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冯颜利吴兴德

2012-08-03 11:05:52 来源:《廉政文化研究》2012年1期

【内容提要】当前中国诚信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失信频率高发化、失信主体多元化、失信手段多样化、失信后果严重化,对我国当前诚信体系建设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改革开放的冲击和传统文化的式微、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法制建设进程的明显滞后等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就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国内外经典,丰富诚信理论;进一步提高惩戒力度,完善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提高领导水平。

【关键词】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对策

中国文化的奠基人孔子早就在《礼记》中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来论述社会道德与诚信的重要性。“民无信不立”、“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等更是久传不衰的经典。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到共产主义社会,基于资本无限追求剩余价值所引发的各种道德异化现象将被消灭,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共产主义者根本不进行任何道德说教……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1]。取而代之的是能够让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2],把“诚信友爱”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但是,道德诚信建设仍举步维艰。据多家媒体报导,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一五金城发生一起车祸:2岁的小悦悦在家附近玩耍时先后被两辆车碾压受伤不起,而据监控录像显示,在她躺在地上的7分钟内,共有18个路人经过却无一人施救,直到58岁的拾荒老人陈贤妹经过时,才将她扶起,随后叫来家人送往医院[3]。去年陕西的“药家鑫案”和今年云南的“李昌奎案”所造成的震荡尚且余波未了,这一案例再次将国人的道德素质这一话题推向风口浪尖。今年以来,地沟油、瘦肉精、碰瓷讹诈等与诚信相关的案例轮番上演,各地查处的地沟油越来越多,三聚氰胺、苏丹红、催熟剂延绵不绝……难道中国人的道德诚信素质真的沦落下去了吗?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何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当前中国诚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任何社会现实问题,我们都不得不重新深刻体会马克思的经典:“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4]。实事求是地讲,当前的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正在消解,全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尤其是道德诚信观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诚信,既是道德观念的核心要素,又是经济有序运行的基本规则,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首要前提。从全局的高度来看,当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

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失信频率高发化。借助于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和当前日益热门的微博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失信案例得以在第一时间曝露在广大群体面前,电视、广播、报纸、博客等媒体上每天都有各种各样失信的新案例在更新。有人把这些归结为媒体力量的夸张报导,但这一切并非都是空穴来风。实事求是地讲,当前社会失信案例确实呈现高发的态势。但从影响面来讲,黄光裕内幕交易案、国足假球事件、药家鑫撞人杀人案、郭美美炫富事件等和诚信缺失相关的案件正在越来越多,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也越来越大。仅就见伤不救和见死不救致死案件来说,自2006年“南京彭宇案”发生以来,影响较大的就有2007年北京“丈夫拒不签字,孕妇致死事件”、2009年荆州“渔船见死不救挟尸要价案”、2010年深圳“78岁老人摔倒小区、无人搀扶致死亡”、2011年泉州“一女子晕倒1小时无人施援死亡,见死不救要赔3万元”,2011年武汉“88岁老人摔倒无人扶致死”。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整个社会的精神和信仰也出现震荡,诚信危机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增大了。

第二,社会失信主体多元化。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失信案件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回顾历史,当时开展的主要是百城万店无假货、假烟假酒专项打假行动等等。在前些年,3.15是最能激动人心的节日,而焦点访谈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揭露成为其高收视率的保证。换言之,其时的失信主体主要是商人,或者说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发展到现在,非但经济领域的失信问题依然严重,政府失信于民的事情也不断出现,不乏地方出现政府勾结开发商骗取居民拆迁补助和征地补偿以及强拆的案例,成为官民矛盾日益严重的导火索。近日,发生在山西临汾的纪委书记因年龄造假被撤也为这一事件提供了最佳的注解。在文化领域,科研腐败已经不再是爆炸性新闻,“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博导造假遭校方数次劝

阻”[5]事件尚未有一个了断,最近波澜又起,包括年过八旬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季伦在内的6名学者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学术腐败。[6]就整个社会来说,失信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商人,政府、社会精英违背自己应当遵守的规范,失信于自己的角色和责任,结果失信于民。

第三,社会失信手段多样化。同以往简单的失信手段不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防范意识的提高,当前的失信手段越来越向科技化、隐蔽化的方向发展。不良商家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是最传统最普遍的欺骗手段。在金融领域,大量的非法集资、股市操纵、内幕交易就是借助常人不易接触到的手段来实现的。而电话诈骗、银行诈骗等层出不穷的诈骗方法更是现代科技社会的直接产物。碰瓷假摔、致伤不如致死、装病骗取假释机会等则是直接利用法律不健全这一漏洞来达到目的。在文化领域,学阀称霸、打压新秀,抄袭模仿,借题炒作利用的是人们对文化精英的信任和盲从。而政治领域的失信,最惯用的就是威逼利诱,歪曲执行上级政策,利用百姓的诚实来获取非法利益。

第四,社会失信后果严重化。中国有句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马克思也曾说过,人们从事的任何事情,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因此才有了资本,不管任何社会,违信事件的发生,都是为了利益。同前些年经济领域的失信行为主要损失交易双方的利益不同,当前社会,政治领域的失信可能加剧官民对立,刚落下尘埃的云南李昌奎案,在这场民意和法院的双方博弈中,虽然民意最终获胜,但由此引发了人民群众对法律保护弱小、法院公平执法、法律专家代表人民这一传统形象的怀疑,是多少财富都没有办法弥补的。同样,因为文化同个人信仰和社会信仰密切相关,发生在文化领域的学术腐败和弄虚作假等失信行为也在不断侵蚀着人们对整个社会的信仰和支持。社会生活领域的违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