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3建筑的空间组合)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原理习题(详细答案)资料

建筑设计原理习题(详细答案)资料
、洛可可建筑: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应用明快鲜艳的色彩,纤
8分)
、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建筑、礼制建筑、
(2)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已出现,斗
(3)多层楼阁兴起和盛行,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
(4)建筑组群日趋庞大,群体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
历史文化、建筑古迹等与所设计建筑产生脉络延续或再现的
、简述对建筑气质神韵的构思与表达应注意的三个一致,并举例说
1)气质神韵与建筑性质一致。如法院的建筑气质就应庄重,
2)气质神韵与建筑所处环境的风韵一致。
3)建筑外观与建筑内部的气质风韵一致。同时还要满足建筑
、简述建筑设计方法中,怎样体现建筑设计的原始自然。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希腊建筑长期的推敲改进主要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及其
( A )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 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 塔斯干
爱奥尼克柱式 科林斯柱式 复合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 塔斯干 复合柱式
⑤厂房、写字楼
①②④
①③⑤
②③⑤
①②③
、高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与多层的公共建筑相比,是有较大差别
B )
在多层公共建筑中垂直交通系统,是整个布局的关键,而在高层
结构体系上,多层公共建筑主要考虑垂直受力系统,而在高层建
除考虑垂直受力外,更重要的是考虑水平风力及地震力的影响
结构体系上,高层建筑主要考虑垂直受力系统,而在多层公共建
基本可归纳为五种形式: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串联兼走道的空间组合形式;放射兼串联的空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

(二)以套穿的方法将主要空间按一定序列的组合
这种空间多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基本可归纳为五种形式:
1.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这种布局形式具有流线紧凑、方向单一、简洁明确;流程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等 优但也有流线不灵活、人多时易拥挤、不利单独使用某空间等缺点。主要用于展览性 建筑。
2.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一)室外空间与建筑 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构成,主事是依靠建筑或建筑群体的 组合,而其他诸如场地、道路、绿化、建筑小品等,只是起着 一定的配合与充实或补充的作用。通过建筑的组合,所形成的 室外空间,应体现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并把握一定的
比例、尺度关系。
(二)室外空间与场地 室外空间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一般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 1.开敞场地 又称集散广场,其大小和形状应视公共建筑的性质、规模以及所处的地段情况而定。如影剧院、会堂、体 育馆、铁路客运站等公共建筑。这类广场常根据各种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 局形式。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在艺术处理上要求也较高,因此需要深入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等 构图问题,并为人们观赏主体建筑提供良好的位置与角度。 2.活动场地 有些公共建筑因功能需要设置室外活动场地,而这些活动场地与室内空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一般应靠 近主体建筑的主要空间及出入口。室外场地的布置应与绿化、道路、建筑小品、围墙等组成有机的整体。 3.停车场地 主要为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现代大型公共建筑中,汽车的停放是一个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一定 要予以重视。
(三)室外空间与绿地
在建筑室外空间组合中,绿化对于美化环境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当然,在考虑绿 化时,应尽量根据原有的绿化条件,结合总体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绿化形 式。在绿化布局中,结合公共建筑的性质,依照室处空间的构思意境,常以各种建 筑装饰小品,突出室外空间构图中的某些重点,直到强调主体建筑,点缀空间的作 用。因此,在设计中常常在比较显要的地方,如主要出入口、广场中心、庭园绿化 焦点等处,设置灯柱、花架、花墙、喷泉、水池、雕像、亭子等装饰小品,借以使 室外空间有起有伏、高低错落,节奏分明,使人有离开街道闹市步入过渡性的空间 之感,又似进入室内空间的序幕与前奏。当然,建筑小品虽可以起到点缀环境、丰 富环境的作用,但是不可以滥用,要结合布局的需要,巧妙地运用,才不致于画蛇 添足,而力求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07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

