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腿综合征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安腿综合征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restless legs syndromerestless legs syndrome
缩写
RLS
别名
anxietas tibia;asthenic crural paresthenia;Ekbom综合征; impatience musculaire;leg jitters;不安腿综合症;不宁腿综合 征;多动腿综合征;肌性焦热;胫骨不安症;腿部神经过敏症; 无力性脚感觉异常症
国内石福铭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功能 低下,是重要致病因素。脑脊液(CSF)中铁蛋白及转铁蛋白均降 低,颅脑MRI示黑质、壳核中铁含量下降(Allen,2001),且RLS 常继发于缺铁性贫血、妊娠、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认为铁 缺乏所致多巴胺合成减少及D2受体功能低下与RLS有一定关系。
有报道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功能低下, 是重要病因 (石福铭,1999);周围神经受损是另一重要病因, 本病常发生于腰骶神经根及其他周围神经病。
病因
某些交感神经功能异常或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癌症、风湿性 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并发本病。
发病机制
RL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有人报道1/3病人有家族史,故考虑 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孕期高发病率常与静脉闭塞的程度有 关;贫血时发病率高可能与深部组织局部贫血有关。
概述
RLS在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的壮年。症状主 要发生在两下肢,但亦可累及大腿和足部,可以一侧为重,或 仅限于一侧下肢,但上肢和手部则很少受累。受累的患肢深部 酸、麻痛灼热、虫爬样、瘙痒样等多种痛苦感觉为主要表现的 发作性疾病。症状在休息时出现,而在白天工作,劳动或运动 时不出现症状。症状常迫使患者的小腿不停的活动,甚至在室 内、外长久的徘徊,才能使症状缓解,因此命名为不宁腿综合 征。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病因不明,尽管对症治疗的方法 很多,但迄今为止尚无对因治疗措施。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腿部痉挛性疾病、纤维性肌痛及抗精神病药物引起 的静坐不能相鉴别。还应与神经症鉴别,神经症患者常有精神 创伤因素、心理背景,症状多变,白天、晚上均有症状,也不 限于下肢。
治疗
寻找病因是指导治疗的关键。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应当 采取综合治疗。继发性者首先应祛除病因。已证实多巴制剂有 确切疗效,常首选左旋多巴/卡比多/卡比多巴(帕金宁)(即 sinemet 125,由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按4∶1组成),1/2~1片,睡 前服用;或应用多巴胺激动剂如甲磺酸。
其他辅助检查
头颅、下肢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是正常结果。
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1995年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委员 会(IRLSSG)制定出4条诊断标准(石巧云,2000): 1.因感觉异常、感觉减退不由自主地活动患肢。 2.运动不宁。 3.休息时发病或加重,活动后缓解。 4.夜间入睡后症状加重。
类别
神经内科/脊神经疾病
ICD号
G64
概述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又称多动腿综合征 或不宁腿综合征。本综合征为Willis(1685)首先记载, Wittonack(1861)称为胫骨不安症(anxietas tibia),法国则称肌性 焦热(impatience musculaire),1943年Allison又称此征为腿部神 经过敏症(leg jitters),1944年Ekborn初称此征为无力性脚感觉异 常症(asthenic crural paresthenia),直到1945年Ekbom方称其为不 宁腿综合征,后来人们又称为Ekbom综合征。Gorman认为正常 人群中5%可发现RLS。
概述
本病属于中医血痹等病范畴。
流行病学
国外报道发病率为5%~15%。大多数为特发性,其中约1/4~ 1/2有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40%在20岁之前出现症状,怀孕时发病率11%,贫血者发病率可 高达24%。老年起病者多有继发因素,无性别差异。
病因
RLS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据推测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 起的组织代谢产物蓄积有关。有人提出与维生素及叶酸缺缺乏、 慢性肝病、某些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精神因素、神经系统疾 病及某些药物反应(如异丙嗪、苯海拉明、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酚 塞嗪衍生物等)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进展缓慢,症状时好时坏,可持续数十年。神经系 统查体多无阳性体征,继发性者出现与基础疾病相一致的阳性 改变。
并发症
病程长者往往伴有情绪低落、抑郁,精神紧张、恐惧、焦虑、 厌烦,造成患者入睡困难、失眠、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碍,乃至 出现自杀念头。
实验室检查
对于最近出现症状的患者,应检查血糖、血清铁、铁蛋白、 叶酸、维生素B1速度有异常、神经活检有轻 度轴突萎缩。表明周围神经受损是另一重要病因,本病常发生 于腰骶神经根及其他周围神经病。
另外,某些交感神经功能异常或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糖尿 病、癌症、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并发本病,推 测与继发性血管病变致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引起缺血缺氧有关, 腿部活动使血循环改善,故症状缓解。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膝、踝关节间的小腿深部难以忍受的、非 疼痛性不适感;可呈虫爬样、针刺样、或瘙痒或烧灼样感受, 不适感多数难以描述,常为双侧对称性,少数累及大腿、脚部 或上肢。
安静休息或卧床时诱发,发作时症状可因更换体位或活动、 拍打、针刺、揉捏而得到暂时缓解。轻者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严重者彻夜难眠、不停行走方能缓解。强迫性安静休息使症状 更加严重,常伴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下肢便难以保持同一 位置,患者烦躁不安,走动后常述下肢沉重无力感。
另外,肌醇及血管扩张药,改善循环药物如烟酸,β-受体阻 滞药如普萘洛尔(心得安),肌肉松弛药巴氯芬(baclofen),阿片 类制剂,卡马西平及安定类制剂,均有一定疗效。
治疗
