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师如何实现角色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教师如何实现角色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行为中,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程则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以及教育教学的反思者、研究者。教师的角色变得多元化,相应地要求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这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光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装有感染力,而且,这也是学生生动活泼、充满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为此,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既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更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又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还要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当然,教师更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其次,更新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
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第三,更新心理观念。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学出现以后,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第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用感性、生动的情境分析代替枯燥乏味的言语说教。
(二)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大学升学率的提高,因此学生知识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首先要研究教法,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方式正在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新课标的本质是在“交往”中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平等对话、沟通,和学生合作共同讨论研究,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以“共建”的方式,来“以教促学”、“以学长教”、“互教互学”。新课标下,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调控,让学生“乱”得有“形”,“形”乱而“神”不乱,从某种意义上讲,“活”与“乱”是等价的,所以我们要调控好场面,真正做到“活”而不“乱”。“形”乱而“神”不乱,使学生在一定的自由探究的“放”与教师不露痕迹的“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
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第五,重视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总之,教学反思会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养成勤反思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
总之,新课程下的教师,不能再是“演员”,而应成为“导演”,真正发掘的应该是学生的“表演才能”。惟此,我们的民族才会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