07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

体育馆观众席升起部分下面的空间被用来做出入口及休息厅等辅助空间
第三章 建筑剖面设计
第四节 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
(三)夹层空间的利用
在公共建筑中的营业厅、体育馆、影剧院、候机楼等,由 于功能要求其主体空间与辅助空间的面积和层高不一致,因 此常采取在大空间周围布置夹层的方式,以达到利用空间及 丰富室内空间的效果。
第四章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第一节、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 (2)物质技术条件。
这些房屋根据室内使 用要求由空间结构构 成的屋顶形状,给建 筑物带来了明显的造 型持点; 筒壳结构的食堂 鞍形悬索的体育馆
第四章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第一节、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 (2)物质技术条件。
图是钢筋混凝土网格结构的体育馆,其空间结构 日本代代木体育场(悬索结构) 的构件本身,同时又是建筑外形和室内装饰有机 的组成部分。
西昌市某小区住宅楼
门窗、阳台、墙面出出进进的变化, 门窗、阳台、墙面出出进进的变化,是住宅建筑永远的主题
第四章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第一节、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
(1)使用功能。 使用功能。 使用功能
例如行政办公大楼 建筑:具有庄重、 雄伟的外观特征。 例如体育场建筑:外观 上体现出内部的大空间 以及看台结构。
第三章 建筑剖面设计
第四节 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 一、建筑空间的组合 建筑空向组合就是根据内部使用要求, 建筑空向组合就是根据内部使用要求,结合基地环境 等条件将各种不同形状、大小、高低的空间组合起来。 等条件将各种不同形状、大小、高低的空间组合起来。 使之成为使用方便、结构合理、体型简洁完美的整体。 使之成为使用方便、结构合理、体型简洁完美的整体。
第三章 建筑剖面设计

第二篇建筑设计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二篇建筑设计空间构成及组合

2 平面组合的形式
建筑由于使用功能不同,房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同。 平面组合是根据使用功能特点及交通路线的组织,将不 同房间组合起来。平面组合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形 式:
• (1)走道式组合
走道式组合的特点是使用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 开,各房间沿走道(走廊)一侧或两侧并列布置,房间 门直接开向走道,通过走道相互联系;各房间基本上不 被交通穿越,能较好地保持相对独立性;走道式组合的 优点是:各房间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和通风,结构简单, 施工方便等。这种形式建筑特别适用于房间面积不大、 数量较多的重复空间组合,如学校、宿舍、医院、旅馆 等。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30人
第二篇建筑设计空间构成及组合
4 电梯、扶梯、坡道设计
A 电梯
电梯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 消防电梯、客货两用电梯、杂物梯等几类。
电梯的布置形式一般有单面式和对面式
B 扶梯
自动扶梯是一种在一定方向上能大量、连续输
送流动客流的装置。除了提供乘客一种既方便又
舒适的上下楼层间的运输工具外,自动扶梯还可
厨房设计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尽量利 用厨房的有效空间布置足够的贮藏设施,如壁龛、 吊柜等;厨房的墙面、地面应考虑防水、便于清 洁;室内布置应符合操作流程,并保证必要的操 作空间,为使用方便、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创造 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篇建筑设计空间构成及组合
厨房的布置形式有单排、双排、L形、U形等几种
A 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
B 人在室内的使用活动面积(包括使用 家具及设备时,近旁所需面积);
C 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篇建筑设计空间构成及组合
部分民用建筑房间面积定额参考指标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3章 第4章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3章  第4章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框架结构建筑外型特征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空间结构的体形处理 -----悬索结构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空间结构的体形处理 薄壳结构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巴黎国家工业与 技术中心陈列馆
Centre National des Industries et Techniques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3.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3.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1、符合基地环境和总体规划的要求
规划的要求:气候、地形、道路、风格及原有建筑 风格、绿化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3.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3.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3.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拱形母题的重复使用以及 模数化的立面分割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3.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日本名古屋大学外国语学部
在重复中求变化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3.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美国遗产中心和艺术中心 形态试图对“意义”进行诠释
3.2 建筑体型的组合
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组合方式,是确定外部体形 的主要依据。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3.2 建筑体型的组合
(1)对称式布局
某法院建筑
对称或接近对称的平、立面设计容易取得端庄、严肃的效果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3.2 建筑体型的组合
英国情报机构大楼
多元并存的处理手法改变不了对称布局以及层层后退所造成的距离感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更多相关下载:/《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第一节概述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1、户人口规模2、户代际数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1、家务型2、修养型3、交际型4、家庭职业型5、文化型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1、人与居住环境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2.2 私密性与开放性2.3 自主性与灵活性2.4 意境与趣味2.5 自然回归性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居住空间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3.4 其他设施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

