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林伯渠
林伯渠的三个“之一”
険凝|XIANGCHAOa林伯渠的三个“之一,,O杨琦明唐贤健林伯渠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他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之一林伯渠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幵以前就加入了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之一。
1886年,林伯渠出生于湖南省安福(今临澧)的一个书香门第。
受家庭影响,林伯渠从小立志教育救国。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后,加入中国同盟会,走向革命救国的道路。
随后,他以实际行动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
但是,一次次革命活动的失败,促使他幵始思考失败的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林伯渠找到了救中国的真理。
在李大钊的介绍下,1920年冬,林伯渠在上海法租界与陈独秀会面,并进行了多次交谈,讨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俄国革命的经验及一些共产主义理论。
1921年1月,经李大钊、陈独秀的介绍,林伯渠加入了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林伯渠加入党组织后,根据党的指示继续留在国民党内工作,但积极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参加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座谈会。
这年的五六月,林伯渠到达广州。
在广州,林伯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社会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他参加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经济学会和互助社等团体组织的纪念德国工人运动领袖、马克思主义者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会并发表演讲,出任改组后的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财政部审计股负责人。
他参加广州44个工人团体联合举行的追悼湖南劳工会领袖黄爱、庞人锥和被英国警察开枪杀害的4位工人的大会,并为黄爱、庞人铃致挽联:“看举世方以金钱造罪恶,唯二君能以颈血洗乾坤。
”与此同时,林伯渠积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国共第一次合作搭设桥梁。
林伯渠
命 军 第六军 党代 表 。1 2 年 参加 97
南 昌 “ ・一 ”起 义 ,后 赴 苏联 八
学 习。 13 年 回 国后 ,历 任 中央 92
工农 民主 政府 国民 经济部 长和财 政部 长 ,红 军长征 中任 总供 给部
识水 平 ,要关怀 青少年 的成 长。 经 常 问起保 小学 生 的学 习和生 活 他还 具体指 出,抗 战时 期虽 然经 情 况。 费有 困难 ,但教 育不 能放 松 ,要
就 是在 林 老 的直 接领 导下 ,
为新 中国培养 人 才 ,不要 把教 育 边 区文 化教 育事业 ,尤其是 小学 经费 卡得太 紧。在林 老 的大 力提 教 育事 业有 了很 大发展 ,为革命
长 。抗 日战争 时期 ,任 陕甘 宁边 区政府主席等职 。建 国后 ,任 中央人 民政府秘 书长 、全 国人 大常委会 副委 员长 。林 老是无产阶级革命 家、
党和 国家的杰 出领 导人之 一 。因病 于1 6 年5 9 0 月在 北京逝世 ,终年7 5
岁 ,在 “ 五老” 中,他 故去的 最早 。下面讲一 个林老与 少年儿童 的故
作 。陕甘 宁边 区地 处我 国西 北地 办 公助 ”的政 策 ,边 区 各县还 创
区 ,这里 山多 ,土 地不够 肥 沃 ,
办 了 5 0 所 村 学 、 1 O 所 私 立 7多 多 5
经济 也很落 后 ,文化教 育发 展 的 小 学 ,为 陕北适 龄儿 童都 能进学 也很 慢。 1 3 年7 ,抗 日战争 校学 习提供 了保 障。 7 9 月 爆发 前 ,全 边 区仅 有 1 0 多所 , O J 、
国民党一大前后
①②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1),第421—422页。
三大以后,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进行改组,邓中夏出任委员长,党员也按居住情况重新编组,林伯渠被编到第三组即西门小组。为了贯彻三大决议,上海区委曾集中讨论了国民运动问题,决定全体同志于最短时间内加入国民党,增设“国民运动委员会”,以便与中央特派员和地方全体执委共同商定有关改组国民党的“一切应付方针、进行方法及实际参加人员派遣”等问题③,上海区委在改组后的第一次会议上,还指定沈雁冰为国民运动委员会的委员长,林伯渠、张春木、张国焘、杨贤江、陈其寿、黄让之、董湘、刘宜之等为国民运动委员会的委员;指定林伯渠、张国焘等为区委的政治报告员,轮流到党的各小组或大会讲演有关时事政治问题。
国民党总务部,按国民党总章规定,它的任务是:“管理本党机要文件、印信、统计及与国内外各部处之接洽,并办理不属于他部之事务”①。因国民党中央还未设组织部,实际上,它还担负了组织部的任务,当时国民党中央发出的有关任免干部和组织方面的文电,都要有总务部长的签署。作为总务部副部长的林伯渠,除协助部长处理部务以外,按国民党中央干部会议规则的规定,他还担任着中央干部会议的书记职务,经常出席中央干部会议,参与处理有关中央文电的事务②。
伯渠
素民二位同志:
弟十六日到长沙,政局忽又变化。赵于二十三日由平江入省,大张布告恢复省政府;北军一部业已到岳州,前途如何尚难逆料。惟谭军现占优势,长沙以下压湘水而阵,长沙以上则掩有醴陵之半,使北军仅据岳州如前年张福来故事不图进取,则谭赵必议和,而赵仍站不住。
关于本党在湘发展,虽在军事时代仍应努力进行,昨与夏希同志(夏希极能做事,在学生界有力量)商议分三步办法:第一步组织长沙支部;第二步组织常德衡州及其他可能的支分部;第三步再组织湖南总支部。关于长沙支部,现决定即日租定房子成立筹备机关(秘密的),多邀信仰三民主义及有活动能力的人入党,然后开成立会推出候补支部长,呈请本部委任。惟经费极困,机关既立,每月至少须一百元内外,现正邀集热心同志设法捐集应用。在沪时请本部委我以筹备员名义(夏希为筹备主任)以便与各方面接头,请早日寄到为荷!
