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文集1
吉林劝学总所兼宣讲所成立缘起(节录)(1907年10月6日)请保护征收金融各机关(1917年12月)《林修梅遗著》跋(1921年12月2日)中国国民党农民部两年来工作状况(1926年5月1日)关于中国国民党党务现状的报告(1926年5月15日)附录:农民部工作报告(由2月1日至5月15日)(1926年5月18日)湖南的土地问题(1927年5月)发动群众节省谷子,支援革命战争(1933年5月20日)关于倡办粮食合作社与建造谷仓问题(1933年5月27日)致彭德怀的信——关于巩固陕北金融的政策(1936年7月15日)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1937年5月)抗战中纪念“五卅”(1938年5月23日)伟大的七月(1938年7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来的政况(1938年7月7日)国民参政会之观感(1938年8月20日)关于改议会为参议会通电(1938年11月25日)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39年1月)关于陕甘宁边区管辖区域给国民政府的呈文(1939年2月12日)发挥陕甘宁边区伟大的力量(1939年3月28日)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的收获(1939年4月7日)为揭露国民党不断制造磨擦事件致蒋介石等的公开电(1939年5月7日)团结与民主(1939年10月5日)我们需要的宪政(1940年1月6日)向老战友吴玉章致敬(1940年1月15日)在陕甘宁边区党政联席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3月9日)论新民主主义政治(1940年3月12-13日)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1940年12月25日)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1941年2月19日)抗战中两条经济路线的斗争(1941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与政权(1941年7月1日)抗战改变了边区的一切(1941年7月7日)四年抗战与目前任务(1941年7月25日)荏苒三十年(1941年10月10日)边区财政经济政策(1941年10月27-28日)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1年11月8-9日)《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序(1942年5月1日)关于辛亥革命(1942年10月5日)简政整政问题(1942年11月4日)关于财政经济问题(1942年12月23日)政权工作中两个根本思想问题(1942年12月)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上的闭幕词(1943年1月14日)永恒的记忆——沉痛悼念刘志丹同志(1943年4月23日)农村十日(1943年5月30日)举起马列主义的旗帜前进(1943年7月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1944年1月6日)我们应该把拥军工作做得更好(1944年1月8日)陕甘宁边区三三制的经验及其应该纠正的偏向(1944年3月25日)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与国民党谈判的方针(1944年5月23日)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8月30日)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15日)再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10月13日)关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筹备问题(1944年11月30日)边区民主政治的新阶段(1944年12月5日)愿和全党同志一起为中国人民做更多工作(1945年3月28日)在七大开幕典礼上的讲话(1945年4月23日)边区抗战建设的新阶段——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1946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陕甘盆地)植物志》序(1946年7月11日)继承辛亥革命的精神(1946年10月10日)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6年10月29日)贯彻民主作风与科学作风(1946年12月27日)《边区政报》发刊词(1947年7月15日)放手发动群众彻底进行土改(1947年11月25日)革命战争中一年来的政府工作(1948年2月27日)领导者应掌握主动(1948年4月11日)学习毛泽东思想执行党的路线与政策(1948年7月1日)关于建政工作(1948年7月29日)在九一记者节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9月1日)恢复老区开展新区的工作方针(1948年11月1日)在欢送大会上的讲话(1948年12月12日)在中华全国第一次科学会议筹委会成立会上的讲话(1949年6月19日)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发起人会议的筹备经过(1949年7月14日)在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49年7月23日)在中国新政治学研究会发起人开幕会议上的开幕词(1994年9月18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经过及政协三个文件的基本精神(1949年9月19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1949年9月22日)在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7月15日)继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1950年10月)列宁主义照亮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道路——为苏联《真理报》而作(1953年1月21日)恩斯特·台尔曼的事业在继续前进——纪念恩斯特·台尔曼同志被害十年(1954年8月18日)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9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3月)在廖仲恺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55年8月20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1956年9月22日)在北京各界人民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56年11月11日)。
林伯渠诗词
林伯渠诗词
摘要:
1.林伯渠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2.林伯渠的文学成就
3.林伯渠诗词的风格特点
4.林伯渠诗词中的代表作品
5.林伯渠诗词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林伯渠,原名林庚,字伯渠,号竹逸,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