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三、套型空间的组织1.1 餐室厨房型(DK型)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五: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1、建筑设计的要求 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4)考虑建筑美观要求; 5)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2、建筑设计的依据: (一)使用功能 1、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2、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它们的必要空间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 风速等 2、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3、水文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二:建筑的构成要素: 1.建筑功能:建筑的用途和使用目的. 不同类别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
例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线路流畅,观演建筑要求有 良好的视听环境,工业建筑必须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 要求,等等;同时,建筑必须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 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以及人的生理要求,如良好的朝 向、保温隔热、隔声、防潮、防水、采光、通风条件 等。
傣族民居
北非住宅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2.按建筑的层数或总高度分类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为: 1—2层为低层 3—6层为多层 7—9层为中高层 10层以上为高层;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高度超过 24M为高层(不 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 3)、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 超高层建筑。
日本代代木体育馆--
丹下健三
法国卢浮宫改建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四.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1、内容: 建筑设计: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房 屋的空间组合和细部设计,并以建筑设计图的形式表 示出来。 结构设计:配合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方案, 进行结构构件的计算和设计,并用结构设计图表示。 设备设计:是指建筑物的给排水、采暖、通风和电气 照明等方面的设计。分别用水、暖、电等设计图表示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图2
尽端布置大房间,有利于节省走道,布局紧凑
空间组合原则
分区合理 流线组织 空间布局 结构选型 设备布置 体型、构图
四、结构选型合理
空间的组合应有利于结构的布置 常用的结构类型: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空间
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采用合理的结构类型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类似的空间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大小空间尽
简单的功能分析框线图-气泡图
某图书馆建筑一层功能分析框图
分区要点讲义——主与次
电影院功能关系分析
空间组合原则
分区合理 流线组织 空间布局 结构选型 设备布置 体型、构图
例: 上海天山电影院
空间组合原则
分区合理 流线组织 空间布局 结构选型 设备布置 体型、构图
分区要点2——闹与静
按建筑物各组成空间在闹与“静”方面所反映 的功能特性进行分区使其既分隔,互不干扰, 又有适当的联系
3. 墙体承重的混合结构系统对建筑平面的要求主 要有:
房间的开间或进深基本统一并符合钢筋砼板的 经济跨度,上下层墙体对齐;
承重墙的布置要均匀、闭合,以保证结构布置 的刚性要求;
承重墙上的门窗洞口的开启应符合墙体承重的 受力要求;
个别面积较大的房间,应设置在房屋的顶层, 或单独的附属建筑上,以便结构上进行处理
过图示语言的方式表达。图示语言是指用图形符号(点、
线、图形等)而不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建筑各使用空间的
功能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
气泡图:简单的功能分析框线图即采用圆形气泡这
个抽象符号表示房间,用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功
能分析图一是将概念转化成图示语言,有利于设计者用
视觉语言进行思维,二是初步表明了房间之间的关系网
六、体型简洁、构图完整

建筑空间组合方式

建筑空间组合方式

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是指通过建筑元素的安排和组合方式来构建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空间。

它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形象和功能。

在建筑空间组合中,设计者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手法和方法,以达到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目标。

一、平面布局平面布局是指建筑物平面的整体布置方式。

在平面布局中,设计者需要考虑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以及尽可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常见的平面布局方式有中轴对称布局、轴线布局、环形布局、分区布局等。

中轴对称布局是指建筑物平面布局以中心轴线为对称轴,两侧对称排列各种功能区域,形成一种整齐、庄重的结构。

这种布局方式通常用于宫殿、教堂等宏伟的建筑中,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轴线布局是指以一或多个轴线为基准线,将建筑物的功能区域排列在轴线两侧,形成一种有序、合理的布局。

这种布局方式常见于公共建筑,如博物馆、图书馆等,突出了建筑物的主体功能区域,使使用者更容易理解和导航。

环形布局是指建筑物平面呈环形或近似环形的结构,各个功能区域围绕中心区域布置,形成一个内外环相连的整体。

这种布局方式常用于庭院、花园等建筑,给人以开放、和谐的感觉,增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分区布局是指将建筑物按照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划分,各个功能区域相对独立,但又具有一定的联系和衔接。

