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文集1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林伯渠,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宗教学家和哲学家,他在自传体小说《我与基督教》中,详细讲述了他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在2000字的篇幅内,我们将着重探讨他对信仰的探索经历以及他所持的信仰观念。
林伯渠的信仰之路可以追溯到他的父母亲。
林伯渠的父亲是一位基督教传教士,他从小就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对基督教有着自然而然的认同感。
在求学的过程中,他逐渐接触到了社会主义和科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他的信仰产生了冲击。
他开始质疑宗教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开始寻找更加科学和理性的信仰。
他对宗教的质疑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他曾经在一次宗教辩论会上,向自由思想家提问:“信仰基督教究竟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追随一个虚构的神,而不是相信自己的理性和科学?”他的质问,没有得到令他满意的回答,反而更加困惑了他对信仰的看法。
在求学的过程中,林伯渠进一步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思想,他认为社会主义是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理想信仰。
在实际运用中,他发现社会主义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它并不能完全解决人们的困境。
他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开始动摇,并开始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信仰价值观存在。
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林伯渠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他研究了《道德经》、《论语》等中国古代经典,通过对比它们与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他深刻地认识到信仰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他开始对自己的信仰观念有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林伯渠还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佛教和道教等东方宗教。
他在佛教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在道教的自然观念中找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他认为,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心灵的追求和内在的力量。
他开始接受不同宗教的共通之处,并相信每种宗教都能够给予人类以智慧和力量。
最终,林伯渠找到了他的信仰所在。
他相信“人与神同等”,认为信仰不是一种被动的奉献,而是一种积极的追求。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观念,无论是宗教还是非宗教,都可以给予人们勇气和力量。
他认为,真理并不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和坚守自己的信仰。
林伯渠文集
主要著述收入《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同志诗选》:游鄂达里(鄂达里在敦化境内,相传系清始祖起兵誓师处)故老争传鄂达里,登临却趁大寒时。
西来峻岭连天白,北走长江入海迟。
十里炊烟控朔漠,三边狗盗越雷池。
和戎尽有诸公策,满眼孤乌雨雪诗。
包头即景(1958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到包钢视察,赋诗一首。
)黄河之北青山南,包钢融融火烛天。
五百万吨如反掌,鼎足武汉与鞍山。
春节看花市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送常德第一中学(原西路师范)今昔情况已不同,正须师友满堂红。
干劲鼓足勤教学,滚滚桃源始润东。
留别诸友林深微霰菊花黄,尊酒平楼意未央。
卅载心期原不负,十年戎马独何伤。
劫来待整金瓯缺,此去莫愁锦水长。
三户仅存能复国,共看子弟满湖湘。
郴衡道中春风作态已媚人,路引平沙履迹新。
垂柳如腰欲漫舞,碧桃有晕似轻颦。
恰似现象能摸底,免入歧途须趱行。
待到百花齐开日,与君携手共芳辰。
别梅坑共同事业尚艰辛,清酒盈樽喜对倾。
敢为叶坪弄政法,欣然沙坝搞财经。
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游爱晚亭到处枫林压酒痕,十分景色赛天荪。
千山洒遍杜鹃血,一缕难消帝子魂。
欲把神州回锦绣,频将泪雨洗乾坤。
兰成亦有关河感,不信沉沙铁已深。
挽林修梅六柳依然未改颜,谁怜零涕湿栏杆?流传勋业方朝日,新涨思潮付逝川!……十口竟为盐米累,一棺犹阴道途艰。
卅年兄弟师兼友,审抚遗篇墨未残!。
林伯渠
命 军 第六军 党代 表 。1 2 年 参加 97
南 昌 “ ・一 ”起 义 ,后 赴 苏联 八
学 习。 13 年 回 国后 ,历 任 中央 92
工农 民主 政府 国民 经济部 长和财 政部 长 ,红 军长征 中任 总供 给部
识水 平 ,要关怀 青少年 的成 长。 经 常 问起保 小学 生 的学 习和生 活 他还 具体指 出,抗 战时 期虽 然经 情 况。 费有 困难 ,但教 育不 能放 松 ,要
就 是在 林 老 的直 接领 导下 ,
为新 中国培养 人 才 ,不要 把教 育 边 区文 化教 育事业 ,尤其是 小学 经费 卡得太 紧。在林 老 的大 力提 教 育事 业有 了很 大发展 ,为革命
长 。抗 日战争 时期 ,任 陕甘 宁边 区政府主席等职 。建 国后 ,任 中央人 民政府秘 书长 、全 国人 大常委会 副委 员长 。林 老是无产阶级革命 家、
党和 国家的杰 出领 导人之 一 。因病 于1 6 年5 9 0 月在 北京逝世 ,终年7 5
岁 ,在 “ 五老” 中,他 故去的 最早 。下面讲一 个林老与 少年儿童 的故
作 。陕甘 宁边 区地 处我 国西 北地 办 公助 ”的政 策 ,边 区 各县还 创
区 ,这里 山多 ,土 地不够 肥 沃 ,
办 了 5 0 所 村 学 、 1 O 所 私 立 7多 多 5
经济 也很落 后 ,文化教 育发 展 的 小 学 ,为 陕北适 龄儿 童都 能进学 也很 慢。 1 3 年7 ,抗 日战争 校学 习提供 了保 障。 7 9 月 爆发 前 ,全 边 区仅 有 1 0 多所 , O J 、
中共“五老”之一林伯渠
2019年第3期中共“五老”之一林伯渠■春奇在党内,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被称为“五老”。
