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科技术操作规范

感染病科技术操作规范
感染病科技术操作规范

腹腔穿刺术

1 目的

采取腹水标本常规化验、培养、脱落细胞检查、染色体检查等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或注入药物以进行治疗和抽改腹水以减轻症状。

2 禁忌症

(一)结核性腹膜粘连时不可穿刺。

(二)疑有卵巢囊肿或多房性包虫病可能者不能穿刺。

(三)肝昏迷者不可穿刺。

3 操作步骤

(一)穿刺前排空小便,患者作卧位或坐位。

(二)穿刺点一般在脐、髂前上棘连线外1/3和中1/3交点,或脐与耻骨之间腹白线中点旁4—5cm处(通常选用左侧)。

(三)常规局部消毒铺洞巾和局麻。

(四)以腹腔穿刺针逐步刺入腹壁,待穿透腹壁、针锋阻力消失时,可用针筒抽取或引出少许腹水于消毒试管中备验。然后于穿刺末尾接以橡皮管,引腹水于地上的器皿中。如试验穿刺,用50ml注射器连于1号针头上,自麻醉点刺入,抽50—100ml。

(五)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带将腹部包扎。

4 注意事项

(一)放腹水速度要慢。消毒前,以宽布带缚于上腹部。当腹水流出时,将布带渐拉紧,以免腹内压突然下降,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发生休克。

(二)放腹水前后测血压、腹围,复查腹部体征,以便观察病情变化。

(三)放腹水过程中,注意患者脉搏、血压,若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应立即停止抽液,并作相应处理。

(四)大量放腹水可引起休克或昏迷、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质丢失等严重并发症,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步放液一般不宜超过3000ml,以后每次不可超过5000ml。

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在此限。

(五)腹腔注射药物要慎重,很多药物不宜作腹腔注射,抗菌素中以卡那霉素及四环素为妥。

(六)放腹水时若流不出,可将穿刺针稍移动或稍变动体位。

(七)腹穿后平卧休息,使腹穿孔向上,以免腹水继续漏出。

(八)注意无菌操作,以免腹腔感染。

骨髓穿刺术

1 目的

(一)诊断方面:各种白血病、原发性贫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多发性骨髓瘤、黑热病、疟疾、伤寒、败血症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治疗方面:作为药物或多量液体的输入途径。如葡萄糖、生理盐水、血浆、血液、骨髓、青霉素等药的输入。

2 适应症

(一)血液病时观察骨髓以指导治疗。

(二)急性传染病、败血症或某些寄生虫病如黑热病、疟疾病等,当诊断需要时,可作骨髓液细菌培养或涂片找寄生虫。

(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3 禁忌症

血友病者忌骨穿。

4 操作步骤

(一)髂前上棘穿刺:其优点为此处骨面较宽平,易固定且安全,唯骨质较硬,施术时较费劲,此部位最常用。

1)病员仰卧,有明显腹水或肝脾极度肿大致腹部非常膨隆者,可取半侧卧位。

2)在髂前上棘后约1cm处为穿刺点,用2%的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3)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深达骨膜。

4)将骨穿针的固定器固定于离针尖1 5cm处。

5)操作者左手食、拇指固定于髂前上棘面侧,捏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边旋边推进约1 5cm,一般可达骨髓腔。否则,可谨慎再钻入少许,拔出针芯,以10ml注射器吸取骨髓液约0 2—0 3ml,制髓片5—10张。如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而抽不出骨髓液时,可能因针腔被骨屑或骨膜片堵塞,此时可重新插上针芯,再深钻一些或旋90°或270°,见针芯

有血迹时,再试抽取。

6)取得标本后,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并拔出,以手指按压2—3分钟,盖上消毒纱布,并以胶布固定。

(二)髂后上棘穿刺:其优点为术者在病人背后操作,可使病人减少恐惧;此处骨松质较厚,骨髓液量多,不但穿透机会少,且易成功。 病人俯卧或仰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骶骨两侧;或以髂骨上缘下6—8cm、脊柱旁开2—4cm之交点为穿刺点。穿刺方向应与背面垂直并稍向外侧倾斜,余同髂前上棘穿刺。

(三)脊椎棘突穿刺:其优点为安全且可减少病人恐惧,缺点为穿刺点面积太小,不易准确刺入。

病人取俯卧或前伏姿势或反坐于椅上(同坐位胸穿),穿刺点在第十一、第十二胸椎、第一、第二、第三腰椎棘突之顶点或旁侧。注意穿刺方向因部位而异;如穿刺点为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顶点,穿刺针应与脊柱成45°—60°角(因该二棘突在病人站立时向下后方);如穿刺点为第一腰椎,则可与脊椎垂直刺入;如穿刺棘突旁,当与棘突