这种布局方式常见于居住建筑,如将客厅、卧室、厨房等功能分别安排在不同区域,以满足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

二、空间序列空间序列是指建筑内部空间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在空间序列中,设计者需要考虑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和流线,以实现建筑物内部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空间序列可以通过门廊、门厅、门楼等元素来实现。

这些元素作为过渡空间,将不同功能区域连接起来。

例如,在一栋别墅中,入口门廊、门厅、楼梯等元素可以将前院、大厅、楼上的卧室等不同功能区域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

在设计中,空间序列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度。

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1章2

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1章2
1)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
2)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
3)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 综合要求。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50座矩形平面教室的布置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教室中基本满足视听要求的平面范围和形状的几种可能性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沿外墙长向布置 矩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一专用学校六角 形的教室平面组合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各种不同形状的音乐教室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房间门之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之 间的房间
耐火等级
位于袋形过道两侧或尽端的房 间
耐火等级
建筑类型
托儿所、 幼儿园
医院、疗 养院
一、二 级 25
35
三级 20 20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20
15

20
15
四级 - -
学校
35
30

22
20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中各个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是建筑 平面组合的基本单元。
使用房间的分类(功能): 生活用房间——安静、少干扰 工作、学习用房间——安静、少干扰 公共活动房间——人流集中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空间构成方法

建筑空间构成方法

d.过渡空间的形式与方位完全根据其 所联系的空间特征而定。
连接
e.巴黎澳大利亚大使馆
f.台湾中原大学图书馆
连接
在两个大体量空间 中间插进一个过渡性的 空间,过渡性空间应当 小一些,低一些,以便 借它来衬托主要空间。
连接
维特拉家具厂总部办公楼两 组空间的连接通道
连接
意大利维琴查电影学院
室内街道透视
格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六角形放射形建筑空间构成方法三三建筑空间的构成手法1网格构成法2轴线控制法3空间复合法4母题重复法5空间变换法6模数控制法7特异构成法8空间切分法9空间隐喻法10空间象征法网格减少网格增网格旋转网格插入网格返转网格混合31网格构成法建筑空间构成方法三三建筑空间的构成手法1网格构成法2轴线控制法3空间复合法4母题重复法5空间变换法6模数控制法7特异构成法8空间切分法9空间隐喻法10空间象征法东京女子大学文理学部四号馆网格构成法建筑空间构成方法三三建筑空间的构成手法1网格构成法2轴线控制法3空间复合法4母题重复法5空间变换法6模数控制法7特异构成
一是垂直方向,周围合起来也就限定了空间; 另一是水平方向,由于有重力,首先需要有个 底面,上面再覆一个顶面,便能限定出空间来。
垂直方向 的限定
垂直方向构件限定空间的方法有“围”和“设立”。 物体设置在空间中,指明空间中某一场所,从而限定其周围的局部空间,我们将 空间限定的这种形式称为设立。 设立是空间限定最简单的形式,设立仅是视觉心理上的限定,设立不可能划分出 某一部分具体肯定的空间,提供明确的形态和度量,而是靠实体形态的力、能、势获 得对空间的占有。因而聚合力是设立的主要特征,因此设立往往是一种中心限定。
相交
北京机械部情报所资料楼
相交
芬兰庞卡哈朱国家森林博物馆

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空间组合

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空间组合

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空间组合姓名胡小芬班级建筑11102班学号201103435日期2013年4月13日摘要一个好的公共建筑设计需要透彻的功能分析,完美的艺术构思、合理的结构选型、适宜的设备布置、深入的经济比较以及紧凑的总体空间环境布局。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千变万化和多种多样,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赢密切结合具体情况,做到主次清晰,层析分明,条理有序。

关键词功能关系和空间组合空间与环境组合方式正文:一、环境的空间组合(一)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据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组合,道路、广场、绿化、雕塑及建筑小品等因素对整体建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室外空间中需要考虑观赏的距离和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问题。