林伯渠与开国大典
林伯渠“指挥”开国大典1923年1月2日,林伯渠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积极推进国共合作,大力吸收共产党人士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林伯渠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农民部长,后前往汉口负责当地的国民党支部活动,6月失败返广州。
同年底,林伯渠随孙中山北上,次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林伯渠又随同扶柩至北京西山碧云寺。
1925年5月,林伯渠回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
7月1日,林伯渠出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
8月,廖仲恺遇刺后,林伯渠出任代理中执委常委,兼理秘书处,进入国民党领导核心。
1926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林伯渠再次当选为中央执委,并担任财务审查委员会主席,兼农民部长。
他在任内聘请毛泽东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后,林伯渠被迫辞去农民部长一职,转而全力投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的政治工作,7月20日,参加北伐。
9月20日,蒋介石邀请林前往北伐军总部工作,林伯渠遂随军先后至南昌、九江。
1927年2月,林伯渠返回汉口,其后出任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委员、军委秘书长。
不久,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宣布分共,林伯渠被迫退出国民党,前往庐山。
1927年8月1日,林伯渠参加了南昌起义。
1927年部队,前往香港,后经上海、神户、符拉迪沃斯托克前往莫斯科,入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修。
1933年,林伯渠回国,前往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部部长兼任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
1934年10月10日,林伯渠参加长征,任总没收委员会主任,负责为中国工农红军筹集军饷,后又担任红军总供给部部长。
1937年2月24日,林伯渠奉命负责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
7月27日,林伯渠作为中共代表团一员前往西安,与国民政府展开谈判。
国共第二次合作后,9月6日,林伯渠正式出任陕甘宁边区主席。
1938年4月12日,林伯渠又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同年10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林伯渠的红岩情
林伯渠的红岩情久别红岩故事疏,童鹏问后仅钱。
岂知袁盎增烦恼,更有陈平少匹俦。
河朔音书今阻绝,海南消息已沉浮。
两獐避猎皆腾踔,一雁凌空自漫游。
梓木多情成眷属,冰梅得意总绸缪。
宋平含笑家康喜,裕景怀忧子正愁。
养病山中大小许,举头天外女男刘。
孤单感叹龙飞虎,隆泰栖皇马唤牛。
藕断丝连徒热闹,梁空燕去卒淹留。
诸君此类都须咏,再度凭君细细讴。
这首长诗是抗战期间中共五老之一、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作的,以前从未发表过,题目是《寄怀红岩诸友作长句戏之》,时间是1942年7月24日夜12时,地点在延安他栖身的窑洞里。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抗战期间林伯渠在延安,且身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行政事务繁重,工作肯定很忙,他与重庆红岩和红岩的同志们有什么关系?又怎么和红岩的同志们成为“朋友”的?为什么还要对红岩的“诸友”作长句以戏之呢?这话得从抗战初期的国民参政会说起。
原来,抗战初期,林伯渠被国民政府“遴选”为国民参政会中共七参政员之一,自1938年7月一届一次参政会开过、武汉沦陷、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林伯渠就经常从延安到重庆,和中共其他参政员董必武、邓颖超、秦邦宪(博古)等人一起出席国民参政会。
在渝期间,他都住在红岩嘴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内。
林老在党内虽然资历很老、德高望重,但却没有丝毫架子。
他生性诙谐幽默,工作之余喜欢与年轻的同志们接触和开开玩笑,与红岩的各位年轻同志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自1940年3月他同邓颖超从延安到重庆会同董必武、秦邦宪在重庆开过一届五次参政会后,中经1941年皖南事变,由于我党“政治进攻”的需要,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参政会,林老已有两年多时间没到重庆,没和红岩的同志们晤面了。
因此,他十分想念远离延安、孤悬国统区重庆红岩的各位年轻朋友们。
他们每一位的近况如何?林老时在念中。
刚好前段时间重庆红岩有同志回延安,林老听说了很多红岩“朋友”的近况,夏夜难眠,诗兴忽起,林老遂起身铺纸提笔,作此长诗。
何?林老时在念中。
延安五老
延安五老称谓来由一九四二年七月十日,朱德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同游南泥湾时作诗《游南泥湾》,后来党中央驻于延安时,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借此诗,将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位老同志尊称为“延安五老”,即分别称谓董老、林老、徐老、谢老、吴老。
《游南泥湾》一九四二年七月十日朱德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
战局虽紧张,休养不可少。
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
行行卅里铺,炎热颇烦躁。
远望树森森,清风生林表。
白浪满青山,绿叶栖黄鸟。
登临万花岭,一览群山小。
丛林蔽天日,人云多虎豹。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破窖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
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
小憩陶宝峪,青流在怀抱。
诸老各尽欢,养生亦养脑。
薰风拂面来,有似江南好。
散步咏晚凉,明月挂树杪。
五老介绍董必武董必武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从事革命活动后改为必武。
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
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
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
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
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林伯渠
林伯渠作者:丁云飞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04期【摘要】本文概述开国元勋之一林伯渠革命的一生。
林伯渠目睹了中华大地的风云变幻,经历了百年来中国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时期,见证了国家从屈辱走向独立的过程。
他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和国民党员,后来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
他始终走在革命发展的前沿,由著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家转变为热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完成了由中华民国的开国功臣到共和国的开国元勋的完美转身。
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和吴玉章并称为中共五老。
【关键词】同盟会;国民党员;开国元勋;中共五老一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举世瞩目的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由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的主持下进行,这就是林伯渠。
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
那时的他已经63岁。
二林伯渠,名祖涵,1886年3月20日出生在湖南临澧。
幼年的他在父亲林鸿仪的熏陶下接受了维新派思想,在西路师范学习期间又受到梁启超《新民丛报》等进步书刊的影响,慢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03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了刚刚在日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从此他便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征程。