他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其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林伯渠的文学成就非常显著,他精通诗词、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诗词创作是他最为擅长的领域。
他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赋等,内容涉及历史、政治、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他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林伯渠诗词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式严谨,遵循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二是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三是语言优美,用词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林伯渠的诗词作品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例如,他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表达了作者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春夜喜雨》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雨景的美丽;《庐山谣》通过对庐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仰。
林伯渠的诗词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词作品不仅传承了我国古代诗词的优秀传统,还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对林伯渠的诗词作品进行了研究和借鉴,他们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总之,林伯渠的诗词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文集作者: 林伯渠出版: 华艺出版社- 1996年出版分类: D2-0书号: 7-80039-208-2定价: RMB32精装:RMB45形态: 约804 页- 85 章节全文目录目录吉林劝学总所兼宣讲所成立缘起(节录)(1907年10月6日)请保护征收金融各机关(1917年12月)《林修梅遗著》跋(1921年12月2日)中国国民党农民部两年来工作状况(1926年5月1日)关于中国国民党党务现状的报告(1926年5月15日)附录:农民部工作报告(由2月1日至5月15日)(1926年5月18日)湖南的土地问题(1927年5月)发动群众节省谷子,支援革命战争(1933年5月20日)关于倡办粮食合作社与建造谷仓问题(1933年5月27日)致彭德怀的信——关于巩固陕北金融的政策(1936年7月15日)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1937年5月)抗战中纪念“五卅”(1938年5月23日)伟大的七月(1938年7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来的政况(1938年7月7日)国民参政会之观感(1938年8月20日)关于改议会为参议会通电(1938年11月25日)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39年1月)关于陕甘宁边区管辖区域给国民政府的呈文(1939年2月12日)发挥陕甘宁边区伟大的力量(1939年3月28日)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的收获(1939年4月7日)为揭露国民党不断制造磨擦事件致蒋介石等的公开电(1939年5月7日)团结与民主(1939年10月5日)我们需要的宪政(1940年1月6日)向老战友吴玉章致敬(1940年1月15日)在陕甘宁边区党政联席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3月9日)论新民主主义政治(1940年3月12-13日)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1940年12月25日)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1941年2月19日)抗战中两条经济路线的斗争(1941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与政权(1941年7月1日)抗战改变了边区的一切(1941年7月7日)四年抗战与目前任务(1941年7月25日)荏苒三十年(1941年10月10日)边区财政经济政策(1941年10月27-28日)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1年11月8-9日)《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序(1942年5月1日)关于辛亥革命(1942年10月5日)简政整政问题(1942年11月4日)关于财政经济问题(1942年12月23日)政权工作中两个根本思想问题(1942年12月)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上的闭幕词(1943年1月14日)永恒的记忆——沉痛悼念刘志丹同志(1943年4月23日)农村十日(1943年5月30日)举起马列主义的旗帜前进(1943年7月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1944年1月6日)我们应该把拥军工作做得更好(1944年1月8日)陕甘宁边区三三制的经验及其应该纠正的偏向(1944年3月25日)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与国民党谈判的方针(1944年5月23日)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8月30日)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15日)再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10月13日)关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筹备问题(1944年11月30日)边区民主政治的新阶段(1944年12月5日)愿和全党同志一起为中国人民做更多工作(1945年3月28日)在七大开幕典礼上的讲话(1945年4月23日)边区抗战建设的新阶段——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1946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陕甘盆地)植物志》序(1946年7月11日)继承辛亥革命的精神(1946年10月10日)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6年10月29日)贯彻民主作风与科学作风(1946年12月27日)《边区政报》发刊词(1947年7月15日)放手发动群众彻底进行土改(1947年11月25日)革命战争中一年来的政府工作(1948年2月27日)领导者应掌握主动(1948年