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双股RNA病毒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病变是肺水肿和胸腔积水。
微生物学诊断
确诊必须依靠病毒分离鉴定以及特 异性血清学检查。
(1)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 取发热期的病马血液或动物的脾脏,制成 乳剂,脑内接种2~6日龄小鼠分离病毒。 接种后5~10天发病死亡。
• 病毒初步鉴定用补体结合试验。将死亡乳 鼠脑组织制成10%乳剂,4℃过夜, 离心 取上清液作为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进行 补体结合试验鉴定。也可应用荧光抗体技 术或琼脂扩散试验进行初步鉴定。
各型之间无交互免疫,不同型病毒的毒力强弱也不相同
理化特性
• 核酸为双股RNA。
• 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有一定抵抗力 ,抗胰蛋白酶。在pH6-10之间稳定,但在 pH3时迅速灭活。
• 血液或血清中的病毒可以长期存活,在 4℃甚至室温条件下存活多年。60℃于30 分钟使其灭活。
• 保存病毒的适宜温 度是4℃或~70℃,马 瘟病毒在-20%~-50℃温度中较易灭活。
中和试验
• 基因组由10个双链RNA节段组成。 • 通过多种嗜血节肢动物在脊椎动物宿
主中传播。
1、非洲马瘟病毒
(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 ,AHSV)
• 非洲马瘟病毒为非洲马瘟的病原体。该 病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虫媒 传染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是地方 性流行病。
• 传播媒介是库蠓的某些种类,其中最重 要的是拟蚊库蠓。
培养
鸡胚培养
各型马瘟病毒均可经卵黄囊接种后于鸡胚内 增殖。鼠脑适应株还常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 上生长。
细胞培养
马瘟病毒可在马肾、绵羊羔肾、鸡胚肾等原 代细胞,以及Vero、MS、BHK-21等传代细胞 系内增殖,并出现大型的胞浆内包涵体。其 中以仓鼠肾细胞系和猴肾细胞系最常应用。
源自文库
血凝性
某些毒株感染鼠脑的抽提物能够凝集 马的红细胞,红细胞凝集的最适条件 是pH6.4 、37℃孵育2小时。
第二十九章双股RNA病毒
双股RNA病毒 呼肠孤病毒科 双RNA病毒科 微双RNA病毒科 单分病毒科
第一节 呼肠孤病毒科 (Reoviridae)
一、分类
呼肠孤病毒科分为2个亚科: 光滑呼肠孤病毒亚科(6个属) 刺突呼肠孤病毒亚科(9个属)
宿主包括哺乳动物、禽类、爬行类、两 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及植物。
形态 超薄切片中的病毒粒子直径为75nm,内有一个致 密的核心,直径约50nm。 负染标本内,病毒粒子的总直径为60-80nm ,衣 壳的直径约55nm,由32个壳粒组成。
非洲马瘟病毒
分型
非洲马瘟病毒有9个血清型: 非洲马瘟病毒1型 非洲马瘟病毒2型 非洲马瘟病毒3型 非洲马瘟病毒4型 非洲马瘟病毒5型 非洲马瘟病毒6型 非洲马瘟病毒7型 非洲马瘟病毒8型 非洲马瘟病毒9型
呼吸道病、腹泻
鸡、鸭、鹅、火鸡
小型哺乳动物、人 小型哺乳动物、人 草鱼
慢性呼吸道病 关节炎、肠炎 科州蜱传热 脑炎 草鱼出血热
二、主要特性
1、病毒颗粒近似球形,直径80nm,无囊膜。 2、有外、中、内三层衣壳,均为20面体对称。 3、基因组为线状双股RNA,分节段。
10个节段(正呼肠孤病毒、环状病毒) 11个节段(轮状病毒、水生呼肠孤病毒) 12个节段(科州蜱传热病毒、东南亚十二
节段病毒) 4、某些成员有血凝特性。 5、易发生基因重配而产生种及血清型的变异。
三、环状病毒属(Orbivirus)
本属为典型的虫媒病毒,成员有30多种。 对动物致病的主要有:
非洲马瘟病毒 蓝舌病病毒 流行性出血病毒 马脑炎病毒
(一)环状病毒的基本特性
• 病毒粒子近似球形,直径约80nm,没 有脂质囊膜。有一个模糊的外衣壳。
光滑呼肠孤病毒亚科与动物疾病有关的属 环状病毒属 轮状病毒属 东南亚12节段病毒属 蟹12节段病毒属
刺突呼肠孤病毒亚科与动物疾病有关的属 正呼肠孤病毒属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科州蜱传热病毒属 质型多角体病毒属 昆虫双链九片段RNA病毒属 昆虫非包裹呼肠孤病毒属