1906年受同盟会派遣返回长沙从事革命活动,不久又来到东北帮助宋教仁策动边疆革命,后回到湖南策动巡防营的起义并获得成功。
从同盟会建立之初,林伯渠就追随着孙中山,先后参加了二次革命、护国、护法战争。
护法战争的失败,使林伯渠感到十分痛苦,同时也促使他反复思考失败的原因,探求新的出路。
就在他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屡受挫折而伤透脑筋的时候,传来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他大为兴奋,从俄国革命的成功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曙光。
这些发现与他在东京和北京的几位朋友特别是李大钊寄给他的一些社会主义宣传品有着密切关系。
这些书籍使他逐步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且日益坚信它是拯救中国和人类的唯一真理,从此终生不渝。
1920年,林伯渠母亲逝世。
安葬母亲不久后,林伯渠又回到上海。
生活却陷入了困境之中,有时只能在小饭馆吃点泡菜充饥。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1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这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
林伯渠在延安的难忘岁月
険族|XIANGCHAOa林伯渠在延安的难忘岁月Q冯晓蔚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出生于湖南常德临澧县西乡乐二里容止区(今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192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参加了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的斗争,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是我党少数几个从20世纪初就投身于中国革命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
加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建设1937年冬,林伯渠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此后,他以主要的精力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建设,把边区的政权建设、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推向前逬。
为了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年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提出了在政权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在政府中各占三分之一的制度。
为了贯彻这个指示,1941年林伯渠通过边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彻底实行“三三制”选举的指示,详细分析了边区内部的阶级关系,阐述了边区实行“三三制”的必要,规定了选举的重要事项。
随后,他领导边区逬行了普选,使县区、乡级“三三制”政权普遍地建立起来。
“三三制”的普选是一次广泛的民主运动。
当时,不少人对“三三制”不理解。
尤其是党内许多干部对于要把曾经被我们领导群众打倒的、但现在表示愿意抗日的绅士吸收到统一战线中来很不理解,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
比如当时边区政府拟遴选绥德县的一个著名绅士、大地主作参议员,党内一些同志就是不同意。
林伯渠耐心细致地做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
他曾找绥德的县长说:“过去我们搞土地革命,分他们的地,打倒他们,都是对的。
而现在我们要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团结抗日,请他们出来当议员,也是对的。
因为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况且他们是拥护党的抗日政策的。
”经过他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党员干部的思想通了,许多县、区、乡把开明的绅士吸收到“三三制”政权中来。
绥德那个著名绅士也当上了边区的参议员。
林伯渠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林伯渠出生于湖南省安福县。
父亲林鸿仪是一位开明人士,到过武汉、金陵、上海、烟台、天津,在北京入太学3年,研究过天文、地理、数学、矿学和中国历史上的中兴之道,不满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情劳动人民,赞成维新变法。
这对幼年的林伯渠有过很大影响,他从19世纪末就立志救国救民。
1904年,林伯渠东渡日本,结识了黄兴、宋教仁、蔡锷、廖仲恺等革命家,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1905年,他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为推翻清朝专制的统治而斗争。
他在湖南积极响应辛亥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了国家权力,同盟会内部发生了严重分化。
林伯渠坚定不移,继续追随孙中山,不屈不挠地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国五四运动后,林伯渠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曙光,看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开始觉得不能再重复过去所走过的道路,在李大钊等朋友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于1921年1月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
1923年起,林伯渠同毛泽东等同志一起积极地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参加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
国民党的一大以后,他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委,两次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和武汉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秘书长。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执行和维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革命的三大政策,发展工农运动,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推动北伐战争以及后期的反对蒋介石、汪精卫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7年4月到7月,蒋介石、汪精卫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相继实行反共、镇压工农运动的政策,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
当时有位国民党老朋友曾劝林伯渠同志登报声明脱离共产党,并表示愿意加以保护。
【精品】林伯渠林伯渠简介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精品林伯渠-林伯渠简介(1886~1960)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名祖涵,号邃园。
1886年3月20日(清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五)生于湖南省安福(今临沣)县。
其父林鸿仪以教书为业。
林伯渠1896年入道水书院,1902年入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1904年春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
次年回国,在长沙、吉林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推动湖南新军响应武昌起义。
1915年加入中华革命党。
1917~1918年到湖南、广州参加护法运动。
1921年1月在上海加入共产主义小组。
次年下半年以中共党员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年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该党总务部副部长。
1924年出席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任农民部部长。
他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维护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
林伯渠1926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协同程潜等率该军攻占南昌、南京等地。
林伯渠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财务委员会主席。
起义失败后赴苏联学习。