4月11日)学习毛泽东思想执行党的路线与政策(1948年7月1日)关于建政工作(1948年7月29日)在九一记者节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9月1日)恢复老区开展新区的工作方针(1948年11月1日)在欢送大会上的讲话(1948年12月12日)在中华全国第一次科学会议筹委会成立会上的讲话(1949年6月19日)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发起人会议的筹备经过(1949年7月14日)在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49年7月23日)在中国新政治学研究会发起人开幕会议上的开幕词(1994年9月18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经过及政协三个文件的基本精神(1949年9月19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1949年9月22日)在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7月15日)继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1950年10月)列宁主义照亮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道路——为苏联《真理报》而作(1953年1月21日)恩斯特·台尔曼的事业在继续前进——纪念恩斯特·台尔曼同志被害十年(1954年8月18日)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9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3月)在廖仲恺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55年8月20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1956年9月22日)在北京各界人民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56年11月11日)。
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文集作者: 林伯渠出版: 华艺出版社- 1996年出版分类: D2-0书号: 7-80039-208-2定价: RMB32精装:RMB45形态: 约804 页- 85 章节全文目录目录吉林劝学总所兼宣讲所成立缘起(节录)(1907年10月6日)请保护征收金融各机关(1917年12月)《林修梅遗著》跋(1921年12月2日)中国国民党农民部两年来工作状况(1926年5月1日)关于中国国民党党务现状的报告(1926年5月15日)附录:农民部工作报告(由2月1日至5月15日)(1926年5月18日)湖南的土地问题(1927年5月)发动群众节省谷子,支援革命战争(1933年5月20日)关于倡办粮食合作社与建造谷仓问题(1933年5月27日)致彭德怀的信——关于巩固陕北金融的政策(1936年7月15日)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1937年5月)抗战中纪念“五卅”(1938年5月23日)伟大的七月(1938年7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来的政况(1938年7月7日)国民参政会之观感(1938年8月20日)关于改议会为参议会通电(1938年11月25日)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39年1月)关于陕甘宁边区管辖区域给国民政府的呈文(1939年2月12日)发挥陕甘宁边区伟大的力量(1939年3月28日)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的收获(1939年4月7日)为揭露国民党不断制造磨擦事件致蒋介石等的公开电(1939年5月7日)团结与民主(1939年10月5日)我们需要的宪政(1940年1月6日)向老战友吴玉章致敬(1940年1月15日)在陕甘宁边区党政联席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3月9日)论新民主主义政治(1940年3月12-13日)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1940年12月25日)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1941年2月19日)抗战中两条经济路线的斗争(1941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与政权(1941年7月1日)抗战改变了边区的一切(1941年7月7日)四年抗战与目前任务(1941年7月25日)荏苒三十年(1941年10月10日)边区财政经济政策(1941年10月27-28日)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1年11月8-9日)《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序(1942年5月1日)关于辛亥革命(1942年10月5日)简政整政问题(1942年11月4日)关于财政经济问题(1942年12月23日)政权工作中两个根本思想问题(1942年12月)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上的闭幕词(1943年1月14日)永恒的记忆——沉痛悼念刘志丹同志(1943年4月23日)农村十日(1943年5月30日)举起马列主义的旗帜前进(1943年7月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1944年1月6日)我们应该把拥军工作做得更好(1944年1月8日)陕甘宁边区三三制的经验及其应该纠正的偏向(1944年3月25日)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与国民党谈判的方针(1944年5月23日)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8月30日)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15日)再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10月13日)关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筹备问题(1944年11月30日)边区民主政治的新阶段(1944年12月5日)愿和全党同志一起为中国人民做更多工作(1945年3月28日)在七大开幕典礼上的讲话(1945年4月23日)边区抗战建设的新阶段——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1946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陕甘盆地)植物志》序(1946年7月11日)继承辛亥革命的精神(1946年10月10日)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6年10月29日)贯彻民主作风与科学作风(1946年12月27日)《边区政报》发刊词(1947年7月15日)放手发动群众彻底进行土改(1947年11月25日)革命战争中一年来的政府工作(1948年2月27日)领导者应掌握主动(1948年4月11日)学习毛泽东思想执行党的路线与政策(1948年7月1日)关于建政工作(1948年7月29日)在九一记者节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