呼肠孤病毒科主要动物病毒及所致疾病
属名
琼脂扩散试验
抗原由感染(乳)鼠脑或猴肾细胞培养 物经超声波裂解后制备。马匹在感染后 2周左右,出现沉淀抗体,4~6个月后 下降并消失。一般出现两条沉淀线。由 于可能出现动物种间的非特异性沉淀线 ,因此必须设置正常抗原、阳性抗原、 正常血清和阳性血清的多种对照。
血凝抑制试验
血凝抑制抗体的出现时间较早,约在 热反应后4~5天即可测出,但消失也 快,是诊断马瘟近期感染的一种常用 方法。血凝抑制试验的关键,是要制 备出高质量的血凝抗原。
光滑呼肠孤病毒亚科 环状病毒属
轮状病毒属
病毒名称
蓝舌病毒1~26型 非洲马瘟病毒1~9型 马脑炎病毒1~7型 流行性出血症病毒1~10型 巴尼亚姆病毒1~3型 蜜露马病病毒 轮状病毒A~E型
东南亚12节段病毒属 版纳病毒 蟹12节段病毒属 中华绒螯蟹呼肠孤病毒
感染动物
疾病
绵羊、山羊、鹿 马、驴、骡、斑马 马 鹿、牛 妞 马 几乎所有动物 通常有宿主特异性 人 甲壳类
病原性
自然感染发生于马、骡及猴,死亡率95%。 马最敏感,骡次之。驴有一定抵抗力,仅出 现温和的发热反应 。斑马隐性带毒者,但不 发病。人亦可感染,表现为脑炎视网膜炎。
马瘟在临床上习惯地分为四个类型,即发热 型、肺型、心型和混合型 。
肺型最为严重,体温升高达41℃,呼吸、脉 搏加快,并出现急性肺水肿的症状。病畜可 在数小时内死亡。
蓝舌病 非洲马瘟 流产、脑炎 流行性出血热 流产、先天性异常 神经症状
肠炎 神经症状
呼肠孤病毒科主要动物病毒及所致疾病
属名
刺突呼肠孤病毒亚科 正呼肠孤病毒属
病毒名称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1~4型
禽正呼肠孤病毒
科州蜱传热病毒属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科州蜱传热病毒 埃亚契病毒 草鱼出血热病毒
感染动物
疾病
多种哺乳动物
• 病毒血清型的鉴定,须用中和试验以及血 凝抑制试验。
(2)血清学试验
包括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 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ELISA试验 等。
补体结合试验
抗原由感染(乳)鼠脑或细胞培养物 制备。马骡感染后7~10天开始出现补 体结合抗体,于感染后2~6周达最高 滴度,此后逐渐下降,约于6个月左右 消失。
微生物学诊断
确诊必须依靠病毒分离鉴定以及特 异性血清学检查。
(1)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 取发热期的病马血液或动物的脾脏,制成 乳剂,脑内接种2~6日龄小鼠分离病毒。 接种后5~10天发病死亡。
• 病毒初步鉴定用补体结合试验。将死亡乳 鼠脑组织制成10%乳剂,4℃过夜, 离心 取上清液作为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进行 补体结合试验鉴定。也可应用荧光抗体技 术或琼脂扩散试验进行初步鉴定。
各型之间无交互免疫,不同型病毒的毒力强弱也不相同
理化特性
• 核酸为双股RNA。
• 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有一定抵抗力 ,抗胰蛋白酶。在pH6-10之间稳定,但在 pH3时迅速灭活。
• 血液或血清中的病毒可以长期存活,在 4℃甚至室温条件下存活多年。60℃于30 分钟使其灭活。
• 保存病毒的适宜温 度是4℃或~70℃,马 瘟病毒在-20%~-50℃温度中较易灭活。
中和试验
• 基因组由10个双链RNA节段组成。 • 通过多种嗜血节肢动物在脊椎动物宿
主中传播。
1、非洲马瘟病毒
(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 ,AHSV)
• 非洲马瘟病毒为非洲马瘟的病原体。该 病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虫媒 传染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是地方 性流行病。
• 传播媒介是库蠓的某些种类,其中最重 要的是拟蚊库蠓。
培养
鸡胚培养
各型马瘟病毒均可经卵黄囊接种后于鸡胚内 增殖。鼠脑适应株还常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 上生长。
细胞培养
马瘟病毒可在马肾、绵羊羔肾、鸡胚肾等原 代细胞,以及Vero、MS、BHK-21等传代细胞 系内增殖,并出现大型的胞浆内包涵体。其 中以仓鼠肾细胞系和猴肾细胞系最常应用。
源自文库
血凝性