1932年回国后,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历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长、财政部长等职。
在长征中任红军总供给部长等职。
西安事变后,任红军驻西安联络处总代表。
1937~1948年,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积极领导边区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
他还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身分参加国民参政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1938年10月补选为中共六届中央委员。
1945年4月,当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
1947年跟随中共中央留在陕北坚持与国民党军队作斗争。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1956年当选为中共八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共“五老”之一林伯渠
2019年第3期中共“五老”之一林伯渠■春奇在党内,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被称为“五老”。
他们是最早入党的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终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功勋卓著。
林伯渠,这位中共“五老”之一,他的一生以忠诚和执着为后人书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妙计化险境1933年初的一个傍晚,上海市风雨潇潇。
此刻,在一个僻静的小巷里,两个黑黝黝的枪口正对准一个水手模样的人,这个水手打扮的人就是林伯渠。
汕头遇险后,为逃避国民党当局的搜捕,经组织安排,林伯渠于1928年夏到莫斯科学习。
斗转星移间,林伯渠在前苏联度过了5个春秋。
1933年初,正值万物复苏的时候,林伯渠踏上了万里归途,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上海。
他打扮成水手的模样,机智地在码头上闯过了国民党特务的盘查后,便来城里寻找党组织。
“站住!我们要检查!”其中一个人大吼起来。
其实,林伯渠早就发现了这两个警察,甩了几次,都没有甩掉他们。
既然甩不掉,他就只好采取静观其变、坦然处之的态度。
这两个家伙要“检查”,他就从容不迫地说:“那好吧!刚才在码头都查过了,鄙人是亚洲远洋公司的船员。
”他边说边掏出一张名片递过去。
这两个家伙看了看名片,贼眼珠子转悠了一下,又吼道:“不行,得跟我们到警察局去!”林伯渠见这两个家伙很年轻,不可能认识自己,况且上岸时也没发现“尾巴”,便断定他俩很可能是冲着钱来的,于是,他试探地笑着说:“两位兄弟莫开玩笑,我是顺便上岸看一个朋友的,马上就赶回去。
如果一耽搁,去新加坡的船一开走,那不就麻烦啦?一回生两回熟,二位何必那么认真呢?”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块大洋递了过去,又接着说:“小意思,留下打个牙祭吧。
以后二位如有机会到我们公司去,我老哥请客!怎么样?”两个家伙看到大洋,心中暗喜。
但为了多诈些钱,又故作严肃地说:“谁稀罕你这几块钱?咱们还是公事公办,跟老子走一趟吧!”从警察的语气里,林伯渠完全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于是,他1948年林伯渠与夫人在一起582019年第3期强压怒火,从口袋里又摸出仅有的两块大洋,说道:“实在不好意思,几个钱都放在船上,谁不知道上海这地方扒手多,不敢多带呀……”林伯渠话还没说完,这两个家伙就迅速夺过他手里的皮包翻起来,接着又进行搜身,见的确没什么可榨取的,就将皮包里的一套西装和两件长衫拿去了。
林伯渠各个时期的主要事迹
林伯渠各个时期的主要事迹早年经历林伯渠自小受到戊戌变法影响,思想开明,1902年考入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1903年考取公费生,赴日本留学,1904年入横滨弘文学院,1905年8月经黄兴、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年底罢学回国。
1906年,奉命前往长沙办理振楚学堂,1907年,又以新任吉林省巡抚朱家宝随员身份前往东北,预谋联络当地马匪反清,失败后仍留东北管理学政,直至1911年秋返回上海,随即前往湖南西部争取当地驻防官兵的支持。
二次革命至护法战争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后,林伯渠在湖南参加二次革命,任岳州要塞司令部参谋,失败后逃往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受到孙中山的赏识。
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林伯渠的堂兄林修梅出任湖南护国军参谋长,林伯渠任湖南总司令部参议。
袁世凯退位后,林留任湖南政务厅长。
1917年9月13日,林伯渠参与发动湖南南部衡阳、零陵驻军参加护法战争的行动,10月17日,林被委任为劳军使,赴前线激励士气。
11月20日,护法军攻占长沙,林伯渠出任湖南财政厅长。
1918年3月,长沙复为北洋政府攻占,林伯渠等被迫撤回广州。
1919年底,南北议和,谭延闿出任湖南都督,林修梅等湘军将领被迫离开湖南,护法战争在湖南结束。
此时,林伯渠参与了协助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的工作。
国共合作与北伐1921年1月,林伯渠经李大钊和陈独秀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党小组,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
此后林伯渠奉命南下广州,任孙中山军政府参议,10月15日,林修梅病逝于广州。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林伯渠再度流亡上海。
1923年1月2日,林伯渠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积极推进国共合作,大力吸收共产党人士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林伯渠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农民部长,后前往汉口负责当地的国民党支部活动,6月失败返广州。
同年底,林伯渠随孙中山北上,次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林伯渠又随同扶柩至北京西山碧云寺。
共产党领导人林伯渠生平简介
共产党领导人林伯渠生平简介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产党领导人林伯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林伯渠生平简介林伯渠简介如下。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是“延安五老”之一,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
他出生于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十几岁的时候考入了学堂,两年后去日本公费留学。
在日本,林伯渠加入了同盟会,不久回国。
之后,林伯渠就参加起义和反清活动,曾经逃亡日本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回国后在湖南任职,并且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还参加了护法战争。
1921年,林伯渠经李大钊等人的介绍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不过他还是继续留在国民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国共合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林伯渠当时是国民党的领导核心之一,担任过农民部长、政治委员会委员、军委秘书长等职务。
1927年,林伯渠被党中央派去苏联莫斯科留学,五年后回国,出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
长征时,负责给整个工农红军的军饷供给。
胜利会师后,林伯渠出任中央政府财政部长。
1944年的时候,他奉命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可惜未果。
一年后,林伯渠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49年,他再次被派去与国民党谈判,仍然未果。
之后,林伯渠先后被选为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务。
最后他于1960年5月29日病逝,享年74岁。
林伯渠简介就是这样。
林伯渠夫人朱明林伯渠夫人朱明,是他第四任妻子,原名王钧璧,生于1919年,原来是一个大小姐,但改名并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仰慕林伯渠并嫁给了他,后来因为写匿名信给江青揭露她从前的老底,在1961年被查出来而自杀。
王钧璧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虽然家道中落,但底子还在,所以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母亲和家人希望把她培养成贵夫人。
失败的谈判 成功的博弈——林伯渠与1944—1945年国共谈判