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因建筑与空间组合得一场比的得体,取得无比完整的效果。

这个广场空间环境在统一布局中强调了各种对比的效果,如窄小的入口与开敞的广场之间、横向处理的建筑与竖向挺拔的塔楼之间、端庄严谨的总督府与神秘色彩的教堂之间,采用了一系列强烈对比的手法,使广场空间环境给人既丰富多彩又完整统一的感受。

(二)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根据公共建筑各空间使用性质不同,可以将室外环境空间概括为以下几种:1、开敞的空间场所其大小和形状可灵活设计。

如影院、会堂、铁路旅游客站、航空站等类型的公共建筑,因人车的流量大而集中,交通组织比较复杂,所以建筑周围需要较大的空间场所,由此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而这样的广场往往根据各种流线的交通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因为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需要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

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公共建筑的出入口要避免与转角处的人流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同时有利于道路交叉口的空间处理。

2、活动场地有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建筑类型,需要分别设置运动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场所。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连续性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连续性空间组合

入口层平面图
音乐厅观众席
音乐厅的主题即听众席, 位于整个盾形平面的中间。 舞台这在盾形平面的较窄一 端。门厅、休息厅等辅助用 房环绕在听众席的四周。把 人流活动组合在综合性的大 型空间之中。
在中间的大空间中,观 众席环绕著舞台,构 成了综合大厅的空间 组合形式。
连续性空间组合
连续性的空间组合类型
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兼有放射和串联的空间组合 形式 综合性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
• 各组合形式 的布局特点
五种组合形式的特征及优缺点
特征 优点 缺点
串联的空间组合 形式
放射的空间组合 形式 串联兼通道的空 间组合形式 放射兼串联的空 间组合形式 综合大厅的空间 组合形式
c) 以休息厅廊作为交通联系手段实例:随州市博 物馆
以门厅枢纽空间为中心,联系展览空间 案例一:德国厄森博物馆
右图为德国厄 森博物馆简略平 面图,此馆采用 的便是以门厅枢 纽空间为中心, 联系其他展览空 间的组合模式。
案例二 随州市博物馆

左图为随州市 博物馆的首层平面 图。图中红色的指 示线为我们展现出 了一种周围展厅环 抱中厅的流线关系,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 此博物馆是将序厅 和中厅作为交通枢 纽,来组织各个展 厅之间的联系。也 是陈列空间围绕交 通枢纽布置的一个 典型案例
各房间之间相互 套穿,首尾相接
陈列空间围绕放 射状的交通枢纽 进行组合 各陈列空间可直 接贯通或连接通 道 陈列空间围绕交 通枢纽布置 展览空间和人流 都组合在综合性 大型空间中
流线紧凑,方向 单一,简洁明确
总体参观路线简 洁紧凑,使用灵 活 整个布局机动灵 活,适应性强 兼备串联,放射 与通道相联系的 优点 环境开场通透, 流动方向自然

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试题

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试题

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建筑风格强调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的运用?()A 巴洛克风格B 哥特式风格C 古典主义风格D 后现代主义风格2、在建筑设计中,采光系数的计算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窗户的面积B 房间的进深C 建筑的高度D 室外照度3、以下哪种结构体系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A 砖混结构B 框架结构C 网架结构D 剪力墙结构4、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主要考虑的人群是?()A 老年人B 残疾人C 儿童D 孕妇5、建筑色彩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哪个因素?()A 当地的气候条件B 建筑的造价C 施工的难易程度D 建筑材料的供应6、以下哪种空间组合方式常用于博物馆的设计?()A 串联式B 放射式C 网格式D 庭院式7、建筑节能设计中,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主要依据是?()A 导热系数B 抗压强度C 防火性能D 耐久性8、以下哪种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A 大理石B 玻璃C 木材D 不锈钢9、建筑的防火分区划分依据主要是?()A 建筑面积B 使用功能C 建筑高度D 耐火等级10、在建筑设计中,人流疏散的宽度计算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疏散人数B 建筑的层数C 楼梯的形式D 建筑的朝向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筑平面设计中,交通联系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

3、建筑的立面设计主要考虑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4、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建筑声学设计中,混响时间的长短与_____、_____有关。

6、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建筑基地的选择应考虑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8、建筑造型的基本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空间组合关系及设计