他们是最早入党的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终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功勋卓著。
林伯渠,这位中共“五老”之一,他的一生以忠诚和执着为后人书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妙计化险境1933年初的一个傍晚,上海市风雨潇潇。
此刻,在一个僻静的小巷里,两个黑黝黝的枪口正对准一个水手模样的人,这个水手打扮的人就是林伯渠。
汕头遇险后,为逃避国民党当局的搜捕,经组织安排,林伯渠于1928年夏到莫斯科学习。
斗转星移间,林伯渠在前苏联度过了5个春秋。
1933年初,正值万物复苏的时候,林伯渠踏上了万里归途,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上海。
他打扮成水手的模样,机智地在码头上闯过了国民党特务的盘查后,便来城里寻找党组织。
“站住!我们要检查!”其中一个人大吼起来。
其实,林伯渠早就发现了这两个警察,甩了几次,都没有甩掉他们。
既然甩不掉,他就只好采取静观其变、坦然处之的态度。
这两个家伙要“检查”,他就从容不迫地说:“那好吧!刚才在码头都查过了,鄙人是亚洲远洋公司的船员。
”他边说边掏出一张名片递过去。
这两个家伙看了看名片,贼眼珠子转悠了一下,又吼道:“不行,得跟我们到警察局去!”林伯渠见这两个家伙很年轻,不可能认识自己,况且上岸时也没发现“尾巴”,便断定他俩很可能是冲着钱来的,于是,他试探地笑着说:“两位兄弟莫开玩笑,我是顺便上岸看一个朋友的,马上就赶回去。
如果一耽搁,去新加坡的船一开走,那不就麻烦啦?一回生两回熟,二位何必那么认真呢?”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块大洋递了过去,又接着说:“小意思,留下打个牙祭吧。
以后二位如有机会到我们公司去,我老哥请客!怎么样?”两个家伙看到大洋,心中暗喜。
但为了多诈些钱,又故作严肃地说:“谁稀罕你这几块钱?咱们还是公事公办,跟老子走一趟吧!”从警察的语气里,林伯渠完全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于是,他1948年林伯渠与夫人在一起58强压怒火,从口袋里又摸出仅有的两块大洋,说道:“实在不好意思,几个钱都放在船上,谁不知道上海这地方扒手多,不敢多带呀……”林伯渠话还没说完,这两个家伙就迅速夺过他手里的皮包翻起来,接着又进行搜身,见的确没什么可榨取的,就将皮包里的一套西装和两件长衫拿去了。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
林伯渠:对信仰的艰辛探索信仰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精神需求,它超越了物质的世界,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然而,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仰是否还对我们有意义?我们是否还应该对信仰进行探索?林伯渠,是一位曾经在中国知识界影响广泛的人物,他对信仰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他的探索之路,充满艰辛和挑战,但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思考和启示。
林伯渠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一段信仰的历程。
他曾经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后来又逐渐走向了无神论。
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过着非常痛苦的生活,对信仰的探索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
他发现,对信仰的探索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相反,它会让人面对很多问题和困惑。
从无神论到信仰,对于林伯渠来说,是一段从精神上的危机走向新生的历程。
他认为,信仰并非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是人类内在的需要。
同时,他也意识到,信仰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承诺,而是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索的。
他开始思考,神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是怎样的存在?这些问题的探索之路,不仅给他带来了很多挫折和痛苦,也让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力量。
林伯渠的信仰探索之路,体现了一种在当代社会中不断前行的现代信仰。
与古代信仰不同的是,现代信仰更加注重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不再简单地接受传统的教义和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探索自己的信仰观念,思考信仰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从中寻找到自己精神上的支持和凭借。
信仰的艰辛探索需要勇气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困惑,需要用理性和思考去面对和解决。
信仰探索不仅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也是一个对现实的回应。
只有通过深入的探索和思考,才能找到自己的信仰,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
最后,林伯渠的信仰探索之路,告诉我们,信仰不是一种孤独的探索,也不是一种孤独的道路。
我们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想,知识共享,互相扶持,共同探索信仰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信仰,从而更好地回应现实。