成45°角,余同髂前上棘穿刺。

(四)胸骨穿刺:优点为骨面平薄,骨髓液较丰富,能比较正确地反映骨髓增生情况,当其它部位穿刺失败时,可尽量采用此法。缺点为其后方有心脏和大血管,手术不慎,危险较大,且易引起病人恐惧。 病人取仰卧位,用枕头将胸部稍垫高。穿刺部位在第一或第二肋间的胸骨中线上。针尖长度应固定在1cm左右(小儿0 2—0 6cm),左手食、拇指按定胸骨两侧,右手将针垂直刺入穿刺点皮肤达骨膜,然后使针与胸骨成30°—45°角慢慢旋入骨内,用力勿过猛以免穿透骨内板,待针尖阻力减低,即达髓腔,再旋穿刺针尖斜面向下,进行抽吸。注意穿刺深度最多不可超过15cm,余同髂前上棘穿刺。

5 注意事项

(一)术前应作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二)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溶血。

(三)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

(四)涂片时抽吸髓液量勿过多,以免被周围血所稀释,若同时得作细胞计数或培养者,应在涂片抽液后,再次抽1—1 6ml,不可两次做一次抽吸。

(五)骨髓液抽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凝固使涂片失败。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1 适应症:

1)病程持久的病毒性肝炎、疑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变,其他方法不能确诊者。

2)肝癌、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可能性不大的肝肿大,用其他方法不能确诊而需尽快明确其诊断者。

3)疑肝内郁滞性黄疸,已排除肝外阻塞性黄疸者。

4)其他如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I型:Dubinjohn-son综合征)、肝结核、肝肉芽肿性病变、血色病等。

2 禁忌症:

1)出血倾向。

2)腹水。

3)肝外阻塞性黄疸、肝明显肿大,胆囊明显胀大者。

4)明显的郁血型肝肿大。

3 术前准备

1)应给患者作全面体格检查。

2)检查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有脾功能亢进时,要求血小板数每立方毫米不少于50,000。

3)有肝功能损害的黄疸者应检查凝血酶元时间(Quick-期法),如凝血酶元时间延长,应注射维生素K,至恢复正常后才能进行。

4)作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检查前应给予镇静药,但不能使患者嗜睡而影响合作。

4 操作方法:

以下介绍肋间进针法:

1)患者取仰卧位,去枕头,最好卧于硬板床上,躯干右侧靠床边,右手罩于头顶,左背稍垫高。

2)把操作范围内的右胸、腹部皮肤充分消毒,复上消毒孔巾。

3)术者戴上无菌手套后,准确地叩出肝浊音区,选择其中央部位为进针点,通常在第九肋间腋后线上,或第八肋间腋中线或第七肋间腋前线上。进针点应在选择好的肋间的下肋骨上缘。

4)以1%普鲁卡因于穿刺点作局部麻醉,并浸润胸膜、膈肌和肝包膜,一般须5毫升。

5)进针至肝包膜外,嘱患者深吸气后充分呼尽(注意避免反复深呼吸而使针上下摆动),最后暂停呼吸,在暂停呼吸片刻中,把针推入肝脏,并按抽吸法或夹取法迅速取出肝组织,应于10—15秒钟内完成。

抽吸法:用抽吸式肝穿刺针,针至肝包膜外,拔出针芯,接上10毫米注射器(防止漏气)患者开始暂停呼吸时,即刺入肝内1—1 5厘米,并抽负压(1—5毫升),随时将针拔出,数秒内完成。

夹取法:用Vin-Silveman针,针至肝包膜外,拔出针芯,换上内叉,叉放于平头刻度。患者开始暂停呼吸时,即刺入肝内1厘米,紧接推入内叉至尽,并将针套旋转推进至平头刻度,随即将针套连同内叉旋转拔出。

6)消毒伤口,盖消毒敷料,以砂袋压于伤口上和肝区,并以腹带紧包

之。

5 术后观察:

1)卧床24小时,并观察脉搏、血压和全身状况的变化。脉搏、血压的检查头3小时内每15分钟一次,其后的6小时内每30分钟一次,如无变化,于以后的12小时内可逐渐减少为1—4小时一次。

2)可适当给予镇静药和止痛药,必要时重复应用。

3)注意并发症,如腹腔内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皮下气肿,胸膜摩擦音等的出现。

6 标本处理:

取出的肝组织应设法放入固定液,避免以器械钳取组织块,以免引起碎断。取好将条状组织块平贴于滤纸上再放入固定液,如组织过碎,应将其包于抹镜纸内再放入固定液。组织取出后应尽快放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1 适应症