建筑空间组合关系及设计

建筑空间组合关系及设计建筑空间组合关系及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点之一,它涉及到建筑外观、内部空间布局和组合、建筑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建筑空间组合关系的良好设计是实现建筑理念和建筑美学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建筑空间组合关系及其设计。

一、建筑空间的基本组合方式建筑空间组合关系是指建筑空间在大尺度上的关系和组合方式。

建筑空间的组合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线性组合线性组合是指建筑空间在一条线性轴线上排列,构成连续的空间序列。

常见的线性组合方式有中厅式、过道式、露台式等。

线性组合方式适合于长狭土地的建筑或者要求内部环境变化丰富的建筑类型。

2.平面组合平面组合是指建筑空间在平面上取得各种角度和相对位置的组合。

常见的平面组合方式有对称式、不对称式、轴对称式等。

平面组合方式要求建筑的立面表现简洁大方,在平面上形成良好的视觉结构。

3.点阵组合点阵组合是指建筑空间以点阵形式呈现,构成有机的空间体量。

点阵组合方式适用于要求建筑空间动感和流动性的建筑类型。

二、建筑空间的基本设计原则1.空间的连贯性空间的连贯性是指建筑空间的各个部分之间能够顺畅地过渡,并且形成有机的有序关系。

要实现空间的连贯性,需要考虑建筑空间的功能、比例和形态等因素,并尽可能精心地设计空间内和空间间的连通方式。

2.空间的层次感空间的层次感是指建筑空间在不同高度和深度上通过运用形式、构造和材料等手段形成具有节奏感和层次感的空间形态。

层次感的形成需要考虑建筑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体现建筑的节奏感和动感。

3.空间的功能性空间的功能性是指建筑空间能够适应业主的需求和功能,达到相应的使用效果。

在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实现空间尺度的适宜性、空间的通透性、收纳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要求。

4. 空间的美学性空间的美学性是指设计者通过对空间尺度、氛围和构造的设计和处理,达到相应的美感。

美学性的设计需要注重建筑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细节的处理,通过建筑材料、色彩和光影等手段,营造出空间的魅力。

住宅建筑设计中空间组合分析

住宅建筑设计中空间组合分析

住宅建筑设计中空间组合分析发布时间:2023-02-03T01:55:16.15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9月18期作者:孙瑾[导读] 目前随着人民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孙瑾中江国际集团建筑设计院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目前随着人民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房屋是人类社会的象征,是人类的家园。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着舒适、便捷的居住条件,因此,本文就从目前住宅建筑的需要出发,对住宅建筑的空间组合结构进行了合理分析,从而保障住宅建设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空间组合一、住宅建筑设计中空间组合遵循原则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住宅方面,人们对住宅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对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住宅建筑空间布局进行合理配置,对建筑设计空间组合进行严格的调控,从而保障住宅建筑的良好居住环境,保障居住者需求得到满足,并将其发展为先进的建筑文化。

通过对住宅建筑的空间结构的研究,深入地讨论了住宅建筑的空间组合,以便使住宅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发展,同时也能使传统和先进的建筑相融合,推动我国住宅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一)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以使住宅建筑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使每个单元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土地资源的短缺,住宅建筑的设计必须以空间的形式进行,以达到居住使用者的功能要求。

在进行空间复合时,应考虑到动、静、私、公几方面的要求,对空间进行合理分配,在功能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功能,保障规划面积的合理性,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对住宅的建设投资成本进行调控。