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文集作者: 林伯渠出版: 华艺出版社- 1996年出版分类: D2-0书号: 7-80039-208-2定价: RMB32精装:RMB45形态: 约804 页- 85 章节全文目录目录吉林劝学总所兼宣讲所成立缘起(节录)(1907年10月6日)请保护征收金融各机关(1917年12月)《林修梅遗著》跋(1921年12月2日)中国国民党农民部两年来工作状况(1926年5月1日)关于中国国民党党务现状的报告(1926年5月15日)附录:农民部工作报告(由2月1日至5月15日)(1926年5月18日)湖南的土地问题(1927年5月)发动群众节省谷子,支援革命战争(1933年5月20日)关于倡办粮食合作社与建造谷仓问题(1933年5月27日)致彭德怀的信——关于巩固陕北金融的政策(1936年7月15日)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1937年5月)抗战中纪念“五卅”(1938年5月23日)伟大的七月(1938年7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来的政况(1938年7月7日)国民参政会之观感(1938年8月20日)关于改议会为参议会通电(1938年11月25日)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39年1月)关于陕甘宁边区管辖区域给国民政府的呈文(1939年2月12日)发挥陕甘宁边区伟大的力量(1939年3月28日)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的收获(1939年4月7日)为揭露国民党不断制造磨擦事件致蒋介石等的公开电(1939年5月7日)团结与民主(1939年10月5日)我们需要的宪政(1940年1月6日)向老战友吴玉章致敬(1940年1月15日)在陕甘宁边区党政联席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3月9日)论新民主主义政治(1940年3月12-13日)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1940年12月25日)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1941年2月19日)抗战中两条经济路线的斗争(1941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与政权(1941年7月1日)抗战改变了边区的一切(1941年7月7日)四年抗战与目前任务(1941年7月25日)荏苒三十年(1941年10月10日)边区财政经济政策(1941年10月27-28日)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1年11月8-9日)《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序(1942年5月1日)关于辛亥革命(1942年10月5日)简政整政问题(1942年11月4日)关于财政经济问题(1942年12月23日)政权工作中两个根本思想问题(1942年12月)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上的闭幕词(1943年1月14日)永恒的记忆——沉痛悼念刘志丹同志(1943年4月23日)农村十日(1943年5月30日)举起马列主义的旗帜前进(1943年7月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1944年1月6日)我们应该把拥军工作做得更好(1944年1月8日)陕甘宁边区三三制的经验及其应该纠正的偏向(1944年3月25日)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与国民党谈判的方针(1944年5月23日)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8月30日)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15日)再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10月13日)关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筹备问题(1944年11月30日)边区民主政治的新阶段(1944年12月5日)愿和全党同志一起为中国人民做更多工作(1945年3月28日)在七大开幕典礼上的讲话(1945年4月23日)边区抗战建设的新阶段——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1946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陕甘盆地)植物志》序(1946年7月11日)继承辛亥革命的精神(1946年10月10日)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6年10月29日)贯彻民主作风与科学作风(1946年12月27日)《边区政报》发刊词(1947年7月15日)放手发动群众彻底进行土改(1947年11月25日)革命战争中一年来的政府工作(1948年2月27日)领导者应掌握主动(1948年4月11日)学习毛泽东思想执行党的路线与政策(1948年7月1日)关于建政工作(1948年7月29日)在九一记者节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9月1日)恢复老区开展新区的工作方针(1948年11月1日)在欢送大会上的讲话(1948年12月12日)在中华全国第一次科学会议筹委会成立会上的讲话(1949年6月19日)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发起人会议的筹备经过(1949年7月14日)在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49年7月23日)在中国新政治学研究会发起人开幕会议上的开幕词(1994年9月18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经过及政协三个文件的基本精神(1949年9月19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1949年9月22日)在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7月15日)继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1950年10月)列宁主义照亮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道路——为苏联《真理报》而作(1953年1月21日)恩斯特·台尔曼的事业在继续前进——纪念恩斯特·台尔曼同志被害十年(1954年8月18日)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9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3月)在廖仲恺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55年8月20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1956年9月22日)在北京各界人民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56年11月11日)。
林伯渠诗作
林伯渠诗作1.《游鄂达里台》1.原文:故老争传鄂达里,登临却趁大寒时。
西来峻岭连天白,北走长江入海迟。
十里炊烟控朔漠,三边狗盗越雷池。
和戎尽有诸公策,满眼狐乌雨雪诗。
2.解释:1908 年冬,林伯渠在吉林敦化县游览鄂达里台时写下此诗。
开头两句交代登临古台的时间,年老的人们传说着清始祖努尔哈赤在此起兵誓师的盛事,大寒时节的背景增添了历史沉思的严峻感。
颔联写登台所见,长白山白雪皑皑,牡丹江蜿蜒北流,既热情讴歌了壮丽雄伟的祖国山河,又契合关东大地的地理地貌特色。
颈联讽刺清政府腐败无能,边防失固,日、韩浪人越境侵入。
尾联批判清廷的妥协投降政策,对饱受侵略的人民寄予同情。
2.《初抵吴起镇》1.原文:一年胜利达吴起,陕北风光慰所思。
大好河山耐实践,不倦鞍马证心期。
坚持遵义无穷力,鼓励同仁绝妙诗。
迈步前进爱日永,阳关坦荡已无歧。
2.解释:1935 年10 月19 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林伯渠怀着喜悦写下此诗。
