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三一教堂(上海)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三一教堂历史
上海圣三一主教座堂是中国上海市现存最早的基督教新教英国圣公会主教座堂,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九江路219号,俗称“红礼拜堂”。
这座教堂曾是英国圣公会设立的侨民教堂、英国圣公会华中教区主教座堂、中华圣公会主教院主教座堂,现在又成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两会”)总部附属大教堂。
●侨民教堂时期
圣三一座堂从创始之日起,就是一座专门为英国侨民中的英国国教圣公会教友服务的教堂。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上海成为规定向英国商人开放的5处港口之一。
1843年11月,上海正式开埠,英国领事和一批英国商人从广东来到这里,不久划定了租界。
随着上海口岸贸易的繁荣,数年后在此居留的外国侨民数量迅速增加,其中以英国侨民占据主导地位,而英国侨民中国(圣公会)教友又占有较大的比重。
他们最初是在英国领事馆内举行礼拜。
1847年,在上海居留的英国圣公会教友在当时租界的西部建造了一座小型的简易教堂,建造教堂的基地系由英商电话公司老板贝尔捐献。
教堂前的街道也因此称为教堂街(Church Street),直到1865年才改名为江西路(Kiangsi Road)。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在华英美侨民被日军关押进集中营,圣三一座堂,连同英童公学均为日军占据。
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侨民才得以收回圣三一座堂。
●中华圣公会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部分英国侨民起初并未撤出上海,圣三一座堂仍然维持着英国侨民座堂的特色。
1953年,圣三一座堂的英国业主被通知已经欠下了高额房地产税,于是将圣三一座堂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圣三一主教座堂赠予全国三自筹委会;全国三自筹
委会又将该堂移交给同一教派背景的中华圣公会。
中华圣公会总议会接收圣三一座堂后,进行了一次修缮,许多捐款来自于曾在该堂礼拜的圣保罗堂的教友。
在1955年教堂修缮工程完工后,举行感恩、祝圣礼拜,圣三一座堂成为中华圣公会的总座堂,由主教院主席陈见真主教直接掌管。
●联合礼拜时期
1958年,在献堂献庙的高潮中,黄浦区原有的8座基督教堂和5处布道所中,天安堂、第一浸会堂等被献给政府,慕尔堂(改名沐恩堂)、圣彼得堂、圣三一座堂和浦东福音堂4座教堂被保留下来,作为黄浦区基督教举行联合礼拜的场所。
这一时期,附近其他教派的教堂,如山东路天安堂(属于中华基督教会,原由伦敦会开辟)的信徒,也被并入圣三一座堂,同时,圣三一主教座堂仍继续沿用圣公会传统的公祷书。
●被占用时期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声势浩大的破四旧高潮中,所有宗教活动均被禁止,圣三一主教座堂连同上海所有的宗教机构一同作为“四旧”被关闭,附近江西中路原培成初级中学一些红卫兵受指使纵容,侵占了圣三一座堂。
圣品人被勒令接受批斗,然后被遣送到工厂、农村进行体力劳动。
教堂左侧的钟楼最具宗教特色的哥特式建筑物,那尊尖塔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标志,被红卫兵用一辆载重四吨的卡车牵覆毁坏。
几天后即有幕后机构派出成年人士神秘进驻,接管了教堂图书档案楼及全部神职人员的办公生活区域,实施系列查抄并悉数没收。
此后几个月里,那些十四、五岁的红卫兵占据大堂礼拜区域,大肆破坏了教堂内的宗教设施,那座国内稀有珍贵的古管风琴也同时被损坏。
教堂祭坛前不远处有个通地室的暗门。
地下有几路通道,深不可测。
主地室内存放着几十座英国侨民教友的骨灰盒,有些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