.5塔板负荷性能图··· ··· · ··· ··· ·· · ·· ··· ·· ·· · · · · · · · · · 29 3.6精馏塔的计算结果总表··· ··· · ··· · · · · · · · · 36 ·· ··· ·· 第四章精馏塔的附属设备以及接管尺寸··· ·39 · ·· ·· 4.1接管设计··· ··· · ··· ··· ··· · ·39 · ·· ··· ·· ·· ··· ·· ··· ·· ·· ··· 4.2塔总高度计算 ···· · · ··· ··· · ··· ···· · · · · · · · · 40 ··· ·· ··· · 4.3热量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4.4再沸器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44 ··· ·· ·· ··· · 4.5泵的选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4.6主要符号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46 ··· ·· ·· ··· · 参考文献· · ··· ··· · ··· ··· ··· · ·49 ··· ·· ··· ·· ·· ··· ·· ·· ··· ·· ·· ··· 设计结果评述与小结·· ··· · ··· ··· ··· ·· · · · · · · · · 50 · ··· ·· ·· · 致谢·· · · · ··· ··· · ··· ··· ··· · 5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录·· · · · ··· ··· · ··· ··· ··· · 5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 型
雾沫夹带量eV
筛板的稳定性系数k
液泛m
单板压降pa
精 馏 段
eV 0.0042 g液/kg气 k u 0 1.504 k u 0w
Hd 0.112
p h p L g 836.98
提 馏 段
eV 0.004kg液/kg气
u k 0 1.51 u 0w
Hd 0.118
物料衡算
塔的位置 CS2的质量分率 平均分子量(g/mol) 物料衡算kmol/h
塔顶 进料 塔釜
aD=0.941 aF=0.203 aW=0.0251
MD=78.34 MF=127.48 MW=150.1
D=24.73 F=53.71 W=78.44
能量衡算
单 位 塔顶溜出 液热量QD 回流热量 QR 进料热量 QF 塔底残液 热量QW 水蒸气还 需要提供 热量Qh 冷凝器消耗 的热量Qc 再沸器提供 的热量QB
299 7.5
299 7.5
标准设备的选型
选型方法
m 3 /h
再沸器的选择
选择120℃水蒸气加热, 传热系数取出料液温度
公称直 径1mm
400
管程数 NP
4 型号
排管数n 129
管程流 通面积 1m2 0.0059
换热面 积A/m2
55.6 50AY-60B
换热管 长度 L/mm 4500
总热量Qv
kJ/ h
3526022
91835
327718
637292
544499
92793
3106469
3450568
物 料 流 程 图
塔板数的确定
确定方法
根据相平衡方程和操作线方程,采用逐板计算求得塔板数
理论板数
总理论板数为11(包括蒸馏釜),精馏段理论板数为5,第6板为为进 料板,提馏段理论板数为6 ∴NT=(11-1)=10层(不包括塔釜)
x9=0.1003
x10=0=0.1251
y11=0.0535
xw=0.05
塔体工艺尺寸的确定
板间距的选择
板间距取0.4 m
塔径的确定
D 4VS

0.995m(精馏段)
4VS D' 1.31m (提馏段) '
将提馏段与精馏段取相同的塔径,故取1.4m
p' hp L g 938.6
塔板负荷性能图
操作弹性 p
Vs,max 3.430 Vs,min
操作弹性
Vs,max 3.125 Vs,min
p
配管计算
接管尺寸由内蒸汽速度及体积、流量决定,各接管允许 的蒸汽速度查表得
管型
进料管
回流管
塔底出料管
塔顶蒸汽出料管
塔底蒸汽进气管
规格
56 3.5 56 3.5 56 3.5
流量
扬程m
m 3 /h
10 40
泵的选型
由额定流量和扬程确定
功率 转速 效率
机 轴
4 2.9 2950 37%
泵壳许用压力 kgf/cm3 结构
16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