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变量是研究者能够控制的变量,它是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原因。
• 因变量应能稳定、精确地反映自变量引起的效应,具有可操作性 ;能充分代表研究的对象性质,具有有效性。同时尽可能要求指标客观 、灵敏和定量描述。
• 干扰变量按其来源可分为个体差异、环境条件干扰及实验污染三 个因素。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系统性是指把研究对象放到系统中加以研究和认识。人因工程学 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用系统观点研究人一机一环境 系统时,必须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去分析各子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 ,再通过对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分析来认识系统整体。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获取有关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具体包
•一、研究内容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人从事体力 作业、技能作业和脑力作业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工作能力及信 息处理特点;研究作业时合理的负荷及能量消耗、工作与休息制 度、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方法;研究适宜作业的人机界面等等 。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人因工程研究人为失误的 特征和规律,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找出导致人为失误的各种因 素,以改进人—机—环境系统,通过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相互补充 和协调,克服不安全因素,搞好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已有几十所高等学校和研究单位开展 了人因工程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许多大学在应用性学科开设 了有关人因工程学方面的课程。
1989年6月29-30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了全国性学科成立大 会,定名为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一、研究内容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但学科研究 的总趋势还是侧重应用。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研究方法
(二)观测法 观测法是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
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不影响事件的情 况下进行的,观测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因此能避免对
研究对象的影响,可以保证研究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系 统地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进行因果 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我国关于该学科的命名出现多种,如,人机工程学、人体 工程学、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等 。近几年使用人因工程学和人类工效学命名的较多,本书旨在 强调重视人的因素的作用,故使用人因工程学这一名称。
第一节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二、定义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 统的科学。
•二、主要研究方法
(四)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法(也叫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 的质量、性质等进行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法,即人对事物客观量 作出主观感觉评价。
心理测量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A)是对产品或系统的特定 质量、性质进行评价,如声压级、照明的照度及亮度、空气的干 湿程度等评价;另一类(B)是对产品或系统的整体进行综合评价 ,如舒适性、使用性、居住性、工作性等。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四、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 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 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的相互协调适应上。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 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 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 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 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 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 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 ,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 新阶段 。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Nhomakorabea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研究方法
(五)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将操作者 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作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 素质特点。
测验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建立常模。常模是某 个标准化的样本在测验上的平均得分。第二,测验必须具备一定 的信度和效度,即准确而可靠地反映所测验的心理特性。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 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 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 的因素。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正确地制定技术路线 ,采取科学合理的具体研究方法,并对研究结果做出客观的科学结论 。根据方法论基础及人因工程学科自身特点,在研究中要特别注意客 观性和系统性。
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 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性,不能以个人主观臆断 解释客观事实。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本学科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人因工程学科诞生前后, 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
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
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
“文化大革命”使许多研究陷于停顿。70年代后期,一些研究 单位和大学,成立了工效学或工程心理学研究机构。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五、我国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
1980年5月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 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1984年国防科工委还成立了军 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人因工程
第一节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研究人一机 一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 边缘性应用学科。
一、命名
目前,该学科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在美国称为人 的因素工程学或人类工程学,西欧国家称为人类工效学,日本 称为人间工学。
本学科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人因工程学科诞生前后, 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 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 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 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 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研究方法
(六)图示模型法
图示模型法是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 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机具、 作业与环境的设计和改进,特别适合于分析人机之间的关系。
在图示模型法中,应用较多的是三要素图示模型。这是一种静 态图示模型,把人和机的功能都概括为三个基本要素。人的三要素 是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机具的三要素是机器本体 、显示器和控制器。图1-1a为三要素图示模型形式;图1-1b为驾驶 员—汽车图示模型(宫胁)示例(P14)。此外,动态图示模型有方框图 和流程图等。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相互作用的过程 就是利用人机界面上的显示器与控制器,实现人与机的信息交换的 过程。研究人机界面的组成并使其优化匹配,产品就会在功能、质 量、可靠性、造型及外观等方面得到改进和提高,也会增加产品的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一、研究内容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一、研究内容
