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农牧民转移就业典型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村农牧民转移就业典型材料
近年来,依托交通和地缘优势,老镇老村“两委”班子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完善基础台帐,
强化转移培训工作,使农民转移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一、老村基本情况
老村镇所在地,距市区75公里,全镇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北靠京通铁路,111线国道贯通相连,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产业经营的行政村。全村总人口1820户,5460人,常住人口4050人,劳动力总数3280人,其中男劳动力2180人、女劳动力1100人元。目前,已建起塑料大棚158座,温室暧棚65座,占地总面积1125亩,有机井76眼。
老村农牧民转移就业示范村主要做法
㈠注重发展二、三产业,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稳定性。老村借助
交通和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目前老村从事三产服务业的农民有265户,从业人员860人。
㈡注重加强劳务输出,促进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老村劳动保障工作站结合本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对劳务输出重点户进行摸排,有针对性采取送岗位、送政策就业援助措施,使有转移意向的劳动力及时
输送出去,有效缓解该村就业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农民收入。近两年来,该村劳动保障工作站组织劳务输出2500人,主要输送到石家庄、包头、锡林浩特市等地,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对本村富余劳动力有自主创业愿望的,村协调小额贷款。共筹资新建蔬菜大棚185个,新注册个体工商户13户。发展劳务输出经济人16人。
㈢注重建立健全基础台帐,推进村劳动保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加快推进示范(村)建设步伐,镇协助该村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配备了劳动保障协理员,配备了电脑,接通了网络。目前该村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健全了“三表六册三台帐”即劳动力资源台帐、农牧民转移培训台帐、农牧民转移就业台帐和劳动力资源花名册、转移培训人员花名册、转移就业人员花名册、安置人员花名册、大中专毕业生花名册、复转军人花名册及第三产业情况登记表、劳动就业和再就业指标月报表、农牧民转移培训就业月报表。各项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全部上墙,设立了政策宣传栏、岗位信息栏、工作人员监督栏,组织开展了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等工作。
㈣注重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老村发展优势,协助该村劳动保障工作站组织开展了3期培训班,其中组织开展1期蔬菜种植培训,培训农民240人;开展奶牛规模化养殖培训,培训农民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