9月1日)恢复老区开展新区的工作方针(1948年11月1日)在欢送大会上的讲话(1948年12月12日)在中华全国第一次科学会议筹委会成立会上的讲话(1949年6月19日)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发起人会议的筹备经过(1949年7月14日)在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49年7月23日)在中国新政治学研究会发起人开幕会议上的开幕词(1994年9月18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经过及政协三个文件的基本精神(1949年9月19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1949年9月22日)在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7月15日)继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1950年10月)列宁主义照亮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道路——为苏联《真理报》而作(1953年1月21日)恩斯特·台尔曼的事业在继续前进——纪念恩斯特·台尔曼同志被害十年(1954年8月18日)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9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3月)在廖仲恺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55年8月20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1956年9月22日)在北京各界人民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56年11月11日)。
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文集主要著述收入《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同志诗选》:游鄂达里(鄂达里在敦化境内,相传系清始祖起兵誓师处)故老争传鄂达里,登临却趁大寒时。
西来峻岭连天白,北走长江入海迟。
十里炊烟控朔漠,三边狗盗越雷池。
和戎尽有诸公策,满眼孤乌雨雪诗。
包头即景(1958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到包钢视察,赋诗一首。
)黄河之北青山南,包钢融融火烛天。
五百万吨如反掌,鼎足武汉与鞍山。
春节看花市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送常德第一中学(原西路师范)今昔情况已不同,正须师友满堂红。
干劲鼓足勤教学,滚滚桃源始润东。
留别诸友林深微霰菊花黄,尊酒平楼意未央。
卅载心期原不负,十年戎马独何伤。
劫来待整金瓯缺,此去莫愁锦水长。
三户仅存能复国,共看子弟满湖湘。
郴衡道中春风作态已媚人,路引平沙履迹新。
垂柳如腰欲漫舞,碧桃有晕似轻颦。
恰似现象能摸底,免入歧途须趱行。
待到百花齐开日,与君携手共芳辰。
别梅坑共同事业尚艰辛,清酒盈樽喜对倾。
敢为叶坪弄政法,欣然沙坝搞财经。
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游爱晚亭到处枫林压酒痕,十分景色赛天荪。
千山洒遍杜鹃血,一缕难消帝子魂。
欲把神州回锦绣,频将泪雨洗乾坤。
兰成亦有关河感,不信沉沙铁已深。
挽林修梅六柳依然未改颜,谁怜零涕湿栏杆?流传勋业方朝日,新涨思潮付逝川!……十口竟为盐米累,一棺犹阴道途艰。
卅年兄弟师兼友,审抚遗篇墨未残!。
中共“五老”之一林伯渠
2019年第3期中共“五老”之一林伯渠■春奇在党内,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被称为“五老”。
他们是最早入党的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终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功勋卓著。
林伯渠,这位中共“五老”之一,他的一生以忠诚和执着为后人书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妙计化险境1933年初的一个傍晚,上海市风雨潇潇。
此刻,在一个僻静的小巷里,两个黑黝黝的枪口正对准一个水手模样的人,这个水手打扮的人就是林伯渠。
汕头遇险后,为逃避国民党当局的搜捕,经组织安排,林伯渠于1928年夏到莫斯科学习。
斗转星移间,林伯渠在前苏联度过了5个春秋。
1933年初,正值万物复苏的时候,林伯渠踏上了万里归途,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上海。
他打扮成水手的模样,机智地在码头上闯过了国民党特务的盘查后,便来城里寻找党组织。
“站住!我们要检查!”其中一个人大吼起来。
其实,林伯渠早就发现了这两个警察,甩了几次,都没有甩掉他们。
既然甩不掉,他就只好采取静观其变、坦然处之的态度。
这两个家伙要“检查”,他就从容不迫地说:“那好吧!刚才在码头都查过了,鄙人是亚洲远洋公司的船员。
”他边说边掏出一张名片递过去。
这两个家伙看了看名片,贼眼珠子转悠了一下,又吼道:“不行,得跟我们到警察局去!”林伯渠见这两个家伙很年轻,不可能认识自己,况且上岸时也没发现“尾巴”,便断定他俩很可能是冲着钱来的,于是,他试探地笑着说:“两位兄弟莫开玩笑,我是顺便上岸看一个朋友的,马上就赶回去。
如果一耽搁,去新加坡的船一开走,那不就麻烦啦?一回生两回熟,二位何必那么认真呢?”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块大洋递了过去,又接着说:“小意思,留下打个牙祭吧。
以后二位如有机会到我们公司去,我老哥请客!怎么样?”两个家伙看到大洋,心中暗喜。
但为了多诈些钱,又故作严肃地说:“谁稀罕你这几块钱?咱们还是公事公办,跟老子走一趟吧!”从警察的语气里,林伯渠完全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于是,他1948年林伯渠与夫人在一起582019年第3期强压怒火,从口袋里又摸出仅有的两块大洋,说道:“实在不好意思,几个钱都放在船上,谁不知道上海这地方扒手多,不敢多带呀……”林伯渠话还没说完,这两个家伙就迅速夺过他手里的皮包翻起来,接着又进行搜身,见的确没什么可榨取的,就将皮包里的一套西装和两件长衫拿去了。
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林伯渠篇
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林伯渠篇□王相坤林伯渠论“初心”林伯渠(1886—1960),湖南临澧人。
1920年8月加入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延安五老”。
观兄年来志愿,在指导人群归于世界最新之趋势,其后此之精诚与毅力,已决心尽量灌输于社会革命事业。
平生自奉俭约,衣履往往不甚完整,令卒遇者略不意其在政治革命中负有盛誉之人。
近欲资予往游新俄罗斯。
视察苏维埃实际设施种种,以备异日参考。
盖其希望理想实现之心事,至为诚挚而迫切,使不遽死,未必不能及身令其怀抱有所发抒成就。
——林伯渠《〈林修梅遗著〉跋》(1921年12月2日)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中我得到一些新的启示,知道了劳苦大众要得到解放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知道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这个阶级的解放事业是与全人类的命运血肉相关的。