(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人因工程学要研究人的决策行为 模式;研究如何改进生产或服务流程;研究组织形式与组织界面 ,便于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等。
二、应用领域
人因工程学的应用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与人直接有关的应 用领域概括为机具、作业、环境和管理等几大类。人因工学在各 个领域应用的示例如表1-1 所示(P9)。
(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因工程学系统地研究人体特性 ,如人的感知特性、信息加工能力、传递反应特性;人的工作负荷 与效能、疲劳;人体尺寸、人体力量、人体活动范围;人的决策过 程、影响效率和人为失误的因素等。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一、研究内容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系统的效能取决于它的总体 设计。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以及人与机器之 间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等问题。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实验法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
下进行的。 自然实验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控制,由于实验是在正常的情境中
进行,因此,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实验中存在的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三种。
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1)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有关资料的方法。 (2)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现实的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存 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背景资料。 (3)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编制一系列问题和项目,以 问卷或量表的形式收集被调查者的答案并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四、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人因工程学的应用扩展到社会 的各行各业,包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衣、食、住、行、学 习、工作、文化、体育、休息等各种设施用具的科学化、宜人化 。
(3)在高技术领域中发挥特殊作用。高技术与人类社会往往 产生不协调的问题,只有综合应用包括人因工程在内的交差学科 理论和技术,才能使高技术与固有技术的长处很好结合,协调人 的多种价值目标,有效处理高技术社会的各种问题。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场所设计包括工作场所总 体布置、工作台或操纵台与座椅设计、工作条件设计等。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环境包括一般工作环境,如 照明、颜色、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空气粉尘和有害气体等 ,也包括高空、深水、地下、加速、减速、高温、低温及辐射等 特殊工作环境。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 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 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 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 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 起了重要作用。
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
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
身心的问题。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 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 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五、我国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
中国最早开展工作效率研究的是心理学家。20世纪30年代, 清华大学开设了工业心理学课程,1935年,陈立先生出版了“工 业心理学概观”,这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工业心理学的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杭州大学的心理学 家开展了操作合理化、技术革新、事故分析、职工培训等劳动心 理学研究。
• 因变量应能稳定、精确地反映自变量引起的效应,具有可操作性 ;能充分代表研究的对象性质,具有有效性。同时尽可能要求指标客观 、灵敏和定量描述。
• 干扰变量按其来源可分为个体差异、环境条件干扰及实验污染三 个因素。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系统性是指把研究对象放到系统中加以研究和认识。人因工程学 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用系统观点研究人一机一环境 系统时,必须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去分析各子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 ,再通过对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分析来认识系统整体。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获取有关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具体包
•一、研究内容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人从事体力 作业、技能作业和脑力作业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工作能力及信 息处理特点;研究作业时合理的负荷及能量消耗、工作与休息制 度、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方法;研究适宜作业的人机界面等等 。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人因工程研究人为失误的 特征和规律,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找出导致人为失误的各种因 素,以改进人—机—环境系统,通过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相互补充 和协调,克服不安全因素,搞好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已有几十所高等学校和研究单位开展 了人因工程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许多大学在应用性学科开设 了有关人因工程学方面的课程。
1989年6月29-30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了全国性学科成立大 会,定名为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一、研究内容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但学科研究 的总趋势还是侧重应用。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研究方法
(二)观测法 观测法是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
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不影响事件的情 况下进行的,观测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因此能避免对
研究对象的影响,可以保证研究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系 统地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进行因果 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我国关于该学科的命名出现多种,如,人机工程学、人体 工程学、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等 。近几年使用人因工程学和人类工效学命名的较多,本书旨在 强调重视人的因素的作用,故使用人因工程学这一名称。
第一节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二、定义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 统的科学。
•二、主要研究方法
(四)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法(也叫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 的质量、性质等进行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法,即人对事物客观量 作出主观感觉评价。
心理测量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A)是对产品或系统的特定 质量、性质进行评价,如声压级、照明的照度及亮度、空气的干 湿程度等评价;另一类(B)是对产品或系统的整体进行综合评价 ,如舒适性、使用性、居住性、工作性等。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四、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 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 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的相互协调适应上。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 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 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 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 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 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 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 ,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 新阶段 。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Nhomakorabea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研究方法