1)疑肝癌(原发性或转移性),对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有禁忌者。

2)代谢性疾病:血色病、淀粉样变、高雪氏病和肝脂肪变等。

3)传染病:血吸虫病、肝结核、疟疾、黑热病等。

2 操作方法

按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操作进行。用小号腰椎穿刺针头,选用常规穿刺部位,即腋后线第九肋间,腋中线第八肋间或腋前线第七肋间,但亦可根据可疑的病变部位或于肋间触及的块质或结节等选择进针点。针刺至肝包膜外,接10毫升干燥注射器,并把注射器抽成负压,在患者吸气呼气后的屏气时迅速将针推入肝内1—2厘米,随即把针拔出,此时即可见少量肝组织液被吸入注射器内。操作可在数秒钟至十多秒内完成,吸出的组织液即注入洁净的载玻片上,经涂片作Wright 氏染色后即可行显微镜检查。

3 禁忌症:

术前准备和术后注意事项基本上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相同。

腰椎穿刺术

1 目的

主要诊断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

2 适应症:

1)疑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不明原因的惊厥或昏迷),需要抽取脑脊液作诊断者,脑膜炎治疗过程中,需动态观察脑脊液改变以判断疗效者。

2)鞘内注射药物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或浸润(如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

3)对某些病除抽取脑脊液作常规化验培养,测定颅内压力,同时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出血阻塞等。

3 禁忌症

1)对于颅内压力明显增高,尤以疑有颅内占位性病变者,不宜穿刺,以免穿刺时突然放出脑脊液导致脑疝的危险。若因诊断或治疗,必须进行穿刺时,应先用脱水剂,以减轻颅内压。放液时,宜先用针芯阻慢脑脊液滴速,放出少量(一般约放1—1 5ml)供化验用的脑脊液后即行拔针。

2)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者。

3)休克、衰竭、病情危重者。

4 操作方法:

1)体位:患者侧卧,背部与床边呈垂直平面,助手立于操作者对面,左手绕过 窝使下肢向腹部屈曲,右手按其枕部与颈后,使头向胸部

贴近,双手抱膝,使锥间隙扩张到最大限度,以便于穿刺。

2)定位:一般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间隙(成人可选第2腰椎间隙)。婴幼儿因脊髓末端位置较低。穿刺点可在第4—5腰椎间隙。

3)步骤:局部皮肤消毒,铺以消毒孔巾,在穿刺部位皮内、皮下和棘间韧带注射1%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切勿将普鲁卡因注入椎管内(新生儿及小婴儿可不必局部麻醉)。操作后以左手拇指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新生儿及婴幼儿可用短斜面的静脉穿刺针),针尖斜面向上,垂直刺入,经过皮下组织后,可将针头略指向病儿头端方向继续进针,经韧带到硬脊膜腔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刺入深度,儿童约2—4cm,然后将针芯慢慢抽出,即可见脑脊液自动流出,测定滴速及压力,并留标本送验,然后将针芯插上,拔针后盖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术后应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发生穿刺后头痛。

4)动力试验:如疑诊椎管阻塞时,可做动力试验:当穿刺成功有脑脊液流出时,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压迫患者一侧颈静脉约10分钟,正常压迫后,脑脊液压力应立即上升为原来的一倍左右,压力解除后,脑脊液压力在10—20秒内迅速降至原来的水平,称动力试验阳性。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升高,则为动力试验阴性,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压力后又缓慢下降或不下降,则该动力试验也为阴性,表示有不完全阻塞。

5 注意事项:

如放出脑脊液含有血色,应鉴别是穿刺损伤出血抑或蛛网膜下腔出

血,前者在脑脊液流出过程中血色逐渐变淡,脑脊液离心后清亮不黄,后者脑脊液与血均匀一致。

胸腔闭式引流术

1 适应症

(一)急性脓胸及部分慢性脓胸仍有胸腔积脓者。

(二)胸部开放或闭合性损伤,肺及其它胸腔大手术后。

2 术前准备

(一)根据体征或胸部X线、超声检查,确定胸腔积液积气部位,并在胸壁上予以标记,以利于术中定位。

(二)术前应向病友介绍手术概要,争取配合,危重病人应向家属说明病情。

(三)术前应给予适量镇静剂。

3 手术注意点:

(一)患者取斜坡或侧卧位,局麻。

(二)在原胸壁标记处作胸腔穿刺,确定位置后,一般取6—8肋间或合适的最低位引流,单纯气胸应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放引流管,置引流管于胸腔后,将其固定于皮肤上,末端接水封瓶。

(三)引流管放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 5cm。

(四)术中应取胸腔积液作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并测定药物敏感度。

4 术后处理

(一)保持引流管通畅。

(二)首次排液排气量应适量,如发现病人有心慌、咳嗽、大汗、呼吸困难等纵膈摆动征时立即停止,并予以适当处理,待情况稳定后再分次排液排气,以保证充分引流。

(三)逐日记录引流的数量和性质,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促进肺扩张,帮助病人变换体位,以利引流。