前四句赞扬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到达陕北看到的风光让他感到欣慰,山河值得去实践探索,长征的历程证明了大家的坚定信念。
后四句回顾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和毛泽东的英明领导,遵义会议给红军带来了无穷力量,也鼓舞着同志们,表达了继续坚定向前、革命道路一片坦荡的信念。
3.《六十自寿》1.原文:我惭祖逖着先鞭,视息人间六十年。
不惯装腔作样子,相从奋斗赞时贤。
握筹愧乏治平策,励志惟存马列篇。
战胜层冰与烈日,春风送暖入乌延。
2.解释:林伯渠在60 岁时回顾自己的革命生涯所写。
他自谦比不上祖逖那样能早早奋发,已在人间度过60 年。
他不习惯装模作样,而是愿意与同志们一起奋斗,赞扬当时的贤能之人。
他觉得自己在治国理政方面缺乏良策,但坚定地以马列主义为志向。
经历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就像春风吹入了乌延地区。
4.《别梅坑》1.原文:共同事业尚艰辛,清酒盈樽喜对倾。
敢为叶坪弄政法,欣然沙坝搞财经。
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
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文集作者: 林伯渠出版: 华艺出版社- 1996年出版分类: D2-0书号: 7-80039-208-2定价: RMB32精装:RMB45形态: 约804 页- 85 章节全文目录目录吉林劝学总所兼宣讲所成立缘起(节录)(1907年10月6日)请保护征收金融各机关(1917年12月)《林修梅遗著》跋(1921年12月2日)中国国民党农民部两年来工作状况(1926年5月1日)关于中国国民党党务现状的报告(1926年5月15日)附录:农民部工作报告(由2月1日至5月15日)(1926年5月18日)湖南的土地问题(1927年5月)发动群众节省谷子,支援革命战争(1933年5月20日)关于倡办粮食合作社与建造谷仓问题(1933年5月27日)致彭德怀的信——关于巩固陕北金融的政策(1936年7月15日)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1937年5月)抗战中纪念“五卅”(1938年5月23日)伟大的七月(1938年7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来的政况(1938年7月7日)国民参政会之观感(1938年8月20日)关于改议会为参议会通电(1938年11月25日)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39年1月)关于陕甘宁边区管辖区域给国民政府的呈文(1939年2月12日)发挥陕甘宁边区伟大的力量(1939年3月28日)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的收获(1939年4月7日)为揭露国民党不断制造磨擦事件致蒋介石等的公开电(1939年5月7日)团结与民主(1939年10月5日)我们需要的宪政(1940年1月6日)向老战友吴玉章致敬(1940年1月15日)在陕甘宁边区党政联席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3月9日)论新民主主义政治(1940年3月12-13日)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1940年12月25日)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1941年2月19日)抗战中两条经济路线的斗争(1941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与政权(1941年7月1日)抗战改变了边区的一切(1941年7月7日)四年抗战与目前任务(1941年7月25日)荏苒三十年(1941年10月10日)边区财政经济政策(1941年10月27-28日)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1年11月8-9日)《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序(1942年5月1日)关于辛亥革命(1942年10月5日)简政整政问题(1942年11月4日)关于财政经济问题(1942年12月23日)政权工作中两个根本思想问题(1942年12月)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上的闭幕词(1943年1月14日)永恒的记忆——沉痛悼念刘志丹同志(1943年4月23日)农村十日(1943年5月30日)举起马列主义的旗帜前进(1943年7月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1944年1月6日)我们应该把拥军工作做得更好(1944年1月8日)陕甘宁边区三三制的经验及其应该纠正的偏向(1944年3月25日)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与国民党谈判的方针(1944年5月23日)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8月30日)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15日)再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10月13日)关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筹备问题(1944年11月30日)边区民主政治的新阶段(1944年12月5日)愿和全党同志一起为中国人民做更多工作(1945年3月28日)在七大开幕典礼上的讲话(1945年4月23日)边区抗战建设的新阶段——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1946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陕甘盆地)植物志》序(1946年7月11日)继承辛亥革命的精神(1946年10月10日)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6年10月29日)贯彻民主作风与科学作风(1946年12月27日)《边区政报》发刊词(1947年7月15日)放手发动群众彻底进行土改(1947年11月25日)革命战争中一年来的政府工作(1948年2月27日)领导者应掌握主动(1948年4月11日)学习毛泽东思想执行党的路线与政策(1948年7月1日)关于建政工作(1948年7月29日)在九一记者节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9月1日)恢复老区开展新区的工作方针(1948年11月1日)在欢送大会上的讲话(1948年12月12日)在中华全国第一次科学会议筹委会成立会上的讲话(1949年6月19日)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发起人会议的筹备经过(1949年7月14日)在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49年7月23日)在中国新政治学研究会发起人开幕会议上的开幕词(1994年9月18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