(五)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将操作者 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作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 素质特点。
测验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建立常模。常模是某 个标准化的样本在测验上的平均得分。第二,测验必须具备一定 的信度和效度,即准确而可靠地反映所测验的心理特性。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 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 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 的因素。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正确地制定技术路线 ,采取科学合理的具体研究方法,并对研究结果做出客观的科学结论 。根据方法论基础及人因工程学科自身特点,在研究中要特别注意客 观性和系统性。
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 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性,不能以个人主观臆断 解释客观事实。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本学科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人因工程学科诞生前后, 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
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
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
“文化大革命”使许多研究陷于停顿。70年代后期,一些研究 单位和大学,成立了工效学或工程心理学研究机构。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五、我国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
1980年5月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 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1984年国防科工委还成立了军 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人因工程
第一节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研究人一机 一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 边缘性应用学科。
一、命名
目前,该学科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在美国称为人 的因素工程学或人类工程学,西欧国家称为人类工效学,日本 称为人间工学。
本学科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人因工程学科诞生前后, 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 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 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 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 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研究方法
(六)图示模型法
图示模型法是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 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机具、 作业与环境的设计和改进,特别适合于分析人机之间的关系。
在图示模型法中,应用较多的是三要素图示模型。这是一种静 态图示模型,把人和机的功能都概括为三个基本要素。人的三要素 是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机具的三要素是机器本体 、显示器和控制器。图1-1a为三要素图示模型形式;图1-1b为驾驶 员—汽车图示模型(宫胁)示例(P14)。此外,动态图示模型有方框图 和流程图等。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相互作用的过程 就是利用人机界面上的显示器与控制器,实现人与机的信息交换的 过程。研究人机界面的组成并使其优化匹配,产品就会在功能、质 量、可靠性、造型及外观等方面得到改进和提高,也会增加产品的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一、研究内容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一、研究内容
(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人因工程学要研究人的决策行为 模式;研究如何改进生产或服务流程;研究组织形式与组织界面 ,便于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等。
二、应用领域
人因工程学的应用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与人直接有关的应 用领域概括为机具、作业、环境和管理等几大类。人因工学在各 个领域应用的示例如表1-1 所示(P9)。
(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因工程学系统地研究人体特性 ,如人的感知特性、信息加工能力、传递反应特性;人的工作负荷 与效能、疲劳;人体尺寸、人体力量、人体活动范围;人的决策过 程、影响效率和人为失误的因素等。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一、研究内容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系统的效能取决于它的总体 设计。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以及人与机器之 间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等问题。
第四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实验法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
下进行的。 自然实验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控制,由于实验是在正常的情境中
进行,因此,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实验中存在的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三种。
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1)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有关资料的方法。 (2)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现实的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存 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背景资料。 (3)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编制一系列问题和项目,以 问卷或量表的形式收集被调查者的答案并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四、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人因工程学的应用扩展到社会 的各行各业,包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衣、食、住、行、学 习、工作、文化、体育、休息等各种设施用具的科学化、宜人化 。
(3)在高技术领域中发挥特殊作用。高技术与人类社会往往 产生不协调的问题,只有综合应用包括人因工程在内的交差学科 理论和技术,才能使高技术与固有技术的长处很好结合,协调人 的多种价值目标,有效处理高技术社会的各种问题。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场所设计包括工作场所总 体布置、工作台或操纵台与座椅设计、工作条件设计等。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环境包括一般工作环境,如 照明、颜色、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空气粉尘和有害气体等 ,也包括高空、深水、地下、加速、减速、高温、低温及辐射等 特殊工作环境。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 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 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 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 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 起了重要作用。
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
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
身心的问题。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 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 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五、我国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
中国最早开展工作效率研究的是心理学家。20世纪30年代, 清华大学开设了工业心理学课程,1935年,陈立先生出版了“工 业心理学概观”,这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工业心理学的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杭州大学的心理学 家开展了操作合理化、技术革新、事故分析、职工培训等劳动心 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