这些发现是从当时在北京和日本东京几位朋友,其中之一就是李大钊同志寄给我的一些社会主义的宣传品里得到的。
他是我二次到日本时拜把的兄弟,经常地寄刊物给我。
就依靠这些零碎的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消灭了我的疑虑,渐渐地把握住真理。
——林伯渠《自传》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他所走向的是共产主义的道路。
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过去我们走过了几许曲折道路,经过多番摸索才确定了的信仰——共产主义,现在不仅为广大青年与一切受压迫的专家解读: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一人群所接受,而且胜利地统治着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地面。
林伯渠游记作文800字初二作文
林伯渠游记作文800字初二作文xx月xx日早晨,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迎着徐徐秋风,怀着激动而又期待的心情,踏上了红色旅程。
汽车驶进景区,沿途树木苍翠,只见前方耸立着一颗千年松柏,这里就是湖南省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的林伯渠故居了。
林伯渠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故居由于年久失修,仅存一道封火墙。
为纪念跨越二个世纪的革命家林伯渠诞辰100周年,临澧县委县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动工修复。
故居座北朝南,为三进,每两进之间设一天井,有正房14间,杂室5间,建筑面积857平方米。
砖木结构,硬山顶,两侧封火墙造型,室内门、窗、壁、望板、地板均用木板拼合,并刷涂桐门成深褐色,后堂屋“九牧世家”之匾牌,高悬梁上。
整个建筑古朴典雅,且“诗礼伴家”之气息浓厚。
故居内开设六个陈列室、陈列林伯渠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照片和文物资料。
故居前有稻田,后有茶门,左晒场,右池塘,腰围约4米的千年古柏巍然屹立于前晒场中央,一派庄重肃穆的气象。
“林伯渠同志故居”匾牌是邓小平亲笔题写。
下车后,我们便向营地进发,首先进行了开营授旗仪式,气氛庄重严肃。
分好队伍后,我们便去参观了林伯渠爷爷的故居和陈列馆。
林伯渠爷爷参加过南昌起义,走过万里长征路,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便是开国大典主持人。
参观完后,大家感叹:“探索林爷爷传奇的一生,就像走了一次心中的长征路,林老真是一位伟大的人!”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学习了革命文化,接受了军旅教育。
不仅从中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更提高了独立自主能力。
其中让大家最为兴奋活跃的就是“鸡吉向上”游戏,游戏规定要徒手捉鸡,不能借用任何工具,大家都迫不及待等着教练喊“开始”。
随着教官一声令下,我锁定一个目标,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跑了过去,如猎狗一般紧追不舍,趁它一不留神,最后偷袭成功,逮到了它!实践出真知,原来捉鸡并不像表面那么容易,不仅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
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既让我们了解了红色革命历史,也让我们在轻松玩耍的同时,增强了自主独立性。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林伯渠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政论家、思想家,对于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信仰之路可以说是一条艰辛的探索之旅,面临着封建思想的束缚和现实的压力,他不断地摸索和追寻,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信仰。
林伯渠的家庭背景极为保守,信仰上深受封建思想的制约。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信仰基本上是固定的,不是出自自己的选择,而是被灌输的结果。
随着他的成长和接触到更多的思想,他开始对传统信仰的局限性有了质疑。
在进入大学后,林伯渠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思考宗教的本质和意义。
他翻阅了大量的哲学和宗教书籍,从而对信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开始转向基督教的信仰。
对信仰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林伯渠的信仰之路充满艰辛和挫折。
他面临家庭的反对、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政府的打压。
他并没有放弃,坚定地继续对信仰的探索和信仰的实践。
林伯渠在信仰探索的过程中,参与了许多社会改革运动和政治运动。
他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和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不仅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还积极探索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试图找到宗教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最终,林伯渠在信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在他晚年的时候,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信仰观念,并提出了“人类信仰”的概念。
他认为,人类信仰不仅仅是宗教信仰,而且还包括对人类进步和幸福的追求。
他坚信,只有尊重人类的自由和尊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仰。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信仰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精神需求,它超越了物质的世界,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然而,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仰是否还对我们有意义?我们是否还应该对信仰进行探索?林伯渠,是一位曾经在中国知识界影响广泛的人物,他对信仰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他的探索之路,充满艰辛和挑战,但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思考和启示。
林伯渠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一段信仰的历程。
他曾经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后来又逐渐走向了无神论。
