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职院校《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摘要]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特点和地位着手,分析当前《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并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提出了该课程的改革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mps课程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遵循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的教学应当努力做到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设计、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的特征,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课程是高职层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学习内容基于mps(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该系统中综合应用了多种技术知识,如气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机械传动、机械连接等)、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plc控制技术等。因而,该课程是在学习了其他专业课程后对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其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更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课程抽象、难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轻视现代技术的教学
思想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针对上述原因,尝试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改革,尤其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综合应用,前提是已经开设了相关技术的专业课程。因此本课程的重点不是要求学生掌握某一理论知识,而是运用已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鉴于此,对课程做了很大程度的调整,从专业计划的制定到学时安排到具体实施都进行了改革。
第一,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把《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课程内容划分为机械结构认知与安装模块、气动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模块、检测技术及检测元件的选型与安装模块、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模块、工业通信及组态工程的设计等五大模块,实施任务式教学。实施对象为mps系统中的五站,供料站、监测站、加工站、提取站、分拣站。将学生分为五组,每一组需要完成以上五个任务。
第二,对课时的安排及上课组织进行了改革。改变以周课时为单位的授课方式,对每一班级实施连续三周的集中授课。增强项目实施的联系性,实现“教、学、做”有机的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室讲授为主、实验室实验辅助的教学方式,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
学模式,教学地点设在实训室。实现了现场教学,使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
第三,对教师的课时分配进行了改革。根据对以上五个任务的划分,分配给三位老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实现了教师授课的模块化。具体分配情况见下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项目式教学的实质是以学生的学、做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因此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授理论为主,而是在学生工作过程中穿插着讲解理论知识。一般在每个项目开始之前,对要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老师要进行详细讲解,比如检测原理、西门子plc及其工业控制等;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如遇到疑问,老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相关知识给予引导。总之对理论知识教授的原则是简单、够用。
为了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更有效的理解接受,为此,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的声光交互、动静结合的特点给学生全新的视觉感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视频方式和动漫方式展示一些设备和生产过程,解释一些抽象原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借助于网络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地链接到介绍相关内容最新发展动向的网址,向学生介绍前沿信
息。借此也向学生展示了网络查新的方法,这些做法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而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该课程较强的实践性决定其已不再适合用传统的试卷作答方式进行考试,因此需要一种更合理更科学的考核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将严格要求贯彻整个课堂。注重对学生平时的出勤,及课堂表现。第二,记录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及完成情况,比如机构的按照,线路连接的美观,程序编制的正确与否及是否独立完成调试等。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是一般参与者还是带头引领者。第三,对学生最后上交的作业进行评阅,包括图纸绘制正确美观;论文内容完整无误,格式符合标准,对项目的实施和改进能否提出独到的见解。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综合评定,最终给出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四、改革成效及存在问题
这次教学改革,使本课程的定位更加准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思路更加清晰。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施,总体教学效果良好:第一,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学生在完成项目中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岗位奠定了基础。第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不仅仅局限于具备单独一门课程的知识,而是要深入掌握机电一体化综合知识的原理及应用,
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学过程中的工学结合还不够到位。教师对工学结合本身的理解还不到位,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工业现场的实践经历。为此,需要有计划的把教师派到相应岗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顶岗实践,通过顶岗实践,了解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实际(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各种关系),积累专业工作的经验,进而为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提供依据。第二,目前分配的课时相对于授课任务来说比较充裕,可以考虑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任务的难度或者适当压缩课时,从而保证效率。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师生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让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全新的高职教育展现自己的优势,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经过多方面综合课程改革后的《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课程,以其多元灵便的教学模式将会更适合当今高职教育的改革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