(四)定期胸透,了解胸腔引流情况。

胸腔减压术

1 适应症:

(一)外伤性张力气胸,胸腔大量积气,引起呼吸困难者。

(二)自发性张力性气胸,经胸穿不能缓解症状者。

2 手术注意点:

(一)急救时可末端有瓣膜装置(橡皮手指套),一端用线扎于针头,盲端剪一小孔,或连接置于水封瓶中之排气管的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刺入胸腔并固定之,进行排气。

(二)情况许可时应作胸腔置管闭式引流。

气管导管吸引术

1 适应症:

凡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不能咳出的患者,均可行气管导管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并发症。

2 方法:

使患者头部稍向后仰,用适当的消毒导尿管由鼻孔插入,经咽喉进入气管,并上下移动,开动连接导管的吸引器吸除分泌物,每次以3—5分钟为宜。

心脏按摩术

1 适应症:

各种创伤、电击、窒息、麻醉手术、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及休克所致的循环骤停(如心室纤颤、反射性心跳骤停、心缩失效),应立即作人工呼吸,争取时间作气管内插管术,同时进行心脏按摩。

2 方法:

(一)胸外心脏按摩术:患者平卧,术者双手加压于胸骨,使之下陷3—5cm,随之放松,每分钟60—70次,至心跳恢复为止。

(二)胸内心脏按摩术:患者平卧或稍向右侧卧位,经第四肋间常规进胸,必要时切开心包。用单手或双手以80次/分的速度按压心脏。在按摩的同时用“三联针”心内注射,亦可以配合使用心脏电击起搏除颤。待心搏恢复,血压回升后即可停止按摩,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后常规关胸。在上腹部手术中,如遇到循环骤停时,可以从膈下按摩心

脏,维持循环,并适时开胸按摩心脏。

3 注意事项:

(一)心脏按摩必须及时、有效。因此开胸按摩的时间应在心音消失后3—5分钟内进行。

(二)开胸按摩心脏应力求用力均匀,不应过分牵动心脏。有病变的心脏慎防挤破。

(三)电击伤忌用肾上腺素。

4 术后处理: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使用抗菌素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但输液量应控制。给氧吸入。记出入水量。

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对阻塞性黄疸病人的原因,部位及程度的诊断较为困难,因这类病人多数属于肝功能不良或肝外胆道异常的病例,故排泄性胆道造影受到一定限制,如胆红质大于3mg%的人,排泄性胆道造影基本上不能显影,而胆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松弛)特别是已经作过Oddis括约肌切开或成形术的病人,或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的病人,因不能使造影剂保留于胆道内,很难获得清晰的影像。胆囊造影不能显影时,只能判断胆囊无功能或胆囊管有梗阻,难以肯定病变的原因和性质。而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可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显示清晰和完整的胆道影像。如果多次穿刺失败则提示胆管不扩大,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有肝胆疾患的诊断证据,可协助非外科性肝胆疾病的诊断。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1 适应症:

1)胆总管、肝内胆管的先天性畸形。

2)肝内、外胆道结石。

3)胆道内、外肿瘤阻塞或压迫。

4)多次胆道手术后综合症或有胆管损伤、狭窄引起肝内胆管的扩张。

5)原因不明的胆绞痛。

6)排泄性胆道造影或逆行胰管造影失败或影像模糊不能确诊者。

7)对一些病史上有过黄疸,而现在已基本或完全消退,但仍怀疑其胆道有不完全梗阻者。

2 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者,或凝血酶元时间低于12%者。

2)对碘及造影剂过敏者。

3)高热或持续发热38℃左右,(因胆道感染而发热的病人则并非绝对禁忌,但在作PTC或OTC时需考虑置管引流)。

4)一般情况太差或严重贫血。

5)心、肝、肾功能有严重损害者。

6)极度黄疸,合并有腹水者(有少量腹水并非绝对禁忌)。

7)严重的绞痛发作,刚停止者。

8)不准备和不能耐受手术者。

3 术前准备

1)测定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元时间。

2)碘过敏试验。

3)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4)术前两天肌注止血剂,维生素K 1及安络血各10mg,一日2次。

5)术前两天使用抗菌素,(青霉素80万 U链霉素0 5g或庆大霉素8万 U),一日两次。

6)训练病人暂停呼吸。

7)检查当天禁食。

8)检查当天灌肠。

9)术前半小时肌注巴比妥钠0 1g或安定10mg。

4 造影方法: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的途径可分三类,即前径路、后径路及侧径路,目前从侧径路使用者较多,成功率较前两者为高。