失败的谈判成功的博弈林伯渠与1944 1945年国共谈判黎博雅[内容提要]林伯渠是1944 1945年国共两党谈判期间中共方面的代表㊂受中共中央的安排,林伯渠自1944年5月开始先后在西安㊁重庆与国民党方面的代表进行谈判㊂由于在军事㊁民主权利㊁敌后根据地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双方的谈判没有取得明确结果㊂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㊁张治中分别在国民参政会上报告国共谈判经过,其中林伯渠提出的组建 联合政府 方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㊂此次谈判由中共发起,对其在国统区和国际上形象的宣传㊁国内外政局的扭转和抗战进程的推进都有积极作用,中共在政局中的地位更不可被轻视㊂虽然谈判本身并未取得令人欢欣鼓舞的直接成果,但是谈判却是中共崛起路上一次成功的政治博弈㊂[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民党;联合政府;毛泽东;林伯渠[作者简介]黎博雅,法学博士,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㊂抗日战争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无须多言,其中,抗战后期国共关系的转变更是与战后中国命运的演变紧密相关㊂1944 1945年的国共谈判,是美国直接插手干预国共两党问题之前,国共两党为调整彼此关系㊁维持局势平衡㊁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一次重要谈判㊂林伯渠作为中共方面的代表全程参与这次谈判,并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㊂整体而言,学术界关于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关系问题的研究不在少数,其中关于中共提出的 联合政府 方案和美国对国共关系的频繁介入的研究亦不罕见㊂学者大多肯定 联合政府 方案在理论设计㊁政党策略和实际影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认为国共两党之间的武装斗争是难以避免的㊂①由①相关研究参见金冲及.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政局的重要动向 论1944年大后方的人心剧变和 联合政府 主张的提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45 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 1995:227-254;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 1946年间国共政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牛军.赫尔利与一九四五年前后的国共谈判[J].近代史研究,1986(1):188-206.失败的谈判成功的博弈 林伯渠与1944 1945年国共谈判于1944 1945年国共谈判没有取得现实结果,学术界关于这次谈判期间国共两党的博弈及其对中共影响的关注度不高㊂本文依据中共中央电报㊁文件,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档案㊁报刊资料,以及谈判代表林伯渠㊁王世杰等人的文集㊁日记,力图还原1944 1945年国共两党谈判博弈的过程,以期深化对抗战期间国共关系史相关问题的理解㊂一、国共调整合作形式的一次尝试(一)提出与交锋开罗㊁德黑兰会议之后,盟军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德国已穷途末路,远东战场上日本的落败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㊂中国的抗战到了反攻前的预备期,这是1944 1945年国共谈判的时代背景㊂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在侵华日军的猛烈攻势下连续受重创,尤其是豫湘桂之战失败后大片国土陷落,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实力大减㊂相反,中国共产党的实力却持续增强㊂1944年12月,中共中央的相关文件中提到,国共力量已经从过去多年的国强共弱,打到现在几乎国共平衡㊂[1]675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呈现出明显的改变㊂在这一背景下,中共方面积极发起了此次谈判㊂谈判准备工作实际始于1944年1月16日㊂其时,毛泽东约见国民党驻延安之联络参谋郭仲容,告知中共拟定在周恩来㊁林伯渠㊁朱德等人中择一或三人到重庆见蒋介石,并举行谈判㊂2月2日,国民党应允此次会面㊂4日毛泽东告知董必武,拟先派林伯渠于春夏之交赴重庆㊂后郭仲容致电国民党方面告知这一情况㊂国民党方面对此次谈判非常重视,内部对中共此举多有揣测㊂其在1944年3 4月间反复草拟㊁讨论 政治解决方案 和 林伯渠来渝后我方应对政策 ㊂国民党中央秘书处和中央党政军联席会报秘书处的草拟方案中写道:林伯渠来重庆是代表毛泽东的意见,以边区政府的名义只是为了取得对外宣传的效果;边区在一个逼仄困窘的境况下迫不得已㊁谋求关系缓和,中共此次前来应属 夺取政权过程中之一种步骤 ;应该对其有严密的监控和预防机制,注意其人员往来㊁‘新华日报“动向,发起舆论攻势,控制其与外籍记者的往来,可借机进行人员招降和口风打探工作㊂至于谈判的核心内容,国民党力图加强对中共的控制,让其逐步交出军权㊁政权,公开表示服从国民党㊂[2]45,47总之,草案中满目皆是 绝对 不得 的字眼,限制中共及谈判内容的意图显而易见,并直接指出 林氏此来不必希冀有何良好结果 [2]45㊂由陈布雷拟定提交的‘林祖涵来渝时间应付之要点“中更倾向于认为中共提出这次谈判是为了宣传,为 将中国战场之弱点暴露于世界 ,以扰乱亚洲局面,动摇国际力量特别是美国,阻挠美国的对华(国民党)支持;这并非情势危急㊁迫不得已,是在整风运动后,中共实现党政军领导一元化完成了实力整合㊁根基稳固之后的政治攻势㊂[2]49-50蒋介石参考以上方案与意见,对下指示林伯渠来重庆谈判的原则就是中共必须遵守国民党军政㊁军令的统一,其次政令统一;只有在同意这两点的前提下,具体的细则还有再讨论的空间㊂经蒋介石核定后,‘中共问题政治解决办法草案“于4月16日成文,内容基本遵循以上原则㊂[2]52-53根据档案记录,中共此次意图有二: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年第4期是维持合作,二是调整政局㊂关于谈判的契机,内部是中原大战,外部则是美军登陆㊂1944年4月5日,中共中央指示:目前应为争取国内和平,拉蒋抗日㊂4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讨论林伯渠赴重庆谈判有关事宜㊂会议提及要等美国出面要求国共团结,迫使国民党承认中共的条件,因此具体谈判的时间估计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㊂[3]此说法大略是考虑到美军登陆中国沿海的时间,后来美方和蒋介石的交流印证了这个预判㊂1944年5月2日,林伯渠抵达西安㊂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㊁王世杰也于同日抵达㊂实际谈判工作由此拉开序幕㊂在西安期间,双方初步商谈出意见四项十七条㊂5月15日,毛泽东给林伯渠发电报,提出二十条谈判意见㊂5月17日,林伯渠㊁张治中㊁王世杰三人抵达重庆,国共谈判继续㊂22日,张治中㊁王世杰认为二十条谈判意见 是宣布罪状精神,完全没有实践诺言及拥蒋表示 ,又说是中共认为国民党 示软可欺 无决心解决问题诚意 ,拒绝转呈中共意见,希望中共修改文件㊂[4]700-701中共中央在斟酌林伯渠与董必武㊁王若飞意见后将二十条意见修改为十二条意见和八条口头要求,以促成谈判进行㊂林伯渠估计当前谈判时机未到,很难有进展㊂[1]296果然,十二条仍遭张治中㊁王世杰回绝㊂国民党方面提出十八条即‘对中共问题政治解决提示案“,也被林伯渠回函拒绝㊂他表示 提示案 开头所谓 以林代表祖涵在西安表示之意见为基础 的说法与事实经过不符, 祖涵在西安表示的意见,许多未载入记录中㊂ [5]19后张治中㊁王世杰复信称已将中共十二条意见转呈国民党中央,但仍然希望中共接受 提示案 ㊂[6]7 8月间,谈判双方多次通过会面或书信交换意见,仍无法达成一致㊂9月15日,林伯渠㊁张治中分别在参政会报告国共谈判经过,大会决定由五名参政员组成延安考察团㊂次日,蒋介石在参政会演讲,谈解决国共问题㊂中共对五位参政员到延安考察一事表示欢迎,并通过林伯渠转达对参政会上双方谈判经过总结和蒋介石讲话的回复,表示不会放弃谈判的可能性㊂11月7日,林伯渠偕赫尔利从重庆返回延安,此次谈判进入下一阶段㊂(二)寸步难进及其原因谈判中存在一系列的争执和分歧,两方均不退让,并指责对方不顾大局,因而谈判如陷泥沼, 寸步难进 ㊂相关分歧主要涉及是否反复变更条款内容,谈判是否有诚意,以及条款中有关于军队㊁民选政府和民主自由等具体内容㊂1.