每天按时睡眠,睡前热水浴对改善症状有效。如果症状严重, 可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但不可长期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restless legs syndromerestless legs syndrome
缩写
RLS
别名
anxietas tibia;asthenic crural paresthenia;Ekbom综合征; impatience musculaire;leg jitters;不安腿综合症;不宁腿综合 征;多动腿综合征;肌性焦热;胫骨不安症;腿部神经过敏症; 无力性脚感觉异常症
国内石福铭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功能 低下,是重要致病因素。脑脊液(CSF)中铁蛋白及转铁蛋白均降 低,颅脑MRI示黑质、壳核中铁含量下降(Allen,2001),且RLS 常继发于缺铁性贫血、妊娠、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认为铁 缺乏所致多巴胺合成减少及D2受体功能低下与RLS有一定关系。
有报道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功能低下, 是重要病因 (石福铭,1999);周围神经受损是另一重要病因, 本病常发生于腰骶神经根及其他周围神经病。
病因
某些交感神经功能异常或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癌症、风湿性 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并发本病。
发病机制
RL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有人报道1/3病人有家族史,故考虑 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孕期高发病率常与静脉闭塞的程度有 关;贫血时发病率高可能与深部组织局部贫血有关。
概述
RLS在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的壮年。症状主 要发生在两下肢,但亦可累及大腿和足部,可以一侧为重,或 仅限于一侧下肢,但上肢和手部则很少受累。受累的患肢深部 酸、麻痛灼热、虫爬样、瘙痒样等多种痛苦感觉为主要表现的 发作性疾病。症状在休息时出现,而在白天工作,劳动或运动 时不出现症状。症状常迫使患者的小腿不停的活动,甚至在室 内、外长久的徘徊,才能使症状缓解,因此命名为不宁腿综合 征。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病因不明,尽管对症治疗的方法 很多,但迄今为止尚无对因治疗措施。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腿部痉挛性疾病、纤维性肌痛及抗精神病药物引起 的静坐不能相鉴别。还应与神经症鉴别,神经症患者常有精神 创伤因素、心理背景,症状多变,白天、晚上均有症状,也不 限于下肢。
治疗
寻找病因是指导治疗的关键。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应当 采取综合治疗。继发性者首先应祛除病因。已证实多巴制剂有 确切疗效,常首选左旋多巴/卡比多/卡比多巴(帕金宁)(即 sinemet 125,由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按4∶1组成),1/2~1片,睡 前服用;或应用多巴胺激动剂如甲磺酸。
其他辅助检查
头颅、下肢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是正常结果。
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1995年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委员 会(IRLSSG)制定出4条诊断标准(石巧云,2000): 1.因感觉异常、感觉减退不由自主地活动患肢。 2.运动不宁。 3.休息时发病或加重,活动后缓解。 4.夜间入睡后症状加重。
类别
神经内科/脊神经疾病
ICD号
G64
概述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又称多动腿综合征 或不宁腿综合征。本综合征为Willis(1685)首先记载, Wittonack(1861)称为胫骨不安症(anxietas tibia),法国则称肌性 焦热(impatience musculaire),1943年Allison又称此征为腿部神 经过敏症(leg jitters),1944年Ekborn初称此征为无力性脚感觉异 常症(asthenic crural paresthenia),直到1945年Ekbom方称其为不 宁腿综合征,后来人们又称为Ekbom综合征。Gorman认为正常 人群中5%可发现RLS。
概述
本病属于中医血痹等病范畴。
流行病学
国外报道发病率为5%~15%。大多数为特发性,其中约1/4~ 1/2有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40%在20岁之前出现症状,怀孕时发病率11%,贫血者发病率可 高达24%。老年起病者多有继发因素,无性别差异。
病因
RLS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据推测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 起的组织代谢产物蓄积有关。有人提出与维生素及叶酸缺缺乏、 慢性肝病、某些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精神因素、神经系统疾 病及某些药物反应(如异丙嗪、苯海拉明、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酚 塞嗪衍生物等)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进展缓慢,症状时好时坏,可持续数十年。神经系 统查体多无阳性体征,继发性者出现与基础疾病相一致的阳性 改变。
并发症
病程长者往往伴有情绪低落、抑郁,精神紧张、恐惧、焦虑、 厌烦,造成患者入睡困难、失眠、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碍,乃至 出现自杀念头。
实验室检查
对于最近出现症状的患者,应检查血糖、血清铁、铁蛋白、 叶酸、维生素B1速度有异常、神经活检有轻 度轴突萎缩。表明周围神经受损是另一重要病因,本病常发生 于腰骶神经根及其他周围神经病。
另外,某些交感神经功能异常或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糖尿 病、癌症、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并发本病,推 测与继发性血管病变致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引起缺血缺氧有关, 腿部活动使血循环改善,故症状缓解。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膝、踝关节间的小腿深部难以忍受的、非 疼痛性不适感;可呈虫爬样、针刺样、或瘙痒或烧灼样感受, 不适感多数难以描述,常为双侧对称性,少数累及大腿、脚部 或上肢。
安静休息或卧床时诱发,发作时症状可因更换体位或活动、 拍打、针刺、揉捏而得到暂时缓解。轻者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严重者彻夜难眠、不停行走方能缓解。强迫性安静休息使症状 更加严重,常伴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下肢便难以保持同一 位置,患者烦躁不安,走动后常述下肢沉重无力感。
另外,肌醇及血管扩张药,改善循环药物如烟酸,β-受体阻 滞药如普萘洛尔(心得安),肌肉松弛药巴氯芬(baclofen),阿片 类制剂,卡马西平及安定类制剂,均有一定疗效。
治疗
每天按时睡眠,睡前热水浴对改善症状有效。如果症状严重, 可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但不可长期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