患者平卧于X线诊断台上,右侧胸部常规消毒及铺巾,取右腋中线与第6、8肋间交界处为穿刺点,取何肋间视肝脏的位置高低而定,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嘱病人暂停呼吸片刻,以PTC针7号腰穿针(长8cm)代替,针向剑突方向水平刺入肝组织,其深度视病人的胸围宽度而定,一般8—10cm已足够,接上5ml注射器,边吸边向后退,如进入胆管即可抽出胆液,胆液的颜色可分为深绿色、黄色、无色或稍带血性,取少许作细菌培养,然后可缓慢地注入造影剂20—40ml,(25%胆影葡胺或30—38%泛影葡胺)拔除穿刺针后,在X线平台上将病人

既有线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既有线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总则 1.1为加强营业线施工和安全管理,做到运输、施工兼顾,确保行车和施工安 全,根据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 号)、《武汉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331 号文)、《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规程》(TB10401.2-2003 )(J260-2003 )特制订本规程。 1.2铁路营业线施工必须把确保行车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行车组织、设备管理等 单位和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 保护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 关规定。影响营业线设备稳定、使用和行车安全的施工,必须纳入天窗或按计 划要垂直点进行施工作业,对影响行车和施工安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强化管理,确保行车和施工安全。 1.3铁路营业线施工必须坚持运输和施工相互兼顾的原则,加强施工计划管理,加强施工组织和施工期间的运输组织。积极使用先进的施工机具和科学的 施工方法,提高施工作业效率,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各项施工。 1.4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组织实施和监督。参加施工的人 员必须熟悉及遵守本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并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 1.5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 技术措施。 1.6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有关 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准上岗。 1.7施工人员身体应健康,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凡患有不宜从事某项施工 作业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该项工作。 1.8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按规定使用合 格

管道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292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管道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管道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管道工程操作人员应经专门训练,掌握本专业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 2.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检查操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机具是否牢固,安全设施是否配套,防护用品是否齐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3.超过3.5m以上的及承重的架子,须由专业人员搭设牢固,操作前应经过检查验收,符合安全要求方可使用,验收后不准随意拆改,不准支搭探头板。

4.凡不经常进行高空作业的工人,应经体格检查,证明合格者,方可投入高空作业。 5.在脚手架上工作时,对所用的工具、配件必须放置稳妥,传送工具、配件,应用工具袋、吊笼等吊运递送,不得上下投掷,禁止在吊物下方接料或站人。 6.在同一垂直面内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隔离层,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7.安装工作使用的梯子,应轻便坚固,并用优质材料制成。横档间距不大于30cm,不得缺档,梯子立柱两端应用螺栓或铁丝拧紧,长度超过3m时,中间应加一道紧固螺拴。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梯子,禁止使用。 8.梯子的使用必须搁置稳固,与地面夹角以60~70为宜,顶端应与建筑物靠牢,梯脚应设置防

滑措施。 9.人在梯子上时禁止移动梯子,更不得两人或数人同时站在同一梯子上工作。 10.梯子靠在管子上时,其上端应用挂钩或用绳索栓住,否则应设人扶持,扶持人须站在梯子的两侧或外侧,并注意上部人员作业,严防落物伤人。 11.人字梯应高度适宜,顶端缝(绞)链要牢固可靠,中部以下应设开度拉链,最高两档不得站人工作。 1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工作服,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13.安装工程使用的套丝机等,操作前应检查传动部分的防护设备及电线接头绝缘情况是否良好,经试车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作业。 14.管道、零件及设备使用小车搬运时,要放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中医药技术临床操作规范 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1)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 超过药面 3-5 厘米——浸泡( 20-30 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2)注意事项: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 而适当掌握。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 单煎、烊化、 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1)制备 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次合并滤液)——浓液(不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 迹或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 而定。②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 三倍。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 匀。 3、散剂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 2)注意事项: 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6号筛,煮散应通过 2 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7 号筛。 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 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 筛。 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 菌环境下配制。 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 水丸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 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 2)注意事项: 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 6 号或 5 号筛。②干燥温度一 般不能超过 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 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 (1)制备 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 衣及包装 ( 2)注意事项:

(完整版)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参加施工的工人(包括学徒工、实习生、代培人员和民工),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2、电工、焊工、司炉工、爆破工、起重机司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人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要有防护棚或其他隔离设施。距地面 3 米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挡板或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要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4、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施工负责人同意。 5、施工现场的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危险处,应有防护设施或明显标志。 6、施工现场要有交通指示标志。交通频繁的交叉路口,应设指挥;火车道口两侧,应设落杆;危险地区,要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牌。夜间设红灯示警。 7、工地行驶斗车、小平车的轨道坡度不得大于3% 。铁轨终点应有车档,车辆 的制动闸和挂钩要完好可靠。 8、坑槽施工,应经常检查边壁土质稳固情况,发现有裂缝、疏松或支撑走动,要随时采取加固措施。根据土质、沟深、水位、机械设备重量等情况,确定堆放材料和施工机械距坑边距离。往坑槽运材料,应用信号联系。 9、调配酸溶液,应先将酸缓慢的注人水中,搅拌均匀,严禁将水倒人酸中。贮 存酸液的容器应加盖和设有标志