是否反复变更条款内容国民党方面指责中共一而再㊁再而三变更条款, 与西安谈判内容不符,为何又不以林彪案为谈判基础 [4]700, 要求与时俱增 [5]27㊂1944年5月15日,毛泽东在关于向国民党提出二十条谈判意见而给林伯渠的电报中提道: 1943年春林彪在重庆向国民党所提的四条意见,一是因为当时已经被何应钦拒绝,二是今年情况亦有变化,所以中共方面须要提出二十条新案㊂ [1]252国民党方面似难以给出更多的依据,只好又退一步坚持以有林伯渠签字的西安提案为准㊂林伯渠回函否认西安提案是一个定案的说法,强调这是 约定各自向其中央请示,再作最后决定 的一个议案㊂林伯渠的理由是自己所提的意见没有被记录到提案里,他在谈失败的谈判成功的博弈 林伯渠与1944 1945年国共谈判判时主张以周恩来3月12日讲话①[4]679-686为根据编六个军十八个师,没有得到张㊁王同意写入提案,最后的西安提案许多意见完全是张㊁王两人提出的㊂[5]19再者说,即便是其签字了,张㊁王两人当时也是没有签字的,这份文件没有效力可言㊂简言之,西安提案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草案,而不是双方同意的定案,林伯渠与张治中㊁王世杰均没有权力做决定㊂因此在毛泽东回复林伯渠时,也以 王㊁张既屡求我方提具体意见 [1]252为开篇,没有将西安提案作为一个定本㊂中共方面认可的正式版本只有6月4日提出的十二条与委托林伯渠口头提的八条㊂张治中㊁王世杰两人的回复是:西安提案 系经记录后送经先生考虑两日,并经先生增减修改,另自缮清面弟等之件,其中意见多系先生提出者,亦间有系先生听取弟等意见而承诺者,故该件即为先生所表示的意见 [5]19㊂对此推脱,林伯渠在信中不甚客气地说,张治中㊁王世杰不愿签字,事后又频频引以为据的做法, 说得客气一点,叫做不友好态度,是只会影响问题的解决的㊂ 更让林伯渠不满的是,文件脱落而被对方视作是并未写进正式文稿的近似于抵赖的行径也出现在商谈过程中: 至于华中㊁华南四字,明是电文脱落之缘故,故即补上㊂华中㊁华南广大解放区人民抗日政权之存在,已历多年,岂有不要政府承认之理㊂ [5]27当然这也仅仅是一面之词,这一 脱落 的电文是否应算入正式文件,双方也不过是基于自身利益而争执,暂未见更加切实的资料予以证实㊂不难看出,国民党实际上还是想要在林彪四条建议基础上谈判,因为1943年提出条件时,中共的力量和抗战的形势并没有发展到1944年谈判前的光景,即中共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边区渡过难关之后平稳发展,抗日战争反攻在即㊂林彪所提四条要求是彼时中共的诉求,却是此时的国民党可以容忍的㊂但今时不同往日,林伯渠很快就在谈判过程中意识到如再按照林彪四条 反被蒋利用去加强他们党内对于一党专政的信心,且作向盟邦粉饰团结的工作(具) [8]404㊂毛泽东派林伯渠等人谈判,其目的就是在局势大变前夕为中共谋求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㊂若是只用林彪四条的条件来敷衍,中共必然难以接受㊂2.是否有谈判诚意谈判过程中,双方都指责对方毫无诚意㊂请张治中㊁王世杰转呈中共十二条意见给蒋介石与国民党中央一事,林伯渠都费了几番周折㊂在6月11日的致函中,林伯渠晓之以理㊁动之以情地劝说二人㊂从程序上,林伯渠认为谈判中交换意见给上级过目是正常的步骤,片面要求中共接受国民党的提示案是无法将谈判进行下去的,并质疑和责备二人能否做主,能否承担责任㊂从道理上,林伯渠又说到提示案也和十二条一样与西安提案有出入,足以证明有异议是合情合理的,并不是中共方面要求过分㊂最后林伯渠诉苦,中共方面已经照顾国民党意见而委曲求全,本人虽已老迈但仍然为之四处奔走㊂在这封信之后,张治中㊁王世杰才将文件转呈国民党中央㊂[5]20而在此之前林伯渠已经多次提出转呈要求㊂国民党方面,根据①即1944年3月12日,周恩来在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九周年大会演说词 ‘关于宪政与团结问题“㊂讲话敦促国民政府实行宪政:保障人民民主自由;开放党禁;实行地方自治㊂国共关系寻求的 政治解决 的内容,应该是对双方公平合理,中国共产党愿意坚守四条承诺,相应的国民党应该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承认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为其地方政府㊂承认八路军新四军及一切敌后武装为其所管辖所接济的部队,恢复新四军的番号,并且撤销对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包围㊂这些是谈判的基本点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年第4期王世杰日记中记载,在西安时他与林伯渠谈判,感到 此君仍持讨价还价之意,似无努力解决问题之真诚 [7]602㊂中共谈判条件提高难免会让其有此印象㊂同时,张治中㊁王世杰称中共的要求太超过国民党的原则,这种超过的程度在他们看来是中共故意的,目的是让谈判不成,这也是他们之前推脱不转呈的主要理由㊂二人称十二条的内容: 对自身如何实行中央政府之军令㊁政令,改善措施,整编部队之点,均未提及;而所提者均为片面要求,此种态度,殊非对中央政府应有之态度㊂ [5]21此间还出现关于张治中㊁王世杰是否为国民党代表的疑义㊂张治中㊁王世杰称自己在西安时当面已经提到,自己是代表中央政府与林伯渠谈话的,并没有接到同时代表国民党的命令㊂[5]21按其说法,提示案也是由国民政府提出,与国民党是没有直接关系的㊂中共方面则认为: 张㊁王现在否认自己是党的代表,而为中央政府代表,想用中央政府名义,压制我方不能在谈判中取平等地位,但实际上自己承认是两个政府的谈判,而且国民政府由国民党一党产生,这些不愿用党的名义出面谈判的办法,也是自欺欺人㊂ [4]717实际上,在商谈过程中出现的以国民党为主体的说法,如 国民党自可依其党纲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7]603㊁ (与张治中)商拟中央对于中共问题应给予林祖涵之方案 [7]605也不罕见,所以张治中㊁王世杰二人也没有将这种界限划得十分清晰㊂以上争议的出现,并非简单是诚意的问题,而是两方谈判策略的往来㊂一方面,认为国民党对谈判毫无诚意与压力是不客观的㊂王世杰在被确定为谈判代表之一时,就考虑到这次商议如果完全没有结果会给国民政府带来 无 政治解决 之能力 的孱弱形象,且不利于宣传, 故我应力求获有结果 ㊂[7]598这意味着虽然有应付世人㊁装点门面之嫌,国民党方面仍然是有一定的舆论压力和政治预期的㊂另一方面,以不能决裂为前提,中共此次秉持柔中带刚的谈判态度㊂在毛泽东指示下,西安谈判时林伯渠有策略地 示弱 以避免过度刺激对方㊂在二十条被拒绝转呈后,林伯渠建议毛泽东应该改变策略,原定的 示弱 只会使对方气焰更盛,民主力量更不敢发声,所以不能再退,应当继续向蒋提出条件,继续揭露其欺骗本质,不给国民党方面敷衍的态度捧场,这样才能有利于全局㊂[8]404毛泽东回复赞成这个意见,将二十条改为十二条,去掉的八条以口头形式委托,主要内容则没有改变, 借此重开谈判,如再不接收,则曲在彼方,那时准备由延安用电报拍给蒋㊂ 再者也不必只做国民党工作,在渝人员主动寻找机会去接近华莱士,告知美国双方谈判的进度㊂[1]291后来,由于中共对于国民党提示案的内容不满意,林伯渠借口转回延安请示,不理张治中㊁王世杰二人催促,这也是有电报可证的策略了㊂[8]4053.具体条款的分歧9月15日,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作‘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提到在谈判过程中双方的差距很大,而谈判的重要分歧,一是军事问题,二是敌后民选地方政府问题,三是党派的公开合法地位㊁与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身体自由的保障等问题㊂[8]414-416现以中共方面‘关于解决目前若干急切问题的意见“和国民党方面‘对中共问题政治解决提示案“的内容比较上述三方面的差距㊂①[4]702-705,894-895关于军事问题矛盾有二点:一是国民政府给予中共军队的编制额度,二是国民政府①参考自‘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提出的十二条意见书与委托林祖涵提的八条口头要求“(1944年6月4日)㊁‘国民政府对中共问题政治解决之提示案“(1944年6月5日)㊂失败的谈判成功的博弈 林伯渠与1944 1945年国共谈判要求掌控中共军队的调动㊂毛泽东向林伯渠指示,最低限度的军队编制是五军十六师,如果国民政府想要指挥全军则应编十六军四十七师㊂[4]693国民党一开始坚持的是四军十师编制额度,后来蒋介石的态度有所松动,认为如果不擅自扩军和就地筹饷派款,十二个师也是可以斟酌的㊂[9]张治中㊁王世杰二人的理由则是:提示案已经比原来核定编制扩了一倍余,中共在此数目外的是私自扩军;尤其是在国民政府厉行精兵政策的背景下,这已经是给中共相当大的优惠了㊂[5]22林伯渠则强调从沦陷区组织起来的武装及其抢夺的根据地为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它们日后会成为反攻的先头部队和堡垒㊂一切削弱它们的行为都将有利于日本侵略军,对大局无益㊂国民政府不仅不奖励㊁装备㊁增强这批部队,反而不承认它㊂[5]24提示案不考虑抗战需要和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将十个师以外的几十万正在抗战的军队 限期取消 ,并且要求十万军队集中㊁听从调配,让人难以理解㊂[5]23关于敌后民选地方政府问题,国民党应允敌后民选抗日政府可以设置行政公署,可以直属行政院;但是对于陕甘宁边区外其他根据地的存续问题,双方则难以达成一致㊂中共方面同意边区奉行新三民主义,听从行政院指令,但边区内仍要坚持民主设施,拒绝新县制等国民党行政制度㊂国民党方面要求中共取消除了陕甘宁边区以外所有地区的行政机构,由该省政府接管㊂关于民主自由的问题分歧,中共方面要求民主政治与自由㊁开放党禁㊁人民地方自治㊂国民党文件对此则避而不谈㊂张治中㊁王世杰批评中共高举 自由 民主 这样 毫无边际之抽象文句 ,不过是装饰文件的空洞口号,反倒是提示案中讲到的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厉行抗战建国纲领,在抗战结束后一年内实施宪政㊁给予各党派同等地位这一条的阐述更加详细具体;中共认可的民主形式并不具有代表性,具体提案应该在参政会及宪政实施协进会提出,而不是作为谈判条件㊂[5]21-22他们也不认可中共对于四项诺言的承诺㊁边区的民主建设,认为边区的自由是否如林伯渠所言也难以让人信服㊂[6]林伯渠回函表示,民主正是当前团结全国力量准备反攻必须实行的措施,这是对国民政府㊁国民党是有所裨益的㊂相比中共在艰苦的敌后环境中实行普选㊁民主自治的魄力,坚持抗战之后才能实施宪政的说法站不住脚,问题所在还是国民党有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决心和诚意㊂[5]24林伯渠还指出,纵览来往信函㊁回顾历次谈话,国民党代表屡次敷衍民主要求,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诚意;民主需求不能被满足,则两党谈判 即使解决若干枝节问题,至于关系国家民族的重大问题,必不能获得彻底的解决 ㊂[5]27总之,两党谈判的利益出发点不一致,所要实现的目的不一致㊂谈判最后毫无进展,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㊂国民党死守军令政令的统一 ㊂林伯渠点出: 不从抗战利益出发,故总是不着边际,毫无结果㊂ [1]536在这重重矛盾中,一方面,林伯渠等人笃定蒋所处的情势很不乐观①[8]403,也肯定对方不会因此妥协②[1]296㊂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之上,双方无法再拓宽公共利益,又①②林伯渠觉得蒋介石在独裁统治㊁战事大败㊁通货膨胀㊁舆论压力的困顿下,最重要的是对共产党想打又不敢打的现实情形下,存在 日益严重的困难 