某些毒株感染鼠脑的抽提物能够凝集 马的红细胞,红细胞凝集的最适条件 是pH6.4 、37℃孵育2小时。
第二十九章双股RNA病毒
双股RNA病毒 呼肠孤病毒科 双RNA病毒科 微双RNA病毒科 单分病毒科
第一节 呼肠孤病毒科 (Reoviridae)
一、分类
呼肠孤病毒科分为2个亚科: 光滑呼肠孤病毒亚科(6个属) 刺突呼肠孤病毒亚科(9个属)
宿主包括哺乳动物、禽类、爬行类、两 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及植物。
形态 超薄切片中的病毒粒子直径为75nm,内有一个致 密的核心,直径约50nm。 负染标本内,病毒粒子的总直径为60-80nm ,衣 壳的直径约55nm,由32个壳粒组成。
非洲马瘟病毒
分型
非洲马瘟病毒有9个血清型: 非洲马瘟病毒1型 非洲马瘟病毒2型 非洲马瘟病毒3型 非洲马瘟病毒4型 非洲马瘟病毒5型 非洲马瘟病毒6型 非洲马瘟病毒7型 非洲马瘟病毒8型 非洲马瘟病毒9型
呼吸道病、腹泻
鸡、鸭、鹅、火鸡
小型哺乳动物、人 小型哺乳动物、人 草鱼
慢性呼吸道病 关节炎、肠炎 科州蜱传热 脑炎 草鱼出血热
二、主要特性
1、病毒颗粒近似球形,直径80nm,无囊膜。 2、有外、中、内三层衣壳,均为20面体对称。 3、基因组为线状双股RNA,分节段。
10个节段(正呼肠孤病毒、环状病毒) 11个节段(轮状病毒、水生呼肠孤病毒) 12个节段(科州蜱传热病毒、东南亚十二
节段病毒) 4、某些成员有血凝特性。 5、易发生基因重配而产生种及血清型的变异。
三、环状病毒属(Orbivirus)
本属为典型的虫媒病毒,成员有30多种。 对动物致病的主要有:
非洲马瘟病毒 蓝舌病病毒 流行性出血病毒 马脑炎病毒
(一)环状病毒的基本特性
• 病毒粒子近似球形,直径约80nm,没 有脂质囊膜。有一个模糊的外衣壳。
光滑呼肠孤病毒亚科与动物疾病有关的属 环状病毒属 轮状病毒属 东南亚12节段病毒属 蟹12节段病毒属
刺突呼肠孤病毒亚科与动物疾病有关的属 正呼肠孤病毒属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科州蜱传热病毒属 质型多角体病毒属 昆虫双链九片段RNA病毒属 昆虫非包裹呼肠孤病毒属
呼肠孤病毒科主要动物病毒及所致疾病
属名
琼脂扩散试验
抗原由感染(乳)鼠脑或猴肾细胞培养 物经超声波裂解后制备。马匹在感染后 2周左右,出现沉淀抗体,4~6个月后 下降并消失。一般出现两条沉淀线。由 于可能出现动物种间的非特异性沉淀线 ,因此必须设置正常抗原、阳性抗原、 正常血清和阳性血清的多种对照。
血凝抑制试验
血凝抑制抗体的出现时间较早,约在 热反应后4~5天即可测出,但消失也 快,是诊断马瘟近期感染的一种常用 方法。血凝抑制试验的关键,是要制 备出高质量的血凝抗原。
光滑呼肠孤病毒亚科 环状病毒属
轮状病毒属
病毒名称
蓝舌病毒1~26型 非洲马瘟病毒1~9型 马脑炎病毒1~7型 流行性出血症病毒1~10型 巴尼亚姆病毒1~3型 蜜露马病病毒 轮状病毒A~E型
东南亚12节段病毒属 版纳病毒 蟹12节段病毒属 中华绒螯蟹呼肠孤病毒
感染动物
疾病
绵羊、山羊、鹿 马、驴、骡、斑马 马 鹿、牛 妞 马 几乎所有动物 通常有宿主特异性 人 甲壳类
病原性
自然感染发生于马、骡及猴,死亡率95%。 马最敏感,骡次之。驴有一定抵抗力,仅出 现温和的发热反应 。斑马隐性带毒者,但不 发病。人亦可感染,表现为脑炎视网膜炎。
马瘟在临床上习惯地分为四个类型,即发热 型、肺型、心型和混合型 。
肺型最为严重,体温升高达41℃,呼吸、脉 搏加快,并出现急性肺水肿的症状。病畜可 在数小时内死亡。
蓝舌病 非洲马瘟 流产、脑炎 流行性出血热 流产、先天性异常 神经症状
肠炎 神经症状
呼肠孤病毒科主要动物病毒及所致疾病
属名
刺突呼肠孤病毒亚科 正呼肠孤病毒属
病毒名称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1~4型
禽正呼肠孤病毒
科州蜱传热病毒属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科州蜱传热病毒 埃亚契病毒 草鱼出血热病毒
感染动物
疾病
多种哺乳动物
• 病毒血清型的鉴定,须用中和试验以及血 凝抑制试验。
(2)血清学试验
包括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 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ELISA试验 等。
补体结合试验
抗原由感染(乳)鼠脑或细胞培养物 制备。马骡感染后7~10天开始出现补 体结合抗体,于感染后2~6周达最高 滴度,此后逐渐下降,约于6个月左右 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