经过及政协三个文件的基本精神(1949年9月19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1949年9月22日)在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7月15日)继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1950年10月)列宁主义照亮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道路——为苏联《真理报》而作(1953年1月21日)恩斯特·台尔曼的事业在继续前进——纪念恩斯特·台尔曼同志被害十年(1954年8月18日)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9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3月)在廖仲恺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55年8月20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1956年9月22日)在北京各界人民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56年11月11日)。
林伯渠作文
林伯渠作文
林伯渠,190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
他从小就是一个勤奋好
学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读名人传记,给他的印象是,每个人都
有远大的理想,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他立志要做一个
有作为的人。
所以,他在15岁时就去了长沙求学。
林伯渠进入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之后,接触了进步的思想,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久,他就积极
投身于反对满清政府的斗争中。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南人民纷纷响应武昌起义,林
伯渠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当时,他任湖南临时都督府秘书长、湖
南省教育司司长、《湖南民报》总编辑等职。
1911年12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十),武昌起义爆发。
在
这一天的《民报》上,发表了由林伯渠撰写的《湖南民报》发刊词。
文中他首先表明了自己“立言”的目的:“即欲举全国之力
以成共和之业,此为目的也;即欲举全国之力以成共和之业,此
为目的也”。
随后他又号召大家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 1 —1 —。
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文集主要著述收入《林伯渠文集》。
《林伯渠同志诗选》:游鄂达里(鄂达里在敦化境内,相传系清始祖起兵誓师处)故老争传鄂达里,登临却趁大寒时。
西来峻岭连天白,北走长江入海迟。
十里炊烟控朔漠,三边狗盗越雷池。
和戎尽有诸公策,满眼孤乌雨雪诗。
包头即景(1958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到包钢视察,赋诗一首。
)黄河之北青山南,包钢融融火烛天。
五百万吨如反掌,鼎足武汉与鞍山。
春节看花市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送常德第一中学(原西路师范)今昔情况已不同,正须师友满堂红。
干劲鼓足勤教学,滚滚桃源始润东。
留别诸友林深微霰菊花黄,尊酒平楼意未央。
卅载心期原不负,十年戎马独何伤。
劫来待整金瓯缺,此去莫愁锦水长。
三户仅存能复国,共看子弟满湖湘。
郴衡道中春风作态已媚人,路引平沙履迹新。
垂柳如腰欲漫舞,碧桃有晕似轻颦。
恰似现象能摸底,免入歧途须趱行。
待到百花齐开日,与君携手共芳辰。
别梅坑共同事业尚艰辛,清酒盈樽喜对倾。
敢为叶坪弄政法,欣然沙坝搞财经。
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游爱晚亭到处枫林压酒痕,十分景色赛天荪。
千山洒遍杜鹃血,一缕难消帝子魂。
欲把神州回锦绣,频将泪雨洗乾坤。
兰成亦有关河感,不信沉沙铁已深。
挽林修梅六柳依然未改颜,谁怜零涕湿栏杆?流传勋业方朝日,新涨思潮付逝川!……十口竟为盐米累,一棺犹阴道途艰。
卅年兄弟师兼友,审抚遗篇墨未残!。
林伯渠游记作文800字初二作文
林伯渠游记作文800字初二作文xx月xx日早晨,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迎着徐徐秋风,怀着激动而又期待的心情,踏上了红色旅程。
汽车驶进景区,沿途树木苍翠,只见前方耸立着一颗千年松柏,这里就是湖南省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的林伯渠故居了。
林伯渠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故居由于年久失修,仅存一道封火墙。
为纪念跨越二个世纪的革命家林伯渠诞辰100周年,临澧县委县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动工修复。
故居座北朝南,为三进,每两进之间设一天井,有正房14间,杂室5间,建筑面积857平方米。
砖木结构,硬山顶,两侧封火墙造型,室内门、窗、壁、望板、地板均用木板拼合,并刷涂桐门成深褐色,后堂屋“九牧世家”之匾牌,高悬梁上。
整个建筑古朴典雅,且“诗礼伴家”之气息浓厚。
故居内开设六个陈列室、陈列林伯渠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照片和文物资料。
故居前有稻田,后有茶门,左晒场,右池塘,腰围约4米的千年古柏巍然屹立于前晒场中央,一派庄重肃穆的气象。
“林伯渠同志故居”匾牌是邓小平亲笔题写。
下车后,我们便向营地进发,首先进行了开营授旗仪式,气氛庄重严肃。
分好队伍后,我们便去参观了林伯渠爷爷的故居和陈列馆。
林伯渠爷爷参加过南昌起义,走过万里长征路,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便是开国大典主持人。
参观完后,大家感叹:“探索林爷爷传奇的一生,就像走了一次心中的长征路,林老真是一位伟大的人!”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学习了革命文化,接受了军旅教育。
不仅从中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更提高了独立自主能力。
其中让大家最为兴奋活跃的就是“鸡吉向上”游戏,游戏规定要徒手捉鸡,不能借用任何工具,大家都迫不及待等着教练喊“开始”。
随着教官一声令下,我锁定一个目标,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跑了过去,如猎狗一般紧追不舍,趁它一不留神,最后偷袭成功,逮到了它!实践出真知,原来捉鸡并不像表面那么容易,不仅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