处境㊂林伯渠在电报中表示: 蒋目前虽极困难,但绝无解决问题诚意(苏英美人士㊁小党派㊁地方实力派及孙科㊁许宝驹㊁王昆仑,都如此看法),今天只是作出谈判姿态给中外看㊂华莱士主要是搜集情报,也不便直接干涉他改变态度㊂具体解决问题,要在英美主力将要在远东战场行动时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年第4期无法形成新的共生形态㊂另一方面,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与期待,国共皆没有公开拒绝和冷落谈判的打算,舆论宣传反而成为双方的必争之地㊂二㊁ 联合政府 中国共产党政治智慧的体现(一) 联合政府 方案的提出通过参加国民参政会,林伯渠公开了国共谈判的经过,包括谈判的过程㊁主要内容,双方主要的分歧,中国共产党七年来对四项诺言的信守,挽救危局㊁准备反攻的救急办法 组建 联合政府 ,国民政府的结构㊁人事㊁政策立即改弦更张㊂具体来说,是立刻结束国民党一党统治,召开由各方力量代表参加的国事大会,组织联合政府,凝聚全国力量,振奋前线士气,配合盟军反攻,将日寇打垮㊂[8]419联合政府 方案中明显有陕甘宁边区 三三制 的影子,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延伸㊂ 联合政府 概念最早提出很可能是在1944年国共谈判期间,当国民党以书面形式拒绝了中共十二项后,毛泽东指示董必武与张澜㊁左舜生商谈 各党派联合政府 ,后又嘱咐其先召集党派和团体代表会,并指出会在中共七大上提到这个想法㊂[10]9月4日,中共中央指示林伯渠等人提出改组国民政府㊁成立联合政府的时机已经成熟㊂指示还估计国民党目前绝对难以接受此项主张;但各小党派㊁地方实力派㊁国内外进步人士甚至盟邦政府中开明人士会赞成;因此,这一主张,应成为今后中国人民的政治斗争目标㊂[4]738联合政府 的提出是本次谈判最大的成果,这使得国共谈判的政治格局突破了两党局限,甚至超出本国的影响范围㊂与以往相比,此次谈判不论形式㊁性质都截然不同,它由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党争转变为试图改变中国政体的具体步骤和主张㊂风头正盛的中国共产党直接插手了国家政体选择与政治秩序搭建,其与国民党的对立具体化为联合政府 与 一党训政 两种前途㊂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互动和博弈激烈程度至此达到一个顶峰㊂虽然互动和博弈维持着一种 平衡 ,但也只是党派之争暂时让位于抗战救亡的短暂平静,两党自此在从政争走向武装对抗的道路上愈行愈远㊂(二)中国共产党的谈判获益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和国际上形象的宣传㊁国内政局的转变和抗战的形势发展都有积极作用㊂首先,在谈判中争取尽可能多的力量支持和同情㊂宣传工作的一大重心是寻求更多的支持者,联合或者分化不同的阶级阶层,谋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㊂中共通过‘欢迎华莱士先生“㊁‘祝美国国庆日 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日“等重要社论向美国表达积极友好态度, 联合政府 提议被大为传播之后,舆论民情对于一党专政的讨论和批判甚嚣尘上,中共努力打破国民党新闻控制㊁求同存异的实力与理念得到充分彰显㊂在谈判陷入僵局时,林伯渠等人与各方力量进行了接触,了解各方诉求㊂其中美国政府密切关注国共谈判是否会影响美军登陆和作战,比如敌后战况如何㊁是否宜于美机临时降落,并保证空军人员在安全的地区对接㊂民主党派原本担心国共重划政治版图,更满意现在的掎角之势㊂林伯渠还安抚接触的地方实力派不可在此关头发动军事冲突,应该以争取民主为主㊂左翼各界亦众志成城地要求民主㊂虽然无法组织起来,林伯渠认为国民党内现在依旧有可以争取的民主力量㊂[1]296-298总体来看,部分政治势力更希望。
红色导游词
林伯渠故居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林伯渠同志故居参观。
很高兴有机会给大家讲解。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大家小有收获,对林伯渠同志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那么我就先林伯渠故居的现状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
林伯渠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故居由于年久失修,仅存一道封火墙。
为纪念跨越二个世纪的革命家林伯渠诞辰100周年,临澧县委、县政府按历史原貌于1984年动工修复了故居,并建立了纪念馆。
现在的故居已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被省红办、省旅游局确定为全省(30家)红色旅游景点。
林伯渠同志是我国老一辈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共和国重要的开国元勋。
1904年他东渡日本,在堂兄林修梅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同盟会,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他为培养革命干部、促进农民运动的高涨做了大量的工作。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毅然辞去国民党内一切职务,奔赴江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后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和财政部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是“延安五老”之一。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
后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林伯渠同志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的说法,我呢,是很赞成这个说法的,而林伯渠的故乡就是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林伯渠故居座落在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也就是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
说起修梅镇的镇名,还真有一段不凡的来历.它是以林老的堂兄、民国元勋林修梅将军的名字命名的。
林修梅将军,名祖堃,字修梅,号浴凡。
是孙中山总统府参军长。
1880年3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安福县凉水井(今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他先后毕业于长沙武备学堂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早年跟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长期进行反清王朝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斗争,积极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林伯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桥梁
林伯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桥梁作者:方圆来源:《晚晴》2014年第04期1916年,林伯渠受中华革命党派遣,回国参加反袁斗争,但和在日本结识的好友李大钊之间仍保持书信来往,李大钊给他寄刊物,向他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阐述对中国当前革命形势的看法,并讨论如何发动群众和组织军队。
1920年冬,上海法租界渔阳里的一座黑漆大门公寓,因李大钊的推荐,林伯渠见到了陈独秀、李达和邓中夏。
为了考验林伯渠,陈独秀让他谈谈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革命形势的看法。
林伯渠讲了从辛亥革命果实被篡夺,到二次革命的失败;从护国护法运动的受挫,到五四运动的探索,他说:“要革命,依靠军阀打军阀行不通,只有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才能拯救中国。
”当天,林伯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被安排在孙中山的身边继续工作。
1921年,林伯渠首次到广西桂林,顾不上欣赏风景便直奔孙中山公馆,向孙中山引见共产国际的特使马林。
1923年,林伯渠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国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
当时,共产党已经同意和国民党合作,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林伯渠的介绍下,张太雷、刘少奇、彭湃等共产党员都加入了国民党。
依靠这些共产党员的帮助,国民党也开始在一些省份建立秘密党部。
当时,发展国民党的工作还处在秘密时期,在国民党中央执行部工作的覃振曾问过林伯渠,“祖涵兄,两广、江苏等省的党部都建立了,湖南的工作怎样进行呢?”林伯渠很有把握,“我有办法,最近湖南来了一批年轻人,毛泽东在长沙搞新民学会我找他接洽,不会有问题。
”此后,林伯渠找毛泽东谈了几次,毛泽东答应下来。
依靠林伯渠的牵线搭桥,北方和湖北的国民党组织,都在这个秘密时期,通过共产党的帮助发展起来。
毛泽东对林伯渠在国共合作中的地位评价颇高。
在林伯渠研究者涂绍钧所著的《林伯渠的青少年时代》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日,毛泽东和林伯渠倚在阳台的围栏上兴奋地交流着国共合作以后全国革命运动高涨的大好形势。
