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资源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报期号>=200705
<发表时间>=2007/01/30
<作者>=赵磊
<标题>=提高资源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导报分类>=0101;0104;0105
<关键词>=资源利用
<正文>=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在分析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2010年资源综合利用目标、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取得进展
“九五”以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30%和35%左右;黑色金属共伴生的30多种矿产中,有20多种得到了综合利用;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70%以上的成分得到了综合利用。2005年资源综合利用量为7.7亿t,利用率达到56.1%,与“九五”末相比增加了4.3个百分点。
2005年,我国回收利用废钢铁6909万t,废纸3500万t,废塑料1096万t,均比“九五”末增加一倍以上。全国已形成遍布城乡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及区域性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集散市场,我国钢、有色金属、纸浆等产品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并已成为资源供给的重要渠道之一。50%以上的钒、22%以上的黄金、50%以上的钯、镓、铟、锗等稀有金属来自于综合利用。
面临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转变,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资源、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突出问题。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未来资源消费强度还将进一步加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差距较大。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约低20个百分点。我国大量的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大量的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旧木质材料等,还未得到有效的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发展潜力
据测算,到2010年,通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每年可为国家提供的矿石产量:煤炭2.5亿t;煤层气32.5亿m3;石油700万t。其中,利用低品位难利用储量开发500万t,利用采残矿100万t,利用非常规油页岩和油砂资源生产石油100万t。我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约1000万t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减少排放近200万t,环境质量将得到极大改善。
《指导意见》提出到2010年实现以下发展目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各提高5个百分点,分别达到35%和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再生铜、铝、铅占产量的比重分别达35%、25%、30%。
废钢利用
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钢铁工业也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资源消耗的增加是必然的。我国铁矿石资源短缺,如果延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大量的资源消耗来实现工业化是不现实,也是难以为继的。为减轻我国钢产量增加对铁矿石资源造成的压力,就必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减少铁矿石消耗,增加废钢用量,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废钢铁作为一种再生原料,可无限再生利用,在炼钢生产中多用废钢,不仅节约大量能源,还能降本增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在当前铁矿石价格连续几年大幅上涨,给我国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增加废钢回收再利用更是迫在眉睫。
我国废钢铁来源主要分3类:社会废钢、钢铁企业自产废钢和进口废钢铁。由于冶炼和轧制工艺的普遍提高,钢材合格率逐年增长,废钢产生率下降,钢铁企业自产废钢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废钢进口量逐年大幅增加,国际废钢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废钢大量依赖进口将拉高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尽管当前我国社会废钢积蓄量不高,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钢铁设备的淘汰拆解必然会带来社会废钢的增长,如何提高废钢回收利用率就变得尤为重要。
<导报期号>=200705
<发表时间>=2007/01/30
<作者>=
<标题>=2007年全球经济不平衡还将持续
<导报分类>=0101;0104;0105
<关键词>=经济
<正文>=在美国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下,2006年全球经济继续上升。对于2007年而言,尽管目前公布的经济先行指标没有显示将有明显变化,但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扩大将在中长期内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2007年美国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美国房地产业至今还未走出低迷,意味着工业材料(含金属材料)需求增长乏力。利率升高带来的累积效应已经从2006年4季度开始影响美国消费者的资产投资,较高的贷款成本抑制家庭开支。作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房地产业指标数据显示,房屋需求正在减弱。然而,经济学家称,目前的景气周期与以往不尽相同。美国房地产业不景气并非是由于利率提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产价格提高。分析师称,美国消费支出将保持相对温和增长,不会出现大幅萎缩。另一个支撑美国消费支出的因素是能源价格下跌,减轻了消费者的顾虑。地缘冲突风险下降,再加上2007年主要石油消费地区气候温暖超过预期,造成国际石油价格下跌。
2007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会出现下滑,整个市场需求增长变缓,大部分材料的供应增长超过需求。过去的3年间,中国金属产能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人民币低估,以及中国生产成本较低,都有利于中国产品的出口。分析师认为,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的努力,2007年中国金属产品出口增长将会减速。据中国发改委估计,2006年中国GDP增长10.6%。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但未来仍将强劲增长。不过,中国大宗商品出口有可能造成国际市场供应过剩。
分析师表示,2006年下半年,欧洲经济的强劲复苏有助于缓解美国经济走软对世界的冲击。然而,分析认为,2007年欧洲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由于德国和意大利加强财务控制,有可能在2007年初短暂影响欧洲经济。德国将征收的增值税提高3%,影响消费者支出,同时意大利增加收入税也将抑制消费。欧洲大陆普遍担心通货膨胀,欧洲央行可能在2007年初继续提高利率。值得注意的是,石油价格一旦再度攀升将给欧洲经济造成较大威胁。目前,欧洲主要经济体失业率下降,但欧洲大陆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美国经济的扩张。如果欧洲经济能够保持2006年下半年的增长速度,那么一定要依靠本地消费,但现在很难看出消费有明显增长的迹象。美元兑换欧元、英镑疲软将进一步冲击欧洲经济总体发展。
2007年上半年,日本国内商业环境将出现恶化迹象,家庭支出最好的预测结果也就是保持平稳,商品出口面临全球经济增长减弱的冲击,国内通货膨胀率接近于零,GDP增幅减小。由于上述原因,2007年初日本不会提高利率,经济减缓恐难避免,甚至有出现再次衰退的危险。亚洲经济保持强劲,2007年平均增长幅度为8.3%,主要危险来自对经济发展失衡的担心,以及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在亚洲区域贸易体系中,中国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中国政府继续通过扩大内需,平衡经济发展结构。目前中国消费支出仅占GDP的41%,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投资占到GDP总量的44%,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5%~30%的水平。今后,中国央行仍可能提高利率,且允许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