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过着非常痛苦的生活,对信仰的探索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
他发现,对信仰的探索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相反,它会让人面对很多问题和困惑。
从无神论到信仰,对于林伯渠来说,是一段从精神上的危机走向新生的历程。
他认为,信仰并非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是人类内在的需要。
同时,他也意识到,信仰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承诺,而是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索的。
他开始思考,神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是怎样的存在?这些问题的探索之路,不仅给他带来了很多挫折和痛苦,也让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力量。
林伯渠的信仰探索之路,体现了一种在当代社会中不断前行的现代信仰。
与古代信仰不同的是,现代信仰更加注重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不再简单地接受传统的教义和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探索自己的信仰观念,思考信仰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从中寻找到自己精神上的支持和凭借。
信仰的艰辛探索需要勇气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困惑,需要用理性和思考去面对和解决。
信仰探索不仅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也是一个对现实的回应。
只有通过深入的探索和思考,才能找到自己的信仰,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
最后,林伯渠的信仰探索之路,告诉我们,信仰不是一种孤独的探索,也不是一种孤独的道路。
我们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想,知识共享,互相扶持,共同探索信仰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信仰,从而更好地回应现实。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林伯渠,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宗教学家和哲学家,他在自传体小说《我与基督教》中,详细讲述了他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在2000字的篇幅内,我们将着重探讨他对信仰的探索经历以及他所持的信仰观念。
林伯渠的信仰之路可以追溯到他的父母亲。
林伯渠的父亲是一位基督教传教士,他从小就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对基督教有着自然而然的认同感。
在求学的过程中,他逐渐接触到了社会主义和科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他的信仰产生了冲击。
他开始质疑宗教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开始寻找更加科学和理性的信仰。
他对宗教的质疑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他曾经在一次宗教辩论会上,向自由思想家提问:“信仰基督教究竟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追随一个虚构的神,而不是相信自己的理性和科学?”他的质问,没有得到令他满意的回答,反而更加困惑了他对信仰的看法。
在求学的过程中,林伯渠进一步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思想,他认为社会主义是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理想信仰。
在实际运用中,他发现社会主义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它并不能完全解决人们的困境。
他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开始动摇,并开始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信仰价值观存在。
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林伯渠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他研究了《道德经》、《论语》等中国古代经典,通过对比它们与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他深刻地认识到信仰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他开始对自己的信仰观念有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林伯渠还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佛教和道教等东方宗教。
他在佛教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在道教的自然观念中找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他认为,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心灵的追求和内在的力量。
他开始接受不同宗教的共通之处,并相信每种宗教都能够给予人类以智慧和力量。
最终,林伯渠找到了他的信仰所在。
他相信“人与神同等”,认为信仰不是一种被动的奉献,而是一种积极的追求。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观念,无论是宗教还是非宗教,都可以给予人们勇气和力量。
他认为,真理并不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和坚守自己的信仰。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林伯渠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其一生中对信仰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对于他来说,信仰是生命摆脱苦难和追求真理的根本力量。
林伯渠出生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从小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中国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他对于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价值体系存在着一些疑问。
他在成年后接触到西方启蒙思想,开始质疑传统信仰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尤其是受到科学发展的影响,他开始对宗教的神秘主义和超自然观念产生了怀疑。