毛泽东笑着说:“这次国共合作,你可是立功不小啊!同志们都说你是国共合作的桥梁。
林伯渠各个时期的主要事迹
林伯渠各个时期的主要事迹早年经历林伯渠自小受到戊戌变法影响,思想开明,1902年考入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1903年考取公费生,赴日本留学,1904年入横滨弘文学院,1905年8月经黄兴、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年底罢学回国。
1906年,奉命前往长沙办理振楚学堂,1907年,又以新任吉林省巡抚朱家宝随员身份前往东北,预谋联络当地马匪反清,失败后仍留东北管理学政,直至1911年秋返回上海,随即前往湖南西部争取当地驻防官兵的支持。
二次革命至护法战争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后,林伯渠在湖南参加二次革命,任岳州要塞司令部参谋,失败后逃往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受到孙中山的赏识。
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林伯渠的堂兄林修梅出任湖南护国军参谋长,林伯渠任湖南总司令部参议。
袁世凯退位后,林留任湖南政务厅长。
1917年9月13日,林伯渠参与发动湖南南部衡阳、零陵驻军参加护法战争的行动,10月17日,林被委任为劳军使,赴前线激励士气。
11月20日,护法军攻占长沙,林伯渠出任湖南财政厅长。
1918年3月,长沙复为北洋政府攻占,林伯渠等被迫撤回广州。
1919年底,南北议和,谭延闿出任湖南都督,林修梅等湘军将领被迫离开湖南,护法战争在湖南结束。
此时,林伯渠参与了协助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的工作。
国共合作与北伐1921年1月,林伯渠经李大钊和陈独秀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党小组,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
此后林伯渠奉命南下广州,任孙中山军政府参议,10月15日,林修梅病逝于广州。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林伯渠再度流亡上海。
1923年1月2日,林伯渠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积极推进国共合作,大力吸收共产党人士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林伯渠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农民部长,后前往汉口负责当地的国民党支部活动,6月失败返广州。
同年底,林伯渠随孙中山北上,次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林伯渠又随同扶柩至北京西山碧云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林伯渠
作者:陈曦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8期
摘要:林伯渠是跨越两个世纪的革命家,是毛泽东同志最亲密的战友。
他是一个职业革命战斗家,彻底革命贯穿了他的整个一生。
关键词:林伯渠;革命;国共合作
[中图分类号]: [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
林伯渠(1886—1960),湖南省临澧县人。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
德高望重的著名的“延安五老”中之年龄最小的“林老”。
国民党、共产党元老。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谈判代表之一。
中华民国开国功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1905年,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新时期,各级新型政党纷纷成立。
随着日俄战争结束,国内普遍认为日本对俄国的胜利也就是立宪对君主专制的胜利。
与此同时,同盟会在这一年的夏天秘密商议成立。
身为一名赴日进步留学生的林伯渠有幸参与了这一盛举,当孙中山先生慷慨激昂地向大家讲述政治、国庆、世界局势时,林伯渠感觉这是一种自己从未想过和涉猎的言说,他仿佛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也是从此刻起,林伯渠决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加入了同盟会。
回国后,林伯渠积极投身到革命的工作当中,在东北开展边疆工作期间,他帮助东三省总督事参议员粉碎了日本侵吞我东北领土的阴谋[1];武昌起义前夕,林伯渠又在湖南常德新军和巡防营中从事策反工作,取得成功;袁世凯吞并胜利果实后,二次革命失败,彷徨中的林伯渠再次东渡日本,寻求救中国的新道路。
和许多革命党人一样,在日本的林伯渠很想找出心和革命和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这个阶段的他内心感觉的更多的是“茫茫前路,直不知税驾何所也”。
[2]这个时候,林伯渠结识了他的好友兼老师李大钊。
时任早稻田大学经济学教授的李大钊,非常重视林伯渠对经济学的学习,也为其日后管理根据地财政备下了夯实基础。
1920年,林伯渠奉命到上海开辟工作,由于经费困难,但仍每天奔波于十里洋场,女儿林秉蘅回忆,“父亲在上海住在一个小糖果店的阁楼上,这家店是当时工作的掩护场所,每次能领很少一点生活津贴,还要帮两个兄弟读书,生活艰难,又不便常在店主家蹭饭,平时就吃
点干粮,白开水泡馒头,过些时候才能在小饭馆里吃一顿咸泡饭。
”[3]就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处于山穷水尽、林伯渠个人生活十分艰难的时候,又是李大钊,来信向他介绍了共产主义小组的有关情况,并介绍他去会见陈独秀。
1920年冬,上海法租界渔阳里的一座黑漆大门公寓,因李大钊的推荐,林伯渠见到了陈独秀、李达和邓中夏。
为了考验林伯渠,陈独秀让他谈谈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革命形势的看法。
林伯渠讲了从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篡夺,到二次革命的失败;从护国护法运动的受挫,到五四运动的探索,他说:“要革命,依靠军阀打军阀行不通,只有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才能拯救中国。
”之后,林伯渠但仍被安排在孙中山的身边继续工作。
尽管对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已经绝望,但对于孙中山,林伯渠是十分佩服的。
经过多次与陈的交谈,林伯渠决心献身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
1921年1月,经过李大钊、陈独秀介绍,林伯渠在上海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国民党营垒中最早脱颖而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并与李大钊一起为日后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3年,林伯渠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国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三大后已经同意和国民党合作,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林伯渠的介绍下,周恩来、邓小平、张太雷、刘少奇、彭湃等八十多名共产党员都加入了国民党。
依靠这些共产党员的帮助,国民党也开始在上海、广州、北京、天津、哈尔滨、南京、湖南、浙江等地建立了秘密党部,并对已有的山东、四川等支部进行重新整顿。
当时,发展国民党的工作还处在秘密时期,在国民党中央执行部工作的覃振曾问过林伯渠,“祖涵兄,两广、江苏等省的党部都建立了,湖南国民党组织的事情,你看有无办法?”
林伯渠很有把握,“我有办法,最近湖南来了一批年轻人,毛泽东在长沙搞新民学会我找他接洽,不会有问题。
”此后,林伯渠找中共中央委员、时任中共中央局秘书的毛泽东商量,决定由毛泽东回湘进行组织。
依靠林伯渠的牵线搭桥,北方和湖北的国民党组织,都在这个秘密时期,通过共产党的帮助发展起来。
可以说,林伯渠在帮助孙中山改组与复活中国国民党,介绍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国民党,努力推动国共两党合作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林伯渠在经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表现,他始终站在统战工作的最前线,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断追求、过人的胆识才干和口碑,使得他在统战工作中奔走的游刃有余。
作为两党党员的特殊身份和与两党高层领导人的高度信任,为他在国共合作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于林伯渠同志的统战工作,吴玉章曾赋诗一首:
“十月光芒照万方,
联俄联共好主张。
中山改组国民党,
还仗伯渠作桥梁。
”
注释:
[1] 涂绍钧.《林伯渠》[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5月:40。
[2] 《林伯渠传》编写组.《林伯渠传》[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6年1月:41。
[3] 涂绍钧.《林伯渠》[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5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