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郁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郁病

一、概论

1、定义:

定义: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又有脏躁、梅核气等病证。

2、历史沿革:

⑴先秦时期,对自然界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积聚、蓄积、失畅现象谓之郁.

⑵《内经》将“郁”的概念引入对人体病理的论述.

⑶两汉和隋唐宋时期,对郁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有详细论述,但无郁证病

名.

⑷金元时代将郁证作为独立的病征加以论述,朱丹溪首倡六郁学说,并立越鞠

丸治郁.

⑸明《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征名称.

⑹明清以后,对郁证辨证论治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3、范围: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

二、病因病机

郁病的总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内因为脏气抑郁,

病因:

(一)情志失调

1、愤懑郁怒,肝气郁结___气郁

2、忧愁思虑,脾失健运___痰郁、湿(食) 郁

3、情志过极,心失所养

(二)体质因素脏气易郁,为郁内因.如肝旺又伤情志,肝郁克脾等.

总之,郁病的病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其外因为情志所伤,其内因为脏气易郁。其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

:病机演变

1、气郁日久①气血失调→血郁

②化火→火郁

③化火伤阴,心失所养,肾阴亏耗→阴虚火旺或心肾阴虚

④肝郁克脾

2、脾虚气结,生化乏源_→心脾两虚或心神失养

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

病性:初起为实,日久为虚.

病机特点: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要点

1、病史: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2、临床表现:以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喜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为主症。

3、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其症状的轻重与情绪波动有关。

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于加剧。

2、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共同点:症状与吞咽有关

梅核气:有咽部异物感,但进食无阻塞,无吞咽困难。

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作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3、脏躁与癫病

共同点:心神失常。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或绝经期缓慢起病,主要表现有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时作欠伸等,具有自知自控能力。

癫病: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多喜等,病者缺乏自知自控能力。(三)相关检查结合病情作相关检查,多数无异常发现.主要目的进行鉴别诊断。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所郁脏腑

郁病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应依据临床症状,辨明其受病脏腑侧重之差异。郁病以气郁为主要病变,但在治疗时应辨清楚六郁。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2、辨别证候虚实。

六郁病变,即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滞、痰结均属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候则属虚。

(二)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实证,首应理气开郁,并需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注意事项:郁病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否则欲速不达。在实证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损胃,祛痰而不伤正,燥湿而不伤阴,消食而不伤脾;在虚证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

(三)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证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郁不舒之

常用药: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调气解郁;川芎理气活血;芍药、甘草柔肝缓急。

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法半夏和胃降逆;兼有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化滞;肝气乘脾而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可加苍术、厚朴、茯苓,乌药健脾化湿,理气止痛;兼有血瘀而见胸胁刺痛,舌质有瘀点瘀斑,可加当归、丹参、郁金、红花活血化瘀。

2.气郁化火证

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代表方:丹栀逍遥散加减。本方由逍遥散加丹皮、栀子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泻肝火的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之证。

常用药: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丹皮、栀子清肝泻火。

热势较甚,口苦,大便秘结者,可加龙胆草、大黄泻热通腑;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嗳气,呕吐者,可加黄连,吴茱萸(即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鸣者,加菊花、钩藤、刺蒺藜清热平肝;热盛伤阴,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去原方中当归.白术、生姜之温燥,酌加生地、麦冬,山药滋阴健脾,或改用滋水清肝饮养阴清火。

3.痰气郁结证

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本证亦即《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之症。《医宗金鉴·诸气治法》将本证称为“梅核气”。

证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加减。本方行气开郁、降逆化痰,自《金匮要略》以来,即将本方作为治疗本证的主要方剂。

常用药: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

湿郁气滞而兼胸脘痞闷,嗳气,苔腻者,加香附、佛手片、苍术理气除湿;痰郁化热而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病久人络而有瘀血征象,胸胁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者,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活血化瘀。

4.心神失养证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将此种证候称为“脏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