林伯渠并没有停留在怀疑之中,而是进一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他通过广泛阅读西方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他认为,人类的信仰需要建立在理性和科学的基础之上,不能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宗教文化。
他提倡人们应该用理性思维来审视宗教信仰,以求得真理。
他认为,信仰不应该成为束缚思想的枷锁,而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真理和自由的支持。
林伯渠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反思,引起了他对于社会和教育问题的关注。
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体制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和发展。
他主张要建立起以科学和人文精神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以塑造中国新一代的人才。
在林伯渠的思想体系中,信仰是人类解决内心困惑和追求真理的重要动力之一。
他认为,信仰是人类追求生命意义和思想自由的根本力量。
他反对过于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观念,主张要通过信仰来提升人的精神层面,追求人的完美和卓越。
在经历了对信仰的艰辛探索之后,林伯渠最终找到了对自己来说可行和意义重大的信仰。
他相信,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可以通过科学和人文精神来重新审视和理解传统的宗教信仰,以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他的信仰是基于科学精神的,强调人的理性思维和对真理的追求。
林伯渠对于信仰的艰辛探索并不是停留在质疑和怀疑之中,而是通过深入思考和广泛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
他的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和科学基础上的,强调人的自由和思想追求。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林伯渠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一生经历了许多风云变幻的时代,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探索着人生的意义。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更是一位信仰坚定的基督徒。
在信仰的道路上,他面对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走到了信仰的彼岸。
林伯渠的信仰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他年轻时期的迷茫和摇摆期。
在这个时期里,他曾经尝试过不同的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然而,这些信仰都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平静。
他逐渐认识到,信仰不能简单地追求快感和感觉,而是需要建立在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之上。
第二个阶段是他开始接触基督教,并逐渐接受和信仰基督教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的思想斗争和内心的挣扎。
他深刻地认识到,基督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道德和价值观的体系。
他开始通过阅读《圣经》,了解基督教的教义和原则。
在与一些基督徒的接触中,他逐渐发现了信仰的力量和启示。
第三个阶段是他成为一名忠诚的基督徒并投身于宣教事业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神学家和教育家,并积极投身于基督教的传播和宣教事业。
他通过写作和讲学,向广大人民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和启示,同时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坚信,只有通过教育和灵魂的培养,才能真正地改变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命运。
林伯渠的信仰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在信仰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的挣扎和艰辛。
尤其是在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下,基督教往往面临着来自传统文化和政治压力的挑战。
然而,林伯渠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勇敢地面对挑战,最终走到了信仰的彼岸。
他的信仰不仅照亮了他自己的灵魂,也为他周围的人和社会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总之,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是一个充满启示和意义的故事。
他的信仰之路充满了坚定和勇气,也充满了思想的深度和体系。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信仰不是一种简单的感性追求,而是需要建立在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之上。
只有通过对信仰的深入探索和坚定追求,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也才能为我们周围的人和社会带来真正的希望和进步。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摘要】林伯渠是一位思想家,他对信仰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在信仰的历程中,他经历了对宗教的理解和思考,也遇到了困惑与挣扎。
正是这些挑战让他得以深刻反思信仰的意义。
最终,林伯渠在信仰中找到了启示与收获。
通过他的信仰探索,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了解到信仰之路上的重要性。
林伯渠的信仰探索不仅影响了他自己,也对我们提供了深刻思考。
结论部分对林伯渠的信仰之路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林伯渠的信仰之路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与启示,引领着我们在信仰的道路上前行。
【关键词】林伯渠、信仰、探索、困惑、反思、启示、信仰历程、宗教理解、挣扎、收获、启示、结论、展望1. 引言1.1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林伯渠,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对信仰的探索与思考。