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既让我们了解了红色革命历史,也让我们在轻松玩耍的同时,增强了自主独立性。
林伯渠日记律己四条
林伯渠日记律己四条
1953年,林伯渠到广东休假并视察,省里一些负责同志前往车站迎接时,林老诚恳地对他们说,政务院有规定,党、政、军、群负责人员视察、参观、休养、旅行时,地方负责人不许接送、宴会和送礼,以后我们大家按规定办事。
后来离开广州时,广东的同志也就不去送行了。
此后,他每次外出,都要提前与地方说明四点:一不要组织迎送,二不要影响工作,三不要宴请送礼,四不能生活特殊。
有时当地的同志送给他一点土特产品,他都婉言拒绝,派人立即送回。
有一次,他去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参观民主德国工业展览,讲解员见他是中央领导人,且年迈体弱,所以单独引导他走近道行进。
他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由两个引导说明员走简捷路径,虽然便利,觉与众不同,不妥。
”
林伯渠作为中共五老之一、开国元勋,能够不以资格自持,不以功劳自居,不论外出还是做其他事情,一直坚持“四不”准则,作风朴素,从不搞特殊,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四不”不仅是林老的办事准则,更是今天的干部应该遵循的准则。
今天的某些干部,外出考察时大张旗鼓、提前告知、警车开道、标语欢迎、专员接待、前呼后拥、大吃大喝、收受礼品、高标款待、耽误工作。
这样的一次考察,不仅没有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没有为基层出上力,使上劲,反而给基层造成了沉重的接待负担。
工作考察不仅成了他们的“休闲之行”、而且成为对基层的“骚扰之旅”。
对照林老的“四不”准则,看一看林老的处事为人,他们就不感
到羞愧吗?党员干部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坚定党性,养成朴素的生活作风,坚决抵制腐败现象,保持并发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高风亮节,把林老“四不”准则当成自己的行为规范落实好。
红星照耀中国第六章描写林伯渠的句子
红星照耀中国第六章描写林伯渠的句子林伯渠的描写•林伯渠:革命先辈,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
林伯渠的形象描写•“他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神情坚定,给人一种庄严和自信的感觉。
”林伯渠的政治理念•“林伯渠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追求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胜利。
”•“他坚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国家的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作为一位资深的共产主义者,他始终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一切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林伯渠的革命经历•“青年时期,他积极参与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热血。
”•“在党的指导下,他投身于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带领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
”•“他担任过重要的党职,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林伯渠的贡献和影响•“林伯渠为党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领导和指导使党得以发展壮大。
”•“他对于中国革命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后来的党员干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们树立了榜样。
”林伯渠的奉献精神•“林伯渠将个人的利益置后,时刻把人民群众的事业放在第一位。
”•“他不畏困难,不惧牺牲,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实现革命的目标不懈努力。
”•“他的奉献精神鼓舞了无数的革命者,成为革命事业中的楷模和榜样。
”林伯渠的崇高品质•“他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永不言败,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深思熟虑,善于分析问题,总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无比,始终以一颗赤诚的心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林伯渠的领导才能•“他有着超群的领导能力,能够带领广大群众团结一心,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他善于倾听和沟通,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积极性。
”•“他在组织建设和战略决策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和深刻的思考。
”林伯渠的崇高境界•“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气质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他人。
参观林柏渠故居作文
参观林柏渠故居作文哇塞!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一个超级好玩的地方,就是林伯渠爷爷的家!林伯渠爷爷的家好大好漂亮啊,像一个大大的城堡。
门口还有两只大狮子,可凶可凶了,但是我知道它们不会咬我的,嘻嘻。
一进去,我就看到好多好多的房间,比我家的多多了。
妈妈说,这是林伯渠爷爷以前住的地方,他在这里做了很多很多重要的事情。
我好奇地问妈妈:“林伯渠爷爷是谁呀?他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呀?”妈妈耐心地告诉我,林伯渠爷爷是一位很厉害的爷爷,他帮助我们国家变得更好更强。
然后,爸爸带我去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房间,里面放满了好多好多的书。
爸爸说:“这是林伯渠爷爷的书房,他每天都会在这里读书写字。
”哇,我好羡慕啊!我也想有这么多的书,这样我就可以每天都读到不同的故事了。
接下来,我们还去了一个花园,里面有好多五颜六色的花,还有蝴蝶和小鸟在飞来飞去。
我兴奋地跑来跑去,还抓到了一只小蝴蝶呢!但是妈妈告诉我,小蝴蝶也有家,我们要把它送回家。
于是,我就轻轻地放开了小蝴蝶,看它飞回花丛中去了。
在故居里,我还看到了林伯渠爷爷的照片,他看起来很慈祥,笑眯眯的。
