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四单元 走自己的路 第九课 从众与自主》教案_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从众与自主
第一课时剖析从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把握从众心理,形成独立意识,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
3.知识目标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
教学难点
课前预习
?
2.从众现象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请你列举身边发生的从众现象。
4.从众的利是什么?(从众的积极作用有哪些?从众有什么好处?)
5.从众的弊是什么?(从众的消极影响有哪些?从众有什么危害?)
6.
讲授新课
活动一:说文解字
【教学过渡】同学们,请看多媒体上的两个笑话,思考一下,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学生探究】什么是从众现象。
【教师引导】大家怎么想,我就怎么想,是跟人的思想有关,属于“心理从众”。
大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是跟人的行为有关,属于“行为从众”,这两种都是从众现象的表现。
(设计意图:采用问答的方式,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直观体会“从众现象”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
活动二:引思明理
【教学过渡】生活中从众现象有很多,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些“我”的行为是不是从众的表现?说说理由。
【呈现课件】
【学生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将抽象的知识运用到对具体事例的判断中,既是对从众含义的进一步理解,又起到过渡作用。
)
环节二:从众种种
活动一:联系生活
【教师引导】我们对从众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还能从学习习惯、业余爱好、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说说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从众现象。
【交流分享】将同学们分成九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列举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从众行为。
(时间控制在6分钟之内,请各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小组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教师小结】生活中存着形形色色的从众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从众心理。
环节三:从众是与非
活动一:小品
【教师提问】从大家列举从众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既有好的从众现象,又有坏的从众现象。
那么,从众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教师引导】俗话说“辩一辩是非明”,我们分为男生、女生两个团队,女生为正方,辩题是“从众是有益的”;男生为反方,辩题是“从众是有害的”。
大家有5分钟时间做辩论前的准备。
【辩论活动】让三名学生代表,上讲台进行几个军训的动作。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的表演,我们了解到从众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盲目从(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表演中观点明了。
)活动二:盲目从众甚至会违法犯罪
【教学过渡】通过小品表演,我们知道,从众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但如果盲目地跟从他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者因为害怕被别人误解而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消极的、有害的。
下面我们一起关注张某的故事,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张某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教师小结】盲目从众害处多多,甚至会使我们走向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通过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往往是受到不良同伴的影响,盲目从众,从而导致违法犯罪并且比例逐年提高。
环节五:知识梳理
从众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完成群体的目标;
2、有助于个体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3、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误会等。
4、带来更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从众的消极影响(即危害):
①阻碍个人的发展,如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
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
②影响到集体的事业。
③导致违法犯罪。
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源于生活而又指导生活,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导行,只有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与提高,我们的课堂才回归了本真,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
,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影响,凡事都从众或都不从众都是不对的。
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就一个班级而言,当班级内部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时,我们每一个同学会在这种正能量的影响下,变得更优秀。
剖析从众
(一)从众现象的含义
心理从众
(二)从众现象的主要表现
行为从众
1.有助于完成群体目标
积极作用 2.有利于个体获得自信心和安全感
3.有助于吸取他人经验,扩大视野
4. 带来学习的机会
(三)从众的作用
1.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消极作用 2.阻碍个性发展
3. 影响到集体和社会
4.会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单项选择题)
1.别人怎样想,你就怎么想;别人怎么做,你就跟着怎么做。
说明了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
()
①心理从众②思想从众. ③行为从众④方法从众
A.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2.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
A.思维从众和行为从众
B.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
C.思维从众和心理从众
D.心里从众和生理从众
3.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
下列属于从众现象的是()
.①人云亦云②随波逐流③标新立异④墙头草,随风倒⑤坚持己见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4.从众现象往往反映在人们的()方面
①学习习惯②业余爱好③消费方式④生活习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小明见别人学篮球,自己也跟着学篮球。
没过多久,他又觉得别人画画不错,自己又买来画笔画夹学画画。
谁知还没坚持几天他又随着别人学弹琴去了。
结果一年下来,小明什么也没学成,还浪费了精力和时间。
小明的做法()
A.有利于培养高雅情趣
B.是兴趣广泛的表现
C.是盲目从众的现象
D.是培养高雅情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6.“盲目追随别人的人,追随不到什么”这句话说明()
A.从众有积极作用
B.从众有消极作用
C.从众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从众的好处很多
7.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是()
A.从性格过于老实而被坏人拉下水的
B.从缺乏朋友而产生孤独开始的
C.从打架、偷盗、吸毒等行为开始的
D.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8.学校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胆小的张华看到班里有很多同学都积极报名参加为班争光,而且自己的英语水平也不差,于是也报名参加了比赛。
他的行为说明()
①这是一种积极的从众现象②积极的从众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③这是一种出风头的表现④这样的从众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9.下列属于从众现象的是()
①张伟做一道判断题的时候,发现周围的同学的答案与自己的不同,就将正确的改成了错误的。
②我看到别人怎么讲,自己就跟着怎么讲。
③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④当时他们几个都吸烟,我觉得好像不吸不行,也就吸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③④
10.盲目从众的消极影响表现为()
①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②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
③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④有可能违法犯罪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1.“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呢?”一名作弊被发现的男生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
对此你的看法是()
①这对该男生不公平②这是盲目从众的表现③这不仅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集体④社会上从众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位男生的行为可以理解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小明早晨上学,看见前面有几个同学边走边弯下身子捡马路上废弃的塑料袋。
然后把这些塑料袋扔进手提的袋子里。
小明也跟着捡起来……在学校大门口,小明看到许多同学手机都拿着垃圾袋,有的还拿着在街上捡的一些丢弃的杂物。
捡的人多了,地面就干净了。
门卫王大爷见后直夸他们,小明心里也挺高兴的。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一钟什么现象?
(2)“捡的人多了,地面就干净了”说明了什么?
2.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韩国的文学艺术进入了中国市场,形成了“韩流”现象。
在校园内,一些中学生竞相模仿韩国明星的发型、服饰等。
小明的发型一夜之间变成了“刺猬头”,衣服也成了所谓的“张扬个性”的怪装。
(1)小明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2)这种行为有什么危害?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