林伯渠深知信仰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着艰辛与挑战。
他在信仰的追求中经历了种种困惑与挣扎,却始终坚守着内心对真理的追求。
林伯渠的信仰历程承载着他对人生意义、宇宙本质的探索,他不断反思自己的处境与存在,不断寻找与探讨信仰的真谛。
在对宗教的理解与思考中,林伯渠展现出了对信仰与科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与思考,呈现出他对信仰的深刻思考与洞察。
在信仰探索的征途中,林伯渠常常陷入困惑与挣扎之中,他对信仰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为他的信仰之路增添了更多的内涵与深度。
最终,林伯渠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思考,获得了对信仰的启示与收获,这些启示不仅影响了他自己,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2. 正文2.1 林伯渠的信仰历程林伯渠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现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信仰的道路上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林伯渠出生于一个传统家庭,在年轻时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宗教教育影响,信仰着传统的宗教信仰。
随着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的发展,林伯渠开始对传统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怀疑和质疑。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林伯渠广泛研究了世界各种宗教的历史和哲学,并开始对各种不同的信仰体系进行比较和思考。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信仰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珍贵的财富,但它的建立却是一段艰难的探索之旅。
林伯渠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文化名人和宣传家,他对信仰的艰辛探索和坚守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启示和感悟。
林伯渠出生在一个基督徒家庭,从小受基督教教育的影响,他深受启迪,也在信仰探索中逐渐成长。
然而,他却对传统的基督教教义产生了怀疑和质疑。
他认为传统教义中的神、天堂、地狱等概念,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而且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
这一点在他的著作《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中有所体现。
林伯渠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信仰,相反,他开始自己的探索之旅。
他对世界各大宗教进行了研究,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最终,他选择了道教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信仰。
他认为道教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倡导自然、注重修身养性的信仰体系,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林伯渠的信仰探索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的信仰观念是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中形成的,同时也受到了周围环境和社会形态的影响。
在那个时代,科学和宗教往往被认为是互相对立或矛盾的,而林伯渠却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他思考国家、民族、社会问题的重要支撑。
林伯渠在信仰探索中付出了很多,但他也获得了极大的成长和启迪。
他的信仰经历反映了一个人不断反思、探索、成长的过程。
正如他在《信仰与人生》一书中所说,信仰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人生提供精神支持和动力。
信仰,不仅是人生的精神依托,更是一种价值追寻和人生意义的寻找,是个人价值观念的核心和基础。
对信仰的艰辛探索恰恰是提高个人内涵和境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人生追求,从而形成自己的信仰体系和世界观。
这对于一个成熟的个人来说是尤其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思考深度、人格品质和心灵境界。
在当今时代,信仰的探索和坚守变得更加困难。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信息量的暴增和碎片化,给人们的信仰探索带来了难度和迷茫。
但我们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中,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信仰之路,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走上人生的充实和完美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著述收入《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同志诗选》:
游鄂达里
(鄂达里在敦化境内,相传系清始祖起兵誓师处)
故老争传鄂达里,
登临却趁大寒时。
西来峻岭连天白,
北走长江入海迟。
十里炊烟控朔漠,
三边狗盗越雷池。
和戎尽有诸公策,
满眼孤乌雨雪诗。
包头即景
(1958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到包钢视察,赋诗一首。
)
黄河之北青山南,
包钢融融火烛天。
五百万吨如反掌,
鼎足武汉与鞍山。
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送常德第一中学
(原西路师范)
今昔情况已不同,正须师友满堂红。
干劲鼓足勤教学,滚滚桃源始润东。
留别诸友
林深微霰菊花黄,尊酒平楼意未央。
卅载心期原不负,十年戎马独何伤。
劫来待整金瓯缺,此去莫愁锦水长。
三户仅存能复国,共看子弟满湖湘。
郴衡道中
春风作态已媚人,路引平沙履迹新。
垂柳如腰欲漫舞,碧桃有晕似轻颦。
恰似现象能摸底,免入歧途须趱行。
待到百花齐开日,与君携手共芳辰。
别梅坑
共同事业尚艰辛,清酒盈樽喜对倾。
敢为叶坪弄政法,欣然沙坝搞财经。
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游爱晚亭
到处枫林压酒痕,十分景色赛天荪。
千山洒遍杜鹃血,一缕难消帝子魂。
欲把神州回锦绣,频将泪雨洗乾坤。
兰成亦有关河感,不信沉沙铁已深。
挽林修梅
六柳依然未改颜,谁怜零涕湿栏杆?流传勋业方朝日,新涨思潮付逝川!……
十口竟为盐米累,一棺犹阴道途艰。
卅年兄弟师兼友,审抚遗篇墨未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