我心里想,如果林伯渠爷爷还在的话,我一定要抱抱他,告诉他我有多么喜欢他。
最后,我们还去了一个展厅,里面展示了很多林伯渠爷爷用过的东西,还有他的画像和书法作品。
我仔细地看着每一件展品,感觉就像在和林伯渠爷爷说话一样。
参观完林伯渠爷爷的故居后,我觉得好开心好开心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看到了这么美丽的风景。
我决定以后也要像林伯渠爷爷一样,做一个爱学习、爱国家的好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跟爸爸妈妈说个不停,告诉他们我在林伯渠爷爷家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爸爸妈妈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还说下次还会带我去更多好玩的地方。
真的好期待下一次的旅行啊!。
林伯渠名言名句大全-11句
林伯渠名言名句大全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安福修梅镇凉水井村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目前收集到其名言名句有以下11句。
1、光荣一战垂青史,若个须眉愧尔贤。
2、欺人发鬓垂垂白,到眼河山故故非。
3、白首壮志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
4、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
5、一滴终须归大海,几人到此悟平生。
6、和戎尽有诸公策,满眼狐鸟雨雪诗。
7、乘时未许甘泉石,入海还期斩鳄鲸。
莫为六朝空叹息,行看原上草重生。
8、远水如云欲断续,寒鸦几点迷归依。
9、青年是人生的骄傲,也是时代未来的希望。
10、垂柳如腰欲曼舞,碧桃有晕似轻颦。
11、揽胜绝顶南天门,脚踏行云万马奔。
无限兴亡无限感,兀揩倦眼对乾坤。
林伯渠在东北创作的旧体诗
作者: 扬宇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48-48页
主题词: 革命活动;无限感;旧体诗;所长;数量;无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东北;吉林省;同盟会
摘要: <正>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于1905年在日本参加中华革命同盟会。
1907年春,他受命赴东北从事革命活动,曾任吉林省劝学所所长。
此间,他于视察各地教育中,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旧体诗。
《偕友游吉林龙潭山》(两首)作于1908年。
龙潭山为“长白之尾,山顶有湖日龙潭,风景绝佳。
”然作者却没有沉醉于这美景佳境中,即景而来的,是对殖民地的东北社会的哀痛和对统治者的憎恶之侍。
作者以“小鬼”喻日本侵略者,严厉指斥了他们“无情扰夕阴”、使“群芳消歇尽”的罪恶行径。
面对这黑暗的现实,诗人“无限兴亡无限感”,立志振奋民族。
写游记林伯渠作文
写游记林伯渠作文今天的天气特别舒畅,有种想要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的冲动。
五月的雨过天晴还是很适合户外活动的,和兄弟及姐姐一约即合。
因为要去缅怀一位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所以特别带上已经高龄的父亲。
开国元勋林伯渠同志的故居坐落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往西约4公里处,文革时期受到冲击大部分被损毁,现经修复并形成旅游规模。
一代开国元勋林伯渠同志的丰功伟绩国人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吧!林伯渠同志是受堂兄林修梅(是一位与孙中山先生一同革命的政治巨人、护法将军。
修梅镇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坎坷,为人清正,历任中央财政部长、中央政府秘书长等职。
林伯渠同志是辛亥革命的老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
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战斗了一生。
在十年动乱时期,林彪、“四人帮”猖獗肆虐,要打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去世多年的林老竟也进行所谓“审查”,散布诬蔑之词。
但是,这伙丑类的诋毁,无损于这位老革命家在历史上留下的光辉形象。
今天,祖国朝气重生,万象更新,我们深切怀念林老,依然记得当年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在公祭林老的会上所致的悼词,对林老作出的公正评价:林伯渠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战士”、“是毛主席的最亲密的战友之一”,“他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
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林伯渠是中国共产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楷模。
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醒目地写到:一、遵守党章党纪。
二、戒骄傲自满。
三、必须有系统地进行监督。
四、加强马列思想教育。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林伯渠总是跟着进步的方向走,在危难的关头,总是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
林伯渠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得到了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由衷的敬仰和爱戴。
人民公仆·林伯渠
人民公仆林伯渠
涂绍钧
【期刊名称】《湘潮》
【年(卷),期】2022()2
【摘要】英烈小档案林伯渠(1886-1960),字祖涵,湖南安福县(今临澧县)人。
早年留学日本,后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参加辛亥革命和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3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总务部副部长,帮助孙中山确立“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涂绍钧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人民公仆人民选——阳泉市十万群众推荐“十佳人民公仆”的启示
2.林伯渠与陕甘宁边区──纪念林伯渠诞辰110周年学术讨论会简述
3.林伯渠的统战"三力"及其当代启示
4.论延安时期林伯渠“三大作风”的实践
5.林伯渠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移民难民工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劝学总所兼宣讲所成立缘起(节录)(1907年10月6日)