10、做好女工在月经、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的保护工作。女工在怀孕期间对 原工作不能胜任时,根据医生的证明,应调换轻便工作。 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一、脚手架材料: 1、钢管脚手应用外径48?51毫米、叠厚3?3.5毫米的钢管,长度以4?6.5 米和2.1?2.3米为宜。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不得使用。 2、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发现有脆裂、变形、滑丝的禁止使用。 3、木杆应采用剥皮杉木和其他各种坚韧硬木。杨木、柳木、桦木、椴木、油松和腐朽、折裂、枯节等易折木杆,一律禁止使用。 4、木脚手立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7 厘米,大横杆、小横杆(排木)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8 厘米, 5、厘米之间的可双杆合并或单根加密使用。 6、竹脚手的立杆、大横杆、剪刀撑、支杆等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7.5 厘米;小横杆不得小于9 厘米(6?9 厘米之间的可双杆合并或单根加密使用)青嫩、枯脆、裂纹、白麻、虫蛀的竹杆不得使用。 7、钢制脚手板应采用2?3毫米的I级钢材,长度为1.5?3.6米,宽度23?25 厘米,肋高 5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

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信息)。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换药术 (2) 二、拆线 (5) 三、清创术 (8) 四、急救止血法 (9) 五、腹膜腔穿刺术 (10) 六、胃插管术 (12) 七、气管切开术 (13) 八、胃肠减压术 (15) 九、清创缝合术 (16) 十、胸腔闭式引流术 (19) 十一、骨牵引 (22) 十二、皮牵引 (23) 十三、石膏固定 (24) 十四、小夹板的制作和应用 (25) 十五、外固定架技术 (28) 十六、内固定技术 (29) 十七、关节穿刺及引流 (31) 十八、局部注射疗法 (32)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

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 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 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 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 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 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 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 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 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 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 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 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 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 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

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

施工现场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现场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标准版)

施工现场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第一条:参加施工的工人(包括学徒工、实习生、代培人员和民工)要熟知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第二条:电工、焊工、司炉工、爆破工、起重机司机、打桩司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第三条: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没有防护设施下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要有防护棚或其它隔离设施,距地面2米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档板或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第四条: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负责人同意。 第五条:施工现场的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危险处,应有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咳嗽 二、眩晕 三、中风 四、不寐 五、胸痹 六、肋痛 七、胃痛 八、水肿 九、淋证 十、消渴 十一、腰痛 十二、郁证 十三、内伤发热 十四、痹症 十五、汗证 十六、泄泻 一、咳嗽 咳嗽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辩证分型治疗】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自,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组成: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生甘草、生姜。止嗽散(《医学心悟》)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燥痛,咯痰不爽,痰稠或黄,咳时汗出、口渴,头痛,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代表方:桑菊饮(《伤寒论》)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甘草、苇根。 (3)风燥伤肺 主症:干咳、呛咳、喉痒、咽干痛。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口干,头痛,身热。舌苔薄自或薄黄,质红少津。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 组成:桑叶、杏仁、豆豉、南沙参、大贝母、梨皮、栀子。 2.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出咳减,痰粘稠,食后或进肥甘厚味加重。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组成: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予、白芥子、菜菔子。 (2)痰热郁肺 主症:咳嗽气粗l,痰多质稠或黄,咯吐不爽。胸胁闷胀,隐痛,身热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统旨方》)加减。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贝母、知母、桑白皮、瓜蒌、甘草、橘红、茯苓。 (3)肝火犯肺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而赤咽干,痰少难出。胸胁胀痛,与情志有关,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敬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组成:黛蛤散(验方)青黛、海蛤壳。泻白散(《伤寒论》)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4)肺阴亏虚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带血,声嘶,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午后颧红,盗汗神疲。舌红少津,脉细数。

