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学学院
《我国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题目:我国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学号:20082736505
专业班级:小学教育专升本0802
姓名: 徐娟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0 / 12 / 17
我国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徐娟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升本0802)
摘要:终身教育已走过40年的历程了。

终身教育作为当前各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思想,其理论发展和形成是经历了一定阶段的。

国际组织和各国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展开
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我国在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扔存在很多的问题急需解决。

Abstract:Lifelong education has passed through 40 years of history. Lifelong education as the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all the important thought,
and it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form is experienced a certain stag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lifelong education concept in all countries
launched a series of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lifelong education activity,
our countr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hrow has very many problems
solved urgently.
关键词: 终身教育 ; 终身学习 ; 学习型社会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一词。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各国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提出要“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强调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钥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使终身教育成为影响深远的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思潮和教育理论,并且在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和发展。

我国终身教育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终身教育的理念才正式得到发展。

终身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终身性和全员性。

终身性是指终身教育是从人的生命开始到人的生命结束的全过程教育,包括胎儿教育、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

全员性是指终身教育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而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部分人的教育。

一、我国在实施终身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对终身教育体系的认识还不到位
终身教育的理念尚未被民众普遍接受,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对终身教育缺乏深刻的理解,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

重国民教育,轻终身教育,传统的一次性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而言,终身教育亦仅仅停留在成人教育的范畴,没有充分考虑到终身教育对整个教育体系的重大影响,更没有把终身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看待。

部分企事业单位把职工教育、继续教育当成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不予重视,在改制中,相当部分工商企业削弱甚至撤销了教育机构,致使教育资源流失,企业教育丧失了基本的支撑。

2.终身教育资源比较匮乏,而浪费又很严重
目前,全国从事终身教育的资源,除了少数面向成人学历教育的学校、少数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省市级老年大学以及少数社区学校具有固定的校舍和专任师资外,绝大多数社会办学机构一般均以租赁和借用的方式从事教育、培训活动。

特别是面广量大的社会力量办学,仍处在低水平的办学中。

缺乏对非正规、非正式教育工作者的有效管理一直是我国社会教育中的诟病。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终身教育的资源浪费问题也很严
重。

突出的表现为,许多个人或机构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现象普遍存在,无师资、无场地、无设施,挂靠办学,专业、课程设置重复,教育教学质量根本没有保证,极大地损害了教育的声誉和形象。

3.政府投入不足,多渠道投入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各地每年固定资产的投资大幅增长,但公共教育投入不到GDP的3%。

作为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只是在理论上占工资总额的1.5%;在执行中则很难得到落实。

目前,财政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与财政每年递增不相适应。

各种鼓励社会和个人投入的教育经济政策很少到位,政府、社会和个人教育成本合理分担的终身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滞后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

4.终身教育的法规和政策制定滞后
我国尚未形成一部关于终身教育的专门法律,有关的规章制度也很不健全,出现了无法可依的被动局面。

我国曾经出台过的一些鼓励职工教育的政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推进职工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已明显地不适应新的形势。

人事部门制定的针对公务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政策,缺乏整体规划,不系统也不配套,没有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措施。

因而,对有关人员继续教育时间、经费和激励等政策,在基层单位并没有很好执行。

二、我国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舆论宣传
终身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最深刻最彻底的变革。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实际上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人们一次性教育享用终生的传统观念,提高全社会对终身教育的认识。

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在广大市民中宣传动员。

转变和克服那种“学历教育一考定终生”、“工作与学习两张皮”、“博士到顶论”等传统教育观念,确立“国将兴,必重学”、“终身学习是信息化社会必然趋势”、“工作学习化、工作化学习”、“知识创新无限,继续教育终身”等现代教育理念,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的含义和意义,加强舆论导向,使社会全体成员都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终身学习的风气,这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前提,也是学习型社会的衡量标准之一。

没有教育观念的更新,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

2.完善终身教育工作者资格认证和职业培训制度
我国应不断完善终身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和职业培训制度。

国家应对终身教育工作者的任用资格提出明确要求,再由地方组织专家团对终身教育工作者进行资格认定,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国家还应以政策的形式,规定地方对终身教育工作者负有定期考察和培训的责任,以此形成制度。

地方教育部门要为终身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支持,同时重视终身教育工作者的诉求,提高其待遇,给他们应有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

3.形成有效的终身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我国要想大力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就必须解决终身教育经费不足这一瓶颈,形成有效的终身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实行以地方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办法,我国可以建立一个以地方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的财政保障体系。

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实施终身教育的责任,把终身教育纳入地区发展规划,把对终身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投资,认识到培养人力资源对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性。

中央政府也应该为地方的各项终身教育计划提供适当补助。

同时,政府应鼓励私营机构参与终身教育,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适当放宽办学条件、给予优惠政策。

4.终身教育的立法与法治,完善教育监督机制
之所以强调必须通过立法和法治来启动并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主要是基于法
律法规的强制性和规范性。

尤其在终身教育的理念还远未普及、社会和个人还没有自觉主动地提供教育机会和接受教育的愿望的情况下,这种对社会和个人在终身教育方面的约束和规范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且也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范率先启动并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社会和个人才能依据这项法律法规促进和发展终身教育。

就如同世界各国强制实行的义务教育一样。

尝试建立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以规范和促进当地终身教育的完善和发展;修订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以渗透和补充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内容;在“尝试”和“修订”的基础上,订立国家的“终身教育法”,终身教育的推行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国家的发展目标、政策法规相适应,也就是说,国家应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规范、约束和指导终身教育的开展。

而国家制定一部具有统筹和指导作用的广泛适用的终身教育法,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具有根本性的战略举措。

监督机制是法治社会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

依法律法规建立起来的终身教育体系,只有依靠强有力的监督,才能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

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结合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特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监督机制可采取以下措施:(1)依法制定科学而又切实的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实施监督的客观依据。

(2)发挥执法机关和行政机构的监督作用,做到以法治教。

(3)积极倡导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4)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发挥新闻舆论强大的监督功能。

5.构建学习型社会
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变化的转型社会,每个个体只有“学而不倦”、不断地“充电”才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

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者的基本学习权力能够得到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地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地被清除,终身教育体系能够适当地建立。

我们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就是要给人们提供一个时时、处处都能够学习的环境,形成一个“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区、学习的政府和学习的网络”。

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达到“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事事是学习内容”的学习型社会,同时也形成一个我们所期待的终身教育体系。

[1]李晚莲.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云峰.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J].成人教育,2006(5)
[3]启迪.要把终身教育理念转变为社会行动[N].中国教育报, 2006. 10. 24.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