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中学,学中做”教研活动案例

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要求及普通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纵观本组组织的各种竞赛的实践初步表明,实践活动教学丰富了《技术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实践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开阔了学生的生活视野。因此,教师如何利用教学资源安排和组织好实践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开展的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前提,突出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过程体验”为主题的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教师有了新的理念,新的知识结构,不仅积累足够的经验和资源,而且还提高了自身的学科底蕴或者说学科素养的问题。本组教研活动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大家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新课程实践向纵深发展,还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下面记叙我们通用技术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活动背景

《国家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要求高中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思维,为大学输送具有钻研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为国家培养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一名科技教师,我一直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本组多次开设了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运用科学严谨的设计流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造,在扩大知识面、开发创造力的同时,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本活动将科学原理的学习与技术教育、创新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研究环境和制作所需要的部分材料,让他们在做中学、境中学。在学生中努力营造创新的思想氛围和一种无形的学生之间所

激发出的不服输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个人潜能得到开发。

二、活动主题与目的:

活动主题:“科技点亮生活”

活动目的:

“创新、体验、快乐”。就目前而言,技术设计实践活动已然成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学的有效实施力求让学生亲历设计方案构思与呈现,掌握扎实的创造技能,了解创作材料的性能,熟练使用操作工具,并让学生学会评估优化设计作品等,而这些也是创造力培养构成中学生迫切需要深入学习的内容。因此,技术设计实践活动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载体,可以改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创新设计能力弱的现状,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培养,让学生在创新中,体验过程,感受成功,享受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研讨时间:2014年10月——2015年5月每月一次

2、主要参加人员:第一作者及组织教师:刘增莲

指导教师:杨辉

参与教师:李慧芳郭慧贾玉萍

3、研讨方式:以实验设计载体,以“做中学,学中做”为引领、团体研讨、不断改进为方式。

四、实施过程与细节:

教研过程:

话题一:检查活动,发现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主持人:检查学生的方案,针对方案,在小组内探讨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找出解决的方法,同时优化自己的方案。

以过山球活动案例为例,我们融合了技术与设计2模块的结构、流程与系统知识,再结合气动力原理,通过提出挑战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具体的真实的挑战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主动地乐意地构建新知识,深刻体会到通用技术课程价值所在。特别在这个活动的4C(布

鲁纳“发现学习”理论为基础的4C教学模式,主要包含激励学生创新发展自然流畅的四个环节:联系(Connect)、建构(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延续(Continue)四个环节。)教学模式延续环节中,通过设置一个个有逻辑、有梯度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去发现更深层次问题和解决更深层次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发挥创造性。首先,学生参考搭建手册设计与制作出基本的模型,通过手动的运作流程,然后老师适当引导,提出能否稳定问题,促使学生找到解决方案:连接成一个整体(系统),增加底部的支撑面积;老师再提出模型的稳定性仍然无法控制,能否想办法改进,这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会主动思考,在课外提供他们场地和器材,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促使他们继续设计与制作,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延续得以物化与实现。所以我们在4C教学模式每一个活动案例的设计上,除了要考虑知识整合,节约课时之外,还要考虑延续环节在课外为学生留有再开发与创新的空间,具有一定弹性和可操作性,促使一部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学生设计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好的想法时我会及时表扬学生的创意不错,想到了老师没有想到的地方,有节能意识,而且设计完成后,我也会以同学的口气问:老师不明白,你的模型工作原理是怎样的?这一切都体现了我们研究中结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给予关注的教师教学是否及时鼓励表扬,是否民主平等,同时也促使学生不再迷信老师权威,在没有唯一答案的通用技术世界里发现了令自己吃惊的潜力,对自己今后的学习以至人生充满自信,坚持主见,不断挑战自我。

话题二:教师互动,探究焦点问题

1、主持人:如何加强过山球底座、轨道的稳定性和强度?这一直是个难题。现在,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1:

教师2:

教师3:

教师4:

怎么才能比较好的控制,每个弯道的倾斜角度呢,曲线路径的弯角我可以控制曲线上的点来调整,但小火车在上面走的时候,它拐弯时,是向左倾斜多少度,还是向右倾斜多少度,等拐过某个弯之后,再把姿态摆正,这个要怎么控制呢最后就是,轨道怎么控制它自身的旋转~?就是曲线的路径基本上为直线,但小火车是在360度的自转前行,有点向拧麻花,这个要怎么控制呢

些拐弯处,如果路径比较平坦的话,没有什么上下起伏或左右弯度,铁轨(红色)与枕木(黄色)的匹配程度还可以,但经常稍微有一点角度变化的时候,它俩的无论是上下还是倾斜角度都很难匹配正确,角度越大,问题越突出

2、如何指导学生

主持人:学生,如何利用课堂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教师1:

教师2:

教师3:

教师4: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主持人:长期以来学生受习惯思维的影响,思维变得僵化,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个性化表达?

教师1:教师要创设宽松的氛围,淡化教师权威,用亲切的眼神去关注学生,以幽默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