最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肿瘤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规范 【适应证】 1.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脏停搏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对心脏停搏的判断包括病人意识丧失,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 【禁忌症】 1.相对禁忌证有严重的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主动脉瘤破裂。 2.凡是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3.检查颈动脉搏动,无颈动脉搏动 4.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5.建立人工循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6.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胸外按压过程中由助手完成。 7.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8.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P导联监护位置,选手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心律为“室颤”。 9.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0.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 11.选手指示助手充电200焦耳,助手按动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除颤能量选择: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第一分册土石方与爆破工程 DGJ32/J27—2006 第二分册地基与基础工程 DGJ32/J28—2006 第三分册砌体工程DGJ32/J29—2006 第四分册混凝土结构工程 DGJ32/J30—2006 第五分册钢结构工程 DGJ32/J31—2006 第六分册钢网架工程 DGJ32/J32—2006 第七分册地面工程 DGJ32/J33—2006 第八分册门窗工程 DGJ32/J34—2006 第九分册装饰工程 DGJ32/J35—2006 第十分册防水工程 DGJ32/J36—2006 第十一分册脚手架工程 DGJ32/J37—2006 第十二分册结构安装工程 DGJ32/J38—2006 第十三分册水暖卫生设备工程 DGJ32/J39—2006 第十四分册电气工程 DGJ32/J40—2006 第十五分册通风空调工程 DGJ32/J41—2006 第十六分册工业管道工程 DGJ32/J42—2006 第十七分册焊接工程DGJ32/J43—2006 第十八分册窑炉砌筑工程 DGJ32/J44—2006 第十九分册绝热防腐工程 DGJ32/J45—2006 第二十分册设备安装工程 DGJ32/J46—2006 第二十一分册建筑幕墙工程 DGJ32/J47—2006 第二十二分册建筑智能化工程 DGJ32/J48—2006 第二十三分册洁净系统工程 DGJ32/J49—2006 第二十四分册大型施工机械 DGJ32/J50—2006 第二十五分册拆除工程 DGJ32/J51—2006 第二十六分册外墙外保温工程 DGJ32/J52—2006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检查记录_督查整改报告 峨眉山东区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_1 概论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犯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

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 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 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 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 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 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版)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1.通用规定--------------------------------------------------------------1.1 1.1施工现场------------------------------------------------------------1.2 1.2机电设备------------------------------------------------------------1.3 1.3高处作业------------------------------------------------------------1.5 1.4季节施工------------------------------------------------------------1.6 2起重、打桩、潜水作业-------------------------------------------- 2.1 2.1起重工安全操作规程-------------------------------------------2.2 2.2打桩工安全操作规程-------------------------------------------2.7 2.2.1一般规定------------------------------------------------------2.7 2.2.2水上打桩------------------------------------------------------2.8 2.2.3陆上打桩----------------------------------------------------2.11 2.2.4陆上挪移打桩机架------------------------------------------2.13 2.3潜水员安全操作规程-------------------------------------------2.13 2.3.1一般规定------------------------------------------------------2.13 2.3.2潜水员水下作业---------------------------------------------2.17 2.3.3潜水员特殊水下作业---------------------------------------2.20 2.3.3.1沉箱潜水作业-------------------------------------------2.20 2.3.3.2水下爆破潜水作业-------------------------------------2.21 2.3.3.3水下焊接、切割作业----------------------------------2.22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脑卒中所致瘫痪,脑瘫,周围神经损伤,颈肩腰腿痛,各种关节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炎,尿潴留,聋哑,癔症,月经不调,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和功能失调等。 二、禁忌症 晕针,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症,孕妇下腹部,虚脱无脉等。 三、准备工作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四、操作方法 (一) 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二) 进针角度和深度 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 腧穴。 (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 处或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 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 (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50道判断题、50道选择题,共计100道题库 选择题: 1、以下哪类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A、现场管理人员 B、现场作业工人 C、无关人员 2、在建工程楼层内可以设置()。 A、临时厕所 B、宿舍 C、办公室 3、施工现场砖块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 A、1米 B、米 C、2米 4、高压线的下方可以()。 A、搭设办公室 B、进行绿化 C、堆放钢管 5、工人上下班可以()通行。 A、翻越脚手架 B、跨越基坑 C、从安全通道处 6、因工作需要临时拆除楼层临边防护栏杆的,应经施工现场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方可拆除。作业完毕,()。 A、不需要恢复原状 B、等有空时再恢复原状 C、立即恢复原状 7、作业过程中需要接电缆线时,应该()。 A、请专职电工接电 B、请懂电的人接电 C、不麻烦别人,自己接电线 8、在基坑内作业时,发现边坡出现裂缝、渗水等现象时,应()。 A、继续作业 B、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 C、找工友抢险加固边坡 9、施工现场允许()上岗作业。 A、19岁的架子工 B、17岁的塔吊司机 C、15岁的钢筋工 10、新进场的作业人员都必须经过()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安排上岗。 A、三级安全教育 B、三级文明教育 C、三级卫生教育 11、以下哪个工种要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才能上岗。() A、木工 B、瓦工 C、现场电工 12、进入施工现场的一切人员,必须佩戴()。 A、安全帽 B、安全带 C、袖章