(二)经济性原则在进行住宅建筑的规划时,首先要对建筑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根据建筑的性质、用途等对建筑进行最优规划,既要确保建筑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又要兼顾建筑的功能,同时还要兼顾经济费用的管理,以合理的费用进行预算,防止各种资源的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观演类建筑、体育建筑、商业建筑等 类型:无阻挡整体大空间、满足使用条件下,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 二、流线组织明确 三、空间布局紧凑 四、结构选型合理 五、设备布置恰当 六、体型简洁、构图完整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
什么是功能分区?
将组成该建筑的各种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 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紧密程度加以 划分与联系,使功能分区明确有联系方便。
简洁不等于单调,要注意整体处理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二节 建筑空间组合形式
走廊式 穿套式 单元式 大厅式 庭院式 综合式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二节 建筑空间组合形式
走廊式
特点:把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明确分开, 各房间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又与交通空 间联系方便,能保证房间比较安静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 二、流线组织明确 三、空间布局紧凑 四、结构选型合理 五、设备布置恰当 六、体型简洁、构图完整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六、体型简洁、构图完整 体型简洁
有利于交通联系简洁 有利于结构布置 有利于节约用地、降低造价 有利于抗震 有利于获得简洁朴素大方的造型
从流线组成情况看 人流 物流
从流线的集散方式看 均匀的:办公建筑 比较集中的:观演建筑
流线的组织方式 平面的 立体的
•人流与物流分开 •尽量避免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
火车站流线分析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功能分区合理
二、流线组织明确 三、空间布局紧凑
第二节 建筑空间组合形式
走廊式
穿套式
特点:各主要使用空间联系紧密,并有 良好的连贯性
适用:房间之间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 形式:
串联式、放射式、大空间式、混合式
串联式
串联式组合的平面布局示意之一
串联式
串联式组合的平面布局示意之二
串联式
串联式组合的空间人流示意
放射式
大空间式
大空间式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 1.使用功能的分类 2.空间的主次 3.空间的“闹”与“静” 4.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 1.使用功能的分类
某小住宅功能分析图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适用:被组合的空间面积不大,使用性质相 同的房间数量较多,例如:学校、行政 办公建筑等
双面走道式 又称内廊式
单面走道式 又称外廊式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二节 建筑空间组合形式
走廊式 走廊式组合的功能分区
分段式 分层式 两者结合
普通教室 电教室 物理、化学实验室 办公室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适用:各类建筑 注意:合理的柱网尺寸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民用建筑结构形式 空间结构
悬索结构 空间薄壳结构 空间网架结构
悬索结构
空间薄壳结构
空间网架结构
利用金属管材的强度以较小的杆件拼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三角形具有的刚性特点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民用建筑结构形式 其他结构形式
充气结构 帐篷式结构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 二、流线组织明确 三、空间布局紧凑 四、结构选型合理 五、设备布置恰当
充分考虑设备的要求,使建筑、结构、设备三 方面相协调
恰当布置设备用房位置 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设备噪音,解决防火、隔热
民用建筑结构形式
墙体承重结构 特点:墙体同时起到支撑上部结构荷载和分隔建筑空
间的双重作用 适用:空间不太大,层数不太多的中小型民用建筑 注意:
尽量统一构件规格 上下层承重墙对齐 墙体的高厚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民用建筑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特点:承重系统与非承重系统的明确分工;建筑 外观配置大面积玻璃窗创造了条件;内部空间组 合获得较大的灵活性
民用建筑设计原理
2008年3月26日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主要内容 民用空间的组合原则
掌握民用建筑空间的组合原则能够展开论述
民用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
掌握民用建筑空间各组合形式的特点,适用 范围,形式,能够举例说明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任务
一、功能分区合理 二、流线组织明确 三、空间布局紧凑 四、技术性、经济性和艺术性
礼堂
普通教室 音乐教室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 1.使用功能的分类 2.空间的主次 3.空间的“闹”与“静” 4.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传达室
接待室
某办公楼平面图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 二、流线组织明确
减小交通面积
加大建筑物进深
增加建筑层数
降低层高
建筑物尽端布置布置大房间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 二、流线组织明确 三、空间布局紧凑 四、结构选型合理 民用建筑结构形式
墙体承重结构 框架结构 空间结构 其他结构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 1.使用功能的分类 2.空间的主次
按使用性质区分主次 按使用顺序区分主次 恰当配置次要空间和辅助空间,保证主要空
间等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一节 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一、功能分区合理 1.使用功能的分类 2.空间的主次 3.空间的“闹”与“静”
大空间式
巴塞罗那德国馆—密斯·凡德罗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二节 建筑空间组合形式
走廊式 穿套式 单元式 特点:集中紧凑,易于保持安静和互不干扰 适用:住宅
第三章 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二节 建筑空间组合形式
走廊式
穿套式
单元式
大厅式
特点:以大量人流活动的大厅为中心,围绕 布置辅助房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