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和对策(修)(同名214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州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和对策(修)(同名21499)
象州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
洪盛林,李霞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象州县水利局来宾邮编:545800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饮水安全是必须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阐述广西象州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原因,现结合象州县实际,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策
1、引言
广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十分突出。广西一直将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为扶贫攻坚的一项任务。虽然近几年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有大部分地区缺水,而且都是难度很大的严重缺水地区,形势仍十分严峻,任务还十分艰巨。
桂中旱区包括广西中部12县市,是广西主要粮食和糖蔗生产基地,干旱十分严重,制约粮食生产。来宾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开展桂中旱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为龙头,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水利工程、农田整理等各方面的治理工作,力争用4到5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旱区农田水利灌溉和群众饮水条件。
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让群众吃上干净、放心的饮用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新的要求,农村饮水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改善山区农村的生活质量,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象州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2.1 自然概况
象州县位于广西来宾市中部,行政区域总面积1898.47km2,共设置有7镇4乡,121个行政村,714个自然村。2004年末统计,全县总人口35.03万人,其中农村总人口32.4313万人,农村劳动力13.33万人,农村人口密度163.1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66625万元。
2.2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近年来,由于自然条件恶化和开展生产活动、水利工程老化等原因,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排入,使得很多地方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变差,农村人民群众的饮水不安全因素增加。由于污染和水源不足等原因,一些村屯又回到过去饮水困难的困境。经象州县疾控中心
3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分析
3.1 饮用水水质超标
象州县饮用细菌学指数、超标严重、水污染及未经处理的地表水人数为61153人,其中分布在运江镇、马坪乡、水晶乡、象州镇、石龙镇、大乐镇、妙皇乡、百丈乡、寺村镇及中虎岭林场等存在历史性饮水问题的镇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水资源缺乏,我县不少乡村处于旱片地区,天遇干旱,绝大多数小河流断流,山泉水和井水几乎干枯;污染严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源。由于长期饮用受污染水,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一部分农民患上了严重的地方病,如骨质疏松、结石等,部分农民由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2 水量不足、水源保证率低及用水方便程度低
象州县生活用水量不足、水源保证率低及用水方便程度低的人数为6.2529人,在各乡镇普遍存在。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水源不保证,水资源缺乏时,生活用水量自然供应不足;二是由于供水工程设施不完善,
如石龙水厂不建有调节水池,导致生活用水量不足,供水设备陈旧老化,设备经常不能正常运行,成本过高,所以导致供水量不足;三是自然环境的变化,或人为开山毁林等现象的发生,水土流失严重,使原有水源逐渐减少,甚至枯缺;四是饮水水源远,挑水时间长,每天挑水时间花费多,生活极不方便。所以饮水成了生活中一个大问题,群众为了水而忙碌,给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生活十分艰难。
4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4.1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
为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首先,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结合象州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对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计划在“十一五”期间解决7.129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人数1.0427万人;到2015年解决所有饮水不安全人口。“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污染水以及季节性缺水严重等饮水安全问题。
4.2 保护水源与净化水质相结合,防治并重,保证水源可持续利用
水源保护是一项全民的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得到公众的配合,必须与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向群众大力宣传和普及饮水水源保护意识,加快和发展水质监测技术,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水质管理,完善
供水水质保障体系。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质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设置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水源地的水量开采,保证水源可持续利用。
4.3 因地制宜,近期远期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解决人数,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要以保证供水水质安全,确保人民需求为基点,走以城乡自来水一体化或以乡镇为中心,连片、适度规模的集中式供水为主的发展模式。对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乡镇,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做到供水到户;对经济条件差,收入比较低的山区,先建集中给水点,待条件具备后,再行入户供水;居住分散、且有山泉水与裂隙水的地方,可建水池、水窖等,收集降雨径流。
4.4 建管并重,建立工程良性运行的管理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并经竣工验收合格后,交由相关的部门管理。对供水范围广的饮水工程,如各乡级集中供水,所有权和经营权归水利部门所有,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对单村村屯兴建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所以权和经营权归村集体所有,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