请保护征收金融各机关(1917年12月)
《林修梅遗著》跋(1921年12月2日)
中国国民党农民部两年来工作状况(1926年5月1日)
关于中国国民党党务现状的报告(1926年5月15日)
附录:农民部工作报告(由2月1日至5月15日)(1926年5月18日)湖南的土地问题(1927年5月)
发动群众节省谷子,支援革命战争(1933年5月20日)
关于倡办粮食合作社与建造谷仓问题(1933年5月27日)
致彭德怀的信——关于巩固陕北金融的政策(1936年7月15日)
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1937年5月)
抗战中纪念“五卅”(1938年5月23日)
伟大的七月(1938年7月1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来的政况(1938年7月7日)
国民参政会之观感(1938年8月20日)
关于改议会为参议会通电(1938年11月25日)
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39年1月)
关于陕甘宁边区管辖区域给国民政府的呈文(1939年2月12日)
发挥陕甘宁边区伟大的力量(1939年3月28日)
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的收获(1939年4月7日)
为揭露国民党不断制造磨擦事件致蒋介石等的公开电(1939年5月7日)团结与民主(1939年10月5日)
我们需要的宪政(1940年1月6日)
向老战友吴玉章致敬(1940年1月15日)
在陕甘宁边区党政联席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3月9日)
论新民主主义政治(1940年3月12-13日)
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1940年12月25日)
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1941年2月19日)
抗战中两条经济路线的斗争(1941年5月30日)
中国共产党与政权(1941年7月1日)
抗战改变了边区的一切(1941年7月7日)
四年抗战与目前任务(1941年7月25日)
荏苒三十年(1941年10月10日)
边区财政经济政策(1941年10月27-28日)
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1年11月8-9日)
《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序(1942年5月1日)
关于辛亥革命(1942年10月5日)
简政整政问题(1942年11月4日)
关于财政经济问题(1942年12月23日)
政权工作中两个根本思想问题(1942年12月)
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上的闭幕词(1943年1月14日)
永恒的记忆——沉痛悼念刘志丹同志(1943年4月23日)
农村十日(1943年5月30日)
举起马列主义的旗帜前进(1943年7月2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1944年1月6日)
我们应该把拥军工作做得更好(1944年1月8日)
陕甘宁边区三三制的经验及其应该纠正的偏向(1944年3月25日)
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与国民党谈判的方针(1944年5月23日)
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8月30日)
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15日)
再致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10月13日)
关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筹备问题(1944年11月30日)
边区民主政治的新阶段(1944年12月5日)
愿和全党同志一起为中国人民做更多工作(1945年3月28日)
在七大开幕典礼上的讲话(1945年4月23日)
边区抗战建设的新阶段——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1946年4月4日)
《陕甘宁边区(陕甘盆地)植物志》序(1946年7月11日)
继承辛亥革命的精神(1946年10月10日)
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46年10月29日)
贯彻民主作风与科学作风(1946年12月27日)
《边区政报》发刊词(1947年7月15日)
放手发动群众彻底进行土改(1947年11月25日)
革命战争中一年来的政府工作(1948年2月27日)
领导者应掌握主动(1948年4月11日)
学习毛泽东思想执行党的路线与政策(1948年7月1日)
关于建政工作(1948年7月29日)
在九一记者节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9月1日)
恢复老区开展新区的工作方针(1948年11月1日)
在欢送大会上的讲话(1948年12月12日)
在中华全国第一次科学会议筹委会成立会上的讲话(1949年6月19日)
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代表会议发起人会议的筹备经过(1949年7月14日)
在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49年7月23日)
在中国新政治学研究会发起人开幕会议上的开幕词(1994年9月18日)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经过及政协三个文件的基本精神(1949年9月19日)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1949年9月22日)
在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7月15日)
继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1950年10月)
列宁主义照亮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道路——为苏联《真理报》而作(1953年1月21日)恩斯特·台尔曼的事业在继续前进——纪念恩斯特·台尔曼同志被害十年(1954年8月18日)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9月16日)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3月)
在廖仲恺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55年8月20日)
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1956年9月22日)在北京各界人民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56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