13、夏天天气炎热,工人中午可以喝()解暑。 A、低度白酒 B、啤酒 C、绿豆汤 14、参加作业的人员()攀爬脚手架、垂直运输设备架体、模板支撑和钢筋骨架等上下。 A、禁止 B、必须 C、可以 15、当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工人下达冒险施工指令时,工人应该()。 A、无条件执行 B、视情况执行 C、拒绝执行 16、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并应有专人()进行维修保养。 A、定期 B、不定期 C、随便 17、对达不到安全要求又不能修复的机电设备,应该()。 A、视情况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B、立即停用并报废 C、立即停用并转移至其它工地使用 18、施工现场应为机电设备提供符合安全要求道路、基础(座)、水电、操作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条件。夜间作业()。 A、月光明亮时无须照明 B、可以利用路灯照明 C、设置安全和充足的照明 19、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的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 A、穿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B、穿戴醒目的衣服 C、配备专业消防器材 20、电源线破损或安全防护装置缺失的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 A、应小心使用 B、工人自己修复后,可以使用 C、专业人员更换、修复后,可以使用 21、钢筋加工工作结束,应()。 A、切断电源 B、锁好开关箱 C、切断电源并锁好开关箱 22、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小型电动工具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操作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在设备运转时()。 A、可以擦洗 B、可以维修 C、禁止擦洗和维修 23、以下()人员,可以从事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 A、患皮肤病、患近视眼 B、患高血压、心脏病 C、患贫血病、癫痫病 24、从事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的人员要()。 A、定期训练 B、定期旅游 C、定期体检 25、高处作业时衣着要灵便,()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建筑施工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92096

建筑施工各工种安全技术 操作规程 陕西康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5月1日

目录 一、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二、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三、架子工安全操作规程 四、中小机械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1、机械修理安全操作规程 2、场内机动车司机安全操作规程 五、木工安全操作规程 1、平刨机安全操作规程 2、打眼机安全操作规程 3、圆盘锯安全操作规程 六、钢筋工安全操作规程 1、切断机安全操作规程 2、弯曲机安全操作规程 3、对焊机安全操作规程 七、瓦工安全操作规程 八、抹灰工安全操作规程 九、油漆工安全操作规程 十、混凝土工安全操作规程 十一、管工安全操作规程 十二、防水工安全操作规程 十三、防火灾安全操作规程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一般要求 1、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定期检查、校验。 2、现场施工用高低压设备及线路,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安装和架设。 3、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禁止带电操作。 5、喷灯不得漏气、漏油及堵塞,不得在易燃、易爆场所点火及使用。工作完毕,灭火放气。 6、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使用干粉灭火器或干砂灭火。 二、设备及内线安装 1、安装高压油开关、自动空气开关等有返回弹簧的开关设备时,应将开关置于断开位置。 2、多台配电箱(盘)并列安装时,手指不得放在两盘的接合处,也不得触摸连接螺孔。 3、剔槽打眼时,锤头不得松动,锤子应无卷边、裂纹,戴好防护眼镜。楼板、砖墙打透眼时,板下、墙后不得有人靠近。 4、人力弯管器弯管,应选好场地,防止滑倒和坠落,操作时面部要避开。 5、管子煨弯砂子必须烘干,装砂架子搭设牢固,并设防护栏杆。用机械敲打时,下面不得站人,人工敲打上下要错开。管子加热时,管口前不得有人。 6、管子穿带线时,不得对管口呼吸、吹气,防止带线弹力勾眼。穿导线时,应互相配合防止挤手。 7、安装照明线路不准直接在板条天棚或隔音板上通行及堆放材料。必通通行时,应在木楞上铺设脚手板。 三、电气调试 1、进行耐压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须接地。被试验设备或电缆两端,如不在同一地点,另一端应有人看守或加锁,并对仪表、接线等检查无误,人员撤离后,方可升压。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注射疗法 用具及常用药液 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近代医药学中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 1、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为1ml(用于耳穴和眼区穴位)、2ml、5ml、10ml、20ml;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 2、常用药物: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黄芪注射液、板蓝根、鱼腥草、银黄注射液等;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K3等;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用水等。作用: 1、止痛作用 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与针刺一样,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这种诱发电位可 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 2、防御作用 穴位注射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理有关。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形物质,以维持机体外环境相对恒定所产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反应。 3、调整作用 穴位注射对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如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等方面,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当功能亢进时,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缓解;当功能低下时, 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增强。 穴位选择 1、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进行辨证选穴。

(完整版)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一.石膏绷带固定 [包扎前准备] 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 (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 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趾)

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坏疽及缺血性挛缩) (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 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 [适应证] 1.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 3.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骨牵引 一定义: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 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置。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

2021年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换药术2 二、拆线5 三、清创术7 四、急救止血法8 五、腹膜腔穿刺术9 六、胃插管术11 七、气管切开术12 八、胃肠减压术14 九、清创缝合术15 十、胸腔闭式引流术18 十一、骨牵引20 十二、皮牵引21 十三、石膏固定22 十四、小夹板的制作和应用24 十五、外固定架技术26 十六、内固定技术27 十七、关节穿刺及引流29 十八、局部注射疗法30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气性坏疽、